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 格式:doc
- 大小:651.50 KB
- 文档页数:18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 模拟电路;所属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学分: 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 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 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 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
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第四节场效应管第五节晶闸管(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 8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 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 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 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 12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 图解法, 微变等效电路法;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大纲表1实验教学大纲(规范)一、目的和任务目的:本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此基础上,适当增设提高性和设计性实验,训练学生思考、研究、创新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 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熟悉实验任务,复习实验中所用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2. 能较合理地提出基本电子电路的实验方案,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完成实验内容,掌握元器件的参数特性,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正确测量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
3.课后整理实验数据,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写出内容完整,层次清晰,图表规范,字迹工整的实验报告并回答讲义中的思考问题,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要求采用统一格式填写,主要内容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实验数据表格,画出要求的曲线图表,误差分析,回答要求的问题,进行实验反思。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表1序号 1 2 3 4 5 6 实验项目名称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射极跟随器负反馈放大器差动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时数 3 3 3 3 3 3 每组人数 2 2 2 2 2 2 实验类型操作验证验证验证综合验证实验要求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三、每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内容:1、连接电路,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进行测量与调试;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6、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7、测量幅频特性曲线实验要求:1、阅读教材中有关共射放大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部分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Project of Analog Electronics设计周数:1 学分:1开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日制本科生先修课程:电路及其实验,模拟电子技术一、目的和意义本课程是学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模拟电子技术知识,进行实际模拟电子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测,以加深对模拟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电子技术实践技能,初步培养研制实用电子系统的能力。
二、选题要求选题要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常应包含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单元电路,最好能将这些电路综合应用。
注意选题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应适合实践教学和启发创新,选题内容不应太简单,难度要适中;最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反映模拟电子技术的新水平,并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成果宜具有相对完整功能。
三、任务及要求1、任务(1)学习实用模拟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2)学会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合理选用方案、电路和器件;(3)初步掌握简单模拟电子系统的安装布线、调测、排除故障等基本技能;(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进一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6)撰写规范的设计总结报告,培养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
2、要求(1)选定设计课题,下达设计任务选题可由指导教师选定,或由指导教师提供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但学生选题需通过指导教师批准。
课题应在设计周之前提前公布,并尽量早些,以便学生有充分的设计准备时间。
指导教师在公布课程设计课题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名称、设计任务、技术指标和要求、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可提供系统设计的参考框图、电路主要特点、主要器件的选用等。
(2)教师讲解a.介绍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安排、考核方法、注意事项b.讲授必要的课题背景和相关知识、原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中文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二、实验课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三、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四、实验课程编码:30705004五、实验课性质:单独设置的实验课六、学时学分数:48学时/2学分七、开课学期:3八、适用专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九、课程简介: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对非电类专业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它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十、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接触到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的电子电路系统并完成模拟电路的安装、调试,熟练掌握电路参数的测试原理及测量方法。
任务要求:本实验课程是采用集中授课和单独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首先讲解实验原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内容时需强调实验的要点、难点,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指导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独立实验,在教师的同意指导下,学生应完成相应的内容。
