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简介 揭秘林徽因三段刻骨铭心情史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林徽因的三个男人是谁林徽因的三个男人是徐志摩、金岳霖和梁思成。
徐志摩爱上林徽因是在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的时候,当时的林徽因少女初成,美丽的容貌和优雅的气质在常期受困于封建婚姻但却极其渴望自由的徐志摩心中激起不小的风浪。
徐志摩开始以情诗为武器对林徽因展开热烈的追求,林徽因的初恋也就此奉献给这个最为浪漫的男人。
梁思成是林徽因的三个男人中唯一一个和林徽因结为夫妻并相伴一生的男人。
梁思成的兴趣在于建筑学,而林徽因的主业也是建筑设计。
两人在建筑设计上有着近乎相近的学术追求,这也给维系两人的情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另外两人又分别是著名维新人士梁启超和著名革命人士林觉民的家属,相近的家族背景和相同的文化背景是二人感情起步的基石。
金岳霖也就是当时知名的学者,在文学上存有非常大的成就。
金岳霖也曾游学海外,回国后至清华任教,期间重新认识了林徽因。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风貌非常爱慕,也常常私下为林徽因写诗,虽然最终并为获得林徽因远远超过婚姻界限的澄清,但却也就是林徽因真正动心过的男人。
林徽因的三个男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这也是林徽因为何广为人知的原因。
提出诉讼林徽因,我想要必须就是没不重新认识她的人。
林徽因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才华和外貌。
其实不然,林徽因在建筑领域也就是超级顶尖的人物。
林徽因有如此出色的设计才能,不仅和她的教育有关系,还离不开她到处参观著名建筑物,在这个过程她学到了许多设计的精华部分。
谈到林徽因的建筑作品,在这里介绍几个最著名的建筑作品成就。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之一,提及东北大学都津津乐道,可以提及东北大学的校徽就是由谁设计的可能将就很少人晓得了,这个学校的徽章正是由林徽因设计的。
那时林徽正在自学教导有关建筑方面的课程,所以老朋友参予学校徽章的设计的比赛,她的设计很直观朴素,就是一个长白山与黑龙江的图案融合,最后顺利夺下了最低奖项。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之二,提到八宝山墓地十分熟悉,可对八宝山的建筑设计却不是那么了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代才女林徽因三个爱情故事女主角林徽因情史
导语:林徽因简介生辰:1904年6月10日民族:汉祭日:1955年4月1日籍贯:福建闽候职业: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
林徽因简介
生辰:1904年6月10日
民族:汉
祭日:1955年4月1日
籍贯:福建闽候
职业: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
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
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
生活常识分享。
林徽因简介林徽因个人资料简介照片一生的感情经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907年,这是林3 岁时候的照片,典型闽粤小姑娘样儿。
林徽因,福建闽县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徽音也就是美德的意思。
后来,林徽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却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就索性改名叫徽因。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是一个新派人物。
许多八林徽因的文章说,说林是小妾所生,且其母至死,都没被扶正。
反正,就是被冷宫了一辈子。
事实是,林的母亲是续弦,是正室,却是个不得宠的正室。
林长民的原配夫人因病去世,没留下子女。
林的母亲生了几个小孩,只有最大的林徽因活了下来。
后来,林长民又娶了姓程的小妾,就长期住在小妾的居所。
这位小妾后来又陆续生了几个儿女。
这种家境下,让一个女孩子保持一颗童心,该有多难。
1916年,12岁,林徽因(右一)在北京培华女中的照片。
1914年起,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任职。
林家玩起了搬迁过家家,一会搬到北京,一会搬到天津,最终又搬回了北京。
林徽因在组织工作中能力出众,而这个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林长民忙于政事,常年无暇顾家。
林徽因的两位母亲也病着,家里上下里外,几个弟妹,都需要十二三岁的林徽因打点照料,她俨然是一个民国的探春,事情逼着,不早熟也得早熟。
这带来的正面效果是,林长民对女儿善于料理家务的能力褒奖有加。
1920年,16岁,其父林长民携她游历欧洲。
1920年春,林长民携女儿林徽因赴英国,身份是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
其时林长民44岁,林徽因16岁。
同年10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伦敦,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
