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支梁计算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5
简支梁计算公式总汇简支梁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基数级荷载值:Pka=Mka/α=21279.736/54.75=388.671(kN)计算各荷载下理论挠度值:f=2P[L+2(L/2-Χ1)(3L-4(L/2-Χ1))+2(L/2-Χ2)(3L-4(L/2-Χ2))]/48EI/1000=0.01156P基数级跨中弯距Mka:Mka=(Md+Mf)×VZ/VJ+ΔMs/VJ-MsMka=(Md+Mf)×1.017/1.0319+△Ms/1.0319-Ms=(17364.38+0)×1.017/1.0319+4468.475/1.0319-164.25=21279.736(kN·m)简支梁是什么?它是指梁的两端搁置在支座上,而支座仅约束梁的垂直位移,梁端是可以自由转动的。
为了使整个梁不产生水平移动,将在一端加设水平约束,该处的支座称为铰支座,另一端不加水平约束的支座则称为滚动支座。
简支梁有哪些特点?简支梁具有受力明确(静定结构)、构造简单、易于标准化设计,易于标准化工厂制造和工地预制,易于架设施工,易于养护、维修和更换等特点。
但简支梁桥不适用于较大跨度的桥梁工程。
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区别是什么?1、支座数量不同简支梁有两个支座。
简支梁的两端搁置在支座上,一端加水平约束的支座称为铰支座,另一端不加水平约束的支座称为滚动支座。
连续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支座。
连续梁有中间支座。
2、所受力不同简支梁仅在两端受铰支座约束,主要承受正弯矩。
体系温变、混凝土收缩徐变、张拉预应力、支座移动等都不会在梁中产生附加内力,受力简单,简支梁为力学简化模型。
连续梁属静不定结构,从力法求解其中的内力可知,连续梁承受三个以上的支座力矩。
连续梁有负弯矩,受正弯矩比相应的简支梁要小。
3、用途不同简支梁受力简单,为力学简化模型,构造也较简单,容易做成标准化、装配化构件。
连续梁经常使用在建筑、桥梁、航空以及管道线路等工程中。
两端简支梁力学计算公式
1.弯矩计算公式:
弯矩是梁中最常见的力学特征之一,用来描述梁的弯曲性质。
在两端简支梁中,弯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M=(wL^2)/8
其中,M表示弯矩,w表示分布载荷的单位长度,L表示梁的长度。
2.剪力计算公式:
剪力是横截面梁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力,用来描述梁的抗剪能力。
在两端简支梁中,剪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wL)/2
其中,V表示剪力,w表示分布载荷的单位长度,L表示梁的长度。
3.轴力计算公式:
轴力是梁中的纵向内力,用来描述梁的受力性质。
在两端简支梁中,轴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N=(wL)/2
其中,N表示轴力,w表示分布载荷的单位长度,L表示梁的长度。
4.梁的挠度计算公式:
梁的挠度是梁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弯曲变形。
在两端简支梁中,梁的挠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δ=(5wL^4)/(384EI)
其中,δ表示梁的挠度,w表示分布载荷的单位长度,L表示梁的长度,E表示梁的弹性模量,I表示梁的截面惯性矩。
5.梁的应力计算公式:
在两端简支梁中,梁的应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σ=(My)/I
其中,σ表示梁的应力,M表示弯矩,y表示离梁轴心的距离,I表示梁的截面惯性矩。
以上公式只涵盖了两端简支梁力学计算中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温度变化、应变等。
此外,梁的材料性质和截面形状也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Φ20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b×h =200mm ×450mm , 计算跨度L 0=6m ,承受均布线荷载:活荷载:楼面板2kN/m ,屋面板1.5 kN/m.永久荷载标准值:钢筋混凝土的重度标准值为25kN/m 3,故梁自重标准值为25×0.2×0.45=2.25 kN/m 。
墙自重18×0.24×3=12.96 kN/m ,楼板:25×0.08×2.25=4.5kN/m. 楼盖板25×0.06×2.25=3.375kN/m.查表得f c =12.5N/mm 2,f t =1.3N/mm 2,f y =360N/mm 2,ξb =0.550,α1=1.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0=1.0,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Ψc=0.71.计算弯矩设计值M故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标准值为:g k =2.25+12.96+4.5+3.375=23.085kN/m简支梁在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跨中弯矩为:M gk =1/8g k l 02=1/8×23.085×62=103.88kN.m简支梁在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跨中弯矩为:M qk =1/8q k l 02=1/8×62×(2+1.5*0.4)=11.7kN·m由恒载控制的跨中弯矩为:γ0(γG M gk + γQ Ψc M qk )=1.0×(1.35×103.88+1.4×0.7×11.7)=151.70kN·m由活荷载控制的跨中弯矩为:γ0(γG M gk +γQ M qk ) =1.0×(1.2×13.88+1.4×11.7)=141.03kN·m取较大值得跨中弯矩设计值M =151.70kN·m 。
