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沪科版)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沪科版)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沪科版)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沪科版)

教师器材:1.一个镍铬合金螺旋丝,一个铜丝螺旋丝串联在教学电源上的短路+火柴

2.烧烤纸短路燃烧

学生器材:集气瓶装煤油,电热丝,温度感应器,开关,学生电源,导线,秒表

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或

预期效果

新课引入2min 1. 播放《聪明的姥爷》视频

2. 问:姥爷是怎样检查他孙女是

否看了电视的呢?

观看视频

电视播放过后会有热量产生

从生活中身

边的实例中

感知用电器

在使用的过

程中伴随着

热量的产生

提出课题1min 1.我们知道电视机工作需要有电

流通过,那么电流通过电视机不

仅可以发光,发声,还可以发热。

生活当中有许多的用电器接通电

源后都会伴随着热现象。请同学

们番到教材129页那么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探究:第十六章第

四节电流的热效应。(板书)

提出概念: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

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

效应(板书)

1. 翻开教材129页结合教材开

始这节课的

内容

电流的热1.拿出事先准备的电烤炉接通电源。

让学生代表上台来触摸

2.问:同学们、对比发现相同的电

流分别通过导线和电炉丝,为什么

1. 学生代表敢触摸导线,但是不敢

触摸电烤炉。

2. 不同

通过观察理

解,结合教材

学会用设计

实验验证猜

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20min 电炉丝热得发红不敢触碰,而导线

却几乎不发热呢?

3.换句话说,电流通过用电器产生

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

同学们结合教材相互讨论猜想一下,

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4.同学们,科学是严谨的。下面我

们就一起来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到底

与电阻大小,电流大小,通电时间

的关系。我们前面学过有两个或多

个因素影响的实验,在实验方案设

定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5.拿出已经连接好的一个电路,将

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R1和R2串

联在同一个电路中。其中R1的电

阻是20欧,R2的电阻是5欧。让

两位同学分别一人拿一支火柴接

触两个不同的电阻。老师闭合开

关时开始计时。实验现象发现,

接触大电阻的火柴先燃烧起来。

6.同学们,从刚刚的实验中你们

的到了什么样的结论呢?

7.同学们,那你们能够设计方案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大小和

通电时间的关系吗?

8.介绍桌子上的实验器材,让学

生结合教材和学案,讨论出恰当

的方式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

大小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9.适当分组提示学生实验方案

3. 生:电阻大小、电流大小、通电

时间

4. 回忆物理实验探究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5. 两位同学分别拿上火柴接触电

阻,接触大电阻的火柴先燃烧起来

通过用实验

得出数据总

结出正确的

实验结论

10.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滑动变阻

器改变电流大小控制通电时间相同。又通过滑动变阻器保持电流大小一定改变通电时间来观察温度的变化,将得到的数据填写在学案上。(这句话的表述尽量放慢语言)

11.投影小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1)

(2)

(3)6. 当电流和时间相等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的产生的热量越多。

7. 结合教材和学案讨论出实验方

案探究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8.生:(1)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温度变化的大小

(2)通过移动滑动变组器的划片,让电流保持不变,给电流通电相同的时间,观察温度的变化量。

9.分组实验

10.分享结论

焦耳定律11min 1.其实,早在很多年前英国伟大

的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

去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直到1840

年他终于发现:电流通过导体产

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

间成正比。因此,为了纪念焦耳,

理解记忆焦耳定律及其公式

这一规律又被称为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可以用公式:Q=I2Rt

2.公式中,电流I的单位是安(A),电阻R的单位是(Ω),时间t的单位是秒(s),热量Q的单位是焦(J)

3.用已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电流相

同通电相同的时间电炉丝热得发红不能触碰,而导线却几乎没有热量呢?生:当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时,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多。

电流热效应的利用与防止5min 1.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生活中常用

的热水袋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给

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那生活当

中还有哪些用电器是利用了电流

的热效应呢?

2.反问学生,电流的热效应对生活

都是有利的吗?请看视频。

3.播放电路短路引起火灾视频

4.模拟视频火灾,现场制造火灾。

5.事实告诉我们,如果电流的热效

应利用不当会对我们的人身和财产

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你们知道在

生活中应该如何去防止电流的热效

应带来的危害吗?

