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之三:诸葛亮一生数字对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短短几句话就完美概括了诸葛亮一生之所为,这其中有好多我们所熟悉的故事,也有我们为之敬佩的过往。
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同时也是忠诚的象征。
我们打小就开始听大人说起孔明灯、木牛流马,感到很好奇,大人们说是诸葛亮发明的。
我们就似懂非懂的记下了这个名字。
长大后,读了《三国演义》、《史记》、《三国志》等书后,对诸葛亮有了更高的认识,随之而来的是对其更高的崇拜、敬佩。
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做事情有把握。
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嫉妒诸葛亮才能,故意让他在三天时间内造十万支箭,以便借口处死诸葛亮。
诸葛亮明知对方是在刁难他,但他还是答应下来了。
是他疯了吗?不,不是。
以为他有更好的计策。
那就是草船借箭。
这也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能想出来,即便是别人也想出来了,但谁有把握去做呢?有谁有如此的胆气?只有诸葛亮。
而他对军事更是了如指掌,还未出山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谋略,为刘备设计了将来。
还有在大的战争前他的智慧更是清晰可见,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诸葛亮的智慧还表现在他的用人方面,首先,他对刘备的治国方略的要求就是:人和。
诸葛亮初出茅庐时,火烧博望,用赵云与刘备做诱敌之计:再有诸葛亮令关羽于华容道放曹操……这些都能看出诸葛亮善于用人,懂人。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十个字,就咱送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
虽然他没有完成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愿望,但他却是在用一生精力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喜欢诸葛亮,因为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足智多谋值得我们敬佩。
我们要学习他那不完成愿望绝对不放弃的决心,为了理想而努力一生的信心……。
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的对联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他于三国时期在蜀汉主持政务和军事,为蜀汉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一对联来概括他的一生功绩:
上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下联:一统江山,辅汉室倾
对联解释:
- 上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了诸葛亮对自己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决心。
他一生致力于维护汉室江山,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 下联“一统江山,辅汉室倾”反映了诸葛亮的政治目标和使命。
他希望能够统一中国,让天下重新恢复安定和平的局面。
同时,他也十分关注汉室江山的兴衰,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它的稳定和安全。
诸葛亮在蜀汉时期担任丞相,他不仅精通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主持修建了蜀汉的城墙、桥梁等基础设施,推动了蜀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同时在外交方面,他成功地处理了与东吴的关系,促成了两国的和平相处。
在蜀汉的政治和军事方面,他提出了“治国必先安民,安民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明礼,明礼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读书”的治国理念,为蜀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拓展:
-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化名人。
他热爱读书和学习,推崇儒家思想,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理念。
他的读书理念“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名言。
-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卧龙”,他的才华和贡献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他的思想和事迹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关诸葛亮的对联目录诸葛武侯祠对联........................................................................................................ 1各地诸葛武侯祠题联................................................................................................. 1赞诸葛亮联解............................................................................................................ 3勉县武侯祠联解........................................................................................................ 5勉县五丈原诸葛庙..................................................................................................... 7成都武侯祠联解........................................................................................................ 7诸葛亮《前出师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诸葛武侯祠对联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
--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成都武侯祠“攻心”联丞相当年曾驻马;江山终古此蟠龙。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荐公一掬建业水;听我三终梁父吟。
--顾孝廉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刘忠诚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风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带水;云霄如在,寓公为集草堂资。
--陈宗濂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驻马此重经,莫问渠天发残碑,临硎断阙;卧龙如何作,愿为我翦除他族,开济清时。
--冯梦华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词八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顾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云归大漠随舒卷;门对寒流自古今。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龙去崇朝作霖雨;我来高卧想羲皇。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垧。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真人白水生文叙;名士青山卧武侯。
--陶澍典诸葛亮题湖南省南阳城楼旨寻六家,业窥五际;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单家驹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吴庆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
有趣的对联故事3则有趣的对联故事3则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有趣的故事3则,欢迎阅读。
(1)诸葛亮一生数字对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
