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基础知识三(创新型)
- 格式:ppt
- 大小:272.82 KB
- 文档页数:11
QC小组基本知识一、QC小组概念的理解定义: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四层意思:○1参加QC小组的人员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都可以组织QC小组;○2QC小组活动选择课题是广泛的,可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来选题;○3小组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级消耗,提高经济效益;○4小组活动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突出其科学性。
〈一〉QC小组与行政班组的区别:1.组织的原则不同。
行政班组一般是企业根据专业分工与协作的要求,按照效率原则,自上而下地建立起来的,是基层的行政组织;QC小组通常是根据活动课题涉及的范围,按照兴趣感情的原则,自下而上或上下结合组建的群众性组织,带有非正式组织的特性。
2.活动的目的不同。
行政班组活动的目的是组织职工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与技术经济指标;而QC小组则是以提高人的素质,改进质量,降低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小组。
3.活动的方式不同。
行政班组的日常活动,通常是在本组内进行的;而QC小组可以在行政班组内组织,也可以是跨班组、甚至是跨部门等组织起来的多种组织形式,以便于开展活动。
QC小组与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也有所不同。
虽然有的QC小组也是一种“三结合”的搞技术革新的组织,但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侧重于用专业技术进行攻关;而QC小组不仅活动的选题要比技术革新小组广泛的多,而且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
〈二〉QC小组的特点1.明显的自主性。
QC小组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广泛的群众性。
参加QC小组的成员不仅包括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而且要注重吸收生产、服务工作第一线的员工参加。
QC小组基本知识QC小组活动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促进企业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实现持续改进,不断自我完善、超越的有效手段。
目前公司质量月活动正有序开展,各生产厂(公司)应按要求组建QC小组,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为公司明年的QC小组成果发布作好准备。
现将QC小组基础知识作简要介绍。
(第一期)一、QC小组定义QC小组,即质量管理小组,由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员工自愿结合,围绕公司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团队。
二、QC小组活动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组织内的全体员工自愿组成、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作用。
2、持续改进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组织管理水平,QC小组应开展长期有效、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
3、遵循PDCA循环QC小组应遵循策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置(Action,A)程序开展适宜的活动,简称PDCA循环。
PDCA循环有两个特点:一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也就是按PDCA顺序前进,每循环一次,产品、服务、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水平上再进行PDCA循环进而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是大环套小环,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中存在各自的PDCA循环,大环推动小环,小环保证大环。
4、基于客观事实QC小组中的每个步骤应基于数据、信息等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和决策。
5、应用统计方法QC小组应正确、恰当地使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验证,并作出结论。
基本原则在QC小组活动中的体现如下图所示。
三、QC小组组建程序1、自下而上由班组成员根据拟选择的课题,推举组长,共同商定是否组成一个QC小组,确定小组名称,选择活动课题。
2、自上而下由公司相关管理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组长人选,物色组员,确定课题,经审核登记注册成立。
小组基础知识及其活动指南1 小组概念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1.1 小组概念1.1.1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质量”可用作形容词如:差好/优秀来形容注2:“固有的”(其反意是“赋予”)就是指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质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热门话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兴市、质量兴国,提高产品质量人人有责、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竞争的核心,引起极大关注1.1.2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通常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改进等活动)质量管理发展(按解决质量问题的手段、方法划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阶段,50年代末至今全面质量管理较传统质量管理有突出的特点:a)以顾客为中心b)全员参及质量管理c)全过程的质量管理d)运用多种方法的质量管理e)强调科学程序的持续改进开展及实施9000族标准的关系——本质上存在共同点:a)以顾客为中心b)领导的作用c)核心是建立并有效运行d)要求全员,全过程,全要求的系统管理e)重视按科学程序的持续改进f)重视审核,评审及自我评价——不同点标准具有一致性,一定时期相对稳定性,是实施基本要求衡量有效性普遍适用是企业据实际情况,有效满足顾客变化需求的系列活动,含实施9000活动,超出标准化范围不间断改进,实现更高目标——关系:实践中开展及实施9000标准是相互补充促进的关系,而非相互排斥对立关系理论上:两者是动态及静态、基础及发展的关系。
1.1.3小组概念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1997年3月20日国经贸[1997]147号1.2 小组基础知识1.2.1 小组性质1.2.2 小组的特点:a)明显的自主性b)泛的群众性c)高度的民主性1.2.3 小组分类:按小组参加人员及活动课题特点划分:a)课题达成型——创新型小组b)课题解决型——问题解决型小组注:问题解决型小组分四类:1、现场型2、服务型3、攻关型4、管理型创新型小组的意义:竞争需要,创魅力质量,周到服务,提高竞争力和组织要求:1、开发、研制设计等企业,开展小组活动,按问题解决型的程序非常勉强,甚至很不顺,现状不清,数据少,难究原因,需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创造性思维,运用高度想象力,提出各种设想途径,探索未知实现预想的目标。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一、课题类型(二大类)1、问题解决型课题包括:(1)现场型课题;(2)攻关型课题;(3)管理型课题;(4)服务型课题。
2、创新型课题定义:QC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方法研制、开发新的产品、工具或服务,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产生:(1)企业在面对经营环境严峻,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必须加速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创造有魅力的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2)为科研人员、设计开发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了开展QC小组活动可选择的课题类型。
有关两类型课题的主要区别以及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后面将单独进行论述。
二、小组成员的构成和要求QC小组的成员一般以5—11人为宜,主要包括组长和组员。
三、QC小组的活动程序——PDCA循环PDCA循环的典型模式是“四个阶段”、“十个步骤”。
PDCA是四个英文字母的字头,分别代表四个阶段,其含义是:P(plan)计划D(Do)执行,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处理下面,详细介绍四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
P阶段(计划阶段)(一)选择课题1.应遵循的原则(1)选题要小而实,避免大而笼统(2)选题要先易后难,避免久攻不克易出成果,可以鼓舞士气,容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较快见到效益。
(3)选题要具体明确,避免空调模糊选题具体明确,可使小组成员统一认识,目标明确,容易攻克。
模糊不清,空洞无物,组员认识不统一,难于取得成果。
所谓具体,就是要直接明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降低×××消耗,提高××成品一次合格率”,“提高×××质量”等。
另外,课题名称不要太长,不要穿靴带帽,不要把解决办法和最后结果都写进去,如“运用QC方法,解决……”(4)选题要有依据,注意来源课题来源下面将作叙述,主要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和企业的生产、工作关系密切,或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