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课件心情与表情 PPT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17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心情与表情》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情绪和表情之间的关系,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不同情绪。
1.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和表达。
1.3 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学会关心他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1.4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第二章:活动重难点2.1 活动重点:让幼儿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和表情。
2.2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关心他人。
第三章:活动准备3.1 教具准备:表情卡片、情绪词汇卡片、故事书、画纸、彩笔等。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第四章:活动过程4.1 导入部分:通过歌曲或游戏引起幼儿对情绪和表情的兴趣。
4.2 主体部分:4.2.1 讲解情绪和表情的关系,让幼儿认识到情绪会影响表情。
4.2.2 展示表情卡片,让幼儿观察和描述不同的表情。
4.2.3 讲解情绪词汇,让幼儿学习表达自己的情绪。
4.2.4 讲故事,让幼儿通过情节理解人物的情绪和表情。
4.2.5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情绪和表情,互相交流。
4.3 总结部分:通过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一幅关于情绪和表情的画,下周带来分享。
5.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情绪和表情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通过表演加深对情绪和表情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幼儿能够正确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理解他人的情绪和表情。
6.2 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关心他人。
6.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关于情绪和表情的表现。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采用讲解法,让幼儿了解情绪和表情的关系,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7.2 采用示范法,展示不同的表情,让幼儿观察和模仿。
7.3 采用互动法,让幼儿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经历,互相学习。
7.4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理解人物的情绪和表情。
大班社会教案心情与表情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情与表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表情是心情的外在表现。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他人表情,理解和关心他人情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提高情感调节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他人表情来理解他人的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心情表情卡片、表情图片、PPT课件。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心情表情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人物的心情。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表情来判断他人的心情。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心情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不同的心情对应的表情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组员在听到不同心情描述时的表情,并记录下来。
然后交换小组,分享观察结果。
4. 表情猜猜看(10分钟)教师出示表情图片,学生猜测图片中人物的心情。
讨论如何通过表情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5. 情感表达训练(10分钟)学生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心情表情,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大家共同讨论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6. 情感调节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心情与表情的关系2. 不同心情对应的表情特点3. 如何通过表情理解他人情感4. 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心情表情,并描述对应的情感。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心情画出相应的表情,并简要描述情感。
2. 作业题目:观察家人的表情,猜测他们的心情,并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需观察家人的表情,记录下猜测的心情,并与家人交流验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情感调节方面的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他人表情,学会理解和关心他人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提高情感调节能力。
大班社会活动《心情与表情》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心情与表情》。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情绪和表情的关系,学会表达和识别不同的心情,了解在特定社会情境下如何适当地表达情绪。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变化,并能用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心情。
2. 学生能够识别他人的表情,理解不同表情代表的不同心情。
3. 培养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表达情绪,尊重他人情绪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社会情境下适当表达情绪。
教学重点:认识情绪与表情的关联,学会表达和识别心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表情卡片、情境小视频。
学具:彩笔、画纸、心情日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表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图片时的感受。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心情和对应的表情。
2. 例题讲解(15分钟)使用表情卡片,讲解不同表情对应的情绪,如快乐、生气、害怕、悲伤等。
分析在不同社会情境下,如何适当地表达这些情绪。
3.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情境小视频,让学生判断视频中人物的表情代表的情绪,并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上台表演,展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表达情绪。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
六、板书设计1. 表情与心情对照表快乐、生气、害怕、悲伤等情绪对应的具体表情。
2. 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达在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情境下,如何适当表达情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心情日记请学生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一天的心情变化,并描述自己是如何表达这些情绪的。
答案示例:今天我很开心,因为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我向妈妈表达了感谢,并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2. 拓展延伸:情绪角色扮演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进行情绪角色扮演,家长提供不同情境,孩子表演相应的情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情绪表达的认识和应用。
大班社会活动:心情与表情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并能根据自己遇到各种事情时的心情,用说说画画做做的形式表现表情。
2、初步尝试制作小图书。
活动准备:
画纸、蜡笔、心情娃娃
活动重难点:
各种各样的表情与不同的心情恰当的联系
初步学会做图书,知道图书基本要素:封面、页码等
活动流程:
谈话导入活动::说说做做表情::制作小图书::展示交流图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今天这么多客人老师来看我们了,你们心里感到怎么样?
