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诊断与筛查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38
大肠癌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大肠癌常见的检查方法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p53基因检测、血红蛋白浓度(HGB)、核磁共振成像(MRI)大肠癌一般都有哪些检查方法一、检查1、粪便隐血试验粪便隐血试验是大肠癌早期发现的手段之一。
由于大肠癌常因粘膜糜烂溃疡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简便易行的便潜血试验监测大肠癌。
早期的便潜血试验为化学呈色方法,常用试剂为联苯胺或愈创木脂等,近年来逐渐被特异性更强的免疫潜血试剂所取代。
但由于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
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
据统计,大肠癌患者中50%~60%、大肠息肉患者中30%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粪便隐血试验系非特异性诊断方法,任何情况引起消化道出血时均可导致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但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粪隐血试验可以从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中检出可疑大肠肿瘤的患者,为进一步检查提供高危靶人群,因此粪隐血试验仍是目前大肠肿瘤普查和筛检的最常用的方法。
结肠癌表面易出血。
一般的大便隐血试验只要消化道内有2ml左右的出血就可出现阳性。
Hardcastle报道用大便隐血试验检查的方法在无症状的人群中普查大肠癌,阳性者再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在普查组中发现的大肠癌病人2/3系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检出,但有1/3的病例因隐血检查阴性而漏诊,在日后出现症状后再检查发现。
文献中肠镜检出的腺瘤中大便隐血试验65%~75%呈阴性,检出的大肠癌中大便隐血试验38%~50%呈阴性。
可见大便隐血试验阴性不能除外大肠腺瘤或癌的可能。
Hardcastle在无症状的人群中以大便隐血试验筛查时,有2%的人隐血阳性,阳性者中进一步肠镜等检查,其中10%发现患大肠癌。
可见欧美国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中大肠癌检出率颇高。
因此欧美临床医师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很重视而作肠镜检查。
我国多数地区因胃癌远比大肠癌多见(约为3∶1),临床医师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往往可反复做胃镜或GI检查,却忽视了肠镜检查的必要,因此常导致大肠癌诊断的延误。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一、引言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
二、早期筛查技术1. 大肠镜检查大肠镜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早期筛查方法之一,通过将一根灵活的纤维光管插入直肠以及整个结肠,医生能够直接观察到黏膜表面是否存在异常,包括息肉、溃疡等病变。
大肠镜检查准确率较高,可以及时发现结直肠癌,并进行活组织检查来确定诊断。
然而,该方法需要患者配合,并可能伴有不适感。
2. 便隐血试验便隐血试验是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含有人体无法察觉到的微量血液来筛查结直肠癌。
这种方法简单、无创且成本较低,可以在家中进行。
然而,便隐血试验的准确率相对较低,可能会漏诊一些早期结直肠癌病例。
3. 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试验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试验是一种新型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来判断结直肠是否存在病变。
相比于传统的便隐血试验,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
三、早期诊断技术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早期诊断技术,包括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影像学检查能够显示结直肠和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包括肿块大小、深度浸润等。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虚拟结肠镜检查技术,通过计算机重建结直肠形态,并进行三维观察,避免了传统大肠镜检查的不适感。
2. 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是一种无创、简便且重复性较好的早期诊断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蛋白质或细胞因子的含量来评估肿瘤的存在。
例如,CEA (癌胚抗原) 是结直肠癌常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其水平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血液生物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
3. 分子遗传学分析近年来,分子遗传学分析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肠癌的诊断步骤结肠癌的诊断步骤引言结肠癌,又称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早期诊断结肠癌至关重要,因为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结肠癌的诊断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早期发现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症状与病史采集结肠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腹痛、腹胀、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
在进行具体的诊断前,医生会首先与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的起始时间、程度、频率以及家族史等信息。
这一步骤有助于初步筛查可能患有结肠癌的患者。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结肠癌诊断的关键一环。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腹部,寻找是否存在异常肿块或腹部压痛。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直肠指检,以评估直肠与肛门区域的异常情况。