每组学生应相互配合,一人操作,一人记录,对实验环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故障分析、排除等,要求有完整的记录,在此过程中两人必须交换操作,完成实验后,每人需将预习报告及实验记录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说明:(1)学时分配:合计数要与实验总学时相同或大于实验总学时数(其中超出的学时数可为选开实验)。
(2)实验属性:指所开实验为公共基础类、专业基础类或专业类。
(3)实验类型:指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或设计性。
(4)每组人数:指按规定开设本项实验每组可参加的学生人数。
(5)实验要求:指必做或选做。
十三、考核方法: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80%,实验操作、出勤情况占总评成绩的20%。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The Outline of Analog Circuits Course Project课程编码:0001319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等专业学时:2周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撰稿人:吕承启日期:2010 年12月一、目的与任务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个或两个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
通过模拟电路课设要求学生:1、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从稳定可靠、使用方便、高性能价格比出发来选择方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知识,设计出相应的功能电路。
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掌握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及了解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制作方法。
5、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6、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1、内容:课题名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命题)(1)多用途温度监测及控制器(2)音频功率放大器(3)集成电流稳压电源的设计(4)函数发生器的设计2、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并独立完成总结报告。
3、进度安排及方式:(以四学时为一个单元)第一单元:集中讲课,主要内容如下:(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2)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3)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4)课设题目介绍(5)学生自由组合,选择题目。
第二单元:确定题目,教师就题目的基本要求答疑。
学生讨论、查资料。
第三、四、五单元:查资料、设计、仿真。
学生根据课题要求,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方案,并可以运用PSPICE软件或EWB软件在微机上完成对所设计电路的仿真。
第六单元:经指导教师审查后,领材料,组装。
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等。
课程代码:ACE00903学时分配:16学时赋予学分:1学分先修课程:电子工艺实训、电路分析后续课程: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实验、工程实训等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模拟电路实验》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等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实践操作性较强,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涉及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由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提供,而操作的基本技能那么为后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奠定应用能力基础。
通过模拟电路实验,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知识,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既是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的入门向导,又是创新精神的启蒙,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既是理工科各相关专业工程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所有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一。
通过进行模拟电路实验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分析、设计与测试简单的模拟电路,以及处理遇到的简单的电路故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单元单管放大电路【教学内容】1.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组装与测试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及其对放大器特性的影响。
3.掌握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交流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
等参数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及其对放大器特性的影响。
教学难点:静态工作点调整;放大器动态技术指标分析与测试。
【基本要求】•掌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设置、调整方法;•掌握放大器空载和带负载工作时,放大倍数有什么变化;•分析Rc,R L及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第2单元单电源运放组成的交流放大电路【教学内容】测量由单电源运放组成的同(反)向放大电路的各项参数;通过实验了解单电源运放的特【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同向和反向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教学难点:分析失真产生原因及消除。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一、引言1.1 简介1.2 目标与意义二、基础知识概述2.1 模拟电路的定义2.2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2.3 模拟电路的应用领域三、基本电路元件3.1 电阻3.1.1 电阻的基本概念3.1.2 不同电阻的特性3.2 电容3.2.1 电容的基本概念3.2.2 不同电容的特性3.3 电感3.3.1 电感的基本概念3.3.2 不同电感的特性四、基本电路分析方法4.1 基尔霍夫定律4.1.1 第一基尔霍夫定律4.1.2 第二基尔霍夫定律4.2 电压分压定律4.3 电流分流定律五、放大电路设计与分析5.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5.2 二极管放大电路设计与分析5.2.1 单管放大电路5.2.2 双管放大电路5.3 晶体管放大电路设计与分析5.3.1 共射放大电路5.3.2 共集放大电路5.3.3 共基放大电路六、滤波电路设计与分析6.1 低通滤波器6.1.1 一阶低通滤波器6.1.2 二阶低通滤波器6.2 高通滤波器6.2.1 一阶高通滤波器6.2.2 二阶高通滤波器6.3 带通滤波器6.4 带阻滤波器七、振荡电路设计与分析7.1 基本振荡电路的概念7.2 RC振荡电路7.3 LC振荡电路7.4 压控振荡电路八、功率放大电路设计与分析8.1 BJT功率放大电路8.1.1 甲类放大电路8.1.2 乙类放大电路8.2 MOSFET功率放大电路8.2.1 甲类放大电路8.2.2 乙类放大电路九、非线性电路设计与分析9.1 定常非线性电路9.1.1 改变静态工作点的非线性电路9.1.2 非线性特性的非线性电路9.2 非定常非线性电路9.2.1 变频器9.2.2 调幅器十、实验设计与实施10.1 模拟电路实验室准备10.1.1 实验室设备10.1.2 实验材料10.2 实验设计与操作要点10.2.1 实验目的与原理10.2.2 实验步骤与数据记录10.2.3 实验结果与分析十一、学习评估11.1 课堂测试11.2 实验报告评估11.3 期末考试十二、总结与展望12.1 学习回顾12.2 学习成果12.3 学习心得与展望结语以上为模拟电路教学大纲的提纲,该大纲旨在通过系统、清晰地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其学习和应用模拟电路的能力。