1、电饭煲,电熨斗,电热水器,

饮水机、、、、、、、

通过学习本

节课知识,与

生活实际相

连接起来

结束1min 1.同学们,合理利用电能,正确

使用用电器,让我们的我们的生

活绽放别样的异彩。今天的课程

1.阐述这节课的收获

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重点 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 做好演示实验,给学生一直观印象 电流的热效应演示器一台,220 V电源、火柴、电阻丝、泡沫塑料块等及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出示一些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 ①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②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③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④电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时候,为什么都要发热?影响它们发热的因素是什么? ⑤它们发热时有什么规律?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1.电流的热效应. 2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3.焦耳定律. 4.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三、XX互动,理解新知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 (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 (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 八、、‘ (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两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设计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1)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 (2)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 (3)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的多少? 进行演示实验 介绍课本上实验. 现象与结论: (1)在通电电源的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热就越多. (2)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热就越多. 3.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 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的结论,这与我

第四节 《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电流的热效应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1)本节课从一个简单的用“热得快”烧水的生活现象,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用电器的发热现象,让学生体会电流的热效应,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2)本节课设计成体现物理新课标理念的以学生为主体,经历科学探究的探究课,探究的课题是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其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事实,归纳、概括出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使学生得到创造、探索的训练。 2.本节课体现了高效型课堂教学理念——优化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思维动机的激发,通过引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主动的探究和建构知识。传统的教学常把这节课上成实验验证焦耳定律的规律课,忽视了课题的方法教育功能(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我力图将本课题的教学转变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启发问题探究课,在实验中以实验为载体展开过程,以问题为线索将课堂教学组织起来,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使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充分展现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3.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随着探究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分别观察比较:1、电炉丝接入电路中时,电炉丝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2、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并分析它们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作出合理的猜想:电流的热效应可能与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及通电时间有关。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体会自然规律的探究历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规律,及时总结,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果。

九年级物理下册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 一.学什么二.怎样学学习目标: 1.知道电路具有热效应;2.会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3.掌握焦耳定律的相关计算。 4.在电热器电路中(只有电阻的电路),电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内能,即W Q (填“>”、“<”、“=”) 5.在其他电路中,如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时,大部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即W Q(填“>”、“<”、“=”) (二).例题精选 题型1:识别导体和绝缘体 例1: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分钟内共产生多少热量?分析与解答: 题型2:电阻的相关概念 例2:某电动机上标有“220V,2A”它的线圈电阻为5 Ω,当它正常工作一分钟后,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为多少?如没有其他能量的损失,则得到多少的机械能? 分析与解答: 三.学怎样? 1.如果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扇上都标有“220V,60W”的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则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是() A.电烙铁最多 B.电视机最多 C.电风扇最多 D.一样多 2.为了使电热器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增加一倍,下列措施中可行的〔〕A.并联一根阻值相等的电阻丝 B.串联一根阻值相等的电阻丝 C.使电热器两端的电压增加一倍 D.将电阻丝从中间剪成两段,然后将它们并联起来使用 3.小明家新买一规格为“800”W的电热水壶,他经过几次使用后发现:晚饭后烧开一壶水总比早晨烧开一壶水所用的时间长,。你认为主要原因() A 晚间电热水壶两端电压低于早晨电热水壶两端电压 B 晚间大气压升高,水的涨点升高,需要的热量比早晨高 C 晚间环境温度比早晨温度偏低 D 晚间烧水的热量散失比早晨多 4.小明要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压一 定时,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瓶内电 阻丝的长度、粗细都相同。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把电路 连接完整。复习笔记,巩固总结 积极思考,专心听课,总结归类 精心钻研,自主完成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新版)沪科版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流产生的热量跟通电时间、电流大小、电阻大小的定性关系.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焦耳定律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一些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1)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2)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灯泡发热,电风扇的电动机发热. 【新课引入】 师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什么正常情况下电线不会起火?而发生短路或

