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3
A2O-MBR一体化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A2O-MBR一体化水处理工艺处理厂区生活污水情况,包括:水处理工艺流程,各处理单元主要配置和应用效果等。
应用表明:COD去除率81.89%;NH3-N去除率68%;总P去除率74.29%,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生活污水;A2O-MBR一体化水处理工艺;固定化生物床A2O-MBR treatment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sewage treatmentZhangQiongfangZhangBing ZhangXiujing(Kunming Coking Gas Co., Ltd.KunMing650211)Abstract: A2O-MBR integrated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of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clud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the main processing unit configured and applied effects. Application shows that: COD removal efficiency 81.89%; NH3-N removal rate of 68%; 74.29% of total P removal, water quality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Key words: Sewage;A2O-MBR integrated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Immobilized biological bed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地处滇池入口宝象河上游,为减少污水排放对滇池的影响,对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均处理回用,其中生活污水(洗浴废水、卫生间污水)采用传统工艺中的A2O工艺结合MBR工艺,根据厂区洗浴及卫生间污水水质水量特点,结合企业排水、用地等实际情况,在生产区域南区、西区各建一座一体化地埋式生化处理设施,其基本组成是厌氧、缺氧、好氧、沉淀等单元,主体工艺是传统的A2O工艺结合当前污水处理技术中先进的生物膜法,配合高效立体网状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使废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加速生物分解过程,具有运行管理简便、投资省、处理效果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等优点,应用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膜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在化工废水处理中所使用的膜,主要指的是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也就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经过时,它可以按照这些物质的一些性质和结构,将这些物质进行分离、提纯、浓缩,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
通过有关资料的调查发现,目前在企业中使用的膜可以被划分成固相、液相、气相三种类型。
而在膜技术中,膜结构既可以是均质的,也可以是非均质的,这对企业膜技术的分离效果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膜技术的分离品质和分离效率,在膜技术中使用到的膜一定要具备选择透过性。
关键词:膜技术;化工废水1 化工废水处理中膜技术概述1.2 化工废水处理中膜技术的特点膜技术主要指的是使用高分子薄膜(人工合成或者天然),通过膜两侧的压力差、溶液的浓度差、电势差或者温度差,来分离、浓缩或纯化两组及以上的溶液。
膜技术具有如下特征:①膜分离是一种物理过程,不会改变材料的性能,不会生成新的材料,所以整个分离过程的能耗很低;②其应用领域很广,从颗粒级,微生物级,一直到离子级的物质,都能用它来分离;③膜法工艺设备简单,易于操作。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材料机械截留效应的新型技术,其分离效率优于二次沉淀池,且不会因为污泥膨胀而导致出水水质超标。
目前,化学工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微滤、纳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渗透汽化、气体分离、乳化膜等。
膜技术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消耗能量少、无相变、无污染、分离后的产品可循环使用、分离过程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等优点,因此,它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3 膜技术的基本分类研究表明,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其相对于传统的分离技术,性能上都有显著的提高,因而在21世纪的工业技术变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有了新的突破,其技术类型和应用领域涵盖了行业的各个方面。
所以,全面系统地理解、分类膜技术,是保证公司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要,水的处理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清洁水技术,它能够将微粒、有机物、病毒等有害物质从水中精确地过滤掉,使原水的质量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重点论述了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启示。
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地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技术,它可以在原水中保持相应的结构,有效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病毒和细菌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近年来,膜法水处理技术取得了显著发展。
首先,研究人员不断改进膜材料的性质,使其孔径可以精确地过滤有害物质;其次,为了提高膜法水处理技术的效率,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处理系统,将膜层增厚,以此增加处理时间;此外,研究人员还将膜材料制作成滤芯,使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二、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膜法水处理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工业污染水处理方面,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过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微悬浮物和微生物,有效地改善水量,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淡水处理,通过过滤有害的微粒,有助于分离不同类型的有机物,使水质更加清洁,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另外,膜法水处理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农业,可以有效地处理农业废水,以减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