林家父女和徐志摩相识,是在国际联盟的一次讲演会上。
“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混了半年,正感到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林宗孟。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林徽因(1904—1955),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
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着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早年经历1904年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1921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
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1924年9月,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
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册在美术系,林徽因注册的英文名字是LinPhyllisWhei—Yin。
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出生于一个世纪前、去世于半个世纪,但至今人们依旧谈起她的美貌、才学,尤其是她和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的感情纠葛。
当现代人把这段历史诠释成千转百回的爱情绝唱大赚眼泪时,只不过利用着她的美貌和成就,把其当成一尾美丽的小金鱼置于观众床头把玩而已。
徐志摩:喧嚣的匆匆过客林徽因认识徐志摩时,只有16岁,如兰花般美好。
那时是1920年秋天,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读中学。
同年冬天,徐志摩就把妻子张幼仪接到英国,当时他们的感情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地步。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
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的这封信: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惊,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可见,徐林当时并没有多深的交往,就是后来稍有开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林长民从读孔孟之书到能教授西学,是深受中西方文明教育的。
他以这种开阔的心胸、谦和的措辞轻易化解了一场为难。
此前,林长民已与梁启超对儿女的婚事已有约定。
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可能是开展到相恋的地步了。
但1924年林徽因就去美国留学,还和梁思成一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
1927年林徽因从美国给胡适写信: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逾多了。
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
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
1928年,24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而徐志摩后来选择了陆小曼。
1931年11月在飞机失事中徐志摩遇难。
闻讯,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骸拿给林徽因。
林徽因非常悲哀,徐志摩是赶着来听她演讲的。
林徽因就把这块木头挂在自己卧室的床头,以这种方式纪念他,直到1955年去世。
1947年10月,林徽因肺病晚期,肾脏严重感染,病危中托人带话给被徐志摩抛弃的前妻张幼仪,请求会面。
是为了抱歉,还是嘱咐?没有人知道,但无疑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关于林徽因的故事介绍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诗人、学者,也是著名的才女,出生于浙江杭州。
她参与了中国国徽和人民纪念碑的设计,可以说对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林徽因的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林徽因的故事林徽因在1904年6月的时候出生,8岁的时候移居上海,16岁的时候在英国剑桥留学,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启蒙老师徐志摩。
徐志摩可以说是林徽因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他带领着林徽因走进了文学的殿堂,让林徽因的世界豁然开朗。
1921年的时候林徽因回国继续学习,之后徐志摩、胡适等人创办了新月诗社,林徽因成为成员之一。