接入电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会引起火灾呢? 要弄清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129-13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公式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电流的热效应 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订正. 师生产、生活中电热有哪些应用?哪些地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案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案 主备人:黄健 学习目标: 1.知道电热器在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知道电热器一般都是由电阻构成。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焦耳定律的表述.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 3.知道用转换法表示电热大小的方法.途径,进一步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进一步熟悉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 1.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实验; 2.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知道焦耳定律的公式并会计算电热。 学习难点: 用转换法设计反映电热大小的实验装置;有依据地猜想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结论。 学时安排:1学时 课前准备: 1.观察你家中的用电器,完成下列填空。 ⑴通电后能够发光的用电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通电后能够发出声音的用电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通电后能够转动(或运动)的用电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通电后能够发热的用电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思考: ⑴什么叫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热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或电流通过导体时,将电能___________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⑵什么叫电热器? ____________利用电流______效应工作的装置称为电热器。 ⑶通电后不发热的用电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电热水壶的工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⑴电热水壶在工作时将______能转化为内能,从_____________可以粗略的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⑵同一个电热水壶,通电相同的时间,什么情况下电流能产生更多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不同的电热水壶,通电相同的时间,什么情况下电流能产生更多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你猜想,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1.学习“电热器”的相关知识 ⑴小组内部交流“课前准备”第1题的完成情况,相互补充完善答案。 ⑵推举小组全班展示本组答案。 ⑶师生总结电流热效应.电热器的定义。 ⑷引申:热效应的定义中“电能直接转化为内能”能否说出“全部转化为内能”?为什么?

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

《电流的热效应》 教师:毕有才 班级:211班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焦耳定律的内容;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4、知道一般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用试验的方法探究焦耳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用“热得快”烧水,不一会儿水就烧开了。 提出问题:是“谁”给了水“热”? 学生思考并回答:“电流”。 提出问题:第一节中电动机提升重物是将电能转化什么能?用“热得快”烧水,是电能转化为什么能? 通过类比第一节电动机做功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学生会得出用“热得快”烧水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教师引导:同学们生活中你一定见过用电器的发热现象,请列举例子。 学生举出生活中电能变成内能的例子。 提出问题:电炉丝接入电路中时,电炉丝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学生回答:可能导线和灯泡的电阻不同 提出问题: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可能是通过导线的电流较大的原因。 提出问题:点亮的灯泡过一会儿烫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是时间变长的原因。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进而猜想到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有关。 (二)制定计划

提出问题:怎样判断产生电热的多少?由用“热得快”烧水的实验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液体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反映产生电热的多少。 提出问题:要想比较不同的电热使液体温度升高的不同,液体应该做怎样的限定? 学生得出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液体的种类、质量都相同。 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提示:要研究导体产生电流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打算选择哪些器材?画出你的实验电路图。 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步骤通过讨论交流,画出电路图,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设计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其他两个因素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探究 教师通过串并联电路示教板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如何判断产生电热的多少?) 学生观察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四)分析与结论 学生分析讨论实验记录,得出: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大,电流的热效应就越显著。进而猜想: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成正比。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指导思想。沿着从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得到知识,理解知识。在课堂上一方面要防止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实践。 在实施课堂教学后,多数学生反映对推导公式不太理解,特别是与电功的计算公式混淆,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要进行辨析理解。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电热和电功的不同之处,让学生认识到两者的计算公式是存在区别的。

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六节电流的热效应同步训练B卷新版

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六节电流的热效应同步训练B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广西期中) 洗衣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 A . 化学能 B . 光能 C . 机械能 D . 核能 【考点】 2. (2分) (2017高二下·邵阳会考)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电阻r=1Ω,外电路电阻R=9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I=0.3A,电流表的内阻不计.电源的电动势E应等于() A . 1V B . 2V C . 3V D . 5V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月考) 用E表示电源电动势, U表示路端电压, Ur表示内电压,R表示外电路总电阻,r表示电源内阻,I表示干路电流,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Ur=IR B . Ur=E-U C . U=E+Ir D . U= E 【考点】 4. (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在国际单位制中,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B . 电动机、电灯泡铭牌上标的功率是它们的热功率 C . 电流通过电动机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D . 电流通过白炽灯时,电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内能 【考点】 5. (2分)两电阻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正确的是() A . R1>R2 B . 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区域Ⅲ C . R1=R2 D . 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区域Ⅱ

【考点】 6. (2分)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 ,内阻Rg=30 Ω,满偏电流Ig=5 mA,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A . 串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B . 并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C . 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 . 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考点】 7. (2分) (2015高二上·温州期中)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恒定不变,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则() A . 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B . 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增大 C . 电灯L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D . 电灯L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增大 【考点】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沪科版第十六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1课时) 1、下列各种方法和措施中,不是为了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A. 电脑主机中安有电风扇 B. 炎热夏天,连续长时间工作的电视机要停用一会儿 C. 天气潮湿时,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要通一次电 D. 电视机的后盖上有许多散热孔 2、如图所示,R1、R2为两根发热电阻丝,且R1

