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与肝癌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74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临终关怀对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1-30T07:26:54.77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2期作者:谢保琴刘周[导读] 目的探究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临终关怀对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影响谢保琴刘周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安徽省淮南232035摘要目的探究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临终关怀对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干预,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临终关怀,比较两组患者死亡态度、心理应激水平。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乐观面对死亡比例为63.6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23.81%(P<0.05),且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实施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临终关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对死亡态度,同时有助改善患者心理应激水平。
关键词循证理念;临终关怀;原发性肝癌;晚期;死亡态度;心理应激;生活质量原发性肝癌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些年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其致死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2位,由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早期无明显异常症状,患者在确诊时其病情常已发展值中晚期,进而导致治愈率较低,使患者在承受疾病对身体造成的痛苦的同时还需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1]。
随着近些年人文护理的逐渐发展,临床关怀逐渐被多数护理人员及患者所接受[2],其目的为延缓患者病情、减轻患者实施前痛苦程度。
且随着循证医学理论的发展,循证护理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常用模式,护理人员通过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科学的研究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改善、优化护理流程,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3]。
为探究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临终关怀对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影响,特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开展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循证医学思维在肝胆外科研究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作者:陆炯炯赵一军杨甲梅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8年第08期【摘要】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是全国最大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为探讨循证医学思维在大型专科医院研究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介绍了以下带教经验:(1)树立循证医学思维模式;(2)将循证医学思维贯穿整个专科教学中;(3)临床工作中开展问题式教学,进行循证医学实践;(4)指导研究生进行临床科研中重视循证医学思维。
【关键词】循证医学肝胆外科研究生带教一、循证医学概念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做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目标是让患者得到最佳治疗和最佳临床获益。
自1992 年,循证医学工作组在JAMA 上发表论文,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后,经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思维已被广泛接受,并在临床实践中被普遍采用。
与循证医学模式向对应的是传统医学模式即经验医学。
经验医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积累,从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中总结形成自己的经验教训。
该模式有两个缺点,第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积累,第二个人经验受到客观个人经历和主观观念的影响,未必完全准确,可能不同医生会有不同的经验,甚至完全不同的观点,如肝胆外科最常见的胆囊结石,多数医生认为应采用完整胆囊切除术,有部分医生主张做保胆取石手术,在该问题上,能拿出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用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
循证医学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从网络资源获取大量的全球不同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
二、如何将循证医学思维运用在肝胆外科研究生教学中1.树立循证医学思维模式本科教育多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即将教材内容,基本知识点通过授课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刚入门的医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而言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1 背景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算,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为84.1万例,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病例的46.7%[2,3]。
不同于西方国家和地区,我国肝癌患者多数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由此引起的肝硬化背景,且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属中晚期,病情复杂,预后差,目前我国肝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5%[4]。
近年来肝癌的外科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已出现“天花板效应”,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疗效,亟需联合和应用多学科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
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治疗中不断取得突破,系统性药物治疗对肝癌各种传统的局部治疗手段及其联合治疗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肝癌综合治疗新策略的涌现,也要求不同学科的医务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肝癌综合诊疗的新动态、新模式。
自2011年以来,原卫生部组织全国专家编写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并及时根据国内外肝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分别于2017年、2019年[5]对该规范进行了更新。
