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的制作与 基础知识.doc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7
天气预报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天气预报的内容: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 阴晴: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晴天”。
* 风: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的强弱叫风力,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 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 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2. 时间用语和气象用语: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和“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其中,“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点到晚上20点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点到次日早上8点这12个小时。
3. 卫星云图: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的分类:
* 短期天气预报:是指时效在3天以内的预报,预报未来3天的天气情况。
* 中期天气预报:是指未来3天以上到10天或15天的天气预报,包含一周天气预报和十天天气预报,主要内容有气温、降水趋势以及主要天气过程等信息。
* 短期天气预报:是指时效在0-12小时的预报,主要依据雷达监测、卫星探测信息,对局地强风暴系统进行监测,预报未来的天气动向。
此外,还有时效为月、季、年、数年等更长时段的气候趋势预报产品。
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天气预报信息,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策。
科学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知识点
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计算,以及预报员会商等多个步骤。
以下是对这些步骤的详细解释:
1. 气象资料收集:气象资料的收集是制作天气预报的基础。
这些资料主要通过地面和高空观测站、气象卫星和雷达等设备来收集。
这些设备会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等。
2. 气象资料的分析与计算:在收集到气象数据后,气象学家会使用各种技术和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数据的筛选、质量控制、插值、融合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气象学家可以识别出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趋势,以及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3. 预报员会商:在分析和计算出数据后,预报员们会进行会商,讨论未来的天气趋势。
他们将根据数据和自己的经验,对未来的天气做出预测。
这个过程需要群策群力,因为不同的预报员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得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预报结论。
4. 得到预报结论并对外发布:在经过上述步骤后,预报员们会得出比较可靠的预报意见。
这些意见会被制作成各种预报产品,如天气图、气象预报图等,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对外发布。
这些预报产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未来的天气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计划和决策。
总之,科学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通过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计算,以及预报员会商和对外发布等步骤,我们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和可靠的天气预报结论。
天气预报与气候变化知识大全天气预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话题之一,它帮助我们决定是否需要携带雨伞、穿长袖或者规划户外活动。
同时,气候变化也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机构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对我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变化以及全球气候的变迁。
一、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基于气象学的研究和观测数据,通过对大气条件的分析和模拟,提供未来数小时甚至数日内天气状况的预测。
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各种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等,绘制天气图表和预测模型来实现。
1. 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如选择合适的衣物、决定是否需要开车或者安排户外活动。
对于农业、能源和交通等行业来说,准确的天气预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时间、提高能源产量和规划交通运输。
2. 天气预报的方法天气预报是基于观测和模型的方法来实现的。
观测是通过站点观测、雷达、卫星和飞机等手段获取实时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被收集后,气象学家会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当前和未来天气的模式和趋势。
模型是使用物理和数学方程建立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输入观测数据和初始条件,模拟大气系统的运行和演化,从而得出天气预报。
3. 天气预报的挑战天气预报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气象数据的不准确性和缺失。
虽然现在我们拥有卫星和先进的观测技术,但仍然存在天气预报错误的情况。
此外,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加了预测的难度。
因此,气象学家不断努力改进模型和算法,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气候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气候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被称为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
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这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1. 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由许多因素引起,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
但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学会观察和分析天气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预报的资料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和数据,供学生分析和预测。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关于天气的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突然下雨的情况?你们觉得天气预报准不准?”等问题。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制作天气预报。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天气预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见形式和内容。
同时,介绍一些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如气象卫星、雷达、气象仪器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和数据。
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和数据,尝试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让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板书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记录的都是已经发生的,那未来的天气状况能预测吗?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