台电动机正常工作 1 s 消耗的电能为W,产生的热量为Q,则() A. W=3 800 J,Q=200 J B. W=3 800 J,Q=3 800 J C. W=72 200 J,Q=200 J D. W=72 200 J,Q=3 800 J 5.(多选)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表明() A. 在电阻相同、通过电阻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流通过一个电阻的时间越长,这个电阻产生 的热量越多 B. 在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小,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C. 在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D. 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6、烧杯中装有质量为100g 的水,在其中放置一个阻值为210 Ω的电热丝。给电热丝通过0.5 A 的电流。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通电 1 分钟[c 水=4.2×103 J/( kg·℃)] () A.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J,水温升高7.5 ℃ B.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0 J,水温升高7.5 ℃ C.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J,水温升高75℃ D.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0 J,水温升高75 ℃ 7、两个电阻R1=20 Ω和R2=30 Ω串联在电路中,经过一段时间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 1∶1 B. 3∶2 C. 2∶3 D. 4∶9 8、一阻值为60Ω的电热丝接在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为2 A,通电1min 产生的热量为() A. 1.2×102J B. 3.6×103J C.7.2×103J D.1.44×104 J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瓶中的电阻丝R1、R2 分别为5Ω、10Ω,两瓶内装有初温相同的等量

2018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流产生的热量跟通电时间、电流大小、电阻大小的定性关系.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焦耳定律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3.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应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对焦耳定律内容、公式的理解. 【教具准备】学生电源、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烧瓶、温度计、水、煤油、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5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一些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1)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2)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灯泡发热,电风扇的电动机发热. 【新课引入】 师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什么正常情况下电线不会起火?而发生短路或接入电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会引起火灾呢?要弄清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129-13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公式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电流的热效应 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订正. 师生产、生活中电热有哪些应用?哪些地方需防止电热? 生:工厂利用电热炼钢,家庭用电热烧水、做饭、取暖,如电水壶、电饭煲,电取暖器都是利用电热的设备.电线、电视机、电脑等要防止电热危害. 师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列举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用电器. 生: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如电灯、电饭煲、电取暖器等. 师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发言: 生1:可能跟通电时间有关,因为通电时间越长,电水壶中产生的热越多. 生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 生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教师点评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一)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是否有关. 1.电路图: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学案

§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1) 【学习目标】 1.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一般电热器的发热原理, 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实例; 3.理解焦耳定律、公式并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过程】 1.回忆我们是如何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因素的?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大小?2.电功的公式w= ,推导式有、。 活动1:观察电热器 1、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热,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内能的现象称为,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装置成为。 2、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_______ 3、举例家庭中常见的电热器: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 2.实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如何反映出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2)如何研究电热的多少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3)如何研究电热的多少与导体中电流的关系? 3.根据以上分析,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 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4、进行探究: (1)我们看到:两瓶中温度计上升的示数△t1 △t2,此时1、2两锥形瓶中的两根电阻丝,它们之 间相同的物理量是,不同的物理量 是。 这说明: (2).我们看到:电流增大后,相同时间内2锥形瓶中温度计上升的示数△t2′△t2,此时2锥形瓶中的电阻丝,前后两次实验中相同的物理量是。不同的物理量是 这说明: (3)实验中,若通电时间越长,瓶中煤油温度上升得将会。 这说明: 归纳结论 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导体本身的、通过导体的以及 通电时间有关。导体的越大、通过导体的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越多。 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表达式: 活动3:讨论电热的应用及防护。 【典型例题】 【例1】现在你能回答下列问题了吗? 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

电流的热效应--优质获奖教案

1.6《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利用给金属丝通电发热现象导入课题,让学生体验到原来不仅仅家用电热器会发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利用多媒体视频和丰富的图片去引导学生学习电热现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根据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动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做中学,在体验、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通过精心设计探究实验,让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认识电流的热效应,识别生活中的电热器。 2.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3.学生通过交流、反馈,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以及控制电流热效应带来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相关的物理规律。 2、学生通过交流、设计、分析培养学生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流和电阻大小的关系。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四、教学资源: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源、一段电阻丝等。 学生用:焦耳定律演示器、学案、课本。