河南城建学院《模拟电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班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名称模拟电路实验名称指导教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12年12月《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大纲编写:杜小杰审核:《模拟电子电路》是理工科电类各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于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为此,必须充分重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目的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及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掌握基本电路的组装、调试和参数测量方法,会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三、实验基本要求与实验方式1.按实验指导书的格式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2.按规定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尽可能真实。
3.实验报告中要求有对结果的分析,去伪存真。
4.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实验项目学时分配表(每个项目标明实验性质,如演示、验证、设计、综合)五、实验报告及批改1、观察、分析实验过程2、批改实验报告六、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根据本人的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及大作业地完成情况给出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应在平时成绩中占重要分量。
成绩可分为A(优)、B(良)、C(中)、D(及格)和E(不及格)五个档次。
七、教材与参考书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华师大物理系电子线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丁明芳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自学与解题指南出版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八、实验项目设置、内容及说明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含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模拟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其目的是对电子专业的学生进行电子工程基础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及前景,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半导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参数、基本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特点,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与组成它的各级电路的关系,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和静态工作点,差模放大倍数、共模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分析和估算,互补输出级的工作原理。
(4)通用型集成运放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基本电流源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根据需求合理选用集成运放。
(5)影响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因素、求解单管放大电路下限频率、上限频率和波特图的方法。
(6)反馈的概念、反馈性质的判断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计方法、引入负反馈的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和消振方法。
(7)比例、加减、积分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运算关系,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各种运算电路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运算关系的方法,滤波的有关概念,有源滤波电路的识别,各种滤波电路的用途及它们幅频特性的定性分析。
(8)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及电路产生振荡可能的判断方法,各种振荡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单限、滞回、双限比较器的特点及用途,电压比较器传输特性的分析方法,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振荡电路的波形分析方法。
(9)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各种功放的电路特点和优缺点,OCL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10)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的分析与估算,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分析和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计算、三端稳压器的应用,开关稳压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课程编号:070201114《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Analog Electronic Circuits总学时:72 学分:3.5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类必修课2、开课学期:第五学期3、适应专业:物理学4、课程选修条件:高等数学、电工学5、课程教学目的:模拟电路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
基于该课程在现代社会中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面较广,在学生中也有普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必要。
因此,要求师范物理系毕业生,不仅能胜任中学物理课中无线电部分教学工作,而且也要能胜任中学电子科技活动小组的辅导工作,所以要求学生达到下面几点要求: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简单估算方法;通过实验,掌握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测试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掌握电路的焊接、安装与调试技术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建议模拟电路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电路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拓宽学生阅读、分析电路图的能力;应采用EDA仿真软件、虚拟仪器技术,增强学生对电路动态过程的理解;应开设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一)理论部分学时数:54第一章半导体器件[教学目的]1、了解本征、杂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及PN结中载流子的运动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了解稳压管的原理及应用,了解PN结的电容效应3、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放大系数,掌握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熟悉其参数,了解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4、掌握结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相应的特性曲线,理解场效应的参数,了解其与晶体管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稳压管的原理。
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如何判断三极管的管型、管脚和管材。
3、场效应管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