经过多少年代,许多人曾去研究,终无结果。
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诸葛亮一生业绩,用五方五行对了出来。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绝对”逢生,传为佳话。
(2)杨贵妃妙对唐明皇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符合出联要求,又采用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
(3)谢觉哉撰联嘲绅士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
1905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
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
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
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
他们顿时像泼了一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原来谢觉哉很讨厌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
简短且有趣的对联小故事1.求有趣对联,简短点的对联故事吟诗赏月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水果和药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
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
”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
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
”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数字入联(1)——状元对不出的数字绝对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2数字入联(1)。
一、对联小故事对联是我国语言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手法多样,言简意赅,妙趣横生,能很好的传情达意。
而数字则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数据。
那么怎样将数字和对联结合在一起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对联的小故事。
明朝嘉靖年间,罗洪光是江西吉水县的状元。
有一天,他与几位同窗一起乘船浏览九江,江风阵阵,两岸风景绚丽。
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邻船的一位船夫慕名而来,说有一个上联请大人帮忙对出下联,而罗洪光根本不把船夫放在眼里,心想凡夫俗子能有什么妙联?上联无趣,我对之也无味。
可是当船夫写下上联后,罗洪光却惊呆了,迟迟无法下笔,同船的文人墨客也不知所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上联写道:“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上联不仅说出了实事,而且巧妙地把一到十的这十个数字按顺序嵌了进去,成了绝对。
从那以后,这幅对联在400年内竟然都没人能对出来,直到1959年夏天,在一个偶然事件的启发下,一个名叫李戎翎的人才对出。
事情的起因是佛山寺一位老装修工托人到十里外找一段叫“九里香”的名贵木材,只有两天就运到了。
据说1943年也有人找这种木材,却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
这一对比,使李戎翎想到那个“绝对”,于是他续出了下联:“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下联将十到一按顺序镶嵌进去,对仗工整。
二、数字入联描写自然风光例1.我国青岛崂山钓鱼台有副奇特的数字联:上联: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长杆一寸钩;下联: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赏析】上下联中多次用了“一”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渔翁垂钓”图。
联语形象地描绘了“钓者和钓具”,又点明了特有的时间和地点,很富有诗情画意。
例2.清代状元刘锰游江西“望仙山”,挥笔题了上联:独岭孤山,一神像单刀匹马;一位渔翁对了下联:对河两岸,二渔翁双钩并钓。
形容诸葛亮一生的对联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
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丞相当年曾驻马;江山终古此蟠龙。
荐公一掬建业水;听我三终梁父吟。
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风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带水;云霄如在,寓公为集草堂资。
驻马此重经,莫问渠天发残碑,临硎断阙;卧龙如何作,愿为我翦除他族,开济清时。
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八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
云归大漠随舒卷;门对寒流自古今。
龙去崇朝作霖雨;我来高卧想羲皇。
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垧。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真人白水生文叙;名士青山卧武侯。
旨寻六家,业窥五际;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许也;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德深于众,名垂青史,江河行地;功高于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
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张焕然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烧博望、平南蛮、出祁山,功垂宇宙;拼司马、骂王朗、气周瑜,名振古今。
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怀忠。
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赓梁父,可有遗音。
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心县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
与诸葛亮相关的俗语对联诗词故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所创立的“诸葛锦囊”更是广为流传。
他的才华和智慧深受人们的敬重,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与他相关的俗语、对联、诗词、故事等。
一、俗语:1. “出奇制胜”:这个俗语来自诸葛亮的兵书《诫子书》,强调出奇制胜,以外之制敌。
2. “空城计”:这个俗语源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用计,乱棍打出“空城计”的故事。
二、对联:1. “诸葛亮一生智计,古今英杰可比肩。
闻道长安有贤士,便来相会打南山。
”这副对联叙述了诸葛亮的智慧过人,与时代精英齐名。
2. “黄天不照,诸葛无智。
”这个对联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形容了诸葛在某些情况下的无能。
三、诗词: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巨匠,他的文章被誉为“诗经独秀”,许多经典文章流传至今。
1.《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篇文学之作显示了其治世之才和忠诚之心。
2.《诫子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不远则失,行不果则废。
”这篇短文强调了计划与决策的必要性,引领了中国的管理哲学。
四、故事:1.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求他帮助自己打败曹操。
诸葛亮听后,认为这是大事,便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并帮助刘备一举打败曹操。
2. 空城计:这个故事描述了诸葛亮刘备策划在危急时刻,用捏造的计谋“空城计”误导敌人,最终打败了敌军。