电流的热效应(导)学案

1.6电流的热效应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 2.学会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知道生活中应用焦耳定律的例子. 4.掌握节约电能的一些方法. 重点:知道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学会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电阻与电流的热效应 基础初探 填空: 1.焦耳定律 (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 (2)公式:Q=I2Rt. (3)单位:焦耳,符号:J. 2.热功率:把电热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热功率. P=Q t =I2R,单位:瓦,符号:W. 3.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这时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叫额定电压,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叫额定电流. 4.能量转化 (1)电流通过电动机时,电能主要转化成机械能,只有一部分转化成内能,这时电功率大于热功率. (2)电流通过白炽灯泡时,电能全部转化成内能,这时电功率等于热功率. 判断; 1.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叫电流的热效应.(√) 2.电热器的电阻越大,热功率一定越大.(×) 3.电流通过电风扇时,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思考题: 1.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及通电时间有关.2.安装在电路中的保险丝是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保险丝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因发热太多而熔化,从而使电路断开. 1.电热的探究 (1)思路:控制变量法. (2)可能因素:电流、电阻、通电时间. (3)方法 ①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探究电热与不同电阻的关系. ②电阻、时间相同,通入不同的电流,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③电流、电阻相同,通电时间不同,探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2.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1)焦耳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它是经过大量实验总结出来的,不能认为是用电学公式推导出来的,它适用于所有电路中的发热计算. (2)焦耳定律公式的理解:在电流和电阻相同时,热量与时间成正比;在电阻和时间相同时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在电流和时间相同时热量与电阻成正比.如串联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 第一节 电流做功练习题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电流做功 小试身手 1.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 A.牛顿 B.瓦特 C.焦耳 D.安培 2. 下列用电器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电风扇 B.电热水器 C.电饭煲 D.电取暖器 3. 小华同学家的电饭煲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3 A,则它正常工作15 min所消耗的电能是() A.2200 J B.4500 J C.5.94×105 J D.5.94×106 J 4. 如图 16-1-11 所示的电能表,你认为下列读数正确的是() A.2012.6 J B.20126 度 C.20126 J D.2012.6 度 5. 下列物体中,哪些是利用电流来做功的设备?______。(选填序号) ①电灯②吸尘器③电风扇

④电池组⑤蓄电池⑥开关 ⑦电铃⑧电炉子 6. 如图16 -1-12所示是一顶太阳能风扇凉帽,凉帽的顶部装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帽檐处装有一个小型电风扇。电池板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驱动电风扇工作。电风扇工作时的电压为1.2 V,电流为50 mA,若电风扇正常工作了l h,电流做功为______J。 7. 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220 V,线圈的电阻为2 Ω,通过线圈的电流为 5 A,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1 h消耗的电能为______J。 挑战自我 8. 如图16-1-13 所示,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5 ∶ 1 ,则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R1和R2所做功之比为______。 9. 江西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听证方案:每月耗电第一档电量为15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价格不变,即每度电0.6元;第二档电量为151度至280度,每度电0.65元。小袁家上月初和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16- 1- 14所示,则她家上月消耗电能_____kW·h;如据此听证方案计算,她家上个月电费要比原来多付_____元。

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电子教案

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 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通过探究,知道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 3.知道焦耳定律内容、公式及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本节教学,培养学生重视实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理解电流热效应,探究电热和电阻、电流以及通电时间关系,焦耳定律。 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多媒体(课件)、白纸灯泡、电热水壶、电烤箱图片。 师:出示白纸灯泡、电热水壶、电烤箱图片,让学回忆并思考,把手靠近发光的白炽灯泡,会感到灯泡发热;给热水壶通电可以将其中的凉水加热;给电烤箱通电可以将其中的面包烤熟;那么这些能量从哪里来的呢? 生:电流通过用电器产生热量了,电能转化为内能。 师:电流通过导体发热的现象叫作电流的热效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思考