科学探索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预知未来一两天或近期的天气变化,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是十分重要的,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问题:你从哪些渠道收看、收听过天气预报?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报纸、打电话等。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报。
学生回答:电视、手机等等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有哪些。
科学探索填写天气预报信息了解我们所知道的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将获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学生交流讨论填写天气预报信息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经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知道的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科学探索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
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观测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2)数值天气预报。
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
(3)气象员做出预报。
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数据,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4)天气会商。
数值天气预报并不完美,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正。
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天气会商。
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5)发布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公共显示屏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5篇美丽校园的演讲稿5篇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接触并使用演讲稿的人越来越多。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在花儿尽相开放的季节里,我来到了实验学校。
在这个温馨的家园中,快乐安逸和谐的气息弥漫在芬芳的空间,我开始了新的生活,举起画笔去描绘那梦中的七色彩图。
春天,当我漫步在林荫大道上时,我的心充满着愉悦;夏天,当我在树下憩时,我的心如钦甘露;秋天,当我徜徉在乳白色的走廊里时,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冬天,当我驻足于黄绿覆盖的草坪中时,我的心又不时被校园的庄严所震撼!美丽的实验学校,我爱您!因为您有如诗如画的校园美景,您浩瀚若海的知识画廊,您更有胜似亲人的师长同窗!有人说:您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您是一首隽水的诗,您是一段深邃感人的创业历程,您是一个人永生追求的梦想!这里是快乐的源泉,年轻的校园总涌动着快乐的身影,童真和歌声总飘扬着美好的旋律,青春的容颜总开放着动人的笑靥。
当我看到同学们可爱而热情的笑脸,英姿而飒爽的身影;当我听到学校衷心而真诚的鼓励,美丽而善良的祝福;当我看到老师亲切和慈祥的面庞,深情而充满希望的目光时,我心中充满了感谢,感谢上帝恩赐我,让我幸运地来到这个学校。
在这个拥有二千多名师生的大家庭里,我的生活变得如诗、如画。
我像快乐的天使,像闪烁的星星,像展翅的雏鹰,像奔流的小溪。
我们的青春在这里闪光,我们年轻的血液在这里流淌。
纵是千磨万烙,记忆的沟回不会平展。
走遍天涯海角,心中的眷恋的地方——依然是我们美丽的校园!这里有青春的幻想,这里有未来的呼唤。
实验学校,我要在您的怀抱中创造我的明天,我的希望,我人生的辉煌!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当清晨的阳光照在校园时,俏丽的小鸟在翠竹梢头鸣唱,晶莹的露珠在草叶间滚动,校园已充满了欢笑。
气象预报员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计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出行计划,还关系到农业生产、户外活动和许多其他领域。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对气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深入研究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过程。
以下是我的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计划。
一、了解气象知识首先,我需要掌握一定的气象知识。
这包括学习气象学的基本原理、气候类型、气象观测技术以及各种天气现象的形成机制。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科普资料,我将逐步丰富自己的气象知识储备。
二、建立气象观测系统为了制作准确的天气预报,我需要建立一个简易的气象观测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向标和雨量器等基本气象观测仪器。
我可以在学校或家庭的空旷地带设置观测点,每天定时记录气温、湿度、气压、风向和降雨量等数据。
通过长期观测,我可以了解本地气候特征,为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气象数据后,我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将涉及对数据的分类、统计和绘制图表。
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当前观测数据,我能够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天气的可能变化。
在分析过程中,我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气象学原理,如温度垂直递减率、露点温度等,来辅助判断。
四、制作天气预报在完成数据整理与分析后,我将进入天气预报的制作阶段。
首先,根据观测数据和气象学原理,预测未来几天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降水等要素。
然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地形、植被等,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最后,将预报结果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如绘制天气图、编写预报文案等。
五、发布天气预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天气预报结果,我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
首先,我可以在学校的科普活动或社区的宣传栏上张贴天气预报海报。
此外,我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预报结果,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在学校BBS上发布消息。
在发布过程中,我要注意用词准确、简明扼要,确保公众能够快速理解预报内容。
六、反馈与改进为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我需要关注公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
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将地面常规观测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高空探测网也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变化信息传递过来,再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资料,它们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
建立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台站掌握当地天气实况,索取气象资料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岛,已经建立起了数千个气象台站,我省有123个。
把全国这些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以了解中国范围内的天气、气候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很多,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示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意发、日照、雪深、地温、冻土、电线结冻等。
气象气球•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
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测风气球-(D 测风气球气象上称小球,用橡胶制作,球皮重约30克,主要用于经纬仪测风或边界层探空,最大升空高度在10-15公里。
(2)探空气球用橡胶或氯丁乳胶制作,球皮重0.8 2.0千克,携带1千克仪器升速为5 6米/秒,最大升空高度可达30公里。
是日常高空观测使用的气球。
其次,是制作天气图。
人们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一张图上,这种图就叫天气图。
天气图就好像医生给病人拍的X光片,它反映出各地天气情况。
经过特殊训练的预报员对天气图进行分析研究, 再结合一些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
第三,是分析天气图。
