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20
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在读完胡适先生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后,我深受启发,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胡适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辛辣的文字向大学毕业生发出了一声耳提面命的警示,希望他们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勇往直前的态度。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对这篇文章的感悟和一些个人的思考。
首先,胡适先生在文章中强调了毕业生要有规划和目标。
他指出,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学术背景上过于浅薄,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但却自以为是地去追求很高的目标,如出国读博、获得高薪工作等。
胡适先生认为,这种盲目追求目标而不顾实际条件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他告诫毕业生应该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目标。
这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在制定人生目标时,应该站在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朝着目标努力。
其次,胡适先生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指出,大学毕业并不代表着学习的结束,相反,这只是学习的起点。
他呼吁毕业生要持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胡适先生认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此,我深表认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不被淘汰,还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次,胡适先生在文章中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他指出,职业道德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必须坚守的底线,而不是因为现实的诱惑而放弃的东西。
胡适先生强调道德可以引导人们获得尊重,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
这一点让我感到深深的赞同。
在现实的社会中,诱惑层出不穷,人们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放弃了对道德的坚守。
然而,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标准,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最后,胡适先生在文章中对毕业生的人生态度提出了警示。
他指出,很多人在大学期间满怀希望和激情,但却因为现实的磨砺而放弃了自己曾经拥有的梦想和热情。
胡适先生希望毕业生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左右,坚持走自己的路。
胡适经典美文之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曾几何时,年少的我们带着梦想,踏入这座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大学校园。
如今,四年时光犹如流水般溜走,我们即将步入人生新的阶段。
作为一位曾经年轻过的前辈,我想借着胡适先生的经典美文,向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们献上我的祝福和建议。
胡适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他的文学作品中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位文化巨子的原因。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胡适所倡导的自由思想。
他曾经说过:“读书之本,应由自由而独立精神中来,不应只思索所谓名字、言词良恶。
”大学是思想自由的殿堂,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资源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我希望你们能够珍视这段宝贵的时光,在自由的环境中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力。
其次,胡适强调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他说:“要培养中国人的人文学问,首要的事情是要读中国古书。
”在现代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但也伴随着文化的淡薄和价值观的混淆。
我希望你们能够不忘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明智慧。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审视当下的社会问题,探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同时,胡适也强调了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他认为:“乐观主义是愚蠢的。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盲目乐观,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理性客观。
进入社会后,我们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胡适在他的作品中还提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对别人应该愈来愈爱,人对其他人也应愈来愈爱。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关爱他人,去体察别人的需要和痛苦。
在大学里,我们是一个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个体,但只有通过相互扶持和合作,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毕业后,面对工作和社会的压力,我希望你们能保持对他人的关爱和善意,与人为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胡适当年对大学生的毕业赠言转眼已到毕业季,各个高校的校长或院长都会留给毕业生一些意味深长的话。
近日,小编找到了教育家胡适的几篇毕业演讲。
从他的演讲中我们看到,学问VS谋生,物质VS理想,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
胡适寄语毕业生:“我心里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只是这三句话:要寻问题,要培养业余兴趣,要有信心。
”这样的劝告现在看来仍然十分中肯。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一下胡适的演讲内容。
1932年6月2日,也就是日本人占了东三省的大半年之后,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发表了一篇演说,叫做《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原载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第四卷),为青年学子总结了毕业出路。
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
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
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
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
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
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
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追求。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
读胡适<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胡适语:“我心里需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是这四种药方:要寻问题,要培养兴趣,要有信心,要会自我反省。
”读《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读罢胡适老先生几十年前写的两篇文章,感觉颇深,虽年代久已,可他的教育理念依旧适合当代的大学生们,裨益终生。