第一节半导体的特性一、本征半导体二、杂质半导体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一、PN结及其单向性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三、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四、稳压管第三节双极性三极管一、三极管的结构二、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载流子的运动三、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四、三极管的主要参数五、PNP型三极管第四节场效应三极管一、结型场效应管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三、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第二章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教学目的]1、了解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分析与计算方法(图解法、等效电路法)2、掌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及其特点3、掌握场效应管的等效模型及共源放大电路的原理及特点4、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动态参数的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分析及计算2、BJT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特点、FET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特点第一节放大的概念第二节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一、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二、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第三节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第四节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一、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二、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三、图解法四、微变等效电路法第五节工作点的稳定一、温度对静态工作点影响二、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第六节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一、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二、共基极放大电路三、三种基本组态的比较第七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一、场效应管的特点二、共源极放大电路三、分压-自偏压式共源放大电路四、共漏极放大电路第八节多级放大电路一、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二、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第三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教学目的]1、理解RC电路的频率响应及晶体管的混合π模型及其参数2、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3、了解多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晶体管的混合π模型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混合π模型等效电路图、频率响应的表达式及波特图第一节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一、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二、下限频率、上限频率和通频带三、频率失真四、波特图第二节三极管的参数一、共射截止频率二、特征频率三、共基截止频率第三节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一、混合π型等效电路二、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三、直接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第四节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一、多级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二、多级放大电路的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教学目的]1、掌握集成运放的特点、理想性能指标及使用注意事项2、理解集成运放电路的组成(偏置电路—电流源电路的作用、分类、计算;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态及其分析与计算)3、了解多级放大电路中的互补输出级4、掌握集成运放F007的引脚图、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集成运放电路的理想性能指标、F007的应用2、电流源电路的作用3、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态、分析与计算第一节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第二节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偏置电路二、差分放大输入级三、中间级四、输出级第三节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一、双极型集成运放F007第四节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第五节理想运算放大器一、理想运放的技术指标二、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的特点三、理想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的特点第六节集成运放使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第五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教学目的]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判断放大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反馈的类型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2、熟悉多种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会根据实际要求在电路中引入适当的反馈3、掌握负反馈的一般表达式,会计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教学重点和难点]1、负反馈组态的判断、负反馈的作用2、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第一节反馈的基本概念一、反馈概念的建立二、反馈的分类三、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四、反馈的一般表达式第二节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一、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二、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三、展宽频带四、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第三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一、深度负反馈放大倍数的分析计算第六章模拟信号运算电路[教学目的]1、掌握比例,加减运算,积分和微分电路的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1、比例、加减运算电路第一节比例运算电路一、反相比例运算电路二、加减比例运算电路三、差分比例运算电路四、比例电路应用实例第二节求和电路一、反相输入求和电路二、同相输入求和电路第三节积分和微分电路一、积分电路二、微分电路第七章信号处理电路[教学目的]1、理解有源滤波器的分类、分析方法2、掌握常用电压比较器(过零比较器、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双限比较器和集成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其传输特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源一阶、二阶低通滤波电路的分析及参数设计2、集成电压比较器的应用第一节有源滤波器一、滤波电路的作用和分类二、低通滤波器(LPF)三、高通滤波器(HPF)四、带通滤波器(BPF)五、带阻滤波器(BEF)第二节电压比较器一、过零比较器二、单限比较器三、滞回比较器四、双限比较器五、集成电压比较器第八章波形发生电路[教学目的]1、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起振,平衡、稳幅条件,掌握其分析方法2、掌握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1、RC正弦波振荡电路2、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第一节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一、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步骤第二节 