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检查表(新准则)
- 格式:docx
- 大小:67.07 KB
- 文档页数:32
完整版)ISO14001:内审检查表因素的评价?评价是否充分、准确?评价结果是否被记录和报告?评价结果是否被用于制定环境目标和计划?如何向员工传达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结果?是否向公众披露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结果?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结果是否得到实施?注:“判定”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检查要记录证据,并要求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编号:审核日期:受审核部门:审核准则:ISO、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检查内容:1.环境方针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环境方针?环境方针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环境方针是否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环境方针是否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作出承诺,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作出承诺?环境方针是否提供了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如何向全体员工传达环境方针?采取了哪些方式?员工是否了解环境方针?为公众获得环境方针提供了何种方便?公众如何获得环境方针?检查绩效测量结果,确认方针是否得到实施?2.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是否建立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程序?是否对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识别?用什么方法和怎样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是否规定了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的要求?是否按程序要求识别环境因素?是否规定了识别的范围和对象?是否有环境因素的清单?受审部门的环境因素有哪些?是否规定了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方法是否适宜?识别环境因素时,收集了哪些原始资料?如何进行环境因素的评价?评价是否充分、准确?评价结果是否被记录和报告?是否被用于制定环境目标和计划?如何向员工传达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结果?是否向公众披露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结果?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结果是否得到实施?注:“判定”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检查要记录证据,并要求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编号:__________ 审核日期:__________受审核部门: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审核准则:IS、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陪审员:__________ 审核员:__________影响评价是否考虑了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环境因素类型?是否考虑了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方面?是否有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准则和步骤?是否有重大环境因素清单?评价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对新项目和变化进行了环境因素的补充识别和评价?注:“判定”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检查要记录证据,并要求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内部审核检查表审核日期:内审员:本检查表依据2016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制定,编号与准则一致。
条款审核内容审核方法评审结论备注符合观察不符合不适用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查:有效的法律地位文件:事业法人是否有法定主管部门的批建文件;查:承担法律责任的承诺。
查:独立行文、独立账目、独立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独立核算。
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查:有无组织机构框图、质量职能分配表、质量保证框图。
(组织机构框图表述是否正确;质量职能分配表是否合理;质量保证框图是否明确,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查:是否有公正性声明或承诺及相关的程序或制度,有无违规现象(含信用等级等行业规定)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
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
查:是否建立了公正性和诚实性程序,能否取得作用。
查:有公正性和诚信的承诺(不受行政和商业的、相关利益的干预)。
是否有制度保证?或有规定和相应记录。
承诺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如有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是否进行识别,是否有制度、有措施保证不受影响。
实施情况是否满足要求。
查:机构人员一览表,上岗证和检验检测人员承诺书,人员是否有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1/ 19构从业的情况。
新准则内审检查表2016的程序,是否有相应的记录和措施保障客户的权益。
4.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监督和改进其管理体系的程查:是否建立了监督和改进管理体系的程序,是否有相应的记录和措施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4.1.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其检验检测活动的技术管理程查:是否建立了技术管理程序,是否有相应的记录和措施保障技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4.1.7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其检验检测活动的质量管理程查:是否建立了质量管理程序,是否有相应的记录和措施保障质量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4.1.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其检验检测活动的安全管理程查:是否建立了安全管理程序,是否有相应的记录和措施保障安全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4.1.9本次内部审核是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2016版要求制定的,审核内容包括检验检测机构的法律地位、组织结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
首先,在审核4.1条款时,我们发现有些检验检测机构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文件,没有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承诺,或者没有独立行文、独立账目、独立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独立核算等授权。
因此,建议这些机构需要完善相关文件和承诺,并经所在法人单位审核授权。
其次,在审核4.1.2条款时,我们发现有些检验检测机构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框图、质量职能分配表、质量保证框图等内容,或者这些内容表述不够准确。
因此,建议这些机构需要明确其组织结构和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完善相关文件。
另外,在审核4.1.3条款时,我们发现有些检验检测机构没有建立公正性和诚实性程序,或者没有有效实施这些程序。
因此,建议这些机构需要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并能够有效地实施这些程序。
