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计算
- 格式:pptx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61
刚度(Stiffness)是描述材料或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对于线性弹性材料,刚度可以通过应力(Stress)与应变(Strain)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这个比例常数被称为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对于一维情况(例如拉伸或压缩),刚度计算公式为:
[ K = \frac{\sigma}{\epsilon} ]
其中:
( K ) 是刚度(N/m 或Pa)
( \sigma ) 是应力(N/m²或Pa)
( \epsilon ) 是应变(无量纲)
对于二维情况(例如梁的弯曲),刚度计算公式可能会涉及到弯矩(M)和曲率(κ):
[ EI = \frac{M}{\kappa} ]
其中:
( EI ) 是梁的弯曲刚度(N·m²)
( M ) 是弯矩(N·m)
( \kappa ) 是曲率(1/m)
对于三维情况(例如杆的扭转),刚度计算公式为:
[ GJ = \frac{T}{\phi} ]
其中:
( GJ ) 是杆的扭转刚度(N·m²)
( T ) 是扭矩(N·m)
( \phi ) 是扭转角(rad)
请注意,以上公式仅适用于线性弹性材料,并且在弹性范围内有效。
对于非线性材料或超出弹性范围的情况,刚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并且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模型来描述材料的力学行为。
此外,对于复杂的结构或组件,刚度可能需要通过有限元分析(FEA)或其他数值方法来计算。
这些方法可以考虑材料的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多种加载条件。
第7章 梁弯曲变形的计算§7-1 挠度与转角及梁的刚度条件梁变形前后形状的变化称为变形,一般用各段梁曲率的变化表示。
梁变形前后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位移包括线位移和角位移,如图7-1所示。
在小变形和忽略剪力影响的条件下,线位移是截面形心沿垂直于梁轴线方向的位移,称为挠度,用v 表示;角位移是横截面变形前后的夹角,称为转角,用θ表示。
而dxx dv x )()(=θ,可见确定梁的位移,关键是确定挠曲线方程Y=f(x)。
梁的设计中,除了需要满足强度条件外,在很多情况下,还要将其弹性变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满足刚度条件][][max max θθ≤≤v v式中的和][v ][θ分别为梁的许用挠度和许用转角,可从有关设计手册中查得。
§7-2 挠度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忽略剪力对变形的影响,梁平面弯曲的曲率公式为: 式(a)表明梁轴线上任一点的曲率)(1x ρ与该点处横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而与该截面的抗弯刚度)(x M EI 成反比。
如图7-2所示。
而梁轴线上任一点的曲率与挠曲线方程v 之间存在下列关系:)(xEIx M x )()(1=ρ (a) 232221)(1⎥⎥⎦⎤⎢⎢⎣⎡⎟⎠⎞⎜⎝⎛+±dx dv dx vd x ρ (b)将上式代入式(a),得到EIx M dx dv dx v d )(12322=⎥⎥⎦⎤⎢⎢⎣⎡⎟⎠⎞⎜⎝⎛+±(c) 小挠度条件下,1<<=θdxdv,式(c)可简化为: EI x M dxv d )(22=±(d)在图7-3所示的坐标系中,正弯矩对应着22dx vd 的正值(图7-3a),负弯矩对应着22dxvd 的负值(图7-3b),故式(d)左边的符号取正值EI x M dx v d )(22= (8-1)式(7-1)称为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简称小挠度微分方程。
显然,小挠度微分方程仅适用于线弹性范围内的平面弯曲问题。
梁线刚度计算公式
梁线刚度可以通过弯曲、拉伸和剪切三种形式进行计算。
具体的公式如下:
弯曲刚度计算公式:
梁线的弯曲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EI = k * D / (2 * Phi)
其中EI表示梁的弯曲刚度,k表示梁的弹性系数,D表示梁的弯曲变形,Phi表示梁的弯曲角度。
如果梁的截面形状、材料和长度确定,那么EI值也是固定的。
拉伸刚度计算公式:
梁线的拉伸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EA = F / deltaL
其中EA表示梁的拉伸刚度,F表示梁的受力大小,deltaL表示梁的拉伸变形。
如果梁的截面积和材料确定,那么EA值也是固定的。
剪切刚度计算公式:
梁线的剪切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GA = k / tau
其中GA表示梁的剪切刚度,k表示梁的剪切模量,tau表示材料的剪切应力。
剪切刚度与梁线的剪切变形有关,当材料的剪切应力发生变化时,剪
切变形也会相应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梁线的刚度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应力状态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梁的材料、截面形状和受力情况,通常采用适当的刚
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梁线的刚度。
梁线刚度的计算是结构力学中的基础问题之一,通过准确计算梁线的
刚度,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
梁线刚度的计算也为设计者提供了选择材料和截面形状的依据,以满足实
际工程要求。
§6-3 梁弯曲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课时计划:讲授3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梁弯曲变形时挠度和转角的概念;2.掌握梁的刚度计算方法及刚度条件。
教材分析:1.重点为梁弯曲变形时挠度和转角的概念;2.难点为梁的刚度计算方法及刚度条件。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梁弯曲变形时挠度和转角的概念以及梁的刚度计算方法。
重点为梁弯曲变形时挠度和转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梁的刚度计算方法并建立梁弯曲时的刚度条件。
通过对教材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弯曲变形,进而学会利用弯曲梁的刚度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第1学时教学内容:一、挠度和转角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梁弯曲变形时挠度和转角的概念。
因为材料力学研究强度与刚度,强度问题要计算应力,刚度问题要计算变形,本节讲梁的弯曲变形。
图示为简支梁弯曲变形时,变形前梁轴线是直线,受力F 弯曲变形后轴线是光滑平面曲线,变形前后梁轴线简化如下图所示。
横截面nn 移''n n ,形心C 到'C 点。
横截面形心在垂直于原轴线方向的位移,称为截面的挠度,用ω表示;横截面相对于原来位置转过的角度,称为该截面的转角,用θ表示。
截面形心轴线方向位移很小,高阶微量,可省略不计。
弯曲变形后梁的轴线变成一条连续而光滑的平面曲线,称为挠度曲线,简称挠曲线。
在图示的Oxw 坐标系中,表示挠曲线的方程为w =w(x)称为挠度方程。
由于轴线是各截面形心的连线,故该方程中的x 为变形前截面位置的横坐标,ω为变形后该截面的挠度。
由于截面转角等于挠度曲线在该截面的切线与x 轴的夹角,小变形有:()x w x w '==≈d d θθtan即任一截面转角近似等于挠度方程对x 的一阶导数。
所以挠度和转角的数值都可以由挠度方程及其一阶导数确定,只要有了挠度方程,就可以计算挠度和转角。
公式中挠度向上为正值,向下为负值;转角逆时针方向为正值,顺时针方向为负值。
由表可知,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梁的挠度、转角都和材料的弹性模量E 与截面惯性矩z I 的乘积z EI 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