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

设计说明

一、规划背景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对“千万”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和《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等意见中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全面实施县委“四大战略”部署,以“和兴家园、美丽乡村”为主题,围绕“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努力建设一批全省领先“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最终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

本次天台县山头下村的村庄整治工程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二、场地概况

1、项目名称:天台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2、项目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天津市宝坻区大唐庄镇东淀村。

场地背景资料:天台县隶属于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天台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山地占县总面积82.3%,人称“八山半水分半田”。

本案山头下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该村北临雷马溪,东靠始丰溪,南依鲤鱼山和金山。

三、规划依据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2012.01.13)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

◇《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T 82—99

◇根据项目需要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和设计基础资料。

四、现状分析

现状调研与分析:

山头下村内建筑风格杂乱,绿化缺少整体规划,景观平淡、缺少文化特色与品味,公共游憩空间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

公共基础设施缺失,由于缺少公共停车场,机动车乱停放导致公共空间愈发狭窄;道路两侧杂物堆放现象较多,卫生环境差;标识系统的种类不足,缺少一些必要的垃圾桶、景观标识牌等。

山村特色景观风貌逐渐消失,无论是景观绿化还是乡村单体建筑设计,其独具特色的山村风貌已无从体现。很多新建或者翻新的居民住宅盲目热衷于效仿城镇的建筑模式,随意选择材料与色彩,使得建筑风格与布局混乱,缺乏传统的淳朴自然的山村特色。

公共景观游憩空间的缺乏,村庄集中绿地少,绿地率低,村民公共游憩空间缺乏。无法提供可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场地。

五、设计理念

山头下村规划设计以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为规划主题,本着以人文本、农村地方特色、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位一体,形成“可居可游”的理想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善村庄生态设施建设和生态空间景观建设,实现"品质提升、人村共美"。

六、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与现状相结合,合理的改造、开发。

与山村现状相结合,立足建设现状,满足美丽乡村建设的景观性、生态性、游憩性等综合要求,对不合理的因素加以改造,并增设必要活动场地、标识设施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等,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其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2、开发“体验经济”

与山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结合山头下村特色旅游资源,乡村景观营造改善地方村容村貌的同时,在提升农家经营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可参与性强的有特色的项目,开辟公共景观游憩空间,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示范园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

3、挖掘山村的地域特色,突出当地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与山村地域特色相结合,调查分析村民的生活、游憩特征,尊重山村的自然环境、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等地方文化。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延续文化脉络,突出地方特色,营造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展现山村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七、项目规划原则

山头下村的建设规划,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坏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米,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

规划原则:

本项目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坚持“以保护原生态为基础,保护环境第一、旅游开发第二、经济效益第三”为总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山头下村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在建设过程中不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

2、经济性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根据县域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分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整合资源分期、分批、分阶段实施力求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与体验、自娱自乐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山头下村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乡村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农村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乡村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山头下村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

5、多样性原则

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设计在进行休闲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

八、项目建设战略

1.项目建设与分期

山头下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共分为四期

一期为启动期,包括入口形象区、服务接待区、山地新居区、宗族文化区、果园采摘区。

二期为拓展期,包括老屋提升区。

三期为成长期,包括乡村体验区、人口文化长廊、龙门堤坝景观带、龙马精神景观区、龙门观景台、沙滩烧烤区。

四期为完善期,包括山体林相改造区、民俗展示区、林中木屋体验区、原生态林区、垂钓休闲区。

九、总体布局

山头下村在结合现状用地特征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的理念和有关的设计原则为指导,形成了“一轴连三片,两溪汇龙门”的布局:“一轴”——串联“三片”的空间景观轴,以龙门观景台为起点,以鲤鱼山、金山为终点。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三片”——乡村文化体验区、新村新貌提升区、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两溪”——两溪是指雷马溪与始丰溪。两溪环绕山头下村在龙门观景台汇聚。设计通过对该村文化的提炼及沿岸景观的提升。展示山头下村的风俗人情与精神风貌,营造优美宜人、富有山水灵性的自然景观。山头下村的规划设计围绕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面结合的形式,使整个山村形成一个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体系。

十、设计分区

山头下村规划总体分为三个区,分别为:乡村文化体验区、新村新貌提升区、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

10.1乡村文化体验区

(1)入村形象区

结合北面水系的优美,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乡村文化面貌的窗口。该区在原有9棵松树的基础上,设计有增加了9棵松树,在松树下点缀景观石,或立、或卧。营造“九石十八松”的宏大气势。

(2)“龙马精神”景观区

“龙马”来源于雷马溪的“马”跟龙门的“龙”字。通过乘风破浪与力争上游来体现“龙马精神”。该区包含“力争上游”、“乘风破浪”、大水车等主要节点,

(3)龙门观景台

龙门观景台位于山头下村东北角。雷马溪和始丰溪的两溪交汇处。该处设计了船形观景台和“龙门”,寓意山头下村村民,通过这里,鲤鱼跳龙门,发展的更好。

(4)乡村体验休闲区

该区主要包括竹林迷踪、阳光大草坪、儿童嬉戏池、如意岛、五谷杂粮、踩水车、油菜花迷宫的景观节点。

“阳光草坪”——在水上乐园的岸边就是阳光大草坪。该草坪是游客体验与接触大自然的场地。在草坪上可把该区的景色都尽收眼底。

“竹林迷宫”——在景观游憩片区之间开辟游步道,并以观赏竹子作为道路两旁的主景树种,下层植物采用紫竹、菲白竹、冷竹、南天竹等混植的方式,营造具浓郁乡土特色的街道景观。

“儿童嬉戏池”——主要针对青少年游客活动而设置,是以以前农村玩乐体验为特征,还原以前在外婆家抓鱼、捉虾、滚铁环等童趣体验场。

“五谷杂粮”——以“五谷杂粮”为主的“农耕田”。

“临水茶舍”——在如意岛一侧,开辟场地设置临水茶舍,静室幽憩,清茶缓啜,徐徐冲散胸中郁积的烦恼。犹如身在山林,清芬满怀,幽趣油然而生。

(5)老屋提升区

该区为山头下村的旧建区,设计通过景观改造来提升该区的形象。主要的提升内容有:建筑外立面的改造,宅间增加了门头,在该区的主要通道栽植行道树。选择枫香、黄山栾树作为行道树,沿线种植,搭配香樟、金桂等常绿乔灌木,打造山头下村标志性的主题迎宾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