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练习1).docx
- 格式:docx
- 大小:34.09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2•遵义)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2.(2012•宜昌)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3.(2012•咸宁)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化现象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4.(2012•绥化)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山间的“云海”B.树枝上的“雾凇”C.花草上的“露珠”D.房檐下的“冰凌”5.(2012•南京)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口中呼出的“白气”冰冻的衣服晾干C.玻璃上的“冰花”D.河面上的冰块6.(2012•宁夏)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A.蒸发现象B.升华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7.(2012•日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8.(2012•娄底)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里冰雪消融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9.(2012•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10.(2012•贵阳)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 )A . 凝华B . 升华C . 液化D . 汽化 11.(2011•咸宁)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雾凇”的形成B .“雪花”的形成C .“露珠”的形成D .“冰柱”的形成12.(2011•天津)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拭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是( ) A . 酒精熔化时吸热 B . 酒精液化时吸热 C . 酒精汽化时吸热 D . 酒精升华时吸热 13.(2011•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 . 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B . 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C . 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轶丝网上形成霜D . 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14.(2011•合川区)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15.(2011•呼和浩特)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熔化现象B.烧开水时在壶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C.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露水凝固而成的D.室外冰冻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升华现象16.(2010•肇庆)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汽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汽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C.两者均吸热D.两者均放热17.(2010•济宁)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雪飘18.(2010•桂林)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A.使空气液化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19.(2010•广西)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20.(2010•广安)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二.填空题(共7小题)21.(2012•盐城)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_热.22.(2012•沈阳)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图乙中的物质为_________态.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23.(2012•广州)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_经过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24.(2011•山西)2011年1月8日,在寒冷的吉林,天空出现了“三个太阳”的罕见“幻日”奇观.这是由于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当太阳光通过这些小冰晶时,发生了光的_________形成的.25.(2010•镇江)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_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26.(2010•河池)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_________ ;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_________ ;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_________ . 27.(2009•柳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___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是由于灯丝钨先 _________ (填一种物态变化)后凝华的结果.三.解答题(共3小题) 28.(2011•广东)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现象或情景 现在形成解释示例: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 矿泉水瓶附近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在潮湿的天气,当打开电冰箱门时有“白气”冒出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气”用久的日光灯两头会“变黑”29.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它具有的化学性质.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_________ 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 _________ 时要 _________ 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30.(2012•南平)2012年春晚舞台上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如图所示,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舞台上白雾形成的原因.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 制作。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冲刺高分-升华和凝华(1)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B.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C.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2.常见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冰箱冷冻室的内壁出现霜 B.池塘的水面产生一层薄冰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变干3. 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凝华B.凝固C.汽化D.液化4.某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经过一天一夜坚守,抓住有利时机,分别在东海桃林镇、赣榆抗日山和灌云陡沟乡等地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关于人工增雨作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工增雨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B.人工增雨可以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C.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是利用干冰凝华放热D.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5.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6.关于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冻肉解冻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B.高压锅气阀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侧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小水珠是从里面渗出来的7.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凝华的是()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 B.泼水成冰凌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 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8.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了B.秋天,霜打枝头C.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D.冬天,千里冰封9.在实验室里,常用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 )A.吸热来获得高温B.放热来获得低温C.吸热来获得低温D.放热来获得高温10.诗词大会让我们领略了诗词的优美,下列哪句诗词的描述中包含凝华现象()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B.云开雾散旭风暖,园中种下牡丹花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11.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2. 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二.填空题13.冬天的早晨,有时会看到霜,霜是水蒸气 _______形成的;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里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 _______时(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_______热(填“吸收”或“放出”)的原理。
3.4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气态二氧化碳被加压、降温后直接形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2.雾凇的形成是()A.凝固B.凝华C.液化D.升华3.如图所示实例中,其物态变化过程与霜的形成同类的是( )A.清晨小草上的露珠B.严冬窗玻璃上的冰花C.烘手器将湿手烘干D.用水制成的冰4.在北方的冬天,室外冻得发硬的衣服也会变干,这主要是因为( )A.衣服上的水汽化的缘故B.衣服上的冰逐渐升华的缘故C.衣服上的水蒸气凝华的缘故D.衣服上的冰先熔化后蒸发的缘故5.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汽化、凝固B.凝固、升华C.液化、凝固D.汽化、升华6.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形成白色的、像雪二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干冰变成气体是汽化现象C.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是熔化或凝华现象D.干冰有致冷作用是因为干冰变成气体时需吸收热量7.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8.毛主席的《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对其中的“雨”、“雪”、“冰”解析正确的是( )A.“雨”一定是液化形成的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冰”的形成要吸热D.以上说法均正确9.海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B.雪是云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C.积雪液化成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必节约用水10.首届“节水中国行”城市主题宣传活动于2024年3月在陕西西安举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3.4 升华和凝华同步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2.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4.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融化——凝固(放热)B. 雾生成——液化(放热)C. 露产生——汽化(吸热)D. 霜形成——升华(放热)5. 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6. 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
