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 格式:doc
- 大小:301.00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根本结构与作用;〔2〕认识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了解其用途。
2.能力目标:能独立、标准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养成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并对学生进行保护实验器具的教育,形成实事求是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标准使用显微镜,并观察物像。
2.平安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生物操作技能,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
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这局部采用观察法,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强化记忆,在这个根底上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各局部结构的功能,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
显微镜的使用这局部主要采用先让学生对照课本15-16页文字与图片自主学习,对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采用归纳法对每个环节的重点进行总结。
这样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显微投影仪,显微镜,写有“b〞字的玻片,印有“b〞的透明纸,印有“b〞的不透明纸,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叶片,镊子,放大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瓶,培养皿,干净的纱布,擦镜纸。
代表到讲台通过实物显微镜给大家指出老师课件中所指名称。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显微镜的结构。
3分钟教师让学生拿出显微镜直接观察师:同学们能否非常顺利正常的观察到现象呢?所以在使用之前我们要对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步骤熟悉一下以便我们能标准、正确使用显微镜。
一:取镜与安放师:播放多媒体显微镜的原理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16页自学显微镜的拿取与安放并完成导学案〔探究问题二〕。
1分钟播放多媒体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拿法不妥会有何危害?,教师对学生的答复给与补充。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科学,它涵盖了从微观的分子和细胞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为了探究这些复杂的生命现象,生物学家发展出了许多研究工具。
一、显微镜显微镜是生物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
它可以将微小的物体放大,使科学家能够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节。
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等。
通过对这些微观世界的观察和分析,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二、实验室技术实验室技术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包括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培养、基因工程、蛋白质纯化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研究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以及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三、计算机和生物信息学计算机和生物信息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物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
这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揭示各种生命现象的奥秘。
四、模型和模拟模型和模拟是生物学家用来理解和预测生命现象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科学家们可以模拟生命过程和生物系统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五、实验室动物和植物实验室动物和植物是生物学家用来研究生命现象的另一种重要工具。
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实验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生理和生化机制,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深入探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些工具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未来的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深化改革,教师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中学生物学教师而言,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教研活动,如何评估其效果,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word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评价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
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
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除了对生物知识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开发与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现了活用课程资源的理念。
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
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
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活用,要融入自己的智慧。
1 / 1。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需要使用多种研究工具来获取、分析和解释生物现象。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生物学家获取关于生物体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物学研究工具:1.显微镜:显微镜是最基本的生物学研究工具之一、它们能够放大细胞、组织和生物体,使得微小的结构和细节可见。
光学显微镜使用可见光观测样品,电子显微镜则使用电子束来增强放大效果。
2.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溶液中的吸光度。
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可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和特性。
3.电泳:电泳是分离生物分子的常用方法。
蛋白质电泳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和电荷来分离、分析和定量蛋白质。
核酸电泳可以分离和分析DNA和RNA。
4.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技术能够确定DNA或RNA序列的顺序。
这项技术已经在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5.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将特定DNA片段扩增成大量的方法。
它通过反复复制目标DNA片段来产生足够的DNA,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6.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体外培养和繁殖细胞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细胞来研究其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
细胞培养也可以用于生物药物的生产。
7.影像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和PET扫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
通过获取和分析生物体的图像,可以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8.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的全集,包括其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蛋白质组学利用质谱、蛋白质芯片和蛋白质亲和层析等技术进行分析。
9.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的全集,包括基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通过DNA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等技术,可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调控。
10.获得和处理大数据: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生物学研究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为了有效地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需要使用一系列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
第三节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教学目标1.识别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难点独立规范地操作显微镜教学准备“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视频【情境导入】奥秘无穷的生物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借助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探究主题一】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器具【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对照图1.113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图1.114数码显微镜,结合实验台上的显微镜,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对照实物交流显微镜各部分的构造,特别是目镜、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还有普通光学显微镜反光镜的两面的区别与使用。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小组交流,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对照课件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目镜、物镜显微镜的作用:放大物像显微镜镜头特点: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显微镜的使用】阅读教材P19~21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目的要求: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方法步骤:1.取拿与安放双手取拿显微镜,将显微镜安放在干净平整的实验台上(如图所示)。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或聚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
③注视目镜,用反光镜或光源调节旋钮调节光线,直至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如图所示)。
3.安放装片(1)将字母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固定。
(2)移动装片、使字母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观察(1)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在物镜靠近装片约2 mm处停止,严禁物镜与装片接触。
(2)眼睛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逐渐拉大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如果需要放大物像的某一部分,应缓缓移动装片,将要放大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慢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初一生物导学案编制人: 秦国英马芹高帅郑娟娟杨逸飞审核人: 审批人: NO.04
1.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预习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_______ 老师评价_______
【课标解读】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
【学习目标】
独立认真研读课本,观察显微镜结构图,明确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了解其他常用的
研究工具。
【使用说明】
1.通读教材(文字+图片),思考课本相关讨论和思考题,并将自己的疑问用红色笔标记出来,
然后根据【自主--导学】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探究。
2.本节难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自主--导学】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观察的材料只需薄而
透明。
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光学原理,使得其分辨率更精细;但电子显微镜需要在真空条件下
工作,且很难观察到活的生物。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结合图1.1-10,明确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结合课本14-16页,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课本中勾画)。
除了显微镜,在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经常用到其他的研究工具。
在小学科学课中,
同学们就已经使用过酒精灯和镊子。
二、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1.结合图1.1-14,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常用的生物学研究工具。
2.思考完成P18巩固提高。
【走进科学史】
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公元1680年,一个在荷兰德夫特的市政厅门房干了几十年门卫工作的半老头子,却被当时
欧洲乃至世界科技界颇具权威的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为正式会员;接着,英国女王亲笔给他写来了
贺信。
一时,他从一个最普通、最平凡的人霎时间变成了震惊世界的名人。
他的主要业绩,就是
经过自己几十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和探索,发明了世界医学史上第一架帮助人类认识自然、驾驭自
然、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显微镜,从此,他的这一业绩时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和生活。
这个令世界震惊的小人物就是1632年出生于荷兰德夫特一个普通工匠家庭,而后成为荷兰
著名微生物学家的列文虎克。
)显微镜可以放大物体离不开目镜和物镜,请同学们从形状上区分目镜和物镜。
比较小组
内的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总结放大倍数(如:10×)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请同学们比较目镜和物镜(镜头长短、放大倍数、视野亮暗、数目、个体大小)。
)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的升降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