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一、RC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二、其它形式的振荡电路第三节非正弦波发生电路一、矩形波发生电路二、三角波发生电路三、锯齿波发生电路第九章功率放大电路[教学目的]1、掌握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实际功放OCL电路2、掌握LM386、5G31集成功放的工作原理、引脚图及其使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转换效率和最大输出电压的计算2、LM386、5G31集成功放的应用第一节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第二节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一、OTL互补对称电路二、OCL互补对称电路第三节实际的功率放大电路一、OTL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二、OCL高保真功率放大电路第四节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第十章直流电源[教学目的]1、了解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参数2、理解滤波电路的原理,理解倍压整流电路原理3、掌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指标、限流电阻的计算,了解稳压电路中的保护措施4、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5、掌握集成稳压器W7800、W7900、W117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2、串联型稳压电路3、三端稳压器的应用第一节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第二节单相整流电路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二、单相全波整流电路三、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四、整流电路的主要参数第三节滤波电路一、电容滤波电路二、RC-∏型滤波电路三、电感滤波电路和LC滤波电路四、LC-∏型滤波电路第四节倍压整流电路第五节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第六节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第七节集成稳压器一、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组成二、三端集成稳压器的主要参数三、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二)实验部分学时数:181、常用仪器的使用及元器件的测试2、单级放大电路3、比例、求和运算电路4、有源滤波器5、波形发生电路6、集成功率放大器(详见《实验教学大纲》)四、课程学时分配五、分专业、层次的不同要求的有关说明:无六、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1、每次(二节课)理论课授完,均要布置一定的作业,作业占总成绩的5%。
河南城建学院《模拟电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班级专业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课程名称模拟电路实验名称指导教师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2012年12月《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大纲编写:杜小杰审核:课程编码0801103 课程名称模拟电路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本科) 学分 3.5考核形式测试开课学期 2先修课程电路分析、高等数学实验学时10《模拟电子电路》是理工科电类各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于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为此,必须充分重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目的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及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掌握基本电路的组装、调试和参数测量方法,会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三、实验基本要求和实验方式1.按实验指导书的格式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2.按规定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尽可能真实。
3.实验报告中要求有对结果的分析,去伪存真。
4.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序号课题名称学时项目性质演示验证设计综合1 基本放大电路2 √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使用——基本运算电路的组装和测试 2 √3 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 2 √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使用——电压比较器 2 √5 功率放大电路√总计101、观察、分析实验过程2、批改实验报告六、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根据本人的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及大作业地完成情况给出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应在平时成绩中占重要分量。
成绩可分为A(优)、B(良)、C(中)、D(及格)和E(不及格)五个档次。
七、教材和参考书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华师大物理系电子线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丁明芳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自学和解题指南出版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八、实验项目设置、内容及说明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含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实验课程和其它课程的关系等。
实验一基本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电流控制作用的原理。
(2)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对三极管工作状态的影响。
(3)学会测量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二、实验内容:(1)调节基极电流的大小,观察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找出规律。
(2)输入交流信号,通过改变基极电位的大小,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波形的变化。
(3)分别使输出和输入固定电流,改变输入和输出电流,记录和其对应的电压值,并画出其特性曲线。
三、实验原理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ER EC 1B R 2B R CR 'R LR SR SU oU iU +-+-CC +12V2.4K20K1M20K1K2.7K 22K1K1-1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2.测试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电四、实验设备直流稳压电源一台,双踪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两块,电子电工试验台,电阻,电容,电位器,导线若干。