虽然体格检查不能单独确认结肠癌的存在,但它有助于初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验和粪便检验。
血液检验可以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其他生化指标,以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异常。
粪便检验则用于检测患者的大便中是否存在隐藏血便,这可能是结肠癌的早期迹象。
如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医生通常会建议进一步的检查。
四、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包括结肠镜检查和直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使用一种长而灵活的管状器械,称为结肠镜,通过患者的直肠进入结肠,以观察结肠内壁的情况。
直肠镜检查则主要用于检查直肠和直肠下段。
这些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异常肿块、息肉或炎症,并且可以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生物组织学检查(活检)。
结肠镜检查通常需要在严格的麻醉下进行,因为患者需要保持镇静。
五、影像学检查除了内窥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也是结肠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1. 腹部CT扫描: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医生可以获得有关肠道结构和周围组织的详细信息。
这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2.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提供与CT类似的信息,但不使用放射线,因此对某些患者更安全。
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本项目在大肠癌高发区浙江嘉善、海宁展开大肠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筛查对象为 40-74 岁的当地居民(包含40 和 74 岁)。
采纳危险要素数学模型评估问卷检查及粪便潜血( FOBT )检测做为初筛,结肠镜检查作为进一步检查的筛查方案进行大肠癌筛查。
所有病变的诊疗及转归的判断之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为依照。
以早诊率,死亡率为最后评论指标进行筛查成效的评论,同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论,以对大肠癌的筛查方案作一全面评论,并进一步完美筛查方案,提升早诊率,降低死亡率。
详细筛查人数:浙江嘉善6000 人 ; 浙江海宁 6000 人,连续筛查 3 年,累计筛查人次合计36000 。
一、人群的选择(一)行列的成立本项目是以人群为基础的早诊早治工作,要求项目展开前就要明确筛查人群以及比较人群。
建议从当地公安机关户籍部门获取目标人群、比较人群的总人口并成立数据库,并随之展开项目覆盖县(区,乡)全人群的全死因监测。
在全死因监测的基础上,要点做好肿瘤发病及死亡登记,肿瘤的发病及死亡登记质量按照《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各项标准进行。
(二)筛查人群的选择在参加筛查的 2 个地域采纳整群抽样的方法,各选用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区(乡)和街道作为目标人群。
筛核对象为 40-74 岁的当地常住居民(当选条件:无其余严重疾病,自发参加而且能接受检查者)。
一般 40-74 岁居民约占该地域总人口的32% 左右,按人群参加率 70% 计算,该筛查应覆盖人群数为26800 人。
两地域筛查覆盖人群合计53600 人(估量过程见图 1)。
图 1 筛查覆盖人群样本估量流程图60001.拟接受初筛对象数(危险要素数学模型评估FOBT )按人群 70%的允从性预计86002.拟动员初筛对象数按 40-74 岁居民年纪别组成比为32%计算268003.每个地域项目拟最后覆盖人群数2个地域536004.两个地域项目总覆盖人群数(三)比较人群的选择对该地域全人口进行以肿瘤发病及死亡登记为主的全死因监测,以便最后评价筛查的绩效。
大肠癌筛查现状及早期诊断进展刘国伟,蔡全才【关键词】大肠癌;早期诊断;筛查方案【中图分类号】R73-31;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92-(2009)04-0770-05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1]。
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2],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3-5]。
对大肠癌的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
然而与其他肿瘤不同,大肠癌的筛查手段多种多样,牵涉到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还必须考虑效价比等问题,导致了在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最有效方面还缺乏全球性统一认识。
1 筛查策略美国癌症协会[6](a m e r i c a n c a n c e r s o c i e t y,A C S)、联邦预防医学特别委员会(u n i t e d s t a t e s p r e v e n t i v e s e r v i c e s t a s kf o r c e, U S P S T F)、美国胃肠病学会(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 g e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g y,A C G)、联邦大肠癌协作组(U.S.m u l t i s o c i e t y t a s kf o r c eo n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美国消化内镜协会(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f o r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e n d o s c o p y,A S G E)、美国综合国家癌症网(n a-t i o n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a n c e r n e t w o r k,N C C N)等,各自发布了大肠癌筛查指南。
复旦大学隶属肿瘤医院大肠癌诊断惯例一、筛查:结直肠癌发病危险要素评论:一般人群:年纪≥ 50 岁,没有大肠腺瘤病史,没有炎症性肠病史,没有大肠癌或有关肿瘤的家族史。
筛查方案:正常每五至十年复查肠镜一般人群纤维结肠镜腺瘤或肠癌接受相应治疗高危人群:个人史: 1. 大肠腺瘤筛查方案:≤ 1cm,<3 个,管状腺瘤可肠镜下息肉摘除>1cm , 3-10 个,绒毛状腺大肠腺瘤瘤或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腹肠段切除每年复查肠镜至 5 年2.既往大肠癌病史筛查方案:依据大肠癌随访指南进行随访。
3.60 岁从前发生的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病史筛查方案: 40 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此后每3- 5 年肠镜检查一次。