为何有千古绝句一说,我想他的文章也可以达此境界吧!1978年全国开始普及高等教育,恢复高考,很多有抱负,有追求的人终于拨开云雾见太阳,大学给了他们新的生命,一批又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毕业后走上社会,贡献青春,挥洒热情。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中国,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他们的奋斗与建设。
“大学生”在前20年代,是很“时尚”的一族,人数不多,但大都精华辈出。
现在的大学生也是经历了10几年的寒窗苦读,才走进了象牙塔。
我们有很好的教育平台,可真正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人数比例愈发降低了!究其原因无外乎胡适先生说的几种:抛弃了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抛弃了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追求,变得堕落了。
这些让学生心知肚明的说法,一语道破大学生的弱点,攻击到软肋处。
但对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则羞愧不已,有的人充耳不闻,有的人用来鞭策自己。
无论属于哪一种人,都不能忘记最基本的东西,不成材要成人。
开学就大四了,很快我们也会迎来实习。
医学是神圣的,容不得半点的弄虚作假,先阶段学到的也是基本的理论知识,很渴望走进医院,真刀实干。
可也明白,理论知道实践,理论是武器,如果我们没有锋利精良的武器,怎敢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
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
拥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做一个医生该做的,是根本的职业道德,如果医学院毕业,却走向其它非专业对口的岗位,那么内心会留下深深的遗憾!人生长路,这条医学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胡适先生也就毕业生以后的人生道路开出了四个药方,读来觉得很有见地,我把他们比作四个标点符号,一一对应,记得牢!第一个方子是‘?’。
中庸曰:“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读后感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跟你们聊聊我读了胡适先生写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这篇文章的感受。
哇塞,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觉自己就像吃了一颗超级大的糖果,甜到心里去了!“小明,你读了胡适先生的文章,感觉怎么样啊?”小华问我。
“哎呀,小华,你不知道,读这篇文章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动画片,让我眼睛都亮了!”我兴奋地回答。
“真的吗?那胡适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小华好奇地问。
“嗯,胡适先生告诉我们,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就像我们从幼儿园毕业,然后去小学一样,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
”我一边比划一边说。
“哇,那听起来好酷啊!还有呢?”小华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还有啊,胡适先生说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小猫咪学会自己捉老鼠一样,不能总是依赖妈妈。
”我模仿着小猫咪的样子,逗得小华哈哈大笑。
“哈哈,那我们怎么能做到呢?”小华笑着问。
“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不能只看答案,要自己动脑筋想。
”我认真地说。
“对哦,那还有什么呢?”小华继续追问。
“胡适先生还说,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就像超级英雄保护城市一样,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社会。
”我挥舞着小拳头,好像自己就是那个超级英雄。
“哇,小明,你说得真好!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小华越来越感兴趣了。
“就是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我们在学校帮助同学一样。
”我想了想说。
“嗯,我明白了。
那胡适先生还说什么了吗?”小华问。
“他还说,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就像小鸭子第一次下水游泳,虽然害怕,但还是要勇敢地跳下去。
”我模仿着小鸭子的样子,摇摇摆摆地走着。
“哈哈,小明,你真逗!那我们怎么变得勇敢呢?”小华笑眯眯地问。
“就是要不怕失败,失败了再站起来,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摔倒了再爬起来。
”我坚定地说。
“小明,你说得真好!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勇敢、有责任感的人!”小华拍着手说。
“嗯,我们一起努力吧!就像胡适先生说的,我们要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就像大树一样,给人们带来阴凉。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1932年7月3日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级,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
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
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
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
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
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
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
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
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力的俘虏。
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学习要点提示】1.具体领会掌握本文中的主要观点和看法。
2.学习本文善于运用具体实例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3.通过本文认真体会演讲语言浅近自然、形象生动的特点。
【作品背景介绍】本文是作者在1932年6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所作的演讲,最初发表于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
文中,为使青年学生走出大学后能够防御在社会上堕落,作者送给他们三剂“防身的药方”: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三是“总得有一点信心”。
两年后,他在另写同名的文章中“心里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只是这三句话”。
直到1960年6月18日,胡适在台南成功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内容依然是这三句话,只不过将这三剂药方中的三味药已正式定名为“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
可见,作者对本文中的观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非常重视,而且在此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他对大学毕业生的忠告真可谓语重心长。
【层次结构分析】本文是为大学毕业生所作的临别赠言,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达赠言之意,说明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至4自然段):写大学生毕业后容易遇到两方面的堕落。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第三部分(5至15自然段):介绍三种防身的药方。
第一个方子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个方子是“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思想内容概括】本文是作者在1932年6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所作的演讲。
文中主要针对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将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语重心长地提出忠告。
作者提醒青年学生走出大学后,在社会上要时刻防备可能会出现丧失求知欲望、丧失理想的人生追求这两方面的堕落,并且送给他们三剂“防身的药方”:一是寻求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发展非职业的兴趣;三是培养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