1924年,林徽因到美国学习建筑学,遇到了自己未来的丈夫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他们在1928年成婚了,他们一起学习建筑,一起研究关于古代建筑的结构图画等等,他们有共同的志向,梁思成也非常爱她,可以说他们生活的非常幸福。
1937年抗战爆发,林徽因开始了逃亡的生活,也是在这个时候,她的好友徐志摩逝世,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在革命胜利之后林徽因回到了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旅程,她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是在这个时候创造的。
1955年的时候林徽因因病去世了。
她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很多考古资料,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就是林徽因的故事,反应了她充满曲折但又非常幸福的一生! 林徽因的名言林徽因名言很多,主要是源于林徽因的著作之中,林徽因笔下的文字温婉柔和,但是用意却是无比深长,耐人寻味。
林徽因对梁思成说的爱情誓言,如今早已经变成了一句爱情名言了,那便是:“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的一生来报答你。
”这是一句极为美好的爱情名言,一句生命之不能承受之重,一句倾尽此生来相报,可以说是至情至深至切。
林徽因对于清宁而写下的名言:“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既是一种对于传统意义上归隐的否定,同时也是对于平静的另一种理解,主要是强调了心中要有平静,而不是一味的躲避世间的纷争,既是肯定了人生世事的重要性,也指明了一种人生的生活的态度。
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牵挂一世却终不能在一起本文导读:林徽因,一位惊才绝艳的才女,于1924年4月23日泰戈尔访华之际,被当时的上流社会惊叹“人艳如花”,携当时名气颇高的才子徐志摩与泰戈尔同行,绘成一幅松竹海三友图,在当时被称为第一才女。
其兴趣甚广,作品涉及诗歌,散文,戏剧,建筑的方面,业余创作具有专业水准。
后与梁思成结为夫妻,曾参与设计国徽等。
而在林徽因一生情感中,不得不提的一位便是总所周知的诗人——徐志摩。
1920年四月,16岁的林徽因牵着父亲的手,悄然登上了伦敦的岸。
在这座多雾的城,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幕情感悲剧正徐徐开幕。
她并不知道,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她将会遇到那个逸世情痴徐志摩,从此悲欢喜怒,生死歌哭,牵动一生。
在英国期间,林徽因认识了徐志摩。
他是粱启超弟子,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是一位很有魅力的浪漫派诗人。
1920年到伦敦,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性情相投,成为好友。
当他看到林徽因时,感到她气质非凡,并为她的聪明,美丽,活泼所倾倒,而最为让他梦寐以求的是她对文学的热爱和那敏锐的观察力。
爱上了林徽因,徐志摩从此成为了讴歌美的诗人爱上了徐志摩,她开始慌了,她爱上了比自己整整大八岁的徐志摩,记得她第一次见他是,唤他作“叔叔”。
然而无论是徐志摩还是林徽因,身在当时都还不明白,这是一场一开始就出现幻灭征兆的感情,最后,终将只能沦为悲剧。
徐志摩,从小便按照父亲的给他安排好的路线走着,虽与父亲的思想有很大的偏差,但在婚姻上,他仍然接受了父亲的安排,早在1915年便遵从父铭与张幼仪结婚,对于一段无爱婚姻,徐志摩总是充满遗憾的。
而遇到了林徽因,他便如遇到了心中的灵魂伴侣一般,义无反顾。
他对她表达喜爱之情,相守之意。
她们深爱对方,可是在林徽因的内心,她不愿做一个介入者破坏他人的婚姻。
于是沉重与痛苦中,她随父亲踏上了归程的船只,欲以离别作了断。
而后徐志摩携妻子张幼仪搬至离康桥六英里的乡下居住,时隔两年,对于无爱婚姻忍无可忍的他,毅然决然与妻子离婚,奔赴祖国后第一时间找到林徽因,说明重修的来意,以及已和妻子离婚的消息,可是当时林徽因已经和粱启超之子梁思成有婚约在身,况且徐志摩已经是已婚配过的人,而且家境均不如她。
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供大家参考!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篇1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
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
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
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
解放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与世长辞,享年51岁。
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篇2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出身于书香门第,曾在日本留学,而母亲何雪媛则是富商之家的出身,没有读过多少书。
林长民曾经有过一段美满的婚姻,但不幸的离世让他陷入悲痛。
他被迫迎娶了何雪媛,一个外表不漂亮、性格暴躁的女人。
这段婚姻并不美满,何雪媛不得不忍受丈夫的冷淡,而丈夫则不情愿地接受了这门婚姻。
何雪媛为林家生下了一儿一女,女儿即林徽因。