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
首先是作出天气形势预报,如24小时内是否会有降水,然后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具体天气预报,如降水的地点及多少。
地面实况图分析高空实况图分析(500hpa)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
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
它已逐渐成为天气预报的基础°国家气象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运用这种计算能力为每秒数千亿次的计算机,未来天气很快就被“算”出来。
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
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o 用这么多方法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
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
天气会商就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互相启发,达成一致,做出最后的天气预报结论。
最后,是制作电视节目。
天气预报结论做出后,怎样让社会各界了解呢?在国家气象中心有个影视制作中心,每天准时完成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
预报结论被改写得通俗易懂后,由气象小姐、先生们向观众述说,同时还配有各种天气符号及生动的天气情况画面。
这就是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节目To 天气预报可分为短时、短期、中期、长期四种。
• 1一6小时之内则为短时预报(临近预报);•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逐步回归、子集回归、典型回归、方差分析、气候概率、形势相似等)•在短期预报中,“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 “今天夜间”是指晚上20:00到次日早上8:00o“今夜到明天”是指晚上20:00到次日20:00。
常见的观测项目气温的测量•气温是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量,通常用摄氏温标表示。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 1.25—2.0米处的大气温度。
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测量气温的仪器•玻璃温度计:感应部分是一个充满液体的玻璃球或柱,与感应部分相连的示度部分是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毛细管,测温液体通常用水银、酒精或甲苯等。
由于玻璃球内液体的热胀系数远大于玻璃,毛细管中的液柱会随温度变化而升降。
常用的玻璃温度计有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和干湿球温度表。
•测定湿度的仪器常用的有干湿球温度表,毛发湿度表(计)和电阻式湿度片等。
力干湿球温度表:用一对并列装置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温度表,一支测气温,称干球温度表,另一支包有保持浸透蒸德水的脱脂纱布,称湿球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是当前测湿的主要仪器,但不适用于低温(-101以下)使用。
b)发湿度表(计):利用脱脂人发(或牛的肠衣)具有空气潮湿时伸长,干燥时缩短的特性,制成毛发湿度表或湿度自记仪器,它的测湿精度较差,毛发湿度表通常在气温低于-10°C时使用。
地面风的测量•风是空气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空气流动有上下流动和左右流动,上下流动为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左右流动为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高的风。
•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水平位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
1805 年英国人 F •蒲福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提出风力等级表,几经修改后得下表。
目测风时,根据风力等级表中各级风的特征,即可估计出相应的风速。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表示。
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
云的观测云的观测是以天空中云量多少和阳光强弱来决定的,分睛天、少云、罗元、阴天四种情况。
•“睛”指无云或云量少于10%。
•“少云”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大于80%;降水量的测量•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在无渗萤、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该地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
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 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
降水量标准(2 4小时)•降雨量强度分级•小雨:小于10.0毫米-中雨:10.0-24.9毫米-大雨:25.0-49.9毫米暴雨:50.0-99.9毫米大暴雨:100.0.249.0毫米特大暴雨:250.0毫米以上•降雪量强度分级-小雪:2.5毫米以下-中雪:2.6-5.0毫米-大雪:5.0.10.0毫米-暴雪:大于10.0毫米视程障碍物现象的观测包括雾类(雾、轻雾);沙尘类(沙尘暴、扬沙);烟尘类(浮尘、烟幕,霾);吹雪类(吹雪、雪暴)等9种。
视程障碍现象是以能见度区分其轻重程度的,其中雾、沙尘暴和雪暴能见度必须小于1.0公里,其余6种现象出现时能见度在1.0公里和10.0公里之间。
卫星云图•卫星对地球的观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
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
人们既可以接收可见光云图也可通过使用合适的感光仪器接收到其它波段的卫星照片如红外云图。
目前,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云图画面。
•在黑白红外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黑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灰色等等。
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我们知道,如果地球表面是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射到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卫星云图上表现为黑灰色。
黑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
当某地上空为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
白色表示辐射很弱,气温很低,云系很厚密,降雨强度也就很大。
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带通常为深灰、差、浅灰色云系覆盖,表示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在电视显示的卫星云图上,地表和海洋常用绿色和蓝色表示。
新一代天气雷达•新一代天气雷达能够及时、连续、准确地探测和测量周围半径500KM范围内目标的强度变化和位置,能对半径200KM范围内目标的强度进行定量测量,对半径250KM范围内目标的风场结构和频谱宽度进行准确测量。
它的落成使用后,其优越的性能可以在强对流天气形成前及时监测到其生发信息,为预报员提供全新的客观化、定量化预报依据,从而大大提高我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促进我省减灾防灾工作上到一个新的水平;累积降水量•一小时累积降水量-它是由雷达估算的连续一小时累积降水的图像产品。
分辨率为2公里*2公里,覆盖半径为230公里。
该产品(其余降水图像产品也一样)由6个复杂的系列水文气象算法生成。
•三小时累积降水量•除了估算降水累积量的时间是三小时外,其它和()HP产品十分类似。
•总累积降水量-它也十分类似()HP产品,但有所不同的是,STP显示的是降水随其风暴开始以来总的累积降水量估值。
这种“风暴”特征在雷达径向上(230公里)内某个地方,伴随可测降水"连续”存在(间断小于1小时)。
上述三种图像产品都可用来确定可能遭受暴洪或河水泛滥袭击的城市、乡村和/或河流以及流域。
-其降水量是根据回波强度算出来的。
暴雨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图标:-含乂: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1. 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2. 市民应及时收盖露天晾晒物品;3. 低洼、易受淹地区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4. 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3、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4、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3、已有上学学生和上班人员的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D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