此外,国内多个学术机构和团体也相继编写了多部肝癌诊疗相关指南或共识[6-8],这些规范、指南或共识对我国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诊治和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些规范、指南或共识往往更侧重从单一治疗角度展开阐述,对于诊疗路径中各分期推荐的不同治疗方法如何选择最佳适应人群未做具体阐释,对于何种情况的患者更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以及如何组织和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叙述较少,难以为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提供简便和全面的指导。
基于以上状况,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不同专业的知名专家共同撰写了《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本共识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基本框架下,旨在整合其他共识、指南在肝癌联合治疗策略中的最新进展,重点在于如何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和对不同分期肝癌如何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操作进行细化、更新和补充,为临床一线提供一部更全面、实操性强、符合中国国情的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共识。
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无【期刊名称】《肝癌电子杂志》【年(卷),期】2022(9)4【摘要】原发性肝癌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等特征,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得益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诊早治的普及和各种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我国肝癌的总体疗效虽然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不同地区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2012年,卫生部主导并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单病种质量控制,以期规范肿瘤诊疗行为、推进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肝癌规范化诊疗的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等国内外权威指南,结合循证医学、专家共识及我国国情,在符合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总页数】11页(P1-11)【作者】无【作者单位】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DSA路图图像质量控制技术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2.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3.南京市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诊疗规范与质量控制基础培训的教学质量评价分析4.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质量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癌新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摘要】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的主要因素,新辅助治疗是降低术后复发、延长患者生存的有效治疗措施,但目前肝癌新辅助治疗尚无公认的有效方案。
近年来,随着以靶向、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为代表的系统抗肿瘤药物的进步,以及肝癌局部治疗方法的改进,这些治疗方案在肝癌新辅助治疗领域有了初步有效的探索。
肝癌新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协作组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制定了《肝癌新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旨在结合中国肝癌诊疗特点,为术前肝癌治疗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由里议,同时进一步规范新辅助治疗的实施路径。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和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2020年全球新增原发性肝癌约90万例,新增原发性肝癌相关死亡约83万例。
其中中国原发性肝癌新增病例约41万例(占比45.3%),新增死亡约39万例(占比47.1%),均居全球首位。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肝癌病例的90%。
外科治疗是可切除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近年来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已提高至60.0%,但肝癌术后复发率高,尤其是中国肝癌分期(CNLC)b和a 期的可切除肝癌患者,其术后1年复发率超过55%,b和a期的肝癌患者复发率达到了32.4%和45.7%。
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肝癌新辅助治疗的主要目标,但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标准化治疗范式。
一、共识制定方法学二、肝癌新辅助治疗的概念、适用人群、治疗周期肝癌新辅助治疗指对千技术上可切除(可达到RO切除、余肝体积足够入Child-Pugh A级和部分B级,同时伴有高危复发因素的肝癌患者,在术前先予以系统治疗和(或)局部治疗(介入或放疗等治疗),其目的是通过术前提前干预,缩小肿瘤,提高RO切除率,并消灭亚临床病灶及远处转移灶,从而减少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的风险。
教学㊃管理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4.08.033专病管理师模式下肝癌的全程管理*邓颖1,柴琪1,谢坤林2,蔡云石2,吴泓2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全程管理中心;2.肝移植中心,四川成都610010摘要: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㊂该文回顾和总结了国内肝癌常见的管理方法,为控制肝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加强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专病管理师参与下 医护管 一体化的肝癌全程管理模式㊂通过组建由专家医师团队㊁专科护理团队㊁专病管理师团队构成的 医护管 团队,以患者为中心,构建肝癌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跨越肝癌筛查㊁诊断㊁治疗㊁随访㊁康复全生命周期㊂ 医护管 团队构建的肝癌全生命周期管理给医患双方㊁管理人员提供了新方法,未来肝癌全程管理将会与临床治疗㊁患者管理㊁基于真实人群的科研有机结合,有望成为继续提高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突破方向㊂关键词:肝癌;全程管理;专病管理师;管理模式;健康服务中图法分类号:R735.