此外,膜法水处理技术还可用于灌溉水的处理,除去水中有害物质,提高灌溉水质,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三、总结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清洁水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过滤有害物质,改善水质,有效地净化水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膜技术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并且已经应用于工业污染水、淡水、农业污水和灌溉水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膜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对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膜技术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的潜力。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的介质,当溶液或混和气体与膜接触时在压力下,或电场作用下,或温差作用下,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膜,而另些物质则被选择性的拦截,从而使溶液中不同组分,或混和气体的不同组分被分离,这种分离是分子级的分离。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是利用水溶液(原水) 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 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本文介绍了正向渗透膜、反渗透膜、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技术、双极膜技术、电渗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双极膜的原理及其应用。
关键词:膜技术;水处理;纳滤膜;双极膜前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废水排入水体,这些废水中多含有不同浓度的化学成分,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为保护环境,使其不受污染,并能回收一些有用物质,在工业和城市废水排放之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精密分离技术,它是材料科学与介质分离技术交叉结合形成的一门技术,具有高效分离、设备简单、节能、常温操作、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众多行业,据统计,全球膜销售额每年以14%~30%的速度增长[1]。
膜分离在废水处理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将会成为主要的先进废水处理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正向渗透膜技术1.1正向渗透(FO)的原理用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分子的半透膜将溶剂和溶液隔开,溶剂分子将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自发地从溶剂侧透过膜进入溶液侧,这就是渗透现象,也即所谓的“正向渗透”。
渗透过程的驱动力是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或理解为膜两侧水的化学势的差值,水流方向为从渗透压低(水化学势高)的一侧流向渗透压高(水化学势低)的一侧。
由正向渗透的原理可知,FO膜的产水侧需要比进水侧具有更高的渗透压以保证获得一定的水通量。
在FO膜产水侧能提供高渗透压的溶液是FO工艺的关键所在,一般称之为“提取液”(Draw Solution,DS)[2]。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日趋严峻。
这个时期膜分离技术应运而生,由于其技术简单高效,可有效应对我国现阶段的水环境治理问题,对我国水处理的发展和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使用膜技术进行水资源净化可以大大提高产水水质,降低水中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中国水环境资源化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膜技术;水处理;应用;发展1前言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并且日趋严峻。
膜分离技术应运而生,该处理技术简单高效,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的胶体、悬浮物和细菌病毒,还可以选择性的进行一二价离子的去除,在污水处理、自来水净化、特种分离和海水淡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重点阐述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再利用率,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大幅改善我们自来水和排放水的水质,社会和经济价值显著。
2膜技术概述2.1膜技术原理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
与其他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具有过程简单、经济性较好、往往没有相变、分离系数较大、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可直接放大、可专一配膜等优点。
另外膜过程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处理,所以在食品加工、医药、生化技术等领域具有独特的适用性。
膜技术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废水经过膜技术处理后,出水水质量非常好,可以达到回用水质标准,实现循环利用。
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膜技术将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2膜技术作用在膜技术中水分子可以自由穿过膜孔,而粒径较大的物质将被截留在膜表面。
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使溶液中的物质与其他杂质有效的分离,经过这种分离过程能获得较为纯净的产水,作为废水处理后期的深度处理技术能达到提高水质的作用。
膜生物反应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现如今我国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环境工程的污水处理技术要求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而膜生物反应技术作为高效、科学的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研活动不断加深,研究并提出很多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其中膜生物反应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以其自身高效率、操作简单等特点,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技术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应用引言膜生物反应技术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将水中有害的物质或者泥石等与水体分离出来。
