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效率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3
变压器的技术要求变压器是一种将电能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的电器设备。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改变交流电压的大小而改变电流的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变压器的技术要求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其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其效率和可靠性。
首先,变压器的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承受额定负荷:变压器需要能够承受额定负荷并正常工作,这涉及到变压器的功率、电流和耐热性能等方面。
变压器的额定功率应与电路负载匹配,不能过大或过小。
同时,变压器的铜线和铁芯应具有足够的导电和导磁能力,以确保电流的稳定和磁场的均匀。
2.低损耗: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包括铜损和铁损。
铜损耗是指导线内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能损耗,而铁损耗是指铁芯中由交变磁场引起的涡流和剩余损耗。
为了降低损耗,变压器应选用低电阻率的铜导线和低磁滞损耗的铁芯,并采取适当的冷却措施,如风冷或油浸冷却。
3.高效率:变压器的效率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高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并提高整体系统的效能。
提高变压器效率的方法主要包括降低损耗、减小磁滞、合理设计变压器的磁导率和磁通密度等。
4.良好的温度特性:变压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需要能够良好地散热。
合理的散热设计可以保证变压器在额定负荷下工作时的温度不超过规定的极限值,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5.良好的绝缘性能: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对于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非常重要。
变压器的绕组与铁芯之间、绕组与绕组之间以及绕组与地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防止电流泄漏和击穿现象的发生。
6.可靠性和安全性:变压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其长期运行的关键要求。
变压器应能够承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湿度、温度、振动等,并能够防止漏油、爆炸和火灾等异常情况的发生。
此外,变压器还应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等功能,以确保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总结起来,变压器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能够承受额定负荷、低损耗、高效率、良好的温度特性、良好的绝缘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一、变压器简介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传输电能或电信号的器件,它具有电压变换、电流变化和阻抗变换及电气隔离的作用。
1、理想变压器工作原理理想变压器基于下述两个假设:1、变压器效率等于1,无任何能量损耗。
即忽略了实际铁芯变压器线圈的电阻以及铁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所产生的能量损耗。
2、铁芯的磁导率μ趋近于无穷大,没有漏磁通。
线圈的互感磁通等于自感磁通,耦合系数K为1,线圈自感系数L1、L2趋于无穷大,但是,L1/L2为常数,数值上等于原副边匝数比的平方。
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1理想变压器工作原理(变压器)变压器的主要部件是一个铁心和套在铁心上的两个绕组。
两绕组只有磁耦合没电连接。
在一次绕组中施加交变电压,交变电压产生交变电流,交变电流产生交链一、二次绕组的交变磁通Φ,在一次和二次绕组中分别感应出电动势E1、E2。