3年内复查肠镜半年内复查肠镜4.炎症性肠病筛查方案:症状初次发生8- 10 年后每年行结肠镜检查,并于可疑处多取活检,必需时联合钡灌肠检查。
家族史:一个或以上一级家属患有大肠癌,两个或以上二级家属患有大肠癌家族齐集性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第一进行详尽的家族史采集,清除家族性大肠癌综合症后,40 岁开始或许在最早发生大肠癌的成员年纪的前 10 年行结肠镜检查,此后每 3- 5 年行肠镜检查一次。
二、术前检查和办理三、术后病理报告包含的内容:大肠癌病理报告标本名称:;肿瘤部位:;切除标本长度:cm;瘤距上切端距离:cm;肿瘤距距离: cm;下切端齿状线;大概种类:初期癌:扁平型息肉隆起型扁平隆起型扁平隆起溃疡型中后期癌: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肿瘤大小:×浆膜入侵面积:组织学种类( 2000 年×WHO×cm分类):cm (长径×横径×纵径(长径×横径 cm);cm);;上皮性肿瘤腺瘤管状腺瘤( ICD-O 编码8211/0)绒毛状腺瘤(ICD-O 编码8261/0)管状绒毛状腺瘤(ICD-O 编码8263/0)锯齿状腺瘤(ICD-O 编码8213/0)上皮内瘤形成初级别腺上皮内瘤形成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形成癌腺癌( ICD-O 编码 8140/3 )粘液腺癌( ICD-O 编码8480/3)印戒细胞癌(ICD-O 编码8490/3)鳞状细胞癌(ICD-O 编码8070/3)腺鳞癌( ICD-O 编码8560/3)髓样癌( ICD-O 编码8510/3)未分化癌( ICD-O 编码8020/3)内分泌肿瘤类癌(分化优秀的内分泌肿瘤)( ICD-O 编码8040/3)EC-细胞、产生血清素的肿瘤(ICD-O 编码8241/3)L- 细胞、产生高血糖素样多肽和PP/PYY 的肿瘤小细胞癌( ICD-O 编码8041/3)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淆性类癌 -腺癌( ICD-O 编码8244/3)间叶性肿瘤胃肠道间质瘤(ICD-O 编码8936/1 或 3)神经瘤( ICD-O 编码9570/0)光滑肌瘤( ICD-O 编码8890/0)光滑肌瘤子(ICD-O 编码8890/3)脂肪瘤( ICD-O 编码8850/0)卡波西瘤子(ICD-O 编码9140/3)恶性淋巴瘤结外 MALT 型(黏膜有关型)边沿区 B 细胞淋巴瘤( ICD-O 编码9699/3)套细胞淋巴瘤(ICD-O 编码9673/3)洋溢大 B 细胞淋巴瘤( ICD-O 编码9680/3)Burkitt 淋巴瘤( ICD-O 编码9687/3)Burkitt 样淋巴瘤 /非典型性Burkitt 淋巴瘤( ICD-O 编码9687/3)其余肿瘤和继发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ICD-O 编码8720/3)息肉增生性息肉(化生性)Peutz-Jegers息肉幼年性息肉浸润深度:;限于黏膜内限于黏膜及黏膜基层浸润至浅肌层浸润至深肌层浸润肠壁全层浸润至浆膜层浸润肠壁全层至浆膜外纤维脂肪组织浸润肠壁全层至肠壁外纤维脂肪组织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高-中分化中-低分化入侵周边器官:;(-)血管:;淋巴管:;神经入侵:;(+)(+)(+)(-)(-)(-)标本上切缘:;标本下切缘:;(+)(+)(-)(-)另奉上切缘:;另送下切缘:;(+)(+)(-)(-)淋奉承转移状况:肿瘤近端淋奉承:肿瘤四周淋奉承:;肿瘤远端淋奉承:;血管根部淋奉承:;;另送淋奉承:总数:转移数/ Dukes 分类:;送检数;A(癌肿限于黏膜或黏膜下)B1 (癌肿浸润至肌层)B2 (癌肿浸润至浆膜或穿透浆膜)C(转移至地区淋奉承)D(远处转移)另送四、治疗:(一)、结肠腺瘤的治疗:(二)、原发性结肠癌的治疗1.手术治疗:适应征:1.右半结肠切除术:标准右半结肠切除:盲肠癌、升结肠癌扩大右半结肠切除:肝曲癌、横结肠近肝区癌2.横结肠癌根治术:横结肠癌中分的肿瘤3.左半结肠切除术:结肠脾区和降结肠癌4.乙结肠癌根治术:乙结肠癌手术应当切除的范围1.右半结肠切除:标准右半结肠切除:肠管切除至横结肠中份或横结肠偏肝曲1/3 处;血管打扫切除至结肠中动脉右支根部;大网膜切除右边2/3。
医院大肠癌筛查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大肠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肠癌筛查,并确保筛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医院大肠癌筛查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相关管理要求。
二、目的与意义本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1. 早期发现大肠癌及其前病变,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2. 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3. 提供临床医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南,规范筛查流程;4. 建立患者管理系统,使筛查结果及时、准确录入和储存,实现信息共享。
三、实施方案内容1. 筛查对象本筛查方案适用于所有35岁以上无家族史的人群,特别是存在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包括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久坐不动的职业、肠息肉病史等。
2. 筛查手段(1)粪便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潜血的存在与否,初步筛查大肠癌及其前病变。
(2)结肠镜检查对于潜血试验阳性的患者,推荐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确认诊断。
此步骤需要专业医生操作,在镜内病灶和可疑息肉的同时采取活检,以进一步确诊。
(3)影像学检查对于某些病人或特殊情况下,结肠镜检查可能不适用,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影像学改变。
此时,可以通过CT扫描或其他影像学手段来辅助诊断。
3. 筛查流程(1)初筛:对适龄人群进行粪便潜血试验,筛查大肠癌及其前病变。
(2)复筛:对于初筛潜血试验阳性的患者,推荐进行结肠镜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3)确诊及治疗:结肠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4. 管理要求(1)专业技术人员:筛查和诊断操作均需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师或技师完成。
(2)设备和材料:所采用的医疗设备和试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经常维护和定期检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数据管理:建立大肠癌筛查的数据管理系统,统一录入和储存筛查结果和患者信息,以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于大肠癌筛查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主动参与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