膜生物反应技术主要运用的工具是膜生物反应器,这种设备是生物反应器和膜分离技术集合开来的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与此同时,生物膜法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少、无污泥膨胀、还有一定的硝化反硝化功能等优点,因此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膜生物反应技术概述膜生物反应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反应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由于其能够在污水处理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成本消耗较低,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该项技术是由膜分离与生物污水处理两项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融合了两项技术的优势,能够提高转化率。
现阶段,该项技术主要分为膜分离、膜曝气与萃取膜(如图1)三种形式,其中膜分离方式应用范围较广,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污水特点及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膜分离技术即可。
通过对杂质的有效截留,能够保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且硝化作用非常明显。
对于技术的应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如将EGSB(如图2)与MBR技术相结合,在应用中,前者能够对存在的有机废水进行处理,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提高处理效果,但对于悬浮物、氨等物质的去除效率并不高。
因此将二者有机整合,能够弥补前者存在的缺陷,实现对污水有效处理。
对污水进行处理,不需要沉淀池、过滤单元,占用空间较小,且不需要处理污泥沉降问题。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一、引言随着人口和工业的不断增长,污水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存在着处理能力低、占地面积大、能源消耗高等问题。
而膜分离法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二、膜分离法概述膜分离法是指利用微孔膜或渗透膜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分离和浓缩的技术。
根据膜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微孔膜和渗透膜两种类型。
微孔膜是一种孔径较小的膜,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部分有机物去除。
而渗透膜则是依靠分离层的选择性渗透效应将污水中的溶解物、无机盐和有机物分离。
三、常用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1. 微滤膜法微滤膜法是一种利用孔径为0.1-10μm的微孔膜进行过滤的技术。
通过微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等大颗粒物质。
微滤膜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操作方便、膜寿命较长等优点,适用于饮用水的预处理、医药行业的水质净化等领域。
2. 超滤膜法超滤膜法是一种利用孔径为0.001-0.1μm的超滤膜进行分离的技术。
超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胶体、蛋白质、微生物等物质,同时还能保留溶解物和低分子量有机物。
超滤膜法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印染废水的处理等领域。
3. 逆渗透膜法逆渗透膜法是一种利用孔径为0.0001-0.001μm的逆渗透膜进行分离的技术。
逆渗透膜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除去污水中的溶解物、无机盐、有机物等物质。
逆渗透膜法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等领域。
四、膜分离法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膜分离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沉淀、过滤等处理方法,膜分离法处理效果更好,剩余浸出物也更干净,且所需能源较少。
2. 挑战:膜分离法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膜污染问题。
由于污水中存在有机物、微生物和胶体颗粒等,在膜表面容易形成污垢,影响膜的通量和使用寿命。
生物膜法在市政水处理中的应用生物膜法是一种生物技术,在市政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生物膜是一种微生物聚合体,它们形成的薄层覆盖在固体表面或液体界面上,是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
因此,生物膜法通过利用生物膜中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污染物质,来达到水处理的目的。
1.生物膜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接触氧化法(BTO)是一种常见的市政水处理方法。
该方法通常通过将水流经过一些支架上的滴漏式反应罐,使水接触到生物膜上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使用水中的氨氮、硝酸盐和有机物等作为能源,来降解这些污染物。
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节能、高效的处理水质的方法。
此外,BTO技术在海水淡化处理中也有广泛应用。
2.生物膜反应器法生物膜反应器法(MBR)是一种将生物膜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市政水处理方法。
该方法将水通过一个薄层的生物膜反应器,微生物在生物膜上附着生长,并将水中的污染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然后通过微孔膜分离掉水中的物质和微生物颗粒,得到清洁水。
MBR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空间占用小等优点,因此逐渐成为了市政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
3.生物膜悬浮生长法生物膜悬浮生长法(MBBR)是一种将生物膜技术与悬浮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水处理方法。
MBBR通过在反应池中增加悬浮载体,即plastic carriers,使水中的微生物在载体上化附生长。
这些载体可以提供更多的表面积,增加微生物密度,从而达到更高的去除效率。
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MBBR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过量污泥生成,保持稳定的水处理效果,并且对水体中不同种类污染物都有很好的去除能力。
综上所述,生物膜法是市政水处理中一种非常有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方法。
