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案例和练习题。
2.教学案例: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桃源县漳江小学王妍丹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9页例10。
教学目标:1.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体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提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与同伴交流、思辩,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运动会的各种图片。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又要到了,你们开心吗?参加运动会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活跃校园气氛,还能为班集体赢得荣誉。
王老师班上也在积极为运动会做准备呢!可是呢,王老师在准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2.师:①看,开幕式开始了,咱们班的同学手拿小红旗进场,准备的材料能做25.71面小红旗,实际上能做面小红旗。
(课件左边出示图片,右边出示问题。
)②爸爸为小军买了33个羽毛球用来训练,1盒装6个,需要个盒子装完。
③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运动会纪念徽章,带的钱够买12.62个徽章,实际上能买个徽章。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是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去确定。
3.师:那么,王老师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帮忙解决吧。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同时出示两个例题:(1)王老师要将2.5kg运动饮料(2)王老师要用一根25m长倒在杯子里,每个杯子最多装0.4kg。
的丝带为运动员包装礼盒,需要准备几个杯子?每包装一个礼盒要用1.5m丝带。
这根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出示自学要求:1.认真读题,圈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列式解决问题。
(指名学生读自学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
2.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际问题案例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学校一次户外活动,需要租车,一辆车可以坐40人,现在有42人,需要几辆车?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 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学难点:1.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四舍五入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方法。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个数近似到某个整数,除了四舍五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进一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向上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2. 举例说明“进一法”的应用场景,如:购买物品时,不足一元的零钱需要向上取整。
3.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进一法”?4. 介绍“去尾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向下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5. 举例说明“去尾法”的应用场景,如:将时间精确到分钟,秒数部分采用去尾法。
6.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去尾法”?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共同评析。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了这两种近似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何时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教案: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区别。
2.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技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处理小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区别(10分钟)1. 教师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含义。
2. 学生通过举例,加深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区别,总结两者的特点。
三、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2.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总结,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3. 教师通过实例,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3.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自己的答案。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区别。
2. 学生能熟练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学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例如,小明家的客厅长5米,宽4米,他想用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客厅,请问他需要多少块地砖?2. 新课导入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上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用普通的除法计算出的结果并不是整数,而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购买半块地砖,所以我们需要用到“进一法”或“去尾法”。
3.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1)进一法:将除法的结果向上取整,即使得商数比实际结果略大一些。
例如,5除以0.5的结果是10,但实际需要11块地砖,所以用“进一法”得到的结果是11。
(2)去尾法:将除法的结果向下取整,即使得商数比实际结果略小一些。
例如,4除以0.5的结果是8,实际需要8块地砖,所以用“去尾法”得到的结果是8。
4.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购买材料时如何计算所需数量等。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到“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尝试解决。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导学单一、探究单导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F'可题探克(1)XX 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没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可以这样想:每个玻璃瓶装0.4千克,2个就可以装0・8千克,3个 ........还可以这样想:2.5千克里面有几个0.4千②分析与解答(考虑多种方法):一克,就是求 ............我是这样想的(可以用算式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我觉得第()方法更好,我的理由是:(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L5米长的丝带,这根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①阅读与理解:你知道了哪些信息?②分析与解答(考虑多种方法):我是这样想的(可以用算式说明)(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我觉得第()方法更好,我的理由是: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①阅读与理解:你知道了哪些信息?③回顾与反思:(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并汇报)(1)对比两个题目,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你能又是怎么解决这两类问题的?(2)你能编出这样的题目吗?试试看?【设计意图】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的问题中探究、理解,这样让学生的认知更深刻。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去尾法的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需求。
(2)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进一法、去尾法的定义和原理。
(2)通过例题,展示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评,交流解题心得。
4. 课堂小结(2)让学生谈谈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见附件)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独立思考。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管理是否到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5. 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附件: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一、课后作业(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6米,宽是8.9米,求它的面积。
(2)28位同学分组做游戏,每组最多5人,最少3人,请问最多可以分成几组,最少可以分成几组?2. 请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简要说明解题过程。
教案:去尾法、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一篇:教案:去尾法、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上册第3单元p39例10“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说明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理解问题:在学校开展的“爱护地球,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中,同学们遇到点小问题,请看大屏幕.1.视频引入:2.:独立分析、解答;引出问题(1)过渡:大家愿意试着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请完成学习单。
(2)学生解答,教师巡视。
(3)暴露资源、引出问题:(同时出示、加强对比)三四年级: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三四年级的问题大家是怎么来解决的。
第1步:实投展示① 2.6÷0.8=3.25(辆)②2.6÷0.8=3.25≈3(辆)③2.6÷0.8=3.25(辆)3+1=4(辆)第2步: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各不相同,有些同学认为需要3.25辆车来运,有些同学认为需要3辆,还有些同学认为需要4辆。
同时板书五六年级:同样在解决五六年级问题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大家一起来看看。
第1步:实投展示①50÷0.3=166.666……(个)②50÷0.3=166.666……(个)≈167(个)③50÷0.3≈166个第2步:有些同学认为可以做166.666……个手提袋,有些同学认为可以做167个,还有些同学认为可以做166个。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课导入: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原理,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板书设计1. 板书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原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实际问题解决案例六、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3. 拓展练习:研究“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通过PPT展示、黑板演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3.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4.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5.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去尾法和进一法》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去尾法和进一法的概念。
2. 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应用。
