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必备笔记_盐类的水解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成功细节】人大附中的高三女生林茜为07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其高考成绩是语文132,数学148,外语141,理综288,总分709。
林茜谈盐类水解的学习盐类的水解的知识的学习,关键之一是参透水解反应的实质,即为促进了水的电离,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水中的氢离子浓度不等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从而使溶液呈现酸性或者碱性;关键之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水解的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明矾净水、泡沫灭火器、施肥等,反过来,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去实践,进一步升华对盐类水解的知识理解,这叫细微中悟出真理,如2007年的上海高考题,如果熟悉生活中的水解,则是一道简单的题目,我是这样解决的:油污的成分是油脂,纯碱水解显较强碱性,能促使油脂水解为甘油和羧酸而溶于水,加热氯化铁溶液能促进其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从而颜色变深,浓硫化钠溶液中S 2-水解产生部分H 2S 气体而有臭味,三者都与水解有关。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是因为发生电化腐蚀,与水解无关。
所以答案是B 选项。
【高效预习】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
-------米开朗琪罗【领会·感悟】1.盐指由金属阳离子(包含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按照生成盐的酸碱不同,可以分为强酸强碱盐(NaCl)、强酸弱碱盐(NH4Cl)、强碱弱酸盐(Na2CO3)等;按溶解性不同可以分为易溶于水的盐(K2SO4)、微溶性的盐(CaSO4)和难溶性的盐(CaCO3)。
3.中性溶液c(H+)= c(OH—)= 1×10-7mol/L酸性溶液c(H+)> c(OH—),c(H+)> 1×10-7mol/L碱性溶液c(H+)< c(OH—),c(H+)< 1×10-7mol/L【提升·解决】4.纯碱不是碱,属于盐,因为Na2CO3溶于水显碱性,所以俗称为纯碱。
5.①纯水中水的电离度a(H2O)=×100%=1.8×10-7%。
盐类水解知识点及习题考点1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一)盐类水解的实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某一种或多种离子跟结合生成,从而了水的电离。
(二)盐类水解的条件:盐必须能;构成盐的离子中必须有,如NH4+、Al3+、CO32-、S2-等。
(三)盐类水解的结果(1)了水的电离。
(2)盐溶液呈什么性,取决于形成盐的对应的酸、碱的相对强弱;如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弱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是。
(3)生成了弱电解质。
(四)特征(1)水解:盐+水酸 + 碱,ΔH 0(2)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比较,不易产生气体或沉淀,因此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但若能相互促进水解,则水解程度一般较大。
[特别提醒]: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从而使溶液中c(H+)减小,c(OH-)增大,即c(OH-)>c(H+)。
如Na2CO3,NaHCO3强酸弱碱盐: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碱,从而使溶液中c(H+)增大,c(OH-)减小,即c(OH-)>c(H+)。
NH4Cl,AlCl3弱碱弱酸盐: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碱,弱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酸酸式酸根离子。
CH3COONH4[例1] 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KNO3②NaOH③CH3COO NH4④NH4Cl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解析]①KNO3为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K+和NO—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②NaOH为强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OH—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③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H4+和CH3COO—均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弱电解质NH3·H2O和CH3COOH,并能相互促进,使水解程度加大从而使水的电离程度加大。
高考化学盐类的水解知识点详解盐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称为盐类的水解。
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时要考虑水解。
2.确定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Na2S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c(Na+)>c(S2-)>c(OH-)>c(HS-)>c(H+)或:c(Na+)+c(H+)=2c(S2-)+c(HS-)+c(OH-)3.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的水解如配制FeCl3,SnCl4,Na2SiO3等盐溶液时应分别将其溶解在相应的酸或碱溶液中。
4.制备某些盐时要考虑水解Al2S3,MgS,Mg3N2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制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5.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要考虑水解如Mg,Al,Zn等活泼金属与NH4Cl,CuSO4,AlCl3等溶液反应.3Mg+2AlCl3+6H2O=3MgCl2+2Al(OH)3↓+3H2↑6.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如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
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
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
7.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FeCl3+3H2O=Fe(OH)3(胶体)+3HCl8.分析盐与盐反应时要考虑水解。
两种盐溶液反应时应分三个步骤分析考虑:(1)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能否发生双水解互促反应;(3)以上两反应均不发生,则考虑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9.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3)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高二化学:盐类水解学习笔记——酸碱平衡的微观调控
以下是一份高二化学盐类的水解笔记的内容,供参考:
一、盐类的水解
1.定义:盐类的水解是指盐电离出的弱酸或弱碱离子,在溶液中与水电离出
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
