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32
膜法中水回用技术精讲水资源的短缺和排污的环保压力,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各工业企业、市政污水厂等纷纷尝试开始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更好的保护环境,解决水问题。
膜法中水回用技术应用场所1、工业企业用水场合包括: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冲洗水等。
2、市政用水主要包括:饮用水、绿化水、景观用水等。
3、生活杂用水:厕所便器冲水、城市绿化洗车等。
这些用水水质标准一般都包含:PH值、色度、臭味、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杆菌、含盐量等,其中两个主要的、综合性的指标:浊度/悬浮固体(ss)、含盐量(TDS)。
膜法中水回用技术步骤1、除浊、去除悬浮颗粒:超滤膜、微滤膜,将污水处理残余的生物絮体、菌类等截留,使出水澄清,可达到回用或者进一步处理回用。
用于除浊的膜技术包括:中空纤维超滤膜、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2、脱盐:反渗透膜RO或者纳滤NF,将澄清的出水进行膜脱盐,分为两股浓水(排放)和淡水(回用)。
使用膜法中水回用技术特点1、使用膜处理技术,产水水质优良,满足更多、更高的用水需求。
2、膜技术涵盖多种功能,包括不同脱除效率的除浊、脱盐系统,应用选择较广。
3、高盐分时,膜法成本优于树脂法。
4、膜材料成本下降,技术稳定性提高,使膜法变得普遍。
膜法中水回用技术工艺种类对一般生化二沉池出水的深度处理,最常用的处理步骤就是过滤,使二沉池出水的生物絮体和胶体物质可以截留在滤料上面,降低出水的SS和浊度。
对废水的深度处理,经常采用砂滤和活性炭过滤。
砂滤作为主要用于去除SS、胶体物质,而活性炭可过滤吸附有机物、重金属类、氧化性物质。
对于出水ss时有波动,为保证过滤能稳定长期运行,可对进水增设混凝沉淀等措施,以延长过滤器的反冲周期。
经过过滤出水的SS可降低为<5mg/L,绝大多数的大粒径胶体颗粒也可去除,但是对小于0.1um以下的微粒依然部分存在,对RO膜的运行依然是一个污染。
全膜法化学水处理系统操作维护手册*全膜法化学水处理系统操作使用说明一、系统工艺流程及设备规范1.1 系统工艺流程:杀菌剂混凝剂↓↓混凝沉淀过滤预处理系统→清水泵→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加还原剂阻垢剂↓↓—→一级反渗透给水泵—————→一级高压泵—→一级反渗透膜组件—→加碱↓一级RO水箱—→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膜组件→二级RO水箱—→EDI给水泵—→EDI装置—→除盐水箱。
1.2 工艺说明1、前期预处理系统(业主提供):混凝澄清+无阀滤池2、自清洗过滤器:4台,型号:YJ3-8-8”,出力200m3/h·台;过滤精度100微米;过滤器共有两种运行状态:过滤状态和反洗状态。
在过滤状态下,原水从外面通过叠片,过滤叠片在弹簧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杂质颗粒被截留在叠片交叉点,经过过滤的水从过滤器中流出。
当到达一定压差时,系统自动进入反洗状态,控制器控制阀门改变水流方向,反冲水压使叠片被松开,位于叠中央的喷嘴沿切线喷射,使叠片旋转,将截留在叠片上的杂质冲洗甩出。
当反冲结束时,水流方向再次改变,叠片再次被压紧,系统重新进入过滤状态。
过滤过程:原水通过进水管和3"⨯2"反洗阀进入3"过滤头,穿过过滤盘片,清水通过出水管路供给用户。
反洗过程:1) 当启动反洗的压差或时间任何一个设定的条件达到时,控制器就发出一个启动反洗的电信号;2) 电磁阀接到信号后,发送水压信号至反洗阀,使其从过滤状态切换至反洗状态,此时第一个反洗的过滤器靠其他过滤器的滤后清水经出水管路进入反洗,反洗过程大约15秒左右(根据设置),反洗污水则经排污管路被排出。
3) 第一个过滤头的反洗结束时间到达时,控制器终止加给该电磁阀的反洗信号,反洗阀切换回到过滤状态,过滤芯压盖靠弹簧力重新压紧叠片,第一个反洗的过滤器又回到过滤状态。
第2个反洗过滤器及该系统其后的过滤器都经过同样的运行程序,顺次完成反洗,每两个过滤器的反洗间隔数秒钟(根据设置)用于维持系统压力。
全膜法水处理技术这是我看到的比较全面的介绍全膜法水处理的文章,大家可以学习一下.第四章膜法水处理膜分离法是利用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时,使溶剂(通常是水)与溶质或微粒分离的方法。
一般包括电渗析、反渗透、超滤、扩散渗析等,其中的反渗透、超滤相当于过滤技术。
用选择性透过膜进行分离时,使溶质通过膜的方法称为渗析;而使溶剂通过膜的方法则称为渗透。
电渗析法是以电位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法,用于从水溶液中脱除离子,主要用于苦咸水脱盐或海水淡化。
其膜是导电膜,即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法,根据溶质粒子的大小及膜的结构性质(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又可分为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反渗透法可用于溶剂的纯化和溶液浓缩。
