第三课“蒸汽”的力量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53
第三节“蒸汽”的力量【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2、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
(1)教师用“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关键词去启发学生,使其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
(2)指导学生制作“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的表格,一方面进行知识整理,另一方面面对成就表,谈谈工业革命中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3)继续用图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工业革命的线性程:棉纺织部门→动力部门→交通运输部门。
(4)可以重点从“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以及“世界连接为一体”两个方面分析讨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在本专题中,第三节比较重要,第二节相对次要。
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连成一体;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全球一体化,形成地球村。
这一过程中,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市场形成、殖民体系等形成均很关键。
③抓住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等具有阶段特征的概念进行对比讲解。
④删除(人民版)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
⑤略讲瓜分世界的狂潮一目。
⑥比较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养成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意搜集生活中有关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材料。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改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由学生总结自己身边交通工具和方式的演变;从整体上认识英国历史发展,整理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认识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措施的全面性;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社会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学习请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并找出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注意历史发展中经济史材料、数据和图表的阅读,养成务实的经济分析习惯。
必修二专题五:3、“蒸汽”的力量一、选择题1.(2010年5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11题)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C.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达 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2.(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8题)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
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3.(2010年6月广东会考18题)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它开始于A.棉纺织业B.采矿业C.化学工业D.交通运输业4.(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31题)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A. 珍妮纺纱机B. 水力织布机C. 改良蒸汽机D. 发电机5.(2010年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二模)右图是一幅反映某历史时期生产情形的图画,对其解释正确的是A.明朝中后期苏杭一带的机户B.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手工作坊C.美国南部地区种植园纺织厂D.工业革命的大机械化纺织厂6.(2010年浙江会考24题)世界博览会已历经150多个春秋,各届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图7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A.1851年伦敦世博会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7.(2010年1月山东会考10题)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A.大型发电厂的兴建 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C.城市居民购买力强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8.(2010年5月珠海市高三二模文综19题)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完全入迷了。
三“蒸汽”的力量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句话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哪一因素()A.资本原始积累B.技术革新D.自然资源,“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引起了工业革命”,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故选C项。
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3.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D.蒸汽机的发明中“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的理解,其含义指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进一步发展,而需要在发明之前。
在棉纺织业中,由于飞梭的发明,加快了织布的速度,进而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体现了“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
4.“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A.世界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英国的“善事”是指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方面,英国发挥了主要作用。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落后地区所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是()A.激发了当地人民的革命斗志B.促进了当地传统经济的发展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工业化地区之间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流,而且也促进了其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进步,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