然而,她的生活并不幸福,她嫉妒丈夫对她的冷淡,经常对他发飙。
一天,她抱着儿子出门,却摔倒导致儿子夭折,让她痛苦不堪。
丈夫和家人都认为是她的错,而对。
她更加冷漠。
林长民后来娶了小妾程桂林,她虽然没有文化,但性格温婉,赢得了丈夫的喜爱,生下了四个儿子。
何雪媛失去了地位,被赶到了后院,她的嫉妒和怨恨渐渐转化为对女儿的虐待和负面影响林徽因在母亲的谩骂声中度过了童年时光,她变得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害怕招惹母亲的愤怒。
林徽因的生平简介林徽因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才女,著有著名的现代诗篇,辞藻飘逸轻灵,集诗气才气美貌于一身。
林徽因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少年时期赴美留学,与丈夫梁思成共同修习了建筑学,因此她也是我国少有的女建筑家。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林徽因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林徽因的生平简介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1921年回国于复人培华女中读书。
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有人曾经告诉我:“迷上了一个女人,是你下半身的需求,而爱上一个女人,则是你上半身的需求。
”举一个例子吧,大家知道林微因吗?她有着传奇般的三段感情经历。
第一位男士是徐志摩,16岁的林微因遇见了22岁的徐志摩(当时的徐志摩已是一位父亲)。
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
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
第二位男士是梁思成,他是林微因的丈夫。
梁思成知道徐志摩也疯狂爱恋着林微因时,并没有责怪林微因,只是更加怜惜她。
为此,林微因感动万分对梁思成说了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的行动来回答你!最后一位是金岳霖,当面对林微因与徐志摩之间的情感纠葛,金岳霖教授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襟怀与品格。
金岳霖教授不忍看着林微因痛苦抉择而主动退出。
他认为,爱不是给予对方痛苦和压力,真正的爱是希望对方过得比自己好,而不是伤害!爱她(林微因)不一定非要得到她,放手,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他用自己独特的爱的方式告诉世人一个真理:深埋在心间的爱,反而更炽烈更持久,如陈酿的酒在似水的流年里沉淀出浓郁的芬芳。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闲着没事,A先生问B女士,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结婚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
B女士说,有啊,醒来的时候听见你在厨房忙,阳光打在被子上,猫在伸懒腰,狗打了一个哈欠,接到妈妈的电话问,现在孕吐还很厉害吗?B女士说,每一次我哭的时候,每一次我害怕不知道怎么迎接小生命,万一养不好怎么办?你总是咧着嘴,笑着跟我说,不是还有我嘛。
A先生问B女士,那,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离婚是一件特别美好的是。
B女士说,有啊,你打翻了酱油,弄得灶台一团糟。
猫在磨爪子,抓破了被罩。
狗在屋里转圈跑,狗毛满天飞,接到物业的电话,该交水电费了B女士说,你不给狗洗澡,你不给猫换猫砂,你睡到日上三竿,总之,细想的话,大概能找到一百个离婚的理由。
林徽因究竟有多爱梁思成?五张照片揭露真容,甜腻人间!
林徽因一生,与三个男人有着感情纠葛。
在林徽因生前,无论是丈夫梁思成,还是追求者徐志摩,或是“逐林而居”的金岳霖,似乎都对林徽因情有独钟。
但在林徽因逝世后,似乎有“变数”,金岳霖终身未娶,而梁思成却不顾亲朋好友反对,娶了林徽因的学生兼老乡的林洙。
因此,许多人都怀疑梁思成并不爱林徽因。
可是笔者想,难道再娶就代表不爱林徽因吗?就代表没爱过吗?
真正的郎才女貌,人间四月天
看林徽因刚有口头婚姻的时候,两人在林徽因家院里的亲昵照片,你能说这是两个没有爱的人吗?梁思成的手,可还搭在林徽因肩膀边上呢?据说两人第一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梁思成对林徽因更是一见钟情
堪称绝配夫妻,恩爱夫妻,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对事业共同投入,夫妻相随,林徽因绘图搁笔,梁思成接过笔绘制完成。
请问世界上还有比这完美而恩爱的夫妻吗?
林徽因与梁思成平时一见面,就会拥抱,甚至亲吻,和西方的情侣无差。
一度会让旁边的一些人士“歆羡”。
林徽因简介揭秘林徽因三段刻骨铭心情史
绝代佳人林徽因照片
林徽因简介
生辰:1904年6月10日
民族:汉
祭日:1955年4月1日
籍贯:福建闽候
职业: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
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
习。
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
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
《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