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

1、农产品流通市场迅速发展

至入世以来每年递增5%的速度增长,2007年投资上亿元以上市场达到1562个,但成交额超过10亿的市场只有279个,占比18%,上100亿的07年10个,占比6‰;

2、流通方式初级,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采取“产地收购—产地市场集散—销地市场集散---商贩零售”现货交易模式。由于生产者与购买方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没有签订购销契约,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无法通过交易次数的集约化和商品储存的集约化来实现规模效益,加大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风险;

3、交易方式传统,品牌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部分弄产品市场仍是传统型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代理结算还不普遍,商品的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委托购销、代理储运、信息提供等配套功能还不完善,竞拍交易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市场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自身经营特色不突出,提供的服务简单。

4、市场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对于全国市场来说,信息量远远不够,农业生产得不到信息的指导;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企业、种植户和运销户对市场需求不甚了解;三是信息质量不高,信息不准确;四是信息滞后,即时信息十分短缺。

5、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粗放,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仍停留在一般水平,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在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方面不够健全完善,规范化管理缺乏系统的制定建设和配套措施;

6、农产品市场近距离重复建设,相互间恶性竞争

我国农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缺少统一的管理与协调,近距离重复建设,市场布局过密,致使需求不旺、农户和经营者利益受损。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食品安全隐患较大。

(二)、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副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客观上要求摆脱集贸式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原始形态,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降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风险,大力发展期货市场与无形市场,形成有效的现代市场运作形式与市场组织力量。

1、组织化、规模化、经营企业产业化的农产品流通成为主体;

2、政府主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布局规划,不同的农产品将根据产地、销地、集散地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布局,使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

3、农产品的超市连锁经营模式将成为流通主体,农产品物流配套系统将日趋完善,由多层次复杂流程简化为由生产者经配送中心直接到达零售终端;

4、农产品交易方式将逐步采用电子拍卖交易、仓单交易、远程合约交易、网络交易、期货交易;

5、第三方物流引入。即专业的物流企业组织的农产品流通。

二、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模式与成都农业物流规划模式

1、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模式:

南京江宁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占地三千亩,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由市政府、江宁区政府及东山街道共同控股56%,企业参股44%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为政府主导,整体搬迁主城农副产品批市场建设的特大型农产品、副食品批发市场,以常年举办引领全国的大型农博会展,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一站式”供应链为主要特色;市场(展示)交易、冷藏物流配送、综合商务三大功能;会展带动、名品带动、信息带动、打造和形成以南京为轴心,辐射300公里的“南京唯一、华东一流、影响全国”的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2、成都农产品物流规划模式

三、两种模式产生背景及现状

1、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产生背景:

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中明确提出把主城区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向主城外转移,以提高整个城市的建设品位、提升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规模与发展水平。二是从南京主城区现有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分布情况,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农贸市场已显得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原有市场的经营交易面积比较小,远远不能适应现有经营品种、数量、规模的要求,而且现有的交易方式也比较落后;另一方面,由于老市场处在主城区

内,给主城道路交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三是与同类城市、周边兄弟城市相比,南京也需要建设一个新的农副产品市场。

2、现状分析:(1)、政府主导,主城区农批市场搬迁为顺利实施老市场搬迁和新市场试营业,市政府召开了协调会,市工商管理局、商贸局、规划局、公安局、市容管理局已经联合的下发了关于搬迁下关区、建邺区、江宁区原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通告,第一批搬迁的市场在2009年5月20日至6月10日期间搬迁;第二批搬迁市场在2009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搬迁;第三批搬迁市场在2009年底搬迁。(2)、政府政策支持,各部门协调解决老市场业员工及经营户的安置问题及就业问题

优先安置老市场搬迁涉及到所有职工、经营户入驻并提供政策优惠;为老市场职工创造就业条件,妥善安置职工转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政府规划,政策扶持对老市场现有土地的处置问题

老市场业态开发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到企业具体实际;既要符合政策,又要给予优惠,操作上予以优先安排,保证老市场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和价值最大化。

四、两种模式的优劣势比较

优势:

1、组织化、规模化优势:将整合搬迁主城区8个农产品市场;

2、“市场唯一性”,确保市场的有序竞争,避免恶性竞争;

3、促进城市农产品市场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投资,浪费资源;

4、区域内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

5、有利于保障农副产品的供应和食品安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6、促进流通业态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功能化、综合型转型,建设中间流通环节;

7、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

五、两种模式的实施措施

六、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