1.确定截面有效高度h 0假设纵向受力钢筋为单层,则h 0=h -35=450-35=415mm假设纵向受力钢筋为单层,则h 0=h -35=450-35=415mm2.计算x ,并判断是否为超筋梁=4.15-((4.152-2*151.70*106/1.1*12.5*200))^0.5=166.03mm<0.518*415=214.97不属超筋梁。
一.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承插式盘扣支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31-201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1二. 参数信息本工程箱型梁顶板厚度为0.54m;底板厚度为0.70m;中腹板厚度为0.50m,腹板高度为1.00m。
底面模板面板厚度为15.00mm,面板弹性模量为9900.00N/mm2,抗弯强度为15.00N/mm2,底模次楞方木截面宽度为100.00mm,截面高度为100.00mm。
次楞方木间距箱室部位为300.00mm,中腹板部位为300.00mm。
底模主楞方木截面宽度为150.00mm,截面高度为150.00mm,主楞方木间距为600.00mm。
恒荷载包括底面模板自重0.50kN/m2,钢筋混凝土自重26.50kN/m3,箱室内附加荷载2.50kN/m2。
活荷载包括施工荷载2.00kN/m2,振捣混凝土荷载2.00kN/m2。
钢管支撑架参数:支撑钢管类型Φ48×3.2支撑架步距为1.50m。
支撑架立杆中腹板部位横向间距为300.00mm,纵向间距为900.00mm;支撑架立杆箱室部位横向间距为600.00mm,纵向间距为900.00mm。
钢管立杆竖向变形计算参数:立杆实际竖向高度 H = 12.00m ;立杆实际工作长度内街头数量 n = 4 ;每个接头处非弹性变形值 det = 0.50mm;钢管的计算温度差 detT = 10.00度;立杆钢材的线膨胀系数 a = 1.20×10-5。
三. 荷载计算1.恒荷载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 Y G = 1.2)模板自重:在验算底模面板、主次楞方面和钢管支撑体系时取 q1 = 0.50kN/m2;腹板部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q2 = 1.00×26.50=26.50kN/m2;箱室部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q3 = 1.24×26.50=32.86kN/m2;箱室内模及支架的重量取 q4 = 2.50kN/m2。
简支梁受力分析力矩剪力计算简支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受力分析中包括力的计算、力矩的计算和剪力的计算。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内容。
一、力的计算简支梁上受力主要包括集中力和分布载荷两种情况。
1.集中力集中力是指作用于梁上其中一点或若干点的力。
对于集中力的计算,首先需要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然后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力的计算式。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计算出力的大小及分布情况。
2.分布载荷分布载荷是指作用于梁上区域的力。
对于分布载荷的计算,需要将其转化为等效集中力。
可以通过对分布载荷进行平衡条件的积分得到等效集中力的大小和位置。
二、力矩的计算力矩是一个力对于旋转轴产生的转动效果。
在简支梁受力分析中,力矩的计算包括两个方面:力对于旋转轴的力矩和力对于旋转轴的合力矩。
1.力对于旋转轴的力矩当一个力施加在梁上,力线不通过旋转轴时,就会产生力矩。
力矩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臂的长度。
力臂是力线与旋转轴的垂直距离。
2.力对于旋转轴的合力矩当多个力作用在梁上时,为了求出它们对于旋转轴的合力矩,需要将各个力对应的力矩求和。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力对于旋转轴的合力为零。
因此,可以通过力的力矩计算得到力对于旋转轴的合力矩。
三、剪力的计算剪力是指作用于梁截面上的内部力。
在简支梁的受力分析中,剪力的计算需要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的传递关系进行计算。
1.平衡条件剪力的计算基于力的平衡条件。
根据平衡条件,当梁处于平衡状态时,梁上各点的剪力和为零。
2.力的传递关系剪力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力的传递关系。
在简支梁上,如果一段梁上处于受力状态,那么它两侧的梁段也会受到力的传递。
根据这些原理,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的传递关系,结合结构形式和受力情况,进行剪力的计算。
具体计算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和受力情况来确定。
在简支梁受力分析中,力、力矩和剪力的计算是重要的内容。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获得梁上各点的受力情况,这对于结构的设计和安全评估都非常重要。