(1)白炽灯的灯丝热得发光,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2)刚刚发光的灯泡并不热,而过一会儿就会烫手。灯丝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发光时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3)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通过它的电流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探究电热与电阻、电流大小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1.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会和哪些因素有关。 请同学进一步体验电取暖器的使用情况进而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会和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分别以电阻丝发热而电线不怎么发热的现象和高温、低温档工作时、通电时间不同时电阻丝发热程度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电热和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师:要对以上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 生: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出具体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问:如何比较不同导体产生电热的多少呢? 生:用手摸,或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等方法。 师:引导学生通过转化法比较受热煤油温度升高的多少判断电热的多少。 3.进行实验: 实验一:探究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产生热量和电阻的关系。 将阻值不等的两个电阻丝分别放在盛有等质量煤油的锥形瓶里,并插入温度计,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合上开关,观察在两分钟内两支温度计示数升高的情况,并将实验得出的数据填在已发的表格里。 实验要求:电路连接好,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小端,观察并记录初温。然后再看屏幕上的时钟同时合上开关计时,两分钟后断开开关,并记录末温和电流。 实验二:探究在电阻、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下册 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学案1(无答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15.3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学案1(无答案) 苏科版 课型:新授主备:审核: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一般电热器的发热原理, 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实例; 3、理解焦耳定律、公式并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辩正地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实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目标3 一、预习导学 1、电饭煲、电热油汀、电水壶、电熨斗、电热蚊香工作时,将转化 为。我们把这些电器统称为。 2、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叫做。 二、合作探究 活动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 2、画出研究电流大小对产生热量影响的实验电路图 3、通过实验,完成书上表格内容 4、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与导体的电阻成 ,与通电时间成,这就是。 5、电热的公式?单位? 三、巩固训练 1、你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热的一些实例吗?(至少各举一个) 2、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是由、的电 组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3、一个10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1A,通电10s产生的热量为?

4、一只“220V 440W ”的电烙铁,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 多少? 四、自我测试 5、有两个电阻,R1=4欧,R2=6欧,先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6伏电池组的 两极间,求每分钟电流通过各个电阻所产生的热量和整个电路的总电热,再 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在6伏电池组的两极间,求每分钟电流通过每个电阻所 产生的热量和整个并联电路的总电热。 6、甲、乙两电炉并联在同一电源上,各有开关控制,甲炉电阻是乙炉的4倍, 要两电炉产生同样多的热量则应:( ) A. 甲通电时间是乙的4倍 B. 乙通电时间是甲的4倍 C. 甲、乙通电时间一样长 D. 不知道额定电压无法比较 五、自我提高 7、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时,大部分电能被转化为电动机的,少量 的电能转化为。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 安,这时电阻1R 消耗的电功率为12瓦,当S 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3安, 问: (1)电阻1R (2)当开关S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6.1 电流做功 教案

16.1 电流做功 [教学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学法指导,突出自主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节之一。从前后联系来看,学好本节课,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电学知识和八年级所学的功和能量转化的知识。正确认识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对后面电功率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电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综合,所以本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及做功的实质。 (2)认识电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电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2)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计算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节约能源、注重环保的意识,提高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功的本质。 难点: 能用电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功,通过”控制变量法”认识电功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并通过例题讲解学会运用电功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电能表,采用实物和图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电能表的作用,学会读数,并会计算电能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学法:学生通过对用电器的能量转化的分析,了解电流做功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加深对电能和电功的认识。充分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有效的提高对电能知识和电能表读数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 电能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_教案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探究电热影响因素,体会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介绍焦耳对电热探索的过程,引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难点:电热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对焦耳电律的理解。 重点:认识电流热效应;探究电热影响因素;理解及应用焦耳定律。 【教学方法】 引入环节要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认识到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量,完成对电热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发讨论,电热的多少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在完成实验设计后,动员学生参与操作,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细节问题,包括现象的观察和操作流程的解释。在定性地总结出电热对哪些因素有关以后,要强调焦耳是经过了大量的实验,收集了大量数据以后才确定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定量关系,总结出焦耳定律。一项科学研究或发现对于研究者来讲,其实是要历经很多艰辛才能完成的,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给予认知过程以应有的敬畏,增加对焦耳等科学巨匠的认同感。 对焦耳定律内容的教学应注意Q=I2Rt是实验结论,是电热定义式,而非推导公式,要避免与电功的公式混为一谈。在得出推导公式前要注意条件的交代,但不必进行阐述,要给下一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公式应用以简单的计算和解释生活中的电学现象为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实验激趣: 发光一段时间后的灯泡,用手触摸灯泡;使用一段时间后的电风扇,摸触电动机部分,都有什么感觉? 提出问题:为什么? 学生回答:电流通过用电器时会出现热效应。 新课教学: (一)电热器 师生交流: 1.家里还有哪些用电器通电后会发热? 2.课本图中的家用电器有何共同点?我们使用这些电器是为了得到哪一种能量? 学生归纳: 教师总结: 1.电流热效应是每一种用电器使用时都会出现的; 2.电热器就是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装置。 (二)活动: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1.由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电热多少与什么有关? 2.大胆猜测: 3.设计实验: (1)器材装备: 师生讨论: 你想用什么样的用电器来产生电热? 准备用什么器材比较出电热的不同? (2)方法确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电路连接: 师生讨论: 根据实验的要求,要控制变量,这两根电热丝应 学生参与体验 参与的学生回 答问题 学生举例 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猜测 根据生活实践 和对问题的理解, 讨论解决的办法 进一步完善实 验过程 产生感性认 识 在实验中能 仔细观察认真思 考。 将事物进行 合理分类,是知识 的应用过程。 发散性思维, 是一种知识总结 和提取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 己讨论,思维得以 激发,完善解决问 题的方法。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3.4 电流的热效应学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3.4 电流的热效应1学案 一、导学目标知识点 1、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热器的发热原理 2、知道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3、理解焦耳定律、公式并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4、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二、导学方法:讲解归纳法 三、导学过程 活动一:电流的热效应是: 1、观察电水壶、电熨斗、热得快、电热毯等家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思考其能量转 化有何共同特点? 2、刚通电的电炉感觉到不热,但是为什么过了一会儿之后就感觉到很烫,说明电 炉产生热量的多少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观察电炉正常工作时候,电炉热的发烫,但与其连接的导线有明显发热吗?说 明电炉产生热量的多少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电流通过电热器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和有关。 活动二:实验 1、实验所用的器材有哪 实用文档