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8-1182-03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1]㊂近年来,得益于肝癌基础研究㊁临床治疗㊁转化研究的发展,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较以前延长[2]㊂肝癌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随访监测,良好的随访依从性和疾病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㊂随着‘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3]提出,要求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健康服务体系,促进疾病早诊断㊁早治疗,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2个着力点,提供系统㊁连续的健康服务㊂为进一步优化肝癌患者从筛查㊁诊断㊁治疗㊁随访㊁康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肝癌患者的健康服务质量,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本院在传统 医护 共管模式基础上创新加入专病管理师团队,形成三位一体的 医护管 团队协同化专病全程管理模式,旨在改善肝癌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㊂1肝癌管理模式面临新挑战1.1既往管理模式传统 医护 共管模式在新形势下面临挑战㊂既往管理团队主要成员是医生和护理人员,医生根据患者检查㊁检验结果调整医嘱,护理人员负责健康宣教㊁随访等工作㊂刘燕芳等[4]通过医院微信平台为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提供咨询㊁用药指导㊁预约等服务,发现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但是该模式主要参与者是护理团队,缺少医生和管理人员参与㊂刘秀芳等[5]通过构建肝癌介入治疗围术期肝癌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断和治疗干预模式管理患者,成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但是此管理模式只覆盖了患者在院期间,未覆盖患者的疾病全程㊂李玉莲等[6]探索患者参与管理模式在肝癌患者的应用效果发现,通过微信群㊁健康教育会等形式交流学习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出院后患者通过微信群联系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这种模式医㊁护㊁患三方共同参与,涵盖了术后长期管理,但是微信群无法系统化地收集和查询患者信息,给医护工作带来不便㊂1.2存在的问题(1)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肝癌患者定期监测和疾病管理至关重要,但是鲜有关于疾病管理策略的文献报道[2]㊂由于缺乏规范㊁标准㊁科学的管理模式,部分患者在确诊后并未主动㊁规律地进行检测,导致疾病管理不佳㊂有研究表明,未定期复查的肝癌患者1㊁3㊁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规律检测的患者,疾病管理不佳会导致疾病负担程度和病死率增加[7-8]㊂(2)数字化程度不够:缺乏信息化的资料采集系统及标准化的数据库导致真实世界数据缺失,对促进医疗质量提升和科研发展不利㊂(3)人员配置不足:肝癌早诊断㊁早筛查技术的发展促进早期肝癌患者被识别,因此,需要管理的患者大幅度增加㊂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时间有限,缺乏专职管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㊁连续的疾病管理服务,导致患者满意度不高[9]㊂1.3导致的结果(1)限制医疗质量提升:尽管我国肝癌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鲜有针对肝癌全程管理的策略提出,不科学㊁不规范的管理方式增加了医疗治疗管理与控制难度,限制医疗质量提升㊂(2)科研成果质量不高:由于缺乏设计合理㊁符合疾病特点和临床需要的数据收集平台及数据库,使高质量肝癌患者临床疗效㊁预后及人群队列研究等数据缺失,导致科研成果质量不高㊂(3)影响患者就医体验:肝癌患者需要长期复查,面临挂号困难㊁就诊效率㊃281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4,V o l.21,N o.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303220)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w u h o n g7801@163.c o m㊂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㊂(4)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由于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医务人员工作量增加㊂因此,急需探索更全面㊁有效的肝癌全程管理模式㊂2全程管理服务及专病管理师岗位设置的前期实践2019年本院针对肝癌患者提出了全程管理模式,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多维度㊁多学科㊁全程化㊁规范化的管理,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采集患者疾病数据,建立临床科研数据库,为临床科研提供数据支撑㊂同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同诊断和治疗服务模式,为疑难复杂肝癌患者提供肝癌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断和治疗服务,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包括肝脏外科㊁肿瘤科㊁影像科㊁放疗科等团队多学科全面规范合理的治疗策略,一次性解决患者的多学科问题,避免了单一治疗在肝癌中的局限性,同时减少患者挂号的等待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10]㊂经过多学科诊断和治疗模式和肝癌全程管理模式规范化随访管理患者,成功实现复杂㊁疑难肝癌患者成功转化,获得手术机会,实现更高的临床获益[11],为肝癌全程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㊂本院积极探索全程管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全程管理中发现,派驻专病管理师进入肺癌团队,辅助医护人员对肺癌患者实施信息化的全程管理,协调沟通患者和医护人员,经过1年的实践,本院肺癌登记入组人数㊁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恶性比例㊁患者随访依从率均大幅度增加㊂同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就诊满意度均有所提高[12]㊂专病管理师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助于提高疾病管理的效率㊂为进一步优化本院肝癌全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探索专病管理师模式下肝癌的全程管理,本院制订了华西模式的肝癌全程管理服务包,旨在以患者为中心,为肝癌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㊁多维度㊁多学科㊁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达到管理即是治疗的目的㊂3肝癌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包框架㊁内容㊁路径3.1团队组成肝癌全程管理服务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结合肝癌疾病特点,确定团队成员㊂团队主要以肝癌知名专家为核心,由专家医生团队㊁专科护士团队㊁专病管理师团队组成㊂(1)专家医生团队主要由知名专家带领的医生团队构成,专家负责疑难重病的诊断㊁治疗方案制订及用药选择,医生团队负责体格检查,疾病状态评估,复诊随访,开具复诊的检查㊁检验,调整诊疗方案㊂(2)专科护士团队由高年资的专科护士担任,负责患者资料的收集整理㊁疾病评估㊁伤口监测㊁居家护理指导等㊂(3)专病管理师负责患者的建档㊁病史收集㊁复诊流程优化,以及疾病管理㊁健康宣教㊂3.2肝癌专病管理师岗位设置3.2.1肝癌专病管理师岗位工作内容肝癌专病管理师全程参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是 医护管 中重要的环节,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桥梁㊂(1)服务介绍:为加入肝癌全程管理的患者讲解服务内容,发放肝癌宣教手册,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本院互联网医院A P P华医通㊂(2)疾病管理:通过全程管理平台纳入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信息,为患者评估肝功能㊁心理状态㊁营养状况,对患者进行症状管理㊁心理疏导㊁营养建议和康复指导㊂根据患者随访检查㊁检验结果动态更新随访和管理方案㊂(3)复诊流程优化:为患者提前预约复诊号源,就诊前智能随访电话提醒,提供预约检查㊁检验等服务㊂(4)疾病宣教:评估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疾病宣教方案,通过微信公众号及A P