2.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水解的实质是弱酸或弱碱的酸根离子或碱离子与水
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
二、盐类水解的规律
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2.弱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弱碱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
3.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
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温度: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
2.浓度:盐溶液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3.酸碱度:加入酸或碱溶液可以抑制或促进盐类水解。
四、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分离和提纯物质:通过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可以分离和提纯物质。
3.除去某些物质:通过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除去某些物质。
4.制备某些物质:通过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可以制备某些物质。
以上是高二化学盐类的水解笔记的主要内容。
在记忆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分不同的知识点和概念,并理解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同时,需要多做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盐类水解知识点总结高中一、盐的定义盐是由一个金属离子和一个非金属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通常是由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离子键形成的。
盐类化合物通常呈结晶状,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常见的盐包括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铁等。
二、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在水溶液中,盐类化合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即分解成原来的离子组分。
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盐溶解后,其离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氢氧根离子和对应的酸根离子。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可以溶解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水解反应如下:NaCl(s) + H₂O(l) →Na⁺(aq) + Cl⁻(aq)其中,Na⁺和Cl⁻都是盐类的离子组分,而被水分子溶解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离子。
三、影响水解的因素1. 盐的性质:不同种类的盐在水中的水解程度可能不同,与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稳定性、电荷大小和水合能力等有关。
2. 溶解度:盐类的水解还受到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影响,溶解度越大,水解的速度和程度可能越高。
3. 离解度:盐在水中的离解度也会影响其水解的程度,离解度越大,水解的程度可能越高。
四、水解产物盐类水解产物包括氢氧根离子(OH⁻)和对应的酸根离子。
具体产物取决于盐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性质以及水的性质。
例如,氯化钠的水解产物包括氢氧根离子和氯化氢:NaCl + H₂O → Na⁺ + Cl⁻ + H₂O → NaOH + HCl五、实际应用1. 化学实验:盐类水解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用于教学和实验室研究中。
2. 工业应用:盐类水解也在一些工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如金属冶炼、有机合成等。
六、总结盐类水解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了解盐类水解的知识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对盐的定义、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影响水解的因素、水解产物及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盐类的水解高考知识点盐类的水解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在盐类溶液中水解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会影响溶液的酸碱性质。
下面将介绍盐类的水解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一、酸性盐的水解酸性盐是指含有酸性阳离子的盐,如NH4Cl。
当酸性盐溶解在水中时,酸性阳离子会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较强的酸性物质。
以NH4Cl为例,NH4+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NH4OH和HCl。
NH4OH是一种弱碱,而HCl是一种强酸。
因此,NH4Cl溶液呈酸性。
二、碱性盐的水解碱性盐是指含有碱性阳离子的盐,如Na2CO3。
碱性阳离子在水中与水分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以Na2CO3为例,CO32-离子与水分子反应生成OH-离子和碳酸根离子(HCO3-)。
OH-离子是一种强碱,而HCO3-是一种弱碱。
因此,Na2CO3溶液呈碱性。
三、中性盐的水解中性盐是指既不含有酸性阳离子也不含有碱性阳离子的盐,如NaCl。
这类盐溶解在水中,不会引起酸碱性质的变化,所以NaCl 溶液是中性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中性盐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例如,AlCl3是一种中性盐,但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和HCl。
水解反应的产物和离子浓度决定了溶液的酸碱性质。
四、盐类的水解常数盐类的水解反应可以用水解常数(Kw)来定量描述。
水解常数是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它表示水解反应的强弱程度。
对于一般的盐类水解反应,水解常数表达式可以写为:Kw = [H+][OH-]其中[H+]是氢离子的浓度,[OH-]是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当水解常数大于1时,水解反应偏向生成[H+],溶液呈酸性;当水解常数小于1时,水解反应偏向生成[OH-],溶液呈碱性;当水解常数等于1时,溶液呈中性。
实际上,由于酸性盐和碱性盐的水解反应会相互影响,导致水解常数不仅与盐的性质有关,还与溶液中其他物质的浓度有关。
因此,水解常数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
盐类水解高考知识点盐类水解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和水解反应。
下面将详细介绍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
一、盐类的溶解盐类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可以在水中溶解。
当盐溶解时,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作用,形成水合离子。
