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三第3课屈原列传随堂练习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三第3课屈原列传随堂练习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三第3课屈原列传随堂练习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三第3课屈原列传随堂练习

3 屈原列传

( 时间:45 分钟满分:60 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

.皭然(ji o)汶汶(wen)

啜其醨(l ) i博闻强志(qi n g)

B.温蠖(hu 0诡辩(g u i)

帝喾(gu )眷顾楚国(ju)n)

C.憔悴(cu )1惨怛(d貝

枯槁(g0 o)靡不毕见.

(xi n))

D.濯淖(n )o)屈匄.(g) i)

属草稿(zh u)谗谄.(xi n))

解析A. “汶”应读nm!n; B. “喾”应读ku; D.谄”应读ch 0。答案C

2.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4 分)

A.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屈平属草稿未定

C.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D. 亡走赵,赵不内

解析A. “离”能“罹” ;C. “从”通“纵” ;D. “内”通“纳”。

答案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 .短屈原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

B.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列:行列,位次。

C. 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

D.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

解析A.短:诋毁,说坏话;C.迁:放逐,流放;D.祖:效法。

答案B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4分)

A .父母者,人之本也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解析 A .判断句/被动句。B.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D.均为被动句。

答案D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

A .怀王卒行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B ?秦,虎狼之.国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 .内惑于.郑袖竟死于秦而归葬

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解析A?均为副词,最终;B.助词/动词,至U; C.介词,表被动/介词,在;

D.介词,让,把/介词,因为,由于。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A .亡走赵,赵不内走:逃跑

B .屈平既嫉.之嫉:憎恨。

C.冀幸君之一悟一:一次。

D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连接。

解析一:副词,全部,彻底。

答案C

7.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屈原忠君爱国及政治智慧的一项是( )(4 分)

A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B.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C.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D.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解析说的是楚怀王,与屈原无关。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 .秦以“与楚婚”为借口邀怀王会,从结果来看,其目的被屈原识破。即使这

样,新君顷襄王也没有任用屈原。

B. 屈原在为官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遭流放的时候仍心系朝廷。

C. 怀王之所以落得“竟死于秦”这样悲惨的下场,主要在于他不能任用像屈原这样的忠臣。

D ?这几段文章有叙有议,目的在于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表现屈原忠君爱国的高

尚品德。

解析“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错,而且劝阻怀王入秦也是在流放期间。

答案B

9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不知人之祸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楚国人责备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到秦国去而怀王没能回来。

(2)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所招来的祸患啊。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哭庵传

易顺鼎①

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

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大军,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

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王大喜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 趣召某县令使送归。十五岁为诸生,有名。十七岁举.于乡。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已而治经,为训诂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理学语录家言。然性好声色,不得所欲,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

②,所治皆不能竟其业。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

之,又弃去。

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

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③,莫能以一节称之。为

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

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

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殁而父在,不得渠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因.自号曰“哭庵”。

(有删改)【注】①易顺鼎:字实甫,晚号哭庵。光绪元年举人。有《四魂集》。②方夕卜:世外,指超然脱俗为隐士或僧侣。③夷、惠:分别指伯夷、柳下惠,两人都是古代清高廉洁之士。④齐万物:即“齐物”,道家学者庄子的哲学观点,核心是任何事物本无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物我同一。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趣召某县令使送归趣:马上。

B. 十七岁举于乡举:被举荐。

C. 所治皆不能竟.其业竟:完成。

D. 莫能以一诣绳.之绳:评判。

解析举:中举。

答案B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

“哭庵”,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

解析 A .前者为介词“给”,后者为介词“到” ;B.均为表顺承关系的连

词,“就”。C.均为介词,“用,拿”。D.均为副词,“于是,就”。

答案A

1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哭庵“恃才傲物”的一组是()(4分)

①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②十五岁为诸生,有名③继为酒人,

为游侠④轻天下、齐万物⑤非尧舜、薄汤武⑥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

B ?②④⑥ D ?①②⑥

解析 ①说明哭庵聪明, ②介绍哭庵少年时就有名气, ⑥表现哭庵对母亲的 依恋和孝顺。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A ?哭庵在五岁时被藩王从贼人手中解救出来,由于藩王听不懂哭庵的南方 口

音,哭庵就用手指沾着唾液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得到了藩王的喜爱。 B .哭庵年轻时很有才华,也有名气,研究学问范围甚广,涉及经学、史学、 理学

等,但他或出世或入世,放浪形骸,行踪无定。

C ?哭庵平时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哭,但他从没哭过,可等到他母亲去世后, 他就