P华医通推送科普视频㊁图文,进行个体化疾病宣教㊂对于合并有糖尿病㊁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个性化推送相关疾病宣教内容㊂(5)医患沟通:与患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回答非医疗类事务性问题,识别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紧急医疗性问题㊂(6)收集数据:收集病历信息,纳入全程管理中心数据库,定期对数据进行质控㊂3.2.2肝癌专病管理师岗位任职条件(1)硕士研究生学历;(2)临床医学专业;(3)从事临床医疗工作5年以上;(4)具有基础的诊断和治疗知识及临床工作经验;(5)接受并通过本院专病管理师培训考核,获得专病管理师认证;(6)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科研㊁教学能力㊂3.3肝癌全程管理服务内容(1)患者入组:审核符合肝癌诊断的患者入组,开具医嘱,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全程管理服务内容,建立个人病历档案,完成信息采集㊂(2)制订随访方案:基于临床路径㊁循证医学制订肝癌患者全程规范化随访方案㊂(3)随访管理:根据随访方案生成随访时间节点,就诊前多途径智能复诊提醒及锁定复诊号源㊂收集并整理随访期内患者的疾病资料和相关信息,包括肝功能㊁心理状态㊁营养状况㊁疼痛㊁用药信息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相关的检验㊁检查结果监测,全面评估㊁精准监测病情变化㊂(4)线上+线下患者管理:当次门诊就诊完毕,根据医生诊断和治疗方案向患者进行个体化疾病宣教,为随访间隔期的患者提供远程健康服务, 医护管 三端消息互动㊂(5)疾病宣教: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疾病宣教方案,通过互联网医院A P P华医通向患者端推送个性化疾病宣教内容,如视频㊁图文㊁科普动画等,定期为患者提供疾病管理㊁营养膳食㊁康复锻炼㊁复发预防与识别㊁规范用药等指导,组织肝癌疾病专题讲座等活动㊂(6)转诊:患者病情进展或合并其他专科疾病时,由专科医生填写医院内转诊就诊单转诊至相关科室,多科室联动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专病管理师持续跟踪其他专科治疗情况,进行后续随访和持续监测㊂(7)多学科会诊:为疑难患者提供多学科会诊,多科室共同参与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弥补单一专科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存在的不足㊂(8)入院绿色通道㊂3.4肝癌全程管理服务路径本院肝癌全程管理服务路径见图1㊂㊃381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4,V o l.21,N o.8图1 肝癌全程管理服务路径4 肝癌全程管理服务包及设置专病管理师的意义4.1 提高就医体验 全程管理服务实行随访门诊预约制度,复诊患者无需挂号,检查㊁检验线上预约,为患者解决了就诊效率低下,疾病管理缺乏连续性㊁全面性等问题,优化就诊体验,简化就诊流程㊂4.2 数字化管理 设立专职专病管理师岗位,采用信息化的资料采集系统及标准化数据库,采集患者疾病数据,为临床科研提供数据支撑㊂4.3 提升管理质量 (1)专业化就医指导:随访门诊定期全面评估患者疾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协助组织疑难病多学科专家会诊;为急重症患者申请入院绿色通道㊂(2)全病程健康照护:采取线上互联网门诊和线下随访门诊相结合方式,专病管理师参与全病程医疗管理㊂5 小结与展望我国患肝癌的人数较多,每年超过30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13]㊂通过对肝癌患者的死因进行分析发现,在肝癌患者人群中加强疾病管理㊁全程复查随访是提高肝癌治疗水平㊁提升其长期生存率的重要措施[14]㊂在肝癌早筛查㊁早诊断技术及临床治疗㊁转化研究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的今天,如何将临床治疗㊁患者全程管理㊁基于真实人群的科研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继续提升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突破方向㊂本院设置全程管理中心,设置专职专病管理师岗位为肝癌患者提供全程疾病管理服务,倡导健康观念,普及疾病知识,优化就诊流程,完善健康保障,为肝癌患者提供诊断㊁治疗㊁随访㊁康复一体化的全方位疾病管理,以期实现患者转化,最终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㊂参考文献[1]M A R Q U A R D T J U ,A N D E R S E N J B ,T H O R G E I R S S O N SS .F u n c t i o n a l a n d g e n e t i c d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c e l l u l a r o r i gi n i n l i v e r c a n c e r [J ].N a t R e v C a n c e r ,2015,15(11):653-667.[2]L L O V E T J M ,K E L L E Y R K ,V I L L A N U E V A A ,e t a l .H e p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J ].N a t R e v D i s P r i m e r s ,2021,7(1):6.[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E B /O L ].(2016-10-25)[2023-06-22].h t t p s ://w w w.go v .c n /x i n w e n /2016-10/25/c o n t e n t _5124174.h t m ?w m=3049_0006955422513.[4]刘燕芳,杨迎春,陈丹,等.全病程管理在肝癌经皮动脉药盒系统灌注化疗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7):711-715.[5]刘秀芳,张伟伟,吴海平,等.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在T A -C E 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10):1057-1060.[6]李玉莲,莫伟,蔡益民,等.患者参与管理模式在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4):408-411.[7]A N D O E ,K U R O M A T S U R ,T A N A K A M ,e t a l .S u r v e i l -l a n c e p r o g r a m f o r 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 o f h e p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i n j a p a n r e s u l t s o f s p e c i a l i z e d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J ].J C l i n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06,40(10):942-948.[8]E L -Z A Y A D I A R ,B A D R A N H M ,S HAWK Y S ,e t a l .E f f e c t o f s u r v e i l l a n c e f o r h e p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o n t u m o r s t a g i n g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d e c i s i o n s i n E g y p t i a n p a -t i e n t s [J ].H e pa t o l I n t ,2010,4(2):500-506.[9]沈国妹,高璇,周利军,等.新冠疫情对上海市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门诊患儿就医影响因素分析[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23,50(2):262-266.[10]曾勇,谢坤林.肝癌全程管理模式[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3):343-347.[11]杨泓钊,刘畅,蒋涵羽,等.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复发转移高危肝细胞癌的全程管理[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3,30(6):653-659.[12]王聪,陈凤,刘珊珊,等.基于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肺癌专病管理师岗位设置与效果评价[J ].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2):1833-1837.[13]张思维,郑荣寿,孙可欣,等.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分地区发病和死亡估计:基于人群的肿瘤登记数据分析[J ].中国肿瘤,2023,32(5):321-332.[14]贾红军,张丽娜,文翠容,等.290例肝癌患者死因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12):1511-1512.(收稿日期:2023-09-22 修回日期:2024-01-08)㊃481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 ,A pr i l 2024,V o l .21,N o .8。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2022精简版)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陈敏山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22(49)17