它可以在保证处理水质的同时节约能源和资源,同时对于市政水处理方案的改进也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膜法的应用原理什么是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进行水处理或废水处理的技术。
生物膜是由微生物和其代谢产物组成的一种薄膜状物质,可以附着在固体表面或浮游颗粒上。
生物膜法通过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降解有机物、去除污染物等方式,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和改善。
生物膜法的原理是什么?生物膜法的应用基于以下原理:1.微生物附着原理:生物膜的形成是通过微生物附着在固体表面或浮游颗粒上,形成一层膜状结构。
微生物在污水中寻找有机物作为营养源,并在固体表面附着生长。
这样的微生物附着过程是通过生物胶合物、电荷吸附等力量实现的。
2.生物降解原理: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当有机物进入生物膜时,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
这个过程被称为生物降解,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3.微生物共生原理: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不同微生物根据它们在降解物质中所扮演的角色,彼此之间通过共生关系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从而协同完成有机物的降解过程。
生物膜法的应用领域生物膜法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膜法应用,通过将水通过填料床层,利用生物膜的生物降解能力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
生物滤池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等。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特殊设计的设备,可以提供稳定的环境和适宜的氧气供应。
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对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效果更好。
•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结合了生物膜法和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利用生物膜附着在固定载体上进行有机物降解。
这种反应器可以提高微生物的附着率和降解效率,同时减少系统操作复杂性。
•生物滤池去除氮和磷:除了降解有机物,生物膜法还可以应用于去除水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通过合适的生物膜设计和运营,可以实现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有效去除,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问题。
膜处理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所导致的大量工业污水亟需合理的处理。
膜技术分离工业废水已得到广泛认可,因为其具有处理效率高,资源损耗小的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对不同类别的膜技术对于废水的处理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对废水处理技术推广有所帮助。
关键词:膜技术;MBR;污水处理引言:膜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在MBR工艺中,能充分发挥膜技术的优势,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目前,MBR工艺在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中还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
1膜处理技术概述1.1膜处理技术概念膜处理技术就是使用过滤膜来对污水中的污泥和有害分子进行去除,提升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目前的膜处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两种类型,由于两种膜在过滤原理和处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技术人员会结合需要来进行膜技术的选择。
1.2膜技术的特点1.2.1 不会导致二次污染很多污水处理技术往往都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出现,因为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其他污染物质,从而导致对水环境的破坏。
使用膜处理技术时,可以对污水中的物质进行选择性过滤,整个过滤过程中,不会有新的物质生成,仅仅是在成分比例上出现变化,因此可以有效控制因为净化所导致的二次污染。
1.2.2 具备优良的经济特性膜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比较简单,所以只需要简单的净化工作就可以完成对污水的净化工作,能广泛应用到废水的处理当中,并具有较高的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膜处理技术需要的经济投入较低,在污水处理中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1.2.3 协调性好针对不同的污水处理需要,可以对膜的种类进行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膜之间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污水的处理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出污水处理的效果。
2 MBR工艺2.1 MBR工艺介绍MBR是膜生物反应容器的缩写,该技术使用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的全新水处理技术,在应用中,包括分置式、一体式和复合式三种,其中分置式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分开设置,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由循环泵推动进入膜组件的过滤段,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液体会透过膜,一些污染物组分会被膜过滤掉,实现对水的净化处理。
水净化新技术在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对人类的保护。
但是,现今的社会环境下,水污染已经成为了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水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除了治理污水源头外,水净化新技术也可以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净化新技术在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一、水净化新技术水净化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水污染治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净水技术包括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水污染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和治理城市污水有关的技术:1.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一层生物膜形成在固体表面上,从而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悬浮物、生化有机物等组分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操作维护简单的特点。