理想变压器的绕组电阻为零,有:E1=-U1,E2=-U2假设一次和二次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和N2,一次和二次绕组铰链的磁链分别为Ψ1和Ψ2,根据电磁感应定律,下述方程组成立:U1=-E1=-dΨ1/dt=d(N1Φ)/dt=N1dΦ/dt(a)U2=-E2=-dΨ2/dt=d(N2Φ)/dt=N2dΦ/dt(b)(a)式除以(b)式,可得:U1/U2=N1/N2(1)理想变压器效率等于1,一次与二次绕组之间在能量传输过程中没有损耗,可知:U1I1=U2I2联立式(1)可得:I1/I2=N2/N1(2)(1)式除以(2)式,可得:(U1/I1)/(U2/I2)=(N1/N2)2U1/I1及U2/I2分别为一次和二次绕组的阻抗,分别记为Z1和Z2,则:Z1/Z2=(N1/N2)2(3)(1)、(2)、(3)三式分别表示了理想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关系。
2、实际变压器工作原理实际变压器绕组电阻不为零;实际变压器交变磁通在铁芯中会产生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实际变压器铁芯磁导率为有限值,一次绕组产生的磁通会有部分与空气形成磁路,不与二次绕组铰链,称为漏磁通Φσ1,同样,二次绕组也会产生漏磁通Φσ2。
R型、环型、EI型变压器特性对比R变压器外形:简洁的设计正是R变压器的标准。
绕组:标准的均匀排列的线圈绕线,优良的设计保证了绕线的均衡。
漏磁:标准的均匀绕线保证了很小的漏磁,因而变压器无需金属铸模。
绝缘:使用了双层结构的骨架,因而很易达到安全标准,并有足够的绝缘强度。
安装:设计简洁,矩形的安装表面可置于每个适用空间的任何需要的方向,也可以侧面或垂直安装。
环型变压器外形:环形变压器的设计较为简陋,因而导致较大的铜损。
绕组:铜线的卷绕在环的内侧部位堆积得很密,而在外侧却较稀疏,绕线不均匀。
漏磁:绕线不均匀引起很大漏磁,为了减少漏磁的影响,变压器有时需要放/置在金属铸模中。
绝缘:绕线无骨架,这样,满足安全标准就有困难,有时需要一个树脂模。
安装:由于外形是圆形,所以要求安装的长度与宽度必须相同。
R变压器外形:绕制的铁芯较大地利用材料的特性,其标准模型具有薄、小和轻的特点。
漏磁:磁隙没有任何影响,由于均衡的绕线使漏磁相互抵消,漏磁总通量可减到极小,因而甚至可以不加屏蔽而使用。
励磁电流:因为所有的磁路都是同一方向,而将励磁电流减到较小,晶粒取向性硅钢片的卷绕使磁隙全无。
发热:铁损小,因而发热量达到较低,所以铁芯产生的热量非常低。
效率:低损耗保证了高效率。
安装:因为设计小巧轻便,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装以节省空间。
E-I型变压器外形:外形方正,简陋的设计导致大量的铁损与铜损,变压器也因而外形庞大笨重。
漏磁:在两个磁路中间,和各磁路间隙中存在漏磁,甚至当输出级没有电流时仍有大量漏磁存在,因而干扰了周围敏感部件的工作。
励磁电流:由于有磁隙的存在,不能利用晶粒取向性硅钢片材料的优越性能,以及在层迭组合工作中的变化等原因就需要更多的,较大的励磁电流。
发热:大量的铁损引起热量散发不易,部分线圈在铁芯的内部,因此,发热量非常大。
效率:损耗大引起效率低。
安装:通常的立方体形状占据空间较大,即使改变安装方法也无济于事。
工频变压器的效率1. 引言工频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力设备之一,用于改变交流电的电压等级。
在使用变压器时,我们通常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效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工频变压器的效率,包括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效率的方法等。
2. 效率的定义工频变压器的效率是指输入和输出功率之间的比值。
一般情况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加上损耗功率。
因此,效率可以用下式表示: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100%3. 计算方法为了计算工频变压器的效率,我们需要知道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
输入功率可以通过测量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的乘积来计算,而输出功率可以通过测量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乘积来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电力仪表或者功率计来进行测量。
4. 影响因素工频变压器的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4.1 铁心损耗铁心损耗是指在变压器的铁心中由于磁化和磁滞而产生的能量损耗。
这部分损耗与变压器的磁路特性有关,包括铁心材料的选择、铁心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铁心的质量和减小磁通密度来降低铁心损耗,从而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4.2 铜线损耗铜线损耗是指由于变压器的线圈内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电阻损耗。