每天哭个不停。

D. 这篇自传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人奇文亦奇。排比句 式

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解析 文中“无一日不哭 ”的意思是“没有一天不哭 ”,并非“每天哭个不 停”。 答案 C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 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 (2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节称之。 (3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及母殁而父在,不得渠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 (3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哭庵)还不到三十岁便做了官,官位不低,不到两年便弃官离去。 (2) 他操行不定,像儒家又像墨家,像伯夷又像柳下惠,不能用一种节操来评 价

A ?①③⑤ C .③④⑤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泛.fàn 南 阙.quē秦. 杯杓zhuó 缒.chuí下 B .淬.cuì火 箕踞.jù 参乘.chéng 飨. xi ǎng 士卒 C .目眩.xuàn 拊.fǔ心. 目眦.zì 被八创. chuāng D. 瞋.c hēn g 目 忤.w ǔ视 鲰.zōu 生 彘zhì...肩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 B .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臣请入,与之同命 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 ⑦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 .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③⑤⑧/⑦ C .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D.①⑧/②⑥/④⑦/③⑤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B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 .其意常在沛公也 D .吾其还也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 C .持千金之资币物 ——拿着价值千金的货币和物品 D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7.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 .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 .将军战河北(介宾后置,即“将军(于)河北战”) 8.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 .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 .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 .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其它两部为《公羊传》《谷梁传》,所以又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C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8分) 题乌江亭 夏日绝句 杜牧 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 .“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11.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 .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 .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 .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 .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烛之武退秦师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

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赤壁之战》教案

9赤壁之战 目标导航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孙权的形象从而了解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 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3.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技能目标】 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分析孙权的形象从而了解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会运用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整体感知 课文以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形势为孙权献策开篇,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前奏。然后写刘备方面因曹操占领荆州,形势危急,诸葛亮被迫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接着写曹操下战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出现“主和派”与“主战派”两大阵营,孙权举棋不定,鲁肃再次诚挚劝说孙权,坚定其抗曹决心,这是孙刘联盟中出现的波折。鉴于孙刘联盟并非单一的政治联盟,鲁肃敏锐地感觉到单有他的意见是不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①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 的一项是(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 的一项是() A.嘉言懿.行(yì)提要钩玄.(xuán)共.其乏困(gōng)失其所与.(yǔ) B.变徵.之声(zhǐ)偏袒扼腕.(wǎn)夜缒.而出(zhuì)以药淬.之(cuì) C.相濡.以沫(rú)瞋.目怒视(chēng)遭受重创.(chuāng)切齿拊.心(fǔ) D.鲰.生说我(zōu)戮.力同心(lù)按剑而跽.(jì)不胜杯杓.(zhuó)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 的一组是( ) A.驰援佚之狐明察秋毫急风劲草翼蔽沛公 B.规矩流线形何厌之有通宵达旦与臣有郤 C.催眠风萧萧寸草春辉偏袒扼腕图穷匕见 D.签订护身符屈指可数语无伦次痛于骨髓 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 .. 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财物无所取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沛公居山东时 5.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B.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大王命之 6.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正确 .. 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的确是,表判断唯君图.之考虑 B.今行而无信.信用,诚信既祖.,取道临行祭路神 C.尽失其度.风度,常态旦日飨.士卒犒劳 D.与之同命.生死,患难人为.刀俎作为 7.下列加点虚词解说正确 .. 的一项() A.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表疑问将焉.取之哪里,疑问代词 B.失其.所与自己的,代词以.乱易整用,介词 C.秦王购之.千金他,代指樊於期图穷而.匕首见表转折 D.楚左尹项伯者.表判断何辞为.做,办 8.下列句子属被动句式 .... 的一项()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鲁人版教师用书 第1单元1 劝 学