目前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被广泛应用。
2.曝气生化处理技术曝气生化法,又称空气化生法(A/O法),是在曝气池内进行生化反应,并结合沉淀池在水中去掉磷、氮等不良物质的方法。
采用生物膜法和曝气生化法组合成工艺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微生物共存和相互制约的特点,处理城市污水,达到高效、稳定和可持续使用的效果。
3.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通过一种名称为反渗透膜的薄膜,利用水的渗透压差实现水中溶解物质的净化方法。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无需药剂和清洗剂投加,而且效果好,可用于处理饮用水或工业废水中有机物和盐类等有害物质。
二、水净化新技术在污染水体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我国的珠江为例,珠江是我国南方的第一大水系,但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大量的化工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市政废水的日益严重,导致珠江水质下降。
但是,通过采用适合的水净化新技术,可以对水质进行治理和改善。
1.深度处理污水污水处理的目的是让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次用于工业用途,或者在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之前彻底去除其中的对环境有害物质。
水净化新技术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达到标准排放要求。
2.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人们往往认为污染水体仅仅指油和泥浆的堆积,但实际上很多富含营养物质的污染水体同样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阐述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简介膜分离技术比较简单,具体是以污水作为驱动的压力,通过具有亲水性质的多微孔膜表面,水从中穿过,留下大分子杂质。
膜在过滤过程中的过滤形式多是普通方式和错流方式。
普通流动会污水穿过膜的表面,大分子杂质被筛除,此方式比较容易出现堵塞、结垢的情况,必须要回流确保膜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此外,错流过滤方式属于更为先进的膜设计技术,如污水平行于膜表面,那么水能够穿过,污染物则停留在膜的表面,污垢的形成难度增大,横向流动也使得清洗频率大大下降,适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膜法水处理方式一般应用于有机物、无机物以及病毒细菌等分离,针对一些独特的溶液体系也可以发挥重要的分离作用。
比如说,对溶液大分子和无机盐进行分离。
此种方式的分离设备也比较简便,容易操作和控制,维修保养也比较简单,和常规水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而言,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处理效率非常高。
二、农村饮用水净化膜处理工艺2.1普通苦咸水淡化工艺普通苦咸水淡化工艺主要是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反渗透脱盐,以及部分原水进行掺和。
该种工艺大多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制作流程,选择一级二段的布置方式,因此系统的运行压力不低。
工艺流程方面,反渗透设备出水和部分原水进行一定的掺和,确保系统出水的总溶解性固体小于750mg/L,最终保证水利用率大约是78%,出水水质能够超过生活饮用水的指标限值。
如果原水TDS含量低于2000mg/L时,那么选取这种工艺是比较合适的。
因为浓水的TDS含量超过8000mg/L,第二段膜组件会产生结垢。
膜进水中可以适当增加一定量的阻垢剂,以避免膜结垢。
2.2高浓度苦咸水淡化工艺这种设计工艺是结合了预处理技术和反渗透脱盐工艺技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苦咸水淡化工艺,大多是选择一级二段的布置方式,因此系统的运行压力比较高。
这种工艺是指原水经过预处理环节之后,进入到反渗透设备开始脱盐,反渗透膜的脱盐率不小于96%,可对水中盐分、大分子有机物进行脱除;反渗透设备出水的总溶解性固体小于150mg/L,水利用率大约是70%。
膜法水处理技术膜法水处理技术**节概论膜,更精准而言是半渗透膜,它是一薄层物质,当肯定的推动力应用于膜两侧时,它能依照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使物质进行分别。
通常,膜是依照物质的分别范围和应用的推动力来分类。
在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上,膜分别过程起到了特别紧要的作用。
在废水或污水排放之前,膜分别过程可以用于废水或污水处理;在废水进入污水系统之前,膜分别过程可以用于回收工业上有用的物质;当然膜分别过程也可以用于生产饮用水。
在生产饮用水方面,使用膜人们可以利用大量的海水资源;此外,在水与废水循环回用方面,膜的特别作用显得非常紧要。
膜分别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即可用于给水处理也可用于废水处理。
膜技术应用于水处理具有以下优点:1.处理各种滤液,能得到高质量的滤出水;2.膜过程可通过模拟装置加以实现,而且可以连续操作;3.对渗透液具有以肯定比例循环作为工艺用水或再利用的潜力。
膜技术应用于水处理具也存在以下缺点:1.膜的相容性与孔的大小、水的pH值以及水的温度等很多因素有关;2.在某些情况下易生成污垢,使得在一些特别应用中膜的寿命较短3.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相比,一般投资费用较高。
膜的使用寿命,短的只有几个月,但通常是3—7年,有的管式膜系统可超过15年。
影响膜的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通常有加料贮槽和泵的匹配性能,预处理效果,渗透液的贮存装置以及膜的清洗系统和效果等。
21世纪膜分别的应用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微滤/超滤、微滤/反渗透、微滤/超滤/反渗透或钠滤结合的膜处理过程。
增长的领域包括:1.饮用水处理2.工业废水的脱色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4.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5.水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节膜分别过程膜分别技术受到广泛的注意,进展快速,是由于膜分别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性很高,在分别过程中混合物主体没有相变,所用的设备装填密度大、效率高。