2、刘老师也非常高兴。
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幼儿自由说,老师小结:嘴角翘翘的,眼睛眯眯的,脸上笑
嘻嘻的,这就是高兴、快乐的表情。
(老师边说边按说得画出笑脸)
二、说说做做表情
1、我们除了高兴、快乐的表情,还会有什么表情呢?(请
2~3位幼儿说说)
2、小游戏:猜猜我的表情
老师请幼儿重点关注:做各种表情时眼睛、嘴巴、眉毛的变
化
3、请个别幼儿表演,集体猜猜。
4、有各种各样的表情,请幼儿说说:在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三、制作小图书
1、出示图书封面及内页
我们来制作一本"我的表情"的图书。
出示"封面"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出示"内页"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请幼儿标明页码。
2、幼儿动手制作
四、展示交流图书
请老师帮忙将图书订好,并向老师介绍图书。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情与表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快乐成长》第四章《情绪的小秘密》,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心情与表情,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理解心情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懂得分享和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重点:认识心情与表情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关爱他人,懂得分享和互助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心情卡片、表情图片、挂图、故事书《小兔子的心情日记》。
2. 学具:画纸、彩笔、心情脸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心情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卡片上的表情。
(2)教师邀请幼儿模仿卡片上的表情,其他幼儿猜测对应的心情。
2. 讲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1)教师通过故事书《小兔子的心情日记》讲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表情图片,让幼儿判断图片中的表情代表哪种心情。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心情卡片,用表情表演出对应的心情。
(2)其他组幼儿猜测表演者的心情,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心情与表情开心、生气、害怕、悲伤2. 表情调节方法深呼吸、倾诉、分享、互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张自己的心情脸谱,并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心情。
2. 答案:示例:我今天很开心,因为我和朋友一起玩耍,分享了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到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情绪问题,引导幼儿在家庭中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心情与表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情绪的小秘密》,详细内容围绕“心情与表情”展开。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心情与表情之间的关系,学会通过观察表情来判断他人的心情,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心情与表情的紧密联系,认识到不同的心情会表现在面部表情上。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他人表情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通过观察表情来判断他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表情卡片、心情挂图、教学PPT。
2.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表情卡片,让幼儿观察,并引导他们说出卡片上的表情代表的心情。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表情,让幼儿判断这些表情代表的心情,并解释心情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心情挂图,让幼儿模仿挂图上的表情,并说出对应的心情。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遇到的不同心情和对应的表情。
5. 表达情绪(10分钟)教师提出不同的情境,让幼儿通过表情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七、板书设计1. 表情卡片:展示不同的表情,旁边标注对应的心情。
2. 心情挂图:展示各种心情,旁边标注对应的表情。
3. 教学PPT:呈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的表情,并画出对应的情绪。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表情,画出相应的情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心情与表情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表情猜猜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情与表情》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通过表情和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2.培养幼儿的自我认识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技能。
3.帮助幼儿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增强同情和合作的意识。
4.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教学内容•学习各种表情的含义•分析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如何安慰朋友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表情图卡•活动说明卡•镜子、绳子、圆形的地垫、音响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播放宝宝的表情、声音和动作,让孩子们一边猜测,一边通过举手来回答,老师引导孩子发现表情的重要性,同时让孩子们猜测表情的含义是什么,用手指指划线、跳扭秧歌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表情(25分钟)老师拿出表情图卡,教孩子们认清表情,并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的表情所代表的情绪和含义。
接着,老师播放学生模拟的生活场景,在每个场景结束时先让学生用画圈的方式回忆谁有哪些表情,再使全班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让孩子感受到不同表情包含的情感,从而开始了情感表达的旅程。
3. 分析自己情绪(15分钟)老师让孩子闭上眼睛,安静下来,接着老师说出情感词,比如高兴,生气,难过等,发现心中独白中的情感。
做完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彼此分享他们的感受,并四处走动,观察他人的表情,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表情和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安慰朋友(20分钟)老师给每个孩子一个活动说明卡,每个卡片上都有一个朋友在感到不同的情绪。
孩子们互相交流卡片上的情况,并就如何帮助朋友回答问题。
学生们可以通过简易的模拟告诉别人帮助他们的方式。
5. 运用身体语言(20分钟)老师引导孩子们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运用音乐和舞蹈,让孩子们用身体语言模拟表情,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与身体语言之间有时候会搭配使用。
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通过运动和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