【摘要】肝癌是我国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现有的国际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无法兼顾我国肝癌的疾病背景、诊疗资源的地区差异、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等,难以实现个体化诊疗决策。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业内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以“防-筛-诊-治-康”为基础,内容涉及肝癌的流行病学、筛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评估、外科治疗、介入治疗、系统性药物治疗、放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多学科整合治疗手段、全程康复管理等。
希望本指南能够为临床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我国肝癌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9页(P865-873)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陈敏山
【作者单位】不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肝癌部分
2.《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3.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4.《中国肿
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2022精简版)5.《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内科治疗部分摘要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临床诊疗行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专家意见等于2023年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笔者针对新版指南中对于肝癌内科治疗策略更新进行研读。
原发性肝癌在中国是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的肿瘤致死病因[1-3],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
原发性肝癌根据其病理分型可分为肝细胞癌(hepatoce11u1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其中HCC发病率占比最高(85%~90%)[4-6]o近几年来,HCC治疗领域高质量大型临床研究及突破性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可及、结合专家意见,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SocietyOfCIinicaIOnco1ogy,CSCO)在《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3版)》的基础上,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M CSCO新版指南〃)[7]o相较于国内其他规范[8],此次CSCO新版指南新增了多种国内外最新的晚期HCC内科治疗方案,更改了部分方案的推荐等级和证据等级,也为HCC患者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尽管外科手术治疗仍是HCC治疗的基石,但HCC尤其是晚期HCC的内科治疗策略在HCC治疗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针对CSCO新版指南关于HCC内科治疗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晚期HCC一线治疗策略更新得益于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方面突飞猛进的研究进展[9-14],此次CSCO新版指南在全身治疗,尤其是晚期HCC治疗策略上有较大更新,在原有的索拉非尼、奥沙利粕为主的系统化疗,仑伐替尼、多纳非尼、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I级专家推荐药物基础上,新增了以下3项联合方案。
1.1 CSCO新版指南在I级专家推荐药物基础上新增3项联合方案1.1.1 新增〃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方案此方案的相关研究ORIENT-32研究[15]对未经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中国HCC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总生存期(overa11surviva110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1,PFS)显著优于索拉非尼组;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1atedadverseeventsJRAE)发生率与索拉非尼组相当。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
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7年6月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疾病早期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早进行E C MO 干预,E C MO 治疗期间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支持㊁循环支持㊁体外管路管理㊁抗凝管理,积极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高病人救治成功率㊂参考文献:[1] MA I S C H B ,R U P P E R T V ,P A N K UW E I T S .M a n a ge m e n t of f u l m i n a n tm y o c a r d i t i s :ad i ag n o s i si ns e a r ch o fi t se t i o l o g y b u t w i t h t h e r a p e u t i co p t i o n s [J ].C u r r H e a r tF a i lR e p,2014,11(2):166-177.[2] G I N S B E R G F ,P A R R I L L O JE .F u l m i n a n t m yo c a r d i t i s [J ].C r i t C a r eC l i n ,2013,29(3):465-483.[3] G U P T AS ,MA R K HAM D W ,D R A Z N E R M H ,e t a l .F u l m i n a n t m yo c a r d i t i s [J ].N a tC l i nP r a c tC a r d i o v a s cM e d ,2008,5(11):693-706.[4] C H E N Y S ,Y U H Y ,H U A N G SC ,e ta l .E x p e r i e n c ea n dr e s u l to f e x t r a c o r p o r e a lm e m b r a n eo x y g e n a t i o n i n t r e a t i n g f u l m i n a n tm y o c a r d i t i s w i t h s h o c k :w h a tm e c h a n i c a l s u p po r t s h o u l db ec o n s i d e r e d f i r s t ?[J ].J H e a r t L u n g T r a n s pl a n t ,2005,24(1):81-87.[5] T A O K A M ,S H I O N O M ,H A T A M ,e ta l .C h i l d w i t hf u l m i n a n tm y o c a r d i t i s s u r v i v e db y E C MOs u p p o r t --r e p o r t o f a c h i l d c a s e [J ].A n nT h o r a cC a r d i o v a s c S u r g,2007,13(1):60-64.