1.水处理和膜分别1)用水水的净化与纯化包括从水中去除悬浮物、**、病毒、无机物、农药、有机物和溶解气体,在这方面,膜分别技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A2/O工艺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A2/O工艺的流程、特点及其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该工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A2/O工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The application of the A2/O proces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Abstract The flow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2/O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results inmunicipalwastewater treatment are introduced. This technology can bring forth favorably social,environmental profits,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Key wordsA2/O processmunicipal wastewatertreatment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随之而产生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量逐年增加。
目前,很多城市排水体制仍为雨污合流制,市区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
污水的排放对周围沟渠及其下游河道污染的程度日益严重,同时也影响了附近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制约了城市建设和发展,并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遭受影响和破坏,所以筹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新兴工艺层出不穷,并以国外引入的工艺技术为主导潮流。
就当前国际上污水处理科技发展现状看,并不存在适用于任何场合、有百利无一弊的所谓“最先进” 技术,每一种工艺都有一个适用性问题[1]。
A2O工艺由于具有构造简单、总水力停留对阐短、运行费用低、控制复杂性小、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我国现有的需脱氮除磷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2]。
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中的有效应用张燕【摘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基本国策后,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改善环境质量,然而大量的城市污水如何处理是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问题.因此,改进、应用更高效的处理技术成为必要的工作.活性污泥法效率不高,生物膜法则有较大优势,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成本,具有一定推广价值.【期刊名称】《节能与环保》【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2页(P101-102)【关键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作者】张燕【作者单位】山东中科恒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生物膜法是将滤料表面当做介质,使微生物附着在上面,形成以微生物为主的生物膜。
当污水和生物膜接触时,污水中存在的溶解性有机物会生物膜吸附,从而出现生物污泥,以此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生物膜技术应用后管理较简单、所需费用较少,可以适应各种水量、水质环境,不只是有效降低剩余污泥量,还可以弥补使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出现的污泥丝膨胀问题。
生物膜法对温度有很高要求,无论温度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影响生物膜功能性,可能会使生物膜活性降低甚至坏死。
另外,如果要使生物膜发挥出处理污水的作用,必须先让生物附着于滤料上并进一步形成生物膜。
在应用生物膜法时,要做好定期更新工作,日常管理十分重要。
1 生物膜法分类1.1 生物滤池包括初沉池、生物沉池以及二沉池,在使用这一技术过滤后,会有效改善水质,但使用这一方法需要较大土地面积,也会影响生态环境。
随着技术发展,有了新式的塔式生物滤池,可以减少对土地需求,有效节约成本,也减少了使用传统方法可能出现的堵塞问题。
1.2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这一技术操作原理简单,将颗粒状的、本身密度与水密度十分相近的材料当做生物膜载体,所用的颗粒状物质溶解性强,可以吸收有机物形成生物泥,从而实现净化污水,优势在于微生物食物链很长、微生物浓度高。
由于所用的载体和水密度高度相似,所以传质速率高,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所用载体和水之间的结合更好,能源损耗少,需要土地面积小,维护成本低。
污水处理中的新兴技术与创新案例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出现,新兴技术逐渐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为解决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污水处理中的新兴技术和创新案例。
一、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固定介质上生长、代谢来处理废水的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在含有有机废料的废水中,通过吸附、吸附菌落或细菌,使有机物质在生物膜上得到生物降解,从而实现对废水的处理。
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果好、空间利用率高以及对载体材料要求低等优点。
创新案例:在上海市某水处理厂,采用了生物膜法处理工艺,通过特殊的载体材料和生物膜的培养,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有效去除,使处理后的废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且处理效果稳定。
二、电化学技术电化学技术是利用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将电能与化学能互相转换,从而实现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电化学技术主要包括电解、电沉淀和电吸附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稳定以及对废水种类适应性强的特点。
创新案例:北京某高科技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引进了电化学技术,通过电解池中的阳极和阴极反应,有效降解有机废物,并能同时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三、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膜的物理特性进行分离、浓缩和净化的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膜对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溶解物质和杂质等进行滤除和阻隔,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膜分离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无化学药剂消耗等特点。