反渗透法大部分应用于水的纯化.主要是苦咸水脱盐或海水淡化。
反渗透法的另一个重要应用为制备高纯水。
膜是分离技术的核心。
膜材料的化学性能、结构对膜分离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是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膜,有纤维素膜、芳香聚酰胺类膜、杂环类膜、聚砜类膜、聚烯烃类膜和含氟高分子膜等。
膜分离法的特点:① 不发生相变、常温进行、适用范围广(有机物、无机物等)、装置简单、易操作和易控制等。
②膜法水处理具有适应性强、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经济的特点。
所以,国内外已把电渗析法、反渗透法或膜分离法与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锅炉水处理。
第一节电渗析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淡化、浓缩、精制或纯化的目的。
电渗析的进展:对电渗析基本概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采用动物皮、膀胱膜或人造纤维、羊皮纸等进行实验室研究,但无工业应用价值;随着合成树脂的发展,1950年,朱达试制出具有高选择性的阴、阳离子交换膜后,才奠定了电渗析技术的实用基础;1954年美、英等国将电渗析首先用于生产实践中,淡化苦咸水、制备工业用水和饮用水。
超滤/反渗透膜技术的闭路循环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的工艺为:工艺中电镀废水供入超滤装置净化处理后,浓缩液返回到电镀槽,超滤渗透液经反渗透浓缩后,浓缩液经过适当处理达到一定的离子浓度后回到电解槽,即回收金属离子,膜系统的透过液即纯水可以直接回到镀件的洗槽中,从而实现电镀废水处理的零排放,因此,膜集成技术用于电镀废水资源化不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还回收了废水中的有害重金属,变废为宝,使水资源得到再利用。
膜法处理电镀废水工艺:
电镀槽→电镀→漂洗槽→电镀废水→预处理→超滤膜处理→膜浓缩处理-漂洗
膜法处理电镀废水工艺优势:
(1)减少原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的使用量,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2)回收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提高资源利用率;
(3)反渗透膜透过液直接回用于漂洗,减少污水排放量;
(4)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在线监控;
(5)连续生产,处理效率高;
以上就是成都和诚过滤技术有限公司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膜法处理电镀废水工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处理最常用物理化学法:膜法除盐工艺总结,全在这篇文里了欢迎加入环保技术交流圈,在这里你将和万千环保同行一起学习环保技术,得到疑难问题指导和同行交流,最大限度提升环保从业专业技能!本期主题:环保水处理,物理化学法之,反渗透膜工艺,最全攻略介绍!张工培训矩阵号:淼知水圈-最纯粹的环保发烧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淼知水圈!连续几天给大家分享了有关于活性污泥法指示微生物的小知识,有尾丝虫、膜袋虫和“萌宠”水熊,今天不再分享有关微生物的知识了,咱们换个口味,说一说物理化学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工艺——膜法水处理。
大家都知道,在水处理中常见的膜有两种:生物膜和物理膜(包括UF、NF、RO等),咱们今天说的膜,并非生物膜,而是RO膜。
希望小伙伴们不要弄混哦~好了,闲话不说,直进主题,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于RO膜的那点事儿。
膜法水处理的构成:1、预处理2、膜处理装置3、后处理预处理的作用:1、去除悬浮固体、胶体和各种有机物;2、抑制和控制微溶盐的沉淀;3、调节进水温度和pH;4、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5、防止铁、锰等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的沉淀。
▲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分类以及其对应的去除方式选择▲不同膜的进水要求,注意括号内的数值为最大值淤泥密度指数SDI值:判断反渗透和纳滤进水胶体和颗粒污染程度的最好技术是测量进水淤积指数(SDI值),有时也称为污染指数(FI值)。
它是设计RO/NF预处理系统之前应该进行测定的重要指标,同时在RO日常操作时也需定时地检测(地表水一般建议每天三次)。
淤积指数的测定方法在美国材料工程协会ASTM标准测试方法D4189-82中已作了规定。