[6] N A G A IN ,O G U R A R ,S E K IA ,e t a l .C a r d i a c r e s c u eo f a n i n f a n t w i t h f u l m i n a n t m y o c a r d i t i s u s i n g e x t r a c o r po r e a l m e m b r a n e o x y g e n a t i o n [J ].J p nC i r c J ,1996,60(9):699-702.[7] K O D AMA M ,O D A H ,O K A B E M ,e ta l .E a r l y a n dl o n g-t e r m m o r t a l i t y o f t h ec l i n i c a l s u b t y p e so fm y o c a r d i t i s [J ].J pnC i r cJ ,2001,65(11):961-964.[8] 佚名.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6):443-453.[9] 张海涛,高润霖,郑哲,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8):2168-2175.[10] 石丽,李庆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护理专家共识[J ].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2):1432-1439.[11] G O K A L PO ,K A R A K A SY N ,B E S I RY ,e t a l .U s i n g i n t r a -a o r t i c b a l l o o n p u m p t o i n c r e a s e a f t e r l o a d d u r i n g e x t r a c o r po r e a l m e m b r a n e o x y ge n a t i o n [J ].P e rf u s i o n ,2019,34(5):437.[12] K HWA J A A.K D I G O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a c u t ek i d n e yi n j u r y [J ].N e p h r o nC l i nP r a c t ,2012,120(4):c 179-c 184.[13] 王刚,王蕊,高祀龙.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9):27-30.[14] 刘桂英,应巧燕,李若祎,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早期活动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8,53(6):724-729.[15] 血液净化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血液净化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1):24-36.[16] 周孝利,鄢建军.阶梯式回血法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行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8,16(32):4015-4016.[17] 胡大一,何细飞.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J ].护理学杂志,2021,36(1):1-6.[18] 龙村.体外膜肺氧合循环支持专家共识[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4,12(2):65-67.(收稿日期:2022-04-25;修回日期:2023-06-06)(本文编辑张建华)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病人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许映佩,周 亚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226000E f f e c t o f p r e c i s i o nn u r s i n g b a s e d o n 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t h e o r y o n t h e f u n c t i o n a l s t a t u s a n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o f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s u r g e r y fo r l i v e r c a n c e r X UY i n g pe i ,Z H O UY a N a n t o n g T h i r d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J i a n g s u 226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X UY i n g pe i ,E -m a i l :l u a 2778@163.c o m K e y w o r d s 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t h e o r y ;p r e c i s i o nn u r s i n g ;l i v e r c a n c e r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s u r g e r y ;f u n c t i o n a l s t a t u s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n u r s i ng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病人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㊂方法:2020年10月 2021年10月选取100例行肝癌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㊂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卡氏功能状态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卡氏功能状态评分㊁肝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可提高肝癌介入术后病人功能状态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㊂关键词 循证理论;精准护理;肝癌;介入手术;功能状态;生活质量;护理d o i :10.12102/j.i s s n .2095-8668.2023.13.038 作者简介 许映佩,主管护师,本科,E -m a i l :l u a 2778@163.c o m 引用信息 许映佩,周亚.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病人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循证护理,2023,9(13):2467-2470.㊃7642㊃循证护理2023年7月第9卷第13期(总第105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近年来,肝癌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死亡率居我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㊂肝癌病人病程较长㊁治疗费用高㊁预后差[1]㊂现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由于该病早期起病隐匿㊁发展迅速,大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到了肝癌中晚期,错失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2]㊂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肝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㊂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3]㊂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和应用,介入护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开展规范化㊁专业化介入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4]㊂研究表明,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评价较病死率㊁生存期等结局指标更能反映治疗效果和康复结局[5]㊂因此,给予病人科学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肝癌介入术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㊂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有效地结合学科研究成果,发现问题㊁寻找实证后为病人提供较为成熟㊁全面的护理服务,并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6]㊂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可从病人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已被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服务质量㊂基于此,我院将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术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现报道如下㊂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 