创新案例:在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高新技术园区,采用了膜分离技术处理废水,通过超滤膜和反渗透膜等不同类型的膜,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色度和溶解固体完全去除,使处理后的水质量满足再利用要求。
四、光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下产生活性物质,从而实现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和去除的一种技术。
通过高能紫外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使有机废料在光催化剂的催化下分解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创新案例:广东省珠海市某化工公司引进了光催化技术,采用钛酸锶光催化剂作为催化剂,通过光催化反应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处理后的废水排入河流,对水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及应用情况污水处理已经发展出了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两种相对成熟的处理工艺(processes)。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污水的总量越来越大,成分越来越复杂,如果继续以常规工艺进行处理,不但费时费力,还会占用非常宝贵的土地资源,且不一定会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MBR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s bioreactors),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发展日趋成熟,目前已经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该技术的最大特点便是能在大幅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大大节省占地面积,特别是对于迫切需要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地区,其优良的出水水质完全能够满足回用水要求。
一、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MBR 工艺的基础,来自生物处理技术中的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及物化处理技术中膜分离。
污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各种不同类型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处理方法,用更形象的说法便是微生物在自身生长增殖的过程中“吃”掉了水中的污染物。
根据微生物生长方式的不同,生物处理技术又分成悬浮生长和附着生长法;其中悬浮生长法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微生物在池中保持悬浮状态并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以完成降解过程,其典型代表便是活性污泥法,而我们通常所说活性污泥便是指污水中悬浮的、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群;而与之相对的附着生长法,主要指生物膜法: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生长,形成生物膜,污水通过布水流经生物膜时,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污染物接触,完成对污水的净化。
1、活性污泥法简介目前,基于处理效果、运行成本及管理维护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活性污泥法及其各衍生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
所谓活性污泥法的变种,是基于排放要求的不同,针对某些污染物的处理所进行的工艺调整。
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两个重要指标之一,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始终是衡量污水排放及污水处理的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最广泛衡量的指标,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保护工程的发展进程也在日益完善。
膜法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正逐渐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不涉及化学反应,因此不易发生二次污染,同时具有分离装置简便、节约空间以及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
在目前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方面,膜法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技术人员灵活、合理的应用膜法水处理技术,更好地提升生活污水的利用率,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一、膜法水处理技术概述
1.1 膜法水处理技术原理
膜法水处理技术是超滤(UF)、微滤(MF)、纳滤(NF)、反渗透(RO)、EDI以及其他不同膜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去除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目的的深度水处理技术。
在膜法处理技术的应用中,膜属于最基础的部分,膜指的是流体间存在的薄凝聚物质,在应用膜的基础上可以使流体被分隔成为两部分,且在两部分物质间能够使传质作用得到发挥。
一般情况下,膜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固态和液态,且其具有半渗透性和渗透性的特点。
根据调查显示,膜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有膜的存在就必然会有两个界面,膜通过界面分别和流体进行接触,第二,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具有主动选择性。
膜法水处理技术主要通过膜的这两个特点实现溶液的浓缩和分离。
1.2 超滤(UF)技术
超滤技术是一种能够将液体内部分子进行过滤、浓缩的分离技术,其分离密度介于微滤(MF)与纳滤(NF)之间。
超滤膜技术原理是指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液体中的低分子溶质通过滤膜上空隙达到滤膜另一侧的过程,使高分子溶质和水中杂质以及其它物质被截留在滤膜上,从而实现液体过滤分离以达到液体的净化效果。
超滤膜技术是本质液体在滤膜上做横向流动,并按照拉力与分子量的大小来选择性过滤的过程,一些过滤后无法穿过滤膜的大分子物质通过超滤膜技术的浓缩作用后将会慢慢排放到排放液中,这使我们可以对排放液再次处理以实现水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1.3 反渗透(RO)技术
反渗透技术又称作逆渗透技术,它通过液体内部的压力差作用实现溶液、溶剂分离的膜分离技术,我们通过对膜的一侧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溶液的渗透压时,溶剂就会逆着自然流动的方向做反向渗透,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渗透液,而在高压侧得到浓缩液。