总之,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其精湛的智慧、文学才华和作战策略,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他创造的“出奇制胜”、“空城计”等诸多与他相关的俗语、对联、诗词、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人们教育后代的范例。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对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
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定军山武候祠对联: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忠昭玉宇,义薄云夭——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非学无以广才,非志岂可成器——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淫漫不能励精,险躁何以怡情——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出师两表堪王佐,隆中一对乃相才——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奉命于危难之际,受任于存亡之秋——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鞠躬尽瘁铭后世,公忠体国厉儿孙——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兰溪一日风云会,国中千里草木香——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琅琊有幸承宗祧,睿智无尘毓后人——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劝刘禅亲贤远佞,为社稷激浊扬清——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英灵常照天地永,妙韬时昭日月明——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神机妙算七擒孟获,亮节孤忠六出祈山——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诸葛先祖名垂宇宙,阳都后裔声蜚中华——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一片丹心《出师表》,万斛深情《诫子书》——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大贤高鉴奉公守法必赏,公烛无私作奸犯科定罚——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鞠躬尽瘁酬三顾隆恩食不甘味,敬礼竭忠做两朝宰寝不安辅席——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临溪修建忠武祠遗后代祭祖厉志,傍山营造诸葛庙教来者瞻容思功——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三江汇合人杰地灵八卦村居诸葛后裔,七省通衢物阜民丰兰溪水沐武侯遗徽——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先生为千古名臣呈两表拼六出殚精竭虑创汉室辉煌伟业,兰溪乃一方宝地通七省汇三江延祀承宗育诸葛大好儿孙——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成都:郭沫若题武侯祠诸葛亮殿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成都:赵藩题武侯祠诸葛亮殿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成都:刘咸荥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有关诸葛亮的经典对联1、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摆设八阵图)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七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点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一心只为酬三顾:(指诸葛亮一片忠心,讨伐曹魏,是为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恩情)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大军平定)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东和孙吴→→北拒曹魏)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水面偏能用火攻:(指公元208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题成都武侯祠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题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题成都武侯祠三分天下四川地六出祁山五丈原——题成都武侯祠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题山东恒台三贤祠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题湖北襄樊古隆中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题四川成都武侯祠佐玄德,破孟德,而后南北三国分鼎生阳都,仕成都,从此东西两地生辉——题山东临沂五贤祠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题安徽祁门关帝庙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特笔,三分岂是偏安——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题河南南阳卧龙岗宁远楼。
盘点古今数字对联数字对联骆宾王:百年三万日,一别几千秋。
万行流泪别,九折切惊魂。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数字对联,不光讲对称还要有意境“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是十多名著名的科学家。
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即景生情,提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请大家给出下联。
华老的上联,既指战国初期韩、赵、魏三个同时兴起的强国,又隐喻了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十分高妙。
韩赵魏是战国时期的三个强国,“三强”又隐喻“钱三强”的名字。
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困难,还要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大家想了一会,谁也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这时,钱三强便向华罗庚请教。
华罗庚不慌不忙地看了赵九章一眼,笑着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三强:赵、魏、韩;九章:勾、股、弦。
下联一出,立刻博得了一片喝彩声。
大家都说这是一副绝妙的嵌名联,在短短的十个字内镶嵌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赵)九章;一个是(钱)三强。
而“九章”又指的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九章算术》,在这部书里提出了著名的“勾股弦”定理。
全联对丈工整,采用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有深意又十分风趣,也很有现场感。
对此,众科学家们幽默地说:“真是三句话离不开本行,数学家作对联也离不开数学。
”《九章》首次记载我国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弦定理,“九章”又恰好是考察团的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这使满座为之倾倒,钦佩华罗庚语文功底之深。
数字入联明代书画家徐文长,一天邀请几位朋友荡游西湖。
结果一位朋友迟到,徐文长作一上联,罚他对出下联。
徐文长的上联:“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游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友人的下联:“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据说明朝中叶,江西九江有一船夫,见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坐在他的船里,就道出一个上联给这位状元去对。
形容诸葛亮一生的对联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
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