2021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100例肝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㊂纳入标准:1)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并确诊;2)接受介入术治疗;3)年龄ȡ18岁;4)无意识障碍,可准确表达自身感受;5)同意参与本研究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恶性肿瘤;2)合并其他伴有明显症状的疾病;3)有精神疾病史,无法正常沟通;4)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或临床资料不完整㊂对照组50例病人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 68(53.45ʃ2.42)岁;病程0.1~2.6(1.23ʃ0.12)年;介入次数:1次22例,2次18例,3次10例㊂观察组50例病人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1~69(54.85ʃ1.47)岁;病程0.2~2.8(1.93ʃ0.04)年;介入次数:1次23例,2次19例,3次8例㊂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1.2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㊂1)对病人进行入院评估,向其介绍医院环境㊁治疗方案等;2)进行预防压力性损伤㊁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健康宣教,为病人建立护理记录单;3)协助病人完成各项术前检查;4)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对症护理;5)穿刺肢体制动6h,术后12h 后指导病人进行术后活动;6)进行术后饮食㊁用药指导等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㊂1.2.1建立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小组选取1名护士长及3名责任护士组成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循证理论㊁精准护理等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提高小组成员循证护理意识㊂小组成员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相关护理措施,形成肝癌介入护理方案专家问卷,开展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并用于临床护理中㊂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优化方案㊂1.2.2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精准护理主要是以病人实际需求为基础,从心理㊁疼痛㊁并发症等方面对病人进行干预㊂1.2.2.1心理护理采用心理状态评估工具评估病人心理状态,监测病人情绪变化,同时评估病人照护者㊁社会支持㊁经济等情况;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㊂鼓励病人家属给予病人鼓励㊁支持和关爱㊂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对病人进行肢体抚触等安慰㊂通过转移病人注意力减轻不良情绪,适当给予药物,减轻焦虑程度㊂了解病人文化水平㊁宗教信仰等,给病人讲解治疗过程㊁疗效等相关信息,指导病人学会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面对疾病㊂1.2.2.2疼痛护理评估病人疼痛部位㊁疼痛程度㊁疼痛性质㊁疼痛特点及镇痛措施的应用效果㊂术前及术中及时给予病人镇痛药物,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疼痛处理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镇痛观念;为病人营造舒适的环境,避免噪声㊁光线等因素的影响;与病人探讨疼痛原因,应用阶梯镇痛法,选择最适合病人的药物达到最佳镇痛效果,记录镇痛剂使用疗效和不良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指导病人学会非药物镇痛方法,如肌肉放松法等㊂1.2.2.3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1)恶心㊁呕吐:了解病人以往恶心㊁呕吐病史,可能导致病人恶心㊁呕吐的因素,缓解恶心㊁呕吐的措施;控制引发恶心㊁呕吐的环境因素,减轻导致恶心㊁呕吐加重的心理因素;病人出现恶心㊁呕吐,及时向护理人员反映,寻求缓解方法;给予饮食指导,术后以少量高碳水㊁低脂肪饮食为宜;进食后取坐位或半坐位,可适当活动;及时给予有效止吐剂;教会病人用非药物方法缓㊃8642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J u l y,2023V o l.9N o.1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解恶心㊁呕吐;呕吐后及时清洁口㊁鼻;如长时间恶心㊁呕吐,注意病人食管和后咽部损伤㊂2)发热:术后给予预防性用药;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时了解发热原因,评估病人是否存在高热惊厥㊁意识改变等;监测电解质㊁酸碱平衡情况;鼓励病人多饮热水;发热时先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效果不好,再进行药物降温,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出汗后及时更换清洁床单㊁病员服等,注意病房内空气流通,保障空气清新㊂3)失眠:进行睡眠状况评估,识别可能干扰睡眠的各种因素;指导病人避免摄入影响睡眠的饮品;采用听音乐㊁肌肉放松法等非药物促进睡眠方法,如效果不好,遵医嘱服用镇静药;嘱病人适当活动,减少日间睡眠时间;采取集中照顾模式,减少唤醒病人次数,帮助病人消除或减少影响睡眠因素㊂4)便秘:观察病人排便情况,记录病人大便性状㊁次数㊁颜色等,监测肠鸣音;评估可能导致便秘的原因,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合理安排病人的日常活动,定期测量体重;进行排便训练,必要时进行灌肠;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便秘与饮食㊁运动㊁液体摄入之间的关联,建议病人多进食高纤维食物,鼓励病人每日保证饮水1000~2000m L ㊂1.3 观察指标1)功能状态: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 P S )[7]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功能状态进行比较,该量表将临床症状分为11个等级,0分表示死亡,100分表示正常㊂2)生活质量:采用肝癌生活质量量表[8]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该量表包括生理状况㊁情感状况等4个维度,共27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 6级评分法,总分为0~135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㊂3)护理满意度:采用数字量化评分法[9]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包括非常不满意㊁不满意㊁满意㊁非常满意4个选项,满意率=(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ˑ100%㊂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行t 检验;定性资料用例数㊁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K P