梁截面:b=0.24m L= 4.6mh=0.4m h 0=0.375m梁自重: 2.592KN/m梁两侧板:Q (面)= 5.2KN/(m*m)板1:跨度:L1(长)= 4.6mL1(短)= 3.3m板2:跨度:L2(长)= 4.6m L2(短)= 3.3m 27KN/m Q1=29.592KN/m fc=14.3放大系数1a1=1fy=360放大系数12、计算配筋:Q2=8.58KN/m Q (总)=Q1+Q2=38.172KN/m100.9649KN*m0.20920.23737905.18mm*mm=14.0824KN/m Q (总)=Q1+Q2=43.67439KN/m115.5188KN*m0.239360.2781060.09mm*mm=11.3312KN/mQ (总)=Q1+Q2=40.9232KN/m108.2419KN*m0.224280.25741981.576mm*mmξ=1-SQRT(1-2*as)=板传给梁的线荷载为:Q2=(2*L1(长)-0.5*L1(短))*L1(短)*Q (面)/4/L1(长)+L2(短)*Q (面)/4as=M/(a1*fc*b*h 0*h 0*1000)=M=Q (总)*L*L/8=梁配筋面积As:As=(a1*fc*b*h*ξ*1000000)/fy=(类型三):当梁一侧板为长垮(板1);一侧板为短垮(板2)时:Q2=(2*L1(长)-0.5*L1(短))*L1(短)*Q (面)/4/L1(长)+(2*L2(长)-0.5*L2(短))*L2(短)*Q (面)/4/L2(长)M=Q (总)*L*L/8=梁配筋面积As:as=M/(a1*fc*b*h 0*h 0*1000)=(L1(短)+L2(短))*Q (面)/4=M=Q (总)*L*L/8=(类型二):当梁两侧板均为其长垮时:作用在梁上的总荷载:类型(一):当梁两侧板均为其短垮时:ξ=1-SQRT(1-2*as)=As=(a1*fc*b*h*ξ*1000000)/fy=作用在梁上的总荷载:板传给梁的线荷载为:梁配筋面积As:材料数据:ξ=1-SQRT(1-2*as)=As=(a1*fc*b*h*ξ*1000000)/fy=板传给梁的线荷载为:作用在梁上的总荷载:次梁计算L-1(类型二)1、基本资料:楼板面荷载(包括板自重):作用在梁上墙体线荷载:as=M/(a1*fc*b*h 0*h 0*1000)=需修改计算结果最终结果KN/(m*m)分类。
简支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跨中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均布荷载下的最大挠度在梁的跨中,其计算公式:Ymax = 5ql^4/(384EI).式中: Ymax 为梁跨中的最大挠度(mm).q 为均布线荷载标准值(kn/m).E 为钢的弹性模量,对于工程用结构钢,E = 2100000 N/mm^2.I 为钢的截面惯矩,可在型钢表中查得(mm^4).跨中一个集中荷载下的最大挠度在梁的跨中,其计算公式:Ymax = 8pl^3/(384EI)=1pl^3/(48EI).式中: Ymax 为梁跨中的最大挠度(mm).p 为各个集中荷载标准值之和(kn).E 为钢的弹性模量,对于工程用结构钢,E = 2100000 N/mm^2.I 为钢的截面惯矩,可在型钢表中查得(mm^4).跨间等间距布置两个相等的集中荷载下的最大挠度在梁的跨中,其计算公式:Ymax = 6.81pl^3/(384EI).式中: Ymax 为梁跨中的最大挠度(mm).p 为各个集中荷载标准值之和(kn).E 为钢的弹性模量,对于工程用结构钢,E = 2100000 N/mm^2.I 为钢的截面惯矩,可在型钢表中查得(mm^4).跨间等间距布置三个相等的集中荷载下的最大挠度,其计算公式: Ymax = 6.33pl^3/(384EI).式中: Ymax 为梁跨中的最大挠度(mm).p 为各个集中荷载标准值之和(kn).E 为钢的弹性模量,对于工程用结构钢,E = 2100000 N/mm^2.I 为钢的截面惯矩,可在型钢表中查得(mm^4).悬臂梁受均布荷载或自由端受集中荷载作用时,自由端最大挠度分别为的,其计算公式:Ymax =1ql^4/(8EI). ;Ymax =1pl^3/(3EI).q 为均布线荷载标准值(kn/m). ;p 为各个集中荷载标准值之和(kn).你可以根据最大挠度控制1/400,荷载条件25kn/m以及一些其他荷载条件进行反算,看能满足的上部荷载要求!。
简支梁载荷计算
简支梁的载荷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梁的长度、截面尺寸、材料特性、载荷的类型和大小等。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简支梁载荷计算步骤:
1.确定载荷类型:首先要确定作用在简支梁上的载荷类型,如集中载荷、均
布载荷等。
2.确定载荷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种类型载荷的大小。
3.建立载荷分布模型:根据简支梁的截面尺寸、材料特性等,确定载荷在简
支梁上的分布情况。
4.计算跨中弯矩:使用弯矩公式计算简支梁跨中的弯矩。
公式为M=FL/4,
其中F为集中载荷的大小,L为简支梁的跨度。
5.计算剪力:根据载荷分布情况,使用剪力公式计算简支梁各截面的剪力。
公式为Q=F/L,其中F为作用在简支梁上的载荷,L为简支梁的跨度。
6.考虑附加载荷:根据简支梁的使用环境和工况,考虑可能存在的附加载荷,
如风载荷、雪载荷等。
7.安全系数校核:根据简支梁的材料、截面尺寸等因素,确定安全系数,确
保简支梁在承受载荷时不会发生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为简支梁载荷计算的基本过程,实际计算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梁的挠度、稳定性等。
简支梁计算公式总汇简支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在工程设计中经常使用。
它的计算公式是基于梁的力学性能来进行推导和计算的,下面将介绍简支梁计算公式的总汇。
1.简支梁的跨度和支点反力计算公式简支梁的跨度是指两个支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悬臂臂长和梁的长度来计算。
支点反力是指支点处的外力作用力,可以通过力的平衡方程来计算。
2.简支梁的弯矩计算公式简支梁的弯矩是指在梁上各点产生的弯曲力矩,可以通过力的平衡和弯矩平衡方程来计算。
弯矩与梁的截面惯性矩有关,可以通过梁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来计算。
3.简支梁的剪力计算公式简支梁的剪力是指在梁上各点产生的剪切力,可以通过力的平衡和剪力平衡方程来计算。
剪力与梁的截面面积有关,可以通过梁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来计算。