这种过程被称为盐的溶解,也可以看作是盐的离解。
二、盐类的水解1. 盐的水解当某些盐溶解在水中时,水分子会与盐中的离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反应被称为盐的水解。
2. 强酸盐的水解强酸盐是指酸性离子与金属离子组成的盐,如硫酸铵(NH4HSO4)。
当强酸盐溶解在水中时,酸性离子会与水分子反应,生成酸性溶液中的H+离子。
3. 强碱盐的水解强碱盐是指碱性离子与金属离子组成的盐,如氢氧化钠(NaOH)。
当强碱盐溶解在水中时,碱性离子会与水分子反应,生成碱性溶液中的OH-离子。
4. 中性盐的水解中性盐是指酸性离子与碱性离子组成的盐,如氯化钾(KCl)。
当中性盐溶解在水中时,其离子不与水分子反应。
三、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1. 键能力离子的键能力越强,盐的水解程度越小。
如果某个离子的键能力很强,离子在溶液中很难与水分子反应,导致水解程度较低。
2. 离子电荷离子电荷的绝对值越大,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电荷绝对值大的离子会与水分子形成更强的电荷作用力,使得水解反应更容易发生。
3. 溶液浓度溶液浓度越高,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在浓溶液中,离子相互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大,从而加快了水解反应的进行。
四、盐类水解的应用盐类水解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氢氧化钠的水解反应可以用于制取氢氧化铝;氯化铵的水解反应可用于制取氨气等。
总结:盐类水解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盐的溶解和水解反应。
不同类型的盐在水中的水解程度会受到离子键能力、离子电荷和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盐类水解的应用也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业中。
注意事项:以上内容为一篇关于盐类水解的1000字文章,介绍了盐类溶解和水解的相关知识,以及影响因素和应用。
第51讲盐类的水解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及一般规律。
2.掌握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4.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5.能利用水解常数(K h)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盐类的水解原理1.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弱酸的阴离子→结合H+弱碱的阳离子→结合O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c(OH-)→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2.盐类水解的条件在组成上必须具有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3.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一般用“⇌”连接,且一般不标“↑”“↓”等状态符号。
(2)多元弱酸盐:分步书写,以第一步为主。
(3)多元弱碱盐: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步完成。
(4)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①若水解程度不大,用“⇌”表示。
②相互促进且进行彻底的水解反应,书写时用“===”“↑”“↓”。
试写出下列盐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①NH4Cl:_。
②Na2CO3:_、_。
③FeCl3:_。
④CH3COONH4:_。
⑤AlCl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_。
【师说·助学】盐类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易错诊断】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相比,前者pH大;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相比,后者pH小:_。
2.常温下,pH=11的CH3COONa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_。
3.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_。
4.某盐溶液呈中性,则该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盐:_。
【教考衔接】典例1[2022·浙江1月,1]水溶液呈酸性的盐是()A.NH4ClB.BaCl2C.H2SO4D.Ca(OH)2听课笔记【师说·延伸】导致水溶液呈酸性的溶质..有:酸、水解显酸性的正盐、酸式盐。
典例2[2021·广东卷,8]鸟嘌呤(G)是一种有机弱碱,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用GHCl 表示)。
盐类水解是高考的重难点内容之一,每年分值都不同,今天给大家分享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收藏哦!(一)盐类水解实质(从水的电离平衡下手)盐溶于水电离出的某种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二)盐类水解规律口诀: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双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解释:(1)弱碱强酸盐的水解在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和水的电离电离出来的可以跟水电离出来的结合成弱电解质,使下降,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从而造成溶液中的溶液呈现酸性。
(2)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在溶液中的弱酸根阴离子,与电离出来的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使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不断增大,直至建立起新的平衡,溶液呈现碱性。
规律:(1)弱碱强酸盐可溶性的弱碱强酸盐,如、、等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后溶液呈现酸性。
(2)弱酸强碱盐可溶性的弱酸强碱盐,如、、、等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后溶液呈现碱性。
(3)弱酸弱碱盐可溶性的弱酸弱碱盐,如、、等很容易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该盐水解生成的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
(4)强酸强碱盐各种强酸强碱盐均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溶液仍为中性。
(三)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例子方程式盐类水解属于离子反应,可以按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范,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例如,硫酸铜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可按以下三个步骤写出:第一步写出水解的化学方程式第二步把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改写为离子形式第三步消去反应式两边相同的离子()上述这个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揭示了水解的实质,是使水的电离平衡破坏,生成弱碱分子和,使溶液呈现酸性,比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有更大的优越性。