测量仪器:◆47mm直径测试膜盒;◆47mm测试用膜片(孔径0.45μm);◆1~5bar(10~70psi)压力表;◆调压针型阀▲淤积指数测量仪测量步骤:◆ 将测试膜片小心放在测试膜盒内,用少许水润湿膜片,拧紧“O”形密封圈,将膜盒垂直放置,还应注意膜片有正反面的区别;◆ 调节进水压力至2.1bar(30psi)并立即计量开始过滤500mL水样的时间t0(通过连续不断的调节,使进水压力始终保持不变);◆ 在进水压力为2.1bar(30psi)下连续过滤15分钟;◆ 15分钟后继续记录过滤同样500mL所需的时间t15,保留滤器上的膜片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预处理的方式:◆ 水的混凝与沉淀处理;◆ 水的多介质过滤;◆ 水的活性炭过滤;◆ 水的软化;◆ 其他预处理。
电厂全膜法除盐水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经验摘要:全膜法除盐水系统以“超滤(UF)+反渗透(RO)+电除盐(EDI)”为主体工艺路线,与传统的离子交换法制水工艺相比,具水质稳定性好、运行维护简单、占地面积小、药剂使用少等优点,近年来在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电厂全膜法;除盐水系统1 前言文章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某新建电厂的除盐水系统为例,详细介绍全膜法制水的工艺设计参数,并就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2 工艺设计2.1 设计条件工程为某新建热电厂配套的除盐水工程,制水规模为360 m3/h。
原水水源采用第一污水厂的市政中水,主要水质指标分析数据见表1。
设计出水水质需满足:硬度,0 μmol/L,二氧化硅≤20 μg/L,电导率(25 ℃)≤0.2 μS/cm。
2.2 工艺流程该项目主要工艺流程:厂区外水源来水→管道混合器→微涡絮凝反应池→活性炭过滤器→厂区蓄水池→原水加热装置→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产水箱→一级反渗透提升泵→一级保安过滤器→一级反渗透高压泵→一级反渗透装置(RO)→一级反渗透产水箱→二级反渗透提升泵→二级保安过滤器→二级反渗透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装置(RO)→二级反渗透产水箱→EDI装置供水泵→保安过滤器→EDI装置→除盐水箱→除盐水泵。
表1 主要水质指标分析数据(1)原水预处理系统。
原水经过升压后先通过管道混合器使混凝剂PAC充分混合,而后进入微涡絮凝反应池。
处理规模800 m3/h, 池内投加絮凝剂,絮凝时间12 min, 沉淀时间0.86 h, 排泥时间4 h~8 h, 反应池出水浊度小于15 NTU,处理后出水提升进入活性炭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设计流速为10.4 m/h, 过滤器内设各种粒径的石英砂填料层及活性炭,吸附水中有机物和余氯,因其比重较轻,反冲洗强度为4 L/(m2·s)~8 L/(m2·s),滤料的反洗膨胀率40%~50%。
膜法水处理技术膜法水处理技术**节概论膜,更精准而言是半渗透膜,它是一薄层物质,当肯定的推动力应用于膜两侧时,它能依照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使物质进行分别。
通常,膜是依照物质的分别范围和应用的推动力来分类。
在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上,膜分别过程起到了特别紧要的作用。
在废水或污水排放之前,膜分别过程可以用于废水或污水处理;在废水进入污水系统之前,膜分别过程可以用于回收工业上有用的物质;当然膜分别过程也可以用于生产饮用水。
在生产饮用水方面,使用膜人们可以利用大量的海水资源;此外,在水与废水循环回用方面,膜的特别作用显得非常紧要。
膜分别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即可用于给水处理也可用于废水处理。
膜技术应用于水处理具有以下优点:1.处理各种滤液,能得到高质量的滤出水;2.膜过程可通过模拟装置加以实现,而且可以连续操作;3.对渗透液具有以肯定比例循环作为工艺用水或再利用的潜力。
膜技术应用于水处理具也存在以下缺点:1.膜的相容性与孔的大小、水的pH值以及水的温度等很多因素有关;2.在某些情况下易生成污垢,使得在一些特别应用中膜的寿命较短3.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相比,一般投资费用较高。
膜的使用寿命,短的只有几个月,但通常是3—7年,有的管式膜系统可超过15年。
影响膜的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通常有加料贮槽和泵的匹配性能,预处理效果,渗透液的贮存装置以及膜的清洗系统和效果等。
21世纪膜分别的应用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微滤/超滤、微滤/反渗透、微滤/超滤/反渗透或钠滤结合的膜处理过程。
增长的领域包括:1.饮用水处理2.工业废水的脱色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4.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5.水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节膜分别过程膜分别技术受到广泛的注意,进展快速,是由于膜分别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性很高,在分别过程中混合物主体没有相变,所用的设备装填密度大、效率高。