S 评分比较(见表1)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K P S 评分比较(x ʃs )单位:分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观察组5061.72ʃ14.2375.35ʃ10.56-5.439<0.001对照组5062.35ʃ13.7266.72ʃ11.55-1.7230.088t 值-0.225 3.899P0.822<0.001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肝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肝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x ʃs )单位:分组别例数 生理状况干预前干预后情感状况干预前干预后社会/家庭状况干预前干预后功能状况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5013.45ʃ2.4524.45ʃ1.3411.34ʃ2.1321.34ʃ1.2312.45ʃ3.2121.46ʃ4.2110.45ʃ3.6720.86ʃ4.96对照组5012.56ʃ3.6218.34ʃ1.4211.45ʃ1.5214.56ʃ1.5313.52ʃ2.6716.78ʃ2.5611.18ʃ2.7315.86ʃ2.49t 值1.44022.128-0.29722.421-1.812 6.716-1.129 6.370P0.153<0.001 0.767<0.001 0.073<0.0010.262<0.0012.3 两组病人干预后护理满意率比较(见表3)表3 两组病人干预后护理满意率比较组别例数非常不满意(例)不满意(例)满意(例)非常满意(例)满意率(%)观察组50002129100.00对照组5038201978.00注:两组病人护理满意率比较,χ2=12.360,P <0.001㊂3 讨论介入治疗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经供血动脉注入,从而达到化疗和阻断肿瘤血供的目的,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㊁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㊃9642㊃循证护理2023年7月第9卷第13期(总第105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方法,主要适用于非手术治疗的肝癌病人[10]㊂介入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理论㊁实践都有待完善㊂目前,国内尚无肝癌介入术统一㊁规范的护理指南[11]㊂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病人生理㊁心理不适症状得到改善,但无法满足病人参与治疗决策㊁自我照护等整体护理需求[12]㊂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为肝癌介入术病人提供个性化整体护理,提升病人自我照护参与度,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是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13]㊂循证护理是以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护理人员准确地㊁审慎地㊁明智地结合病人实际情况㊁需求㊁愿望以及临床经验,经过综合考虑后选用最符合病人的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护理效果最佳化[14]㊂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本质上也是一种循证护理,将科研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临床护理的决策依据[15]㊂本研究将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应用于肝癌介入术病人的临床护理中,通过成立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小组,以病人实际需求为基础,从心理护理㊁疼痛护理㊁并发症护理等方面对病人进行干预㊂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K P S评分高于对照组,肝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㊂表明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应用于肝癌介入术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可促进病人的功能恢复,有效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㊂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在实施过程中对治疗方案和疗效进行了及时评估和反馈,使病人积极参与到疾病护理决策中来,教会病人在日常护理中如何避免或预防症状的发生,提升病人自我照顾能力,充分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与刘丽霞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㊂4小结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应用于肝癌介入术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可促进病人功能状态恢复,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㊂参考文献:[1]陈彦玲,朱宇莉,陈凯玲,等.不同病理分型混合型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21,28(6):974-979.[2]王政强,韩锋博.肝癌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38(10):957-960. [3]贾杰,姚延杰.原发性肝癌介入术中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1):32-33. [4]李婵,郭君.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用于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中的作用研究[J].名医,2021(3):121-122. [5]李珂.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229-230.[6]薛珍琴,郭林红.循证护理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3):116-118.[7]黄春兰,曾俊琳,李为之,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术后营养状态㊁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11):2166.[8]涂瑾,易昆.自我管理效能干预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19):187-188.[9]钟海,吴泳钧,戴美霞,等.介入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自我效能㊁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817-2820.[10]吴严严,张无鸣,杨莉.分析阶段性心理干预在行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9): 88-89.[11]李如贵,陈水英.综合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护理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34(1):48-52.[12]王霞,季红霞.中西结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8):146-148. [13]徐桂凤.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4):78-79. [14]常喜霞.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407-2409.[15]李莉芬,毛剑婷.基于循证医学的精准护理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4):162-165. [16]刘丽霞,毛剑婷,黄旭芳,等.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 2022,20(3):527-530.(收稿日期:2022-10-08;修回日期:2023-06-26)(本文编辑张建华)㊃0742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J u l y,2023V o l.9N o.1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