最后,在审核4.1.5至4.1.9条款时,我们发现有些检验检测机构没有建立相应的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监督和改进管理体系、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的程序,或者这些程序不够完善。
(财务内部审计)年月日新版评审准则实验室内审要
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内审要素检查表。
QR9.2-03NO:2016审核日期:2016年5月17日过程名称P1组织环境过程主要负责人高层过程涉及文件QR4.1-01《组织环境外部因素识别清单》等标准条款要求方法、内容记录评价5.2质量方针6.2质量目标与相关人及负责人面谈、询问对质量方针的理解及质量目标分解实际情况经过面谈、相关人员的了解掌握质量方针和目标√6.1应对风险机遇措施QD6.1.1-2016风险机会控制规范已规定记录4组织环境QR4.1-01《组织环境外部因素识别清单》QR4.1-02《组织环境内部因素识别清单》QR4.1-03《组织绩效监视分析和评价改进》QR4.2-01《相关方需求和期望》QR4.3-01《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QR4.4-01《QMS总过程流程》QR4.4-02《QMS总过程识别分析汇总》QR4.4-03《工艺流程与管理过程关联图》√过程特性:是否下述有关支持过程(风险)问题是否已明确是否是否明确执行者?√使用什么(材料、设备)√是否已定义过程?√有谁进行(技能、培训)√过程是否已经被文件化?√使用哪些主要标准?(测量、评估)√是否已明确过程相关接口?√如何进行?(方法、技术)√过程是否已经被监控?√是否保持了记录?√序号问题审核记录评价符合不符合1开展过程活动的条件(本过程的输入)不断变化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组织所有产品和服务基础设施、活动,外部供应过程、产品、服务组织方针目标知识,质量管理体系工厂经营理念、基准确定数据、标准要求、顾客要求、期望、公司中长期方针目标,运行过程,过程风险,符合要求的人员、基础设施、原材料等√2各项输入是否有效/受控?各项输入资料基本有效受控。
√3输入的关键要求是什么?有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有记录√否记录?4过程中主要活动或开展的主要工作?识别、调查、分析、评价√5如何开展?(方法、程序、相应的技术)识别确定内外部影响因素:SWOT分析法、行业环境分析、培训会议、统计分析、管理评审等。
内部审核检查表审核日期:内审员:本检查表依据2016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制定,编号与准则一致。
条款审核内容审核方法评审结论备注符合观察不符合不适用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查:有效的法律地位文件:事业法人是否有法定主管部门的批建文件;查:承担法律责任的承诺。
查:独立行文、独立账目、独立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独立核算。
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查:有无组织机构框图、质量职能分配表、质量保证框图。
(组织机构框图表述是否正确;质量职能分配表是否合理;质量保证框图是否明确,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查:是否有公正性声明或承诺及相关的程序或制度,有无违规现象(含信用等级等行业规定)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
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
查:是否建立了公正性和诚实性程序,能否取得作用。
查:有公正性和诚信的承诺(不受行政和商业的、相关利益的干预)。
是否有制度保证?或有规定和相应记录。
承诺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如有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是否进行识别,是否有制度、有措施保证不受影响。
实施情况是否满足要求。
查:机构人员一览表,上岗证和检验检测人员承诺书,人员是否有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1 / 19构从业的情况。
第 1 页共27 页内审计划编号:被审核科室及陪同人:序号准则要求的评审内容内审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应对内审检查内容逐项用文字描述,并判定是否满足要求)4.1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检查单位法人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是否在有效期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检查单位是否有成立批准文件,法人是否有上级单位的任命文件;单位印章名称与法人证标称是否一致,单位的门牌、标识是否与法人证一致;业务范围与法人证标称的业务范围是否一致,业务资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是否有组织机构图及程序,明确组织和管理结构、所在法人单位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单位及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是否承诺,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第 2 页共27 页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
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
检查单位是否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试验人员是否独立于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因素的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单位是否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如有,如何识别潜在的利益冲突;有没有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
:注:1、以部门为主进行内审,应明确该部门涉及的有关要素;
2、以要素为主进行内审,应明确这些要素涉及的部门;
3、该检查表可以分解为若干针对各部门的要素检查表,有的相关要素同时涉及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对相关要素应予覆盖;
4、要求整个内审应覆盖检测工作的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以及所有的部门。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
4.8 20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
纠正措施;
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不符合原因时,应
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
生的可能性。
实验室通过纠正措施、预防
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
20检查检验室是否制定并实施了不符合工作
的
控制程序?有无实施及其记录?检查《改进、纠
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表》、《内部审核报告》、
《不符合报告》等。
检查纠正措施程序中是否规定产生原因的
责任部门。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分析潜在不符合的
可能性?
纠正措施的制定过程,并检查纠正措施的跟
踪审核记录。
4.9
实验室应建立和维持适合自身情况并符合
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
实验室
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
集、索引、存取、存档、存放、维护和清
理等应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所有工作应予以记录,对电子储存的记录
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记录数据改动、丢
失。
实验室应将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
据、记录以及证书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
按适当的期限保存。
每项检测或校准的记
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年4份),
检查填写、修改、存档等情况是否符合4.9的要
求。
是否制定并实施了记录控制程序,并规定有
记录的标识、存储、保护、索引、保存期限和处
置的控制要求?
实验室采取什么方式对记录(包括电子记录)进
行安全保护和保密?
每项检测记录是否包含了足够的信息,能否再现?
填写正确完整、自己清晰,更改是否规范,能否
准确识别查看质量记录,设备使用、维护记录。
相关信息是否齐全,上年度记录是否归档。
(记
录可保存于任何媒体上,
21记录21抽查或随意抽取10份记录(今年6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