这部分损耗与变压器的线圈材料、线圈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有关。
为了降低铜线损耗,我们可以选择低电阻率的线圈材料、合理设计线圈的截面积和长度,并采用良好的制造工艺。
4.3 空载损耗空载损耗是指在变压器没有输出负载时消耗的功率。
这部分损耗主要来自于铁心损耗和激磁电流的功率损耗。
为了降低空载损耗,我们可以选择低损耗的铁心材料、合理设计变压器的磁路和减小激磁电流。
4.4 负载损耗负载损耗是指在变压器有输出负载时消耗的功率。
这部分损耗主要来自于铜线损耗和额定负载时的铁心损耗。
为了降低负载损耗,我们可以选择低电阻率的线圈材料、合理设计线圈的截面积和长度,并控制变压器的额定负载。
4.5 温升温升是指变压器工作时温度的升高。
变压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变压器的主要参数有电压比、频率特性、额定功率和效率等。
(一)电压比n变压器的电压比n与一次、二次绕组的匝数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下:n=V1/V2=N1/N2
式中N1为变压器一次(初级)绕组,N2为二次(次级)绕组,V1为一次绕组两端的电压,V2是二次绕组两端的电压。
升压变压器的电压比n小于1,降压变压器的电压比n大于1,隔离变压器的电压比等于1。
(二)额定功率P此参数一般用于电源变压器。
它是指电源变压器在规定的工作频率和电压下,能长期工作而不超过限定温度时的输出功率。
变压器的额定功率与铁心截面积、漆包线直径等有关。
变压器的铁心截面积大、漆包线直径粗,其输出功率也大。
(三)频率特性频率特性是指变压器有一定有工作频率范围,不同工作频率范围的变压器,一般不能互换使用。
因为变压器有其频率范围以外工作时,会出现工作时温度升高或不能正常工作等现象。
(四)效率效率是指在额定负载时,变压器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该值与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成正比,即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越大,效率也越高;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越小,效率也越低。
变压器的效率值一般在60%~100%之间。
变压器运行特性分析与效率曲线二、理论分析
2.效率和效率特性
变压器运行时将产生损耗。
变压器的损耗分为铜耗和铁耗,每一类又包括基本损耗和杂散损耗。
其中铁耗可视为不变损耗。
基本铜耗是指电流流过绕组时所产生的直流电阻损耗。
杂散铜耗主要是指漏磁场引起电流集肤效应,使绕组的有效电阻增大所增加的铜耗,以及漏磁场在结构部件中所引起的涡流损耗等。
变压器的总损耗为
''
2
2k
Fe
Cu
Fe
R
mI
p
p
p
P+
=
+
=
∑
式中,电阻。
为归算到二次侧的短路
为相数;''R
k
m
变压器的输入有功功率为1P,输出功率为2P,总损耗功率为P
∑,所以效率
为
P
P
P
P
P
∑
+
=
=
2
2
1
2
η
由于电力变压器的效率很高,用直接负载法测量1P和2P在算出效率,很难
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工程上常采用间接法来计算效率,由空载试验测出铁耗,由短路试验测出铜耗在计算效率。
此时效率为
kN
O
N
kN
O
P
I
P
I
S
P
I
P
P
P
2
2
2
2
2
2
1
cos
1
1
*
*
*
+
+
+
-
=
∑
-
=
ϕ
η
给定以上的参数即可绘制效率曲线。
图3.变压器的效率曲线
有数学分析
2
=
dI
dη
可知在变压器的铜耗等于铁耗时,变压器的效率达到最
大。
图4.效率曲线的最大值
说明:图中铁耗与铜耗值与对应的坐标值并不一一对应。
附程序源代码
3.变压器的效率曲线
function xiaolv1
p0=2.4;
pk=11.6;
sn=1000;
j=0.8;
a=zeros(1,1000);
b=zeros(1,1000);
for i=2:1:1000
a(i)=a(i-1)+0.001;
b(i)=1-(p0+(a(i)^2)*pk)/(a(i)*sn*0.8+p0+(a(i)^2)*pk); end
hold on
plot(a,b)
xlabel('I2的标幺值 ')
ylabel('效率 ')
4.效率曲线的最大值
function xiaolv2
p0=2.4;
pk=11.6;
sn=1000;
j=0.8;
a=zeros(1,1000);
b=zeros(1,1000);
cu=zeros(1,1000);
fe=zeros(1,1000);
for i=2:1:1000
a(i)=a(i-1)+0.001;
b(i)=1-(p0+(a(i)^2)*pk)/(a(i)*sn*0.8+p0+(a(i)^2)*pk); fe(i)=p0;
cu(i)=(a(i)^2)*pk;
end
fe2=fe/14;
cu2=cu/20;
hold on
plot(a,b,'r-')
plot(a,fe2,'g:')
plot(a,cu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