3.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1. 去尾法和进一法的概念。
2. 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应用。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四舍五入法。
2. 提问:在四舍五入法中,当小数点后第一位是5时,我们会将其舍去或进位。
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去尾法和进一法的概念。
- 去尾法: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是5的数直接舍去,不考虑后面的数字。
- 进一法: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是5的数直接进位,不考虑后面的数字。
2. 举例说明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应用。
- 例如:将3.456789去尾,得到3.456;将3.456789进一,得到3.457。
3.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三、解决问题(10分钟)1. 出示问题:一个班级有45名学生,每辆校车最多可以坐9人,请问至少需要多少辆校车?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这是一个除法问题,需要将45除以9。
由于45不能被9整除,我们需要使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来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并比较结果。
四、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去尾法和进一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强调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六、作业(5分钟)1. 出示作业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实际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如图片、题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解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如“进一法”可以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2个苹果可以再分给每个人一个,即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而“去尾法”则是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0个苹果不能再分,即每个朋友只能分到2个苹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2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进一法与去尾法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准确使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进一法与去尾法本身的概念和运用方法;2.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进一法与去尾法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方法,进而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
2. 引入新知识通过教师解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与应用,例如:有0.7千克的西瓜,但秤只能称到百分之一千克,这时应该怎么办?3. 呈现教材内容介绍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如何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4. 实际操作演示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并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例如:西瓜重量:0.7千克秤的精度:百分之一千克解决方法:① 采用“去尾法”,认为秤只能称到千克,即将小数部分直接舍去,因此西瓜的重量为0.7千克。
② 采用“进一法”,认为秤只能向上取整,只能称到整千克,因此将西瓜重量上调到1千克。
5. 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1.小明乘公共汽车上学,乘车时间为25分钟,车程为7.2千米,求乘车速度(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2.小明使用电子秤称出自己体重为46.7千克,但电子秤只能称到百分之十千克,称重结果可信吗?6. 合作交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经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7. 完成固定问题让学生完成规定的固定问题,例如:在小学校庆活动中,你的数百分之一千克的跳绳团体获得了第一名,获得一只体育彩票大熊猫公仔。
该公仔的宽、高、长(cm)分别是38cm,65cm,48cm。
你想把它装在一个体积刚好为120000毫升的纸盒内,该纸盒的长、宽、高可能的长仅能在原有长度加1cm后或原有长度减1cm后选取,请问你该如何操作?8. 总结回顾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使用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学习内容: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近似值的意义,初步感知“进一法”和“去尾法”存在的价值。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学习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学习难点:合理的运用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预学1、复习导入王鹏的爸爸给他买了6本练习本,花了9.4元。
每个练习本多少钱?9.4÷6=1.566···(元)≈1.57(元)答:每个练习本1.57元。
小结:收付款时,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导入:那“四舍五入”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的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板书:解决问题)2、自主探究。
(1)、到底需要几个瓶子呢?为什么?(2)、这道题又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3)、同样是取商的近似值有什么不同?你能再举个例子吗?二、互学1、小组交流(1)、预设1:2.5÷0.4=6.25(个)≈6(个)预设2:2.5÷0.4=6.25(个)≈6(个)6+1=7(个)瓶子的个数应该都是整数,需要7个,因为6个装不下,6×0.4=2.4(kg),还剩下0.1kg装不下。
所以需要7个瓶子。
(2)、预设1: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m),小于25米,丝带不够。
预设2:25÷1.5=16.666…(个)≈17(个)(3)、小组交流汇报。
“最多扎几个”“一瓶药最多吃几天”常用“去尾法”、像装东西“至少需要几个瓶子”“至少需要几个箱子”常用“进一法”2、展示点拨(1)、总结经验,揭示概念。
师:这道题目,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还行不行?小结:确实,有时根据实际情况,不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数,像这样,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近似数。
通过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一个数的近似值。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学习第107页至第109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使用方法和实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熟练运用它们来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进一法,什么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练习题。
学生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文具,包括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今天的课题,例如:“如果小明有3块巧克力,他想把它们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通过这个问题,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一个数的近似值。
2. 讲解进一法:我会通过PPT展示进一法的定义和步骤,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如果我们要找到一个数最近的整数,我们可以将这个数加上0.5,然后向下取整。
3. 讲解去尾法:同样地,我会通过PPT展示去尾法的定义和步骤,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如果我们要找到一个数最近的整数,我们可以直接将这个数向下取整。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进一法和去尾法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我会提供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解答问题。
5. 例题讲解: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列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公式,并标注一些重要的点和步骤,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9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两种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难点:将这两种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种方法。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解析过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聚餐时的座位安排。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这一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尝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并解释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进一法和去尾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需要估算总价,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应的例子。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例中的关键信息,并思考如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解决问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
共进九年制学校:陈娥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3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
(2)|会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用“进一法”和“去尾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前边我们学习了求商的近似值,谁来说一说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如何结合实际取商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学习“进一法”。
(1)、口头列举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教学例题(1):老师在王鑫家买了18千克菜油,为了方便携带,打
算分装在2.5千克的塑料壶中,你能帮老师算一算需要准备几个这样的塑料壶?
①、阅读理解,提取信息,
②、分析与解答。
③、汇报,交流。
④、讨论、小结。
(3)、即兴练习:
果农要将35千克草莓装箱运出,每个纸箱最多只能装4千克,至少需要这样的几个纸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指名回答。
2、学习“去尾法”。
(1)、教学例题(2):王阿姨用一段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
①、学生提取信息,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②、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③、汇报,展示。
④、讨论,那个方案合理。
⑤、小结。
(2)、即兴练习:
有15个苹果,如果平均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
3、说一说“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有
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花店运来一批玫瑰花,每支售价2.2元,张叔叔带50元,可以买多少支玫瑰花?
2 、有一批货物重13吨,用几辆载重量为4吨的卡车可以一次运完?
四、拓展应用:
有一匹布90米,做一套儿童服装用布2.1米,做45套这样的服装够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九的7、8、9题。
2、完成课堂练习册32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