1 劝学 本课话题——坚持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要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客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和“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金樱《格言联璧》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木直中.绳( ) 以为轮( ) 槁暴( )( ) 参省.( ) 须臾.( ) 跂. 而望矣( ) 舆.马( ) 舟楫.( ) 蛟. 龙( ) 跬.步( ) 骐骥.( ) 驽. 马( ) 锲.而舍之( ) 金石可镂.( ) 爪. 牙( ) 二螯.( ) 蛇鳝. ( ) 【答案】 zhòng róu gǎo pù xǐng yú qì yú jí ji āo kuǐ jì nú qiè lòu zhǎo áo shà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以为轮,其曲中规 ( ) 2.虽有槁暴 (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4.君子生非异也 ( ) 【答案】 1.“”通“煣”,用火烤木使弯曲 2.“有”通“又” 3.“知” 通“智” 4.“生”通“性”,资质,禀赋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一、卫风·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离骚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斡旋(wò) 苍穹(qióng)棕榈(lǘ) 令人咋舌(zà) B.敕造(chì) 唆使(suō)混沌(hùn) 屡见不鲜(xiān) C.梦魇(yǎn) 菁华(jīnɡ)河蚌(bànɡ) 呼天抢地(qiǎng) D.懵懂(měng) 箴言(zhēn)泊车(bǒ) 少不更事(gē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囊括切蹉荟萃一堂克不容缓 B.匮乏峻工器宇轩昂不负重望 C.濒临牟取金碧辉煌严惩不贷 D.睿智草介枉废心机理屈词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下,儿子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2)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自己的投票决定:“我不赞同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高技术封锁的政策。” (3)过度的欲望与贪求无益于心理健康,在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多存几分为好。 A.熏陶隐讳淡泊 B.熏染隐晦淡薄 C.熏陶隐晦淡薄 D.熏染隐讳淡泊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D.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11月22日,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坚决遏制最近一些地方的违法建设、违法销售“小产权房”问题。 D.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农民工就业难的冷思考 面对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失业群体以及前所未见的农民工提前返乡潮,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援助政策。这些就业援助政策对于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着眼于短期效应的政策对于破解困扰我国农民工就业的长期难题作用并不大,一些应急性就业援助政策甚至会在长期内造成我国农民工更大的就业难题。 我国的农民工群体之所以在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如此脆弱,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建立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最不确定的外部需求之上。长期以来,以外销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是吸引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这种就业结构,造成农民工就业高度依赖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 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的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要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工的就业,就必须改变我国的过度依赖外部市场需求的经济结构,转向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市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各级政府还应引导农民工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分散外部经济冲击对农民工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农民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大农民工的综合技能素质不高,就业面狭窄。当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熟练技术工人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需要较高工作技能与相对稳定人力资源供给的行业,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这对于提升农民工的综合业务素质、扩大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只能提高农民工的基本技能,无法突破进入更高层次就业领域的限制。因此,对农民工的培训,至少还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 1.氓 2.采薇 3.离骚 4.孔雀东南飞 5.短歌行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最新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同舟共济B.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之往来 ..也行李 B.为之奈何 ..与忤视 ..人不敢 C.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微夫人 ..之意 ..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 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7.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 8.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 9.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 10.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其它两部为《公羊传》《谷梁传》,所以又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C.《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6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1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 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6.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9.运用对比手法写女主人公婚前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的语句是:,。,。 10.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1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12.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13.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女子因为思念而眺望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男子心满意足之后就凶恶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女子兄弟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凡事都有边际,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男子当年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最终女子选择与男子决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

4.9 鸿门宴 共2课时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4.9 鸿门宴 学案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飨.士卒( ) ②鲰.生( ) ③樊哙.( ) ④目眦.( ) ⑤彘.肩( ) ⑥啖.食( ) ⑦刀俎.( ) ⑧杯杓.( ) ⑨参乘.( ) ⑩瞋.目( ) ?芷.阳( ) ?斗卮.( ) ?不胜. (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为????? 做为.( )为.了谁( ) ②数????? 数.见不鲜( )数. 一下( ) ③得????? 吾得. 兄事之( )高得.多( )得.失( ) ④间????? 中间. ( )间. 接( ) 2.辨形组词 ① ???? ? 玦( )抉( )诀( ) ②???? ? 鲰( )诹( ) 陬( ) ③???? ? 戮( )谬( ) 缪( ) ④???? ? 飨( )飧( ) 餐( ) 3.词语释义 ①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婚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刀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园地 10-10 1950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安工大附中高一备课组 本单元教学设想: 一、了解本单元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 本单元包括三篇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优美,情味浓厚。二是意蕴深,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 二.把握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以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创新”这个学科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总教学目标。 三、实施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分析写景 2、体会情感 3.注重审美 4、品味语言 5、读写结合

四、单元教学安排 《荷塘月色》2课时,《故都的秋》2课时,《囚绿记》2课时,表达交流2课时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体会《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课文。 二、解题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2、写作背景 问题预设:本文写于1927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事情? 问题解答: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积累(共25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ɡě)寥.廓(liáo) 峥嵘.(rónɡ) 挥斥方遒.(qiú) B.颓.圮(tí) 篱.墙(lí) 彷.徨(pánɡ) 默默彳亍 ..(chì chù) C.河畔.(bàn) 漫溯.(sù) 青荇.(xìnɡ) 星辉斑斓.(lán) D.火钵.(bō) 飘泊.(bó) 纤.绳(qiān) 忸怩 ..不安(niǔ ní) 解析:B项,“颓”应读tuí;C项,“畔”应读pàn;D项,“纤”应读qià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沧茫萧瑟油纸伞意气风发 B.惆怅芬芳万户候枯燥无味 C.挑衅抱歉明信片貌和神离 D.荆棘伫立挖墙脚凄婉迷茫 解析:A项,沧-苍;B项,候-侯;C项,和-合。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诗歌的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________的客观物