4.简支梁的挠度和挠度计算公式简支梁的挠度是指在梁上任意一点由于受力而产生的弯曲变形,可以通过力的平衡和挠度平衡方程来计算。
挠度与梁的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和梁的长度有关,可以通过梁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受力情况来计算。
5.简支梁的自振频率和频率计算公式简支梁的自振频率是指梁在受到外力或激励时的振动频率,可以通过梁的质量、刚度和长度来计算。
自振频率与梁的自重、材料特性和梁的长度有关,可以通过梁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支撑方式等来计算。
总结起来,简支梁的计算公式包括跨度和支点反力计算公式、弯矩计算公式、剪力计算公式、挠度计算公式和频率计算公式等。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简支梁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一些实际条件和约束,如荷载类型、荷载大小、梁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等。
简支梁侧立柱大小计算公式表
简支梁侧立柱的大小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梁的跨度、荷载大小、立柱的材料和规格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表:
1. 立柱截面面积计算公式
立柱截面面积=荷载/(材料的允许应力×安全系数)
其中,荷载指的是梁上的荷载,材料的允许应力是指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安全系数是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而设置的系数。
2. 立柱截面尺寸计算公式
立柱截面尺寸=根号[(4×截面面积)/(π×立柱高度)]
其中,截面面积指的是立柱的横截面积,立柱高度是指立柱从地面到梁底的高度。
该公式可以帮助计算出立柱的直径或者边长。
3. 立柱弯矩计算公式
立柱弯矩=荷载×立柱高度/4
弯矩是指立柱受到的力矩大小,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
总之,在进行简支梁侧立柱大小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荷载大小、立柱材料、立柱高度等,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简支梁支架计算公式简支梁是结构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梁型结构,其支架设计和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在设计简支梁支架时,需要考虑梁的受力情况、支座的承载能力以及支架的稳定性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简支梁支架的计算公式和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工程设计和实践有所帮助。
简支梁支架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梁的受力计算、支座的承载能力计算、支架的稳定性计算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梁的受力计算。
梁的受力计算是简支梁支架设计的基础,其计算公式为:1. 弯矩计算公式,M = wL^2/8。
其中,M为梁的弯矩,w为梁的均布载荷,L为梁的跨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梁在不同跨度下的弯矩大小,从而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
2. 剪力计算公式,V = wL/2。
剪力是梁上的另一种受力形式,其大小与梁的均布载荷和跨度有关。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梁上不同位置的剪力大小,从而确定梁的剪力配筋和抗剪承载力。
3. 梁的挠度计算公式,δ = 5wL^4/384EI。
挠度是梁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与梁的均布载荷、跨度和截面惯性矩有关。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梁在不同跨度下的挠度大小,从而确定梁的挠度限值和挠度控制措施。
以上是梁的受力计算公式,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支座的承载能力计算。
支座的承载能力是支架设计的关键环节,其计算公式为:1. 支座的承载力计算公式,P = Aσ。
其中,P为支座的承载力,A为支座的有效承载面积,σ为支座的材料抗压强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支座的承载能力,从而确定支座的尺寸和材料强度。
2. 支座的变形计算公式,δ = PL/AE。
支座的变形是支架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与支座的承载力、有效承载面积和材料弹性模量有关。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支座在承载荷载下的变形大小,从而确定支座的变形限值和变形控制措施。
以上是支座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支架的稳定性计算。
支架的稳定性是支架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其计算公式为:1. 支架的稳定性计算公式,Ncr = π^2EI/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