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高中化学公开课 有机合成
- 格式:pptx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36
3.4.1 有机合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归纳有机物的特征反应、学会引入官能团2、会用正、逆合成法设计简单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并能用流程图表示这一过程3、能列举有机合成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对已给定的合成路线进行简要评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途径提高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2、初步学习如何从已给条件中提取相关有用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有机合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赞赏有机化学家们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2、形成绿色合成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二、教学重难点有机合成是高考难点题型之一,实质是利用有机物的性质进行相关的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反应。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1、有机物的特征反应、学会引入官能团2、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本节课的难点为:逆合成分析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有机合成的过程[思考与交流]阅读第三自然段,回答:1、什么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任务有那些?3、用示意图表示出有机合成过程。
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过程。
[投影]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讲]有机合成的过程是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链上官能团或一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二步反应,合成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师:首先请学生总结各类主要有机物的特征反应醇酚醛羧酸酯[思考与交流]官能团的引入方法[投影]学生汇报,评价,总结:官能团的引入引入-OH烯烃与水加成,醛/酮加氢,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引入-X烃与X2 取代,不饱和烃与HX 或X2 加成,醇与HX 取代引入C=C某些醇和卤代烃的消去,炔烃加氢引入-CHO某些醇氧化,烯氧化,炔水化,糖类水解引入-COOH醛氧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羧酸盐酸化,酯酸性水解引入-COO-酯化反应[讲]除了官能团的引入,也可通过反应消除官能团,主要包括以下方法:通过有机物加成可消除不饱和键;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可消除羧基;通过消去或取代可消除卤原子。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在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基本章节学习完了后的复习课,学生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性质、转化,已经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学习,能从有机物的原子、官能团的组成认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已具有“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念,本节课通过有机合成的学习进一步建立起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另一方面,在合成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有机合成的方法,从微观有机官能团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目标产物的结构特点,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断键的位置,还原出中间体及基础原料,并从目标产物与各中间体的组成变化找到辅助原料的思维方法,以使学生学科思维能力方面进一步提高。
另外,从其社会价值来看,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到有机合成在医药、化工、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这门课程存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有机合成的发展及现阶段所获得的成绩,贯切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化学价值观。
【教学目标】1.熟悉烃类物质、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
2.掌握碳链的增长和引入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卤素原子、醇羟基、酚羟基、醛基及羧基等官能团的化学反应,对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形成较全面的认识。
3.通过复习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熟悉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4.知道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能对给出的有机合成路线进行简单地分析和评论,了解原子经济等绿色合成思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碳链的增长和引入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卤素原子、醇羟基、酚羟基、醛基及羧基等官能团的化学反应,对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形成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复习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熟悉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教学过程】略【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1、整节课以问题的形式作为导线,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由浅及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分析有机合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独立进行思考并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和分析。
有机合成江苏省扬州中学吴建业一、教材以及学情分析“有机合成”是以有机物的合成为目标,深化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运用基本有机化学反应,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去理解有机合成的价值,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促进结构观、转化观、绿色化学观等观念的形成。
学生已有典型有机物的性质及其转化的知识基础,有物质(官能团)的转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变化观念,有设计简单有机物合成路线的能力基础。
通过青霉素的发展认识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建立解决有机合成路线问题的思维模型,发展对有机合成的社会价值认识水平,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选择青霉素及其系列抗生素这样兼具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情境素材,认识有机合成的社会价值。
(2)通过青霉素的发展,引导学生深化对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有机合成的一般思路,形成解答有机合成问题的一般模型(3)通过合成路线的评价分析,了解有机合成原则,形成绿色合成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1)通过青霉素演变为氨苄青霉素的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根据结构、性质、应用三者之间关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阿莫西林的合成路线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进行碳骨架构建、官能团引入和转化以及信息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与评价思维导图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师】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这样说:“青霉素是二战时最伟大的发明”。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青霉素从发现到发展的过程。
【视频】青霉素从发现到发展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
【过渡】那么大名鼎鼎的盘尼西林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如投影所示的有机物,我们称之为青霉素G。
盘尼西林的发现可能带着偶然,但是接下来几“代”此类的抗生素都经历了科学家们系统而认真的科学研究,我们一起体验一下。
第二环节:活动Ⅰ——体验有机合成的一般思路和原则【情境】在青霉素应用中,科学家们发现青霉素G能有效治疗大多数化脓性球菌引起的疾病,而另一种天然青霉素N对很多肠道菌引起的疾病疗效较好。
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1.已知有两种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二者的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种烃一定是同分异构体B.这两种烃不可能是同系物C.在这两种烃的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一定相同D.这两种烃各1mol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一定相等2.有A、B两种烃,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关于A和B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者不可能是同系物B.二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C.二者最简式相同D.各1mol的A和B分别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一定相等3.下列各项中的两种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和消耗O2的质量均不变的是()A.C3H6、C3H8O B.CH4O、C2H4O3C.C2H2、C6H6D.C3H6、C2H6O4.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Χ,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与原芳香烃X的质量相等。