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写可逆号“”,不能写等号。
(2)难溶化合物不写沉淀符号“↓”。
(3)气体物质不写气体符号“↑”。
怎样才能又迅速、又准确地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呢?(1)弱碱强酸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弱碱阳离子的水解,弱碱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就是水分子的系数,也是氢离子的系数。
知识清单23盐类的水解知识点01盐类的水解原理1.盐类的水解原理(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条件:可溶性盐中必须存在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离子。
(3)实质:盐电离产生的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离子结合水电离产生的OH-或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2.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盐类的水解是可逆反应。
(2)吸热:盐类的水解可看作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3)微弱:多数水解反应程度很微弱。
3.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的类型实例是否水解水解的离子溶液的酸碱性强酸强碱盐NaCl、NaNO3否中性强酸弱碱盐NH4Cl、Cu(NO3)2是NH+4、Cu2+酸性强碱弱酸盐CH3COONa、Na2CO3是CH3COO-、CO2-3碱性【特别提醒】(1)温度越高,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2)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
如NaHSO4在水溶液中:NaHSO4===Na++H++SO2-4。
(3)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需先判断盐的类型,因此需熟练记忆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弱酸、弱碱。
(4)盐溶液呈中性,无法判断该盐是否水解。
例如:NaCl溶液呈中性,是因为NaCl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又如CH3COONH4溶液呈中性,是因为CH3COO-和NH+4的水解程度相当。
4.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一般用“”连接,且一般不标“↑”“↓”等状态符号。
(2)多元弱酸盐:分步书写,以第一步为主。
(3)多元弱碱盐: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步完成。
(4)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①若水解程度不大,用“”表示。
②相互促进的水解程度较大的,书写时用“===”“↑”“↓”。
(1)盐类加入水中,水的电离平衡一定被促进。
(×)错因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
(2)显酸性的盐溶液,一定是该盐的阳离子发生了水解。
盐类的水解
高中化学
2011-05-01 21:11
一、盐类水解的规律
有弱就水解,
无弱不水解。
越弱越水解,
都弱双水解。
谁强显谁性,
同强显中性。
(多元弱酸水解,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
1.强酸和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
2.强碱和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
3.强酸强碱不水解,溶液呈通常中性(不一定)
4.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强烈是相对的)。
5.强酸酸式盐,取决于酸式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与电离以及水解平衡常数有关)
二、水解过程中的守恒问题
(以NaHCO3水解为例,HCO3-既水解又电离)
NaHCO3溶液中存在Na+,H+,OH-,HCO3-,CO32-,H2CO3
①.电荷守恒——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即溶液呈电中性)
c(Na+)+c(H+)===c(OH-)+2c(CO32-)+c(HCO3-)
②.物料守恒(原子守恒)——溶液中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这些粒子中某些原子总数不变,某些原子数目之比不变
n(Na):n(C)==1:1 所以 c(Na+)===c(HCO3-)+c(CO32-)+c(H2CO3)
③.水的电离守恒(质子守恒)(也可以由上述两式相减得到,最好由上述两式相减得到)
c(H+)+c(H2CO3)===c(OH-)+c(CO32-)
如纯碱溶液中c(H+)水=c(OH-)水
c(H+)水=c(HCO3-)+2c(H2CO3)+c(H+)
所以c(OH-)水=c(HCO3-)+2c(H2CO3)+c(H+)
三、影响盐类水解程度大小的因素
1.内因即盐中弱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的弱电解质越难电离(电离常数越小),对水的电离平衡的促进作用就越大,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
例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____
A.c(OH-)>c(HA)>c(HB)>c(H+)
B.c(OH-)>c(A-)>c(B-)>c(H+)
C.c(OH-)>c(B-)>c(A-)>c(H+)
D.c(OH-)>c(HB)>c(HA)>c(H+)
解析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则,NaA的水解比NaB水解程度大,所以溶液中的c(HA)>c(HB),c(A-)
答案A
2.外因
(1)温度升温,促进水解
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所以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2)浓度
加水,促进水解;但对于水解显酸性的盐,酸性下降;对于水解显碱性的盐,碱性下降。
加盐,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但盐的水解程度下降,对于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的酸性增强,对于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的碱性增强。
(3)酸、碱
对于水解显酸性的盐,加酸会抑制水解,加碱会促进水解;
对于水解显碱性的盐,加碱会抑制水解,加酸会促进水解;
(4)盐
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与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混合,两种盐水解互促水解。
均显酸(碱)性的盐溶液混合,两种盐水解一般互相抑制。
例比较下列溶液的pH(填“>”、“<”、“=”)
(1)0.1mol/LNH4Cl溶液 0.01mo1/LNH4Cl溶液;
(2)0.1mol/LNa2CO3溶液 0.1mol/LNaHCO3溶液;
(3)25℃、1mol/LFeCl3溶液__80℃、1mol/LFeCl3溶液。
解析(1)NH4Cl溶液越稀,水解程度越大,但酸性减弱;
(2)由于CO32-水解产生HCO3-,HCO3-水解产生H2CO3分子,酸性H2CO3>HCO3-,所以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
∙ (2011-04-30 20:09:45)
∙ (2011-04-30 20:04:35)
∙ (2011-04-29 09:58:50) ∙ (2011-04-28 12:30:12) ∙ (2011-04-08 19:35:20) ∙ (2011-04-07 17:36:11) ∙ (2011-04-07 17:33:15) ∙ (2011-04-04 12:07:40) ∙ (2011-03-21 10:57:34) ∙ (2010-05-26 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