1.水处理和膜分别1)用水水的净化与纯化包括从水中去除悬浮物、**、病毒、无机物、农药、有机物和溶解气体,在这方面,膜分别技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是将超滤、微滤、反渗透、EDI等不同的膜工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达到高效去除污染物以及深度脱盐的目的一种水处理工艺。
全膜法处理后的出水可直接满足锅炉补给水、工艺用水、电子超纯水、回用水、循环用水等要求。
反渗透处理装置EDI电渗析水处理设备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等多个领域。
该工艺的关键技术EDI系电渗析(ED)和离子交换技术(DI)有机结合,达到连续除盐、运行维护简单、无酸碱排放污染。
而超/微滤、反渗透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及废水回用。
1、膜分离技术及其优势膜分离技术是一大类技术的总称。
和水处理有关的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几类。
目前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占主导地位是高分子材料类的产品。
这些膜分离产品均是利用特殊制造的多孔材料的拦截能力,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颗粒大小的杂质。
在压力驱动下,尺寸较小的物质可通过纤维壁上的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而尺寸较大的物质则不能透过纤维壁而被截留,从而达到筛分溶液中不同大小组分的目的。
其过滤的精度和滤膜本身的孔径大小有关。
通常习惯把孔径较大的称为微滤(Microfiltration),而较小的称为超滤( Ultrafiltration),而“孔径”更小则是钠滤和反渗透。
上图显示了水中各种杂质的大小和去除它们所使用的分离方法。
反渗透主要用来去除水中溶解的无机盐;而超滤则可以去除病毒、大分子物质、胶体等;微滤一般能够去除水中的细菌、灰尘,具有很好的除浊效果。
这些都是传统的过滤(如砂滤、多介质过滤等)无法实现的。
这些膜分离的产品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反渗透、超滤、微滤等;从形式上分为中空纤维、管式、卷式、平板式等;从材质上分PP、PE、PS、PVDF、Nylon、PAN等多种;从操作方式上分为错流过滤和终端过滤两种,或者分为内压式、外压式等。
这些膜产品能够具备优异的分离能力,是和它的结构及材料密不可分的。
下面几张图显示了聚合物膜材料的结构。
制药工艺中全膜法水处理技术浅析随着社会的进步,药品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制药原料中纯水的制备工艺要求也逐渐提高。
传统的制药厂水站采用了离子交换制水工艺,其制水量无法达到制药需求,同时水污染也非常严重,纯水制备质量不高。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很多制药厂新水站引入了全膜法水处理技术,这种先进高纯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纯水制备过程中酸碱排放量及水污染,提升了系统的自动化管理能力。
1 新水站工艺设计1.1 除盐系统相比传统软化采用的一级RO除盐系统,新工艺采用了二级RO进行除盐,其最大特点是除盐率高,可达99%。
在软化工艺上不容易受到水波动影响,且后续处理均符合要求。
1.2 预处理系统相比传统预处理采用的砂、炭过滤,新工艺采用了砂、OF过滤。
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有機物,且吸附过程会产生细菌造成水污染,同时活性炭易析出微小炭粒,对水处理工艺膜造成污染,而炭和OF的作用是除掉有机物,可以有效地避免活性炭吸附带来的危害,降低污染,提升纯水质量。
1.3 深度除盐系统相比传统采用的混床除盐,新工艺采用了EDI除盐。
其最大特点是操作简便、药剂消耗量小,除盐效果好、水质高。
传统的混床除盐选取了高比耗的再生剂,酸碱用量庞大,且容易造成污染。
EDI系统深度除盐需要控制的是RO纯水水质,当纯水水质满足EDI进水标准需求时,EDI可以保持长效正常运营,且产出的水质量较好。
2 全膜法水处理技术2.1 预处理双线运行设计全膜法水处理技术把“超滤-反渗透-EDI”三种膜分离技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用作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预脱盐和精脱盐模块,可以高效地除却污染物及深度脱盐,详见图1所示。
该技术有效地缓解了传统水处理技术的缺陷,满足制药水量需求,提升了整个水处理系统性能,降低了纯水制备成本,使膜工艺流程更加紧密可靠,纯水制备更加高效、高质、低成本。
本文工艺设计进水量为60m3/h,预处理产水量达50m3/h。
设计了两条预处理线路并行运作,即选用两套并联的30m3/h的砂滤和25m3/h的超滤(UF)同时进行预处理,这2条线相对独立且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