些:、、、、、、。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察出来,在实验的时候我们是通过观察 来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的。试验中,要控制烧瓶内煤油的一样。 3、在电流和时间相同时,研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如何设计实验电路图 结论:在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容器内电热丝的阻值越大,液体温度升高得越,电流的热效应越; 4、在电阻和时间相同时,研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如何设计实验电路图 结论:在电阻阻值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容器内电热丝的电流越大,液体温度升高得越,电流的热效应越; 实用文档

5、在电阻和电流相同时,研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何设计实验电路图 结论:在电阻阻值和电流大小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容器内的液体温度升高得越,电流的热效应越。 在试验中使用的物理方法方法是:、 实验归纳: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导体本身的、通过导体的以及有关。导体的越大、通过导体的越大、通电的越长,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成正比,与导体的成正比,与成正比。 公式:Q=;Q的基本单位是:。 根据电功的计算式和欧姆定律,推导焦耳定律 活动三、电能和电热的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简称为电热) 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电饭煲、电炉、电烙铁)(纯电阻电路) 实用文档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第二个教学设计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第5节课 课题:电流的热效应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 2.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3.了解电功与电热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教学要求: 通过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发展学生对物理问题初步的探究 教学重点: 1.实验推导焦耳定律;(难点) 2.区分电功与电热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和提问相结合 教学参考书:教材(人教版高中选修1-1) 教具:多媒体设备 其它教学准备 :准备课件,并与其他老师共同讨论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 初中我们学过了能量的转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能量的转化呢?(问题一) 要点:电能、化学能、机械能、太阳能、热能、核能、的相互转化。 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问题二) 要点:太阳能热水器、电池、电水壶、电风扇、三峡水电站、核电站等等。 二、新课教学: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展示一些常用电热器图片),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谈谈 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问题三) 要点:它们都是由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 电能转化为热能,有没有一个量度,或者说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是 给出一些猜想,然后逐个去验证得出结论的。大家猜猜看!(问题 四) 要点:电阻的大小R、电流的大小1、通电时间t。 1?实验:对于多变量问题,我们通常会用到控制变量的方法。这里有三个变量, 按此方法要分三步进行: a.当保持I和t不变,改变R的大小 可以设计电路图1: 结果是R i处火柴先点燃,我们由实验得出: 电阻越大,电能转化的热能越多; b.当保持R和t不变,改变I的大小 可以设计电路图2: 结果是R i处火柴先点燃,我们由实验得出: 电流越大,电能转化的热能越多; c.当保持I和R不变,改变t的大小—_| -- R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