反渗透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才被深入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可以通过膜的孔径对废水进行渗透,从而得到纯净水,渗透实验过程中,废水液面明显上升,但却不会一直上升,直到出现固定的液面差。
在此过程中,由纯净水向废水渗透叫做正渗透,通过向废水施压实现渗透的工程叫做反渗透,渗透率一般在0.1-2.5m3/m3d,由于反渗透膜膜的孔径仅为0.0001μm,远远小于细菌和病毒的体积,只有水分子和部分对人身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被允许通过,对人身体有害的重金属杂质将会被排出,因此反渗透膜又被称为人体外高科技肾脏。
1.4 EDI技术
EDI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纯水净化和纯水制备技术,它的特点是可以完成水的深度除盐,解决了水的酸碱再生问题,更加契合环保要求。
EDI是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的结合,通过溶液中阴阳离子交换和膜的选择性渗透以及离子交换作用,在溶液中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实现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完成水的深度脱盐效果。
在除盐的同时,水通过电解反应产生的氢离子和氧离子交换树脂实现水的再生,因此不再需要酸碱再生制造纯水,EDI技术具有装置简便、节约时间和成本以及应用领域广发特点,被称为水污染深度处理技术的绿色革命。
二、膜法水处理技术应用探究
2.1 案例分析
现如今,膜法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水处理技术正受到来自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减轻膜污染、提高膜的利用率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不同膜技术通常会组合使用,以达到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目的。
云南省的水环境污染现象普遍,水污染总体呈上升趋势。
城市河流和湖泊是云南省水污染的重灾区,河流的点源污染以及湖库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湖泊水质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由于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增多带来的水体自净能力的降低,造成了水体污染,另一方面是水环境污染又减少了可利用水资源,使得供水矛盾加剧,两方面互为因果,加剧了云南省区域性的水环境问题,因此水资源深度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通过对云南某污水处理厂进行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该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检测SS为6~8mg/L、BOD5为2.4~4.6mg/L、COD为12~18mg/L,通过以该出水为原水,设定微滤/纳滤、微滤/反渗透、超滤/纳滤、超滤/反渗透四种膜的组合工艺的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结果进行测定、比较,旨在为该污水处理厂工艺改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起到提高生活污水净化率以及节约成本目的。
2.2 实验方法与装置
本实验于污水处理厂内进行,通过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原水,首先经过微滤或者超滤处理,再进行反渗透或者纳滤处理,从而组成四种水处理工艺,并对最终出水水质进行检测分析。
微滤装置可以和超滤装置共同使用,其共用一套装置(取水泵、砂滤器、水箱以及清洗系统),微滤需要气水反冲洗需要空气压缩机,超滤只需用水冲洗即可。
主要系统包括:计量箱、计量泵、增压泵、过滤器、产水箱、反洗泵、反冲洗药剂自动添加系统等。
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共用一套装置(包括同一套清洗装置),同时为提高产水率,纳滤和反渗透各使用三个膜元件,其中两只膜元件用于过滤原水,另一只膜元件过滤前两只膜元件后的水,并保持串联。
主要系统包括:计量箱、计量泵、增压泵、高压泵等。
2.3 结果分析
我们首先通过重铬酸钾法对出水COD进行检测对比,通过检测发现微滤/反渗透和超滤/纳滤技术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同,COD的去除率约为17.8%,而微滤/反渗透和超滤/反渗透对COD的去除率约为20%和38.3%,可以看出在COD的检测过程中,微滤/反渗透和超滤/纳滤对COD去除效果要超过微滤/纳滤和超滤/反渗透,我们采用水样稀释的方法来对出水BOD5进行检测对比,通过检测发现微滤/反渗透和超滤/纳滤技术对BOD5的去除效果相同,仅为12.5%,而微滤/反渗透和超滤/反渗透对BOD5的去除效果分别约为50.6%和55.8%,同样微滤/反渗透和超滤/反渗透BOD5的去除效果要超过微滤/反渗透和超滤/纳滤,我们通过重量法对出水SS进行检测,结果与COD和BOD5结果一致。
可见,以微滤/反渗透和超滤/纳滤为前后的水处理工艺有助于去除废水中的COD、BOD5、SS,尤其是对废水中BOD5的去除率提升较大。
主要原因包括:淤用微滤作为与处理工艺,可以保证接下来的反渗透技术运行更加稳定,过滤压差变化较小,使得反渗透工艺技术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保证了出水水质,于通过超滤技术作为预处理可以提升纳滤的膜通量,延长纳滤膜的使用周期和冲洗周期,从而保证出水水质。
2.4 电耗分析
运行费用主要包括电费、保安过滤器棉芯费用、膜清洗药剂费用,相对于电费后两者费用大可以忽略不计,在此前提下运行费即是用电消耗费用。
通过测算,四种膜组合工艺消耗电量如表1所示。
通过测算结果可知,使用微滤技术的两种膜组合技术用电量相对较高,含有反渗透技术的膜组合高于含有纳滤技术的模组合。
究其原因:淤微滤膜堵塞现象相对严重,增加了耗电量,于与超滤技术相比,微滤反冲洗需要空气压缩机的运行,盂由于在实验前就提供了相对良好的出水水质,所以纳滤和反渗透膜的污染较轻,纳滤耗电低于反渗透耗电因为反渗透膜孔径要小于纳滤膜孔径,阻力大,耗电高。
因此就综合耗电而言,超滤/纳滤膜组合工艺具有较好的效果。
2.5 产水率分析
产水率检测是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效率的重要环节,四种膜组合工艺产水率如表2所示。
通过检测可以发现,含有微滤的两个膜组合工艺与含有超滤的两个膜组合工艺产水率基本一致,含有超滤的两个膜组合工艺产水率远高于含有微滤的两个膜组合工艺。
其原因可能为:淤微滤膜堵塞较为严重,于产水率与前一级膜通量成正比。
因此使用超滤膜为组件时产水率会更高。
2. 6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对各种膜组合工艺出水检测可得以下结论:淤当二级出水优先考虑去除COD、BOD5、SS时,可以采用微滤/反渗透或者超滤/纳滤膜组合工艺,于通过检测可知四种膜组合工艺对于TP的去除效果均较为理想,能达到90%以上,盂超滤/纳滤膜组合工艺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因此在二级出水COD、BOD5、SS浓度较低时,可以优先使用该工艺,榆当使用超滤膜为第一组件时,会有好高的产水率。
综上所述,结合云南当地实际情况,超滤/纳滤膜组合工艺更加适合该污水处理厂。
三、结语
我们通过对膜法水处理技术原理进行概述,并通过实例着重分析膜法水处理技术对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应用探究,可知在不同情况下膜法水处理技术应用也各不相同,需要我们技术人员合理、灵活的应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资源,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质量,因此对于缓解水资源缺乏、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