能攻心那么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沉思。
丞相昔时曾驻马;江山终古此蟠龙。
荐公一掬建业水;听我三终梁父吟。
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风光仍然,名士曾杭衣带水;云霄如在,寓公为集草堂资。
驻马此重经,莫问渠天发残碑,临硎断阙;卧龙如何作,愿为我翦除他族,开济清时。
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八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
云归大漠随舒卷;门对寒流自古今。
龙去崇朝作霖雨;我来高卧想羲皇。
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垧。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真人白水生文叙;名士青山卧武侯。
旨寻六家,业窥五际;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自古宇宙垂名,平民有几?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心在朝廷,原不管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许也;数语备那时事,将军岂成心乎。
德深于众,名垂青史,江河行地;功高于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
地不管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张焕然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烧博望、平南蛮、出祁山,功垂宇宙;拼司马、骂王朗、气周瑜,名振古今。
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说明当日怀忠。
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长吟谁与和,问昔时曲赓梁父,可有遗音。
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心县八阵图,初计谋、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
形容诸葛亮一生的对联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
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成都武侯祠“攻心”联丞相当年曾驻马;江山终古此蟠龙。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荐公一掬建业水;听我三终梁父吟。
顾孝廉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刘忠诚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风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带水;云霄如在,寓公为集草堂资。
陈宗濂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驻马此重经,莫问渠天发残碑,临硎断阙;卧龙如何作,愿为我翦除他族,开济清时。
冯梦华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词八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顾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云归大漠随舒卷;门对寒流自古今。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龙去崇朝作霖雨;我来高卧想羲皇。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垧。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真人白水生文叙;名士青山卧武侯。
陶澍典诸葛亮题湖南省南阳城楼旨寻六家,业窥五际;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单家驹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吴庆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许也;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今昔对联』数字在对联中的妙用数字在对联中的妙用对联源远流长,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巧妙地利用汉字的特点,构成两句(或两段)音节、字数对等,词性对称,声调平仄协调的联语,有如鸳鸯戏水,又似莲花并蒂,短小精悍,富于表现力,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对联非常讲究趣和巧。
历史上流传下来历的名联,或巧用镶名,或妙用名字,或化用典故,或借用修辞,信手拈来,妙笔天成。
下面就以其中的“妙用数字”分类作一番介绍。
一、春联春联是人们欢度春节时使用的对联。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此联为宋朝吕蒙正所作。
吕少时家境贫寒,生活窘迫,有一年春节,家中缺衣少食,过得冷冷清清,与富贵人家不可同日而语,苦读寒窗的吕蒙正写下了这幅对联。
这幅对联巧用“隐字”修辞,上联隐“一”,下联隐“十”,谐音“无衣无食”,横批“无东西”、,可谓叫苦有方。
春联中最绝的大概要数下面这一幅: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在除夕下令“每户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下令后他微服私访,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就询问原因,原来那家的主人是阉猪的,还没找到代笔人。
小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一时高兴,就代为这家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
这幅对联取用数字,既具皇者大气,又切合阉猪人身份,含蓄而幽默。
二、装饰联装饰联是指美化环境的对联。
游览胜地、名胜古迹、书房卧室等都可以题写装饰性对联。
旧时某地十佛寺有联云: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上联万、千、百、十逐步递减,下联一、二、三、四逐步递增,同时又巧妙地展现了一幅动静相生的图画,颇具神韵。
下面成都武侯祠这副对联则更令人拍案叫绝: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上联“遵教受”指诸葛亮逝世后,其既定方针由姜维继续实现,下联“十倍荷褒荣”指刘备临终称诸葛之才“十倍曹丕”。
关于诸葛亮的对联第一篇:关于诸葛亮的对联关于诸葛亮的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题成都武侯祠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题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题成都五侯祠三分天下四川地六出祁山五丈原——题成都武侯祠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题山东恒台三贤祠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题湖北襄樊古隆中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题四川成都武侯祠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武侯祠通用佐玄德,破孟德,而后南北三国分鼎生阳都,仕成都,从此东西两地生辉——题山东临沂五贤祠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题安徽祁门关帝庙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特笔,三分岂是偏安——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题河南南阳卧龙岗宁远楼第二篇:诸葛亮对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佚名名成都武侯祠联【注释】(1)谨慎: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七擒:七擒孟获。
刘备去世后,彝族首领孟获与建宁豪强雍闿起兵反蜀。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曾对孟获七擒七纵,使之心悦诚服,誓不复反(后仕蜀,为御史中丞)。
(3)南渡:渡过泸水(金沙江)南征。
(4)六出:六出祁山(在甘肃省)。
相传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北征曹魏。
但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出兵伐魏仅五次,而出祁山者仅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