则X的分子式是()A.C6H6 B.C7H8 C.C8H12 D.C9H145.下列各组物质中,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始终不变的是( )A.乙炔(C2H2)和苯(C6H6) B.乙烷和乙烯C.乙醇和1-丙醇(CH3CH2CH2OH) D.乙醇和乙酸6.由一氧化碳、甲烷和乙烷组成的混合气体8.96L(标准状况),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测知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6.4g,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烷的物质的量为()A.0.1mol B.大于或等于0.2mo1,小于0.3molC.等于0.2 mol D.大于0.1mol小于0.3mol7.两种物质不论以什么质量比混合,只要混合物的质量一定,充分燃烧时产生的水的量总为定值,这组混合物是( )A.乙炔和丁炔B.乙烷和丁烷C.苯和甲苯 D.乙炔和苯8.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将12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浓H2SO4,浓H2SO4增重14.4 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 g。
有机合成1.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掌握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的一些技巧,结合已学的有机反应类型来总结归纳,认识有机合成中改变碳骨架的常用方法。
2.能建立有机物合成推断的思维模型,明确有机物的结构推测有机物的转化路径,从不同角度对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和推断,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的转化等分析有机合成的合理性。
一、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1.有机合成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有机合成指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2)意义:①制备天然有机物,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②对天然有机物进行局部的结构改造和修饰,使其性能更加完美;③合成具有特定性质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人类的特殊需要。
2.有机合成的任务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1)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
(2)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使得反应过程中副反应少、产率高。
(3)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实现、原料利用率高、污染少,尽量实现零排放。
(4)按照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在引入官能团的过程中,要注意先后顺序,以及对先引入的官能团的保护。
4.认识有机合成的一种装置(1)仪器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作反应容器;(2)仪器b的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平衡气压,利于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下;(3)仪器c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作用是冷凝回流,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5.有机合成中碳骨架的构建(1)碳链增长的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利用题目所给信息反应,如卤代烃的取代反应,醛、酮的加成反应……①炔烃、烯烃、醛、酮与HCN 加成:②醛酮的羟醛缩合(其中至少一种含有αH):③卤代烃与NaCN 、CH 3CH 2ONa 、CH 3CCNa 等的取代反应:RCl +NaCN RCN +NaCl 。
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十二有机合成与推断教学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十二有机合成与推断教学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十二有机合成与推断教学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6 有机合成与推断[课时诠释]作为选考模块,有机化学在高考中以一道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型题目出现,一般为新课标全国卷第38题,分值为15分。
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条件与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及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
涉及的物质多为教材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及当年有重大影响和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物质,考查的仍为有机化学主干知识。
其中根据题设信息,设计有机合成路线可能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
微点聚焦一有机合成路线综合分析有机合成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种多样,要想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涉及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碳骨架的构建等.[典题示例]【示例1】(2016·全国卷Ⅰ)秸秆(含多糖类物质)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 n H2m O m的通式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3)D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教学要在帮助学生复习再现烃及烃的衍生物结构、性质、相互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机合成的过程;理解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使用逆推法合理地设计出有机合成的线路。
该内容可安排两课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在以简单的反应物构建目标分子的过程中,合成步骤的合理设计、试剂和实验条件的恰当应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
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合成问题的水平。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对有机合成材料的介绍,初步形成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认识水平。
2.能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完成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任务。
3.初步学会应用逆合成分析法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评价目标】1.通过对有机合成材料的介绍,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2.通过由浅入深的有机合成路线的训练,发展学生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
3.通过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诊断并发展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II微观本质化学科学思维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发展学生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迁移能力III问题解决化学科学价值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合成路线设计方案的评价和选则(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I宏观现象化学科学实践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合成路线设计诊断学生有机合成的逻辑思维水平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展示我国飞天舱外航天服,水立方采用的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及生活中的有机合成产品。
播放“如果没有化学合成材料,我们的生活将……”引出有机合成。
从生活走进化学,体会有机合成带给人类的便捷,丰富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认识,引出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建立知识与实际的关联。
任务一: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设计合成路线引导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某种官能团的转化有多种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通过ppt 图片展示有机材料引入新课〖学习目标〗通过ppt 展示〖基础知识回顾〗通过复习再现的形式,回顾有关官能团的性质〖有机合成的过程〗通过阅读教材,探究活动,讲解等活动完成本部分知识1、有机合成的概念2、有机合成的任务3、官能团的引入方法4、官能团的转化5、碳骨架的构建〖有机合成的方法〗1、正向合成分析法2、逆向合成分析法〖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1、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以保证较高的产率。
2、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通常采用4 个C 以下的单官能团化合物和单取代苯。
3、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
4、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实现5、尊重客观事实,按一定顺序反应。
〖课堂达标〗〖课堂小结〗第四节有机合成〖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合成的定义、意义和基本过程2.掌握常见有机官能团的性质和特征反应3.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4.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5.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自主预习1、什么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意义?3、有机合成的任务有哪些?预习检测下列有机合成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B.有机合成能对天然有机物进行局部的结构改造和修饰,使其性能更加完美C.有机合成的任务是对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D.有机合成的目的是合成具有特定性质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人类的特殊需要知识回顾:完成下面的表格名称结构特征反应双键叁键苯环羟基醛基羧基酯基探究活动一:官能团的转化或引入1、引入、、2、-X 卤原子的引入、、3、-OH 的引入、、、探究活动二、碳骨架的构建1、碳链增长的方法有哪些?2、碳链减短的方法有哪些?3、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方法有哪些?归纳整理:主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二、有机合成的方法1、正向合成分析法,2、逆向合成分析法探究活动三:应用逆合成分析法合成有机物——草酸二乙酯思维过程的分析思考交流教材 66 页学与问有关产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