VVμA++--100Ω图1-2三极管输入特性测试电路U BEU CEI B 5V 100Ω390Ω100Ω 5VI C 图1-3三极管输出特性测试电路mAVμA +-0~6V100k 0~15VI B 2k+-五、实验步骤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按图1-1正确接线,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CQ I =2mA (调节R b ) BQ I =CEQ U =2. 输入交流信号,通过改变基极电位的大小,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波形的变化。
观察记录一组i u ,o u 的波形。
ttiu ou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u 0波形失真情况管子工作状态4. 分别使输出和输入固定电流,改变输入和输出电流,记录和其对应的电压值,并画出其特性曲线。
(1)按图1-2接线,固定输出电流,改变输入电流,测量输入电压,填表1-1表1-1测试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表格(V)UBEI(μA)B(2)按图1-3接线,固定输入电流,改变输出电流,测量输出电压,填表1-2表1-2测试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表格I B=20U CE(V)uAI C(mA)I B=40U CE(V)uAI C(mA)I B=60U CE(V)uAI C(mA)I B=80U CE(V)uAI C(mA)I B=100U CE(V)uAI C(mA)六、实验报告写出实验报告,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去伪存真七、思考题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为什么不是水平的?实验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使用——基本运算电路的组装和测试一、实验目的(1)初步接触集成运算放大器,了解其外形特征、管脚设置及其基本外围电路的连接。
(2)通过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加法运算电路及减法运算电路输出、输入之间关系的测试,初步了解集成运放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3)进一步熟练示波器的使用,练习使用双踪示波器测量直流及正弦交流电压,以及对两路信号进行对比。
二、实验内容(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测试。
(2)反相加法运算电路测试。
(3)减法运算电路测试。
(4)加法运算电路测试。
三、实验原理1.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运放视为理想运放,就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满足下列条件的运算放大器称为理想运放。
开环电压增益 A ud =∞ 输入阻抗 r i =∞ 输出阻抗 r o =0 带宽 f BW =∞ 失调和漂移均为零等。
理想运放在线性使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 (1)U +≈U -,——“虚短”。
(2)I +=I -=0,——“虚断”。
上述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使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2.基本运算电路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电路如图2-1所示。
对于理想运放, 该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R 2=R 1 // R F 。
图2-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2-2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2)反相加法电路电路如图2-2所示,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U R RU R R (U i22F i11F O +-= R 3=R 1 // R 2 // R F i1FO U R RU -=(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图2-3(a)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i 1FO )U R R (1U += R 2=R 1 // R F 当R 1→∞时,U O =U i ,即得到如图2-3(b)所示的电压跟随器。
图中R 2=R F ,用以减小漂移和起保护作用。
一般R F 取10K Ω, R F 太小起不到保护作用,太大则影响跟随性。
(a)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b) 电压跟随器图2-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4) 减法器对于图2-4所示的减法运算电路,当R 1=R 2,R 3=R F 时, 有如下关系式 )U (U R R U i1i21FO -=图2-4 减法运算电路图 图2-5 积分运算电路四、实验设备和器件1、±12V 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交流毫伏表4、直流电压表5、集成运算放大器μA741×1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五、实验步骤实验前要看清运放组件各管脚的位置;切忌正、负电源极性接反和输出端短路,否则将会损坏集成块。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1) 按图2-1连接实验电路,接通±12V电源,输入端对地短路,进行调零和消振。
2) 输入f=100Hz,U i=0.5V的正弦交流信号,测量相应的U O,并用示波器观察u O和u i的相位关系,记入表2-1。
表2-1 U i=0.5V,f=100HzU i(V)U0(V)u i波形u O波形A V实测值计算值2.同相比例运算电路1) 按图2-3(a)连接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同内容1,将结果记入表2-2。
2) 将图2-3(a)中的R1断开,得图2-3(b)电路重复内容1)。
表2-2 U i=0.5V f=100HzU i(V)U O(V) u i波形u O波形A V实测值计算值3.反相加法运算电路(1)按图2-2连接实验电路。
调零和消振。
(2)输入信号采用直流信号,图2-6所示电路为简易直流信号源,由实验者自行完成。
实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直流信号幅度以确保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入电压U i1、U i2及输出电压U O,记入表2-3。
图2-6 简易可调直流信号源表2-3U i1(V)U i2(V)U O(V)4、减法运算电路1) 按图2-4连接实验电路。
调零和消振。
2) 采用直流输入信号,实验步骤同内容3,记入表2-4。
表2-4U i1(V)U i2(V)U O(V)六、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画出波形图(注意波形间的相位关系)。
(2)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一、实验目的(1)初步接触负反馈放大器,通过对有负反馈和无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比较,体会负反馈改善放大器性能的作用。
(2)进一步熟练几种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3)进一步掌握放大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测量基本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测量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测量基本放大电路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5.观察负反馈对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三、实验原理图3-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 f 把输出电压u o 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 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 F1上形成反馈电压u f 。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uu uuf F A 1A A +=其中 Au =U O /U i —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1+A u F u — 反馈深度,它的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改善的程度。
2) 反馈系数F1f F1u R R R F +=3) 输入电阻R if =(1+A u F u )R iR i — 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4) 输出电阻uuO OOf F A 1R R +=R O — 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A uO — 基本放大器R L =∞时的电压放大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