象。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2)吟诵唐诗宋词,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提高我们的文学________,使我们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审美愉悦。 (3)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________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 (4)杜甫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________,因而被称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 A.情意修养媒介剧变 B.情感休养媒体巨变 C.情意修养媒体剧变 D.情感休养媒介巨变 解析:(1)情意:感情心意。“情意”比“情感”范围大。(2)“修养”指态度与涵养;“休养”指休息调养。(3)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4)巨变:巨大的变化,多指好的变化。剧变:剧烈变化,多指时事以及不好的巨大的变化。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句是() A.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 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 ....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B.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 ....,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 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 ....,外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鲁人版训练-落实提升 第1单元2 师 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B.其皆出.于此乎出:产生 C.士大夫之族.族:家族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 【解析】C项,族:类。 【答案】 C 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16582003】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句读之不知 B.不拘于时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解析】C项和例句均为判断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被动句,D 项为省略句。 【答案】 C 3.下面对加点字意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6582004】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④登泰山而小.天下 ⑤邑人奇.之 ⑥稍稍宾客 ..其父 ⑦粪土 ..当年万户侯

A.①⑤/②⑥⑦/③④B.①②⑥⑦/③④⑤ C.①⑤/②⑦③/④⑥D.①②/③⑥⑦/④⑤ 【解析】①⑤“耻”“奇”是动词意动用法。②⑥⑦“师”“宾客”“粪土”是名词的意动用法。③④“羞”“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A 阅读《师说》,完成4~8题。 【导学号:16582005】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听说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 C.是故无.贵无贱无:无论 D.圣人无常.师常:固定的 【解析】A项,闻:知道,懂得。 【答案】 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择师而.教之而.耻学于师 C.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 D.则.必有我师则.群聚而笑之 【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介词,比/介词,被;D项,副词,就。 【答案】 D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对比论证的一组是()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短歌行》 教学过程: 师:上一个星期,一个同学跟我说过,她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要给我欣赏,我看了,我觉得有一些不足,但是的确不错,至少作者的阅读面和思考值得大家学习。 生:(他是我哥哥), 师:噢,你告诉他我很佩服他。他这篇文章,本来她读,他身体不适,我就代劳了 教师读学生哥哥的文章〈酒的遐想〉 酒的遐想 很偶然的灵感,想到了酒。 第一个闯进脑海的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那个当年在月光下起舞弄清影,感叹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酷爱饮酒,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非凡的气概啊!是酒赠与他的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是默默地与江水、明月抒情吧。 喝醉了,美也,愁也。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真的醉了吗?如果他没醉,柳永一定醉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哦,他好象已经醉醒。那江头的屈原一定醉了,彻彻底底的。“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好象又错了,屈原说他没醉,恩……哦!酒醉的人总说自己没醉……

让我仔细想想,一定有人醉过…… 有了!辛弃疾醉过!“醉里挑灯看剑”,对!是他!他“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哦……还有那位“独上兰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也醉在酒里。醉是酒的魅力,那愁思呢? 愁?不应该责怪酒吧?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看来酒不是愁的梦…… 慢慢咀嚼,细细推敲品味。 突然想到范仲淹,他说酒可以化作“相思泪”,为何?因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人好象总醉在酒里,醉在梦里,醉在愁里……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看来醉里的人很容易醒来,但愁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话道出了真理,就让咱们“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会须一饮三百杯”吧! 望着祖国大好山河容易醉,望着英雄当年“雄姿英发”容易醉,望着曹雪芹勾勒的儿女情长容易醉,醉得太多,醉得太美,醉得值得!又想起那句俗话:“酒逢知己饮!”就让我们为友人一醉方休吧! 思绪随意自然地来到那座小城----------布达佩思东北一百多公里的埃盖尔。在这块大地下藏着许多美酒,几百年……冷冷的静静地醉卧在地下,余秋雨说那是秘藏的醉意,连裴多菲和纳吉的热血都没能改变它的恒温,连两次大战都没能干扰它的美梦,埃盖尔醉得是何等的固执和执拗啊!

(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年体) 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新” 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 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全书33篇,分12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尝为晋君赐.(恩惠) 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 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 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乱易整,不武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子犯请击之. C、使毕使于.前 燕王拜送于.庭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吾其.还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沛公居山东 ..时 C、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D、北收要害 ..之地 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于事 6、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太子迟.之 B、群臣怪.之 C、粪土 ..当年万户侯 D、以乱易.整 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何厌之有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