这是因为()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7. 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8.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9. 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D.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10. 下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最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A.浸入开水中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12. 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_______、(2)________和(3)________三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13.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14.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 ℃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水雾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__,形成“人工雪”。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冬天,屋顶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凝固C. 凝华D. 液化2.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C. 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D. 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3.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
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薄雾缥缈C. 秋天,露珠晶莹D. 冬天,雾凇簇簇4.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A. 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 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 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 金属凝固到玻璃镜头上5.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固的是()A. 冰封的河面解冻B. 钢水浇铸成车轮C. 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D. 冰雕展上,冰雕会慢慢变小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而成B. 通常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C.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 可乐中的冰块会在常温下液化成水7.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 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8.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
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
待太阳出来以后,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故名“钻石尘”。
由于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因此极为罕见。
3.4 升华和凝华知识梳理上述现象中物质可以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也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都没有经过液态这一过程。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知识点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把少量碘放入烧瓶中,瓶口加上塞子,用酒精灯对烧瓶底微微加热,会看到固态的碘逐渐减少,最后不见了,烧瓶中充满了碘的蒸气,且烧瓶中没有液体出现,说明固态碘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由此可知,升华是吸热过程。
凝华为升华的相反物态变化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升华时要________热;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凝华时要________热.2.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_______.3.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这些霜是由于__________而成的.4.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在形成黑斑的过程中先发生_________后发生_________.5.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_________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_________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_________,汇成江河流入大海;另一部分_________ 涌出地表面后变成一股股清泉.6.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_________;气压越高,沸点越_________. 7.攀登喜马拉雅山顶峰的队员们,在山峰上做饭时,只能使用高压锅,否则食物就煮不熟,原因是__________.二、单选题8.在实验室里,关于利用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高温B.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低温C.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高温D.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低温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学中所说的物态变化的是()A.秋天出现的漫天大雾B.下雪后地面变的潮湿C.冬天的窗户上出现的冰花D.水泥用水合成泥浆10.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A.熔化、凝华B.汽化、升华C.液化、凝华D.凝固、蒸发11.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而糖在高于100℃的环境下容易变质,为了使糖不变质,下面所说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用小火沸腾较长时间B.用猛火缩短加热时间C.降低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D.增大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12.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物体上形成了霜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物体上形成了霜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再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13.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升华和凝华B.凝华和液化C.汽化和熔化D.液化和升华14.下面所说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往外冒“白气”C.冬天,室外冰冻的湿衣服干了D.春天,下过雨后路面干了1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在100 ℃时一定沸腾B.冰在0℃时一定熔化C.水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蒸发D.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16.电灯泡使用的时间长了,其中的钨丝会变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升华了B.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熔化了C.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蒸发了D.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液化了17.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水珠及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叶片上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三、综合题18.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熔化浇铸成工件液化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凝华春天水池中的冰融化了升华夏天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汽化秋天看到草上的露水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升华★ 2 210二凝华★ 3 3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特点:吸热;3.常见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了、樟脑丸慢慢变小、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等。
【例题1】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变式1】食品运输中,常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A.液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例题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变式2】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由升华形成的是()A.水壶嘴处冒白气 B.潮湿衣服被晾干C.灯泡的灯丝变细 D.玻璃窗出现冰花二、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放热;3.常见凝华现象:霜、雾凇、冰花等;【例题3】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东移南压影响,某地出现雨夹雪天气.雪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变式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雾凇形成 B.浓雾消散 C.冰雪消融 D.湖水结冰【例题4】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B.“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变式4】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冰棍周围的“白气”C.秋天,草丛里的露珠 D.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例题5】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汽化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固 D.先汽化后凝华【变式5】用久的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玻璃泡壁发黑,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凝华和升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雾凇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固C.熔化D.凝华2.小明在家帮妈妈做饭时,从冰箱中拿出的冻肉上有白霜,该现象属于()A.升华现象B.液化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3.“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甲图:初春、扎龙湿地冰雪消融B.乙图:盛夏,林都伊春薄雾消散C.丙图:金秋,镜泊湖畔朝露晶莹D.丁图:寒冬,太阳岛上雪人变小4.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北风吹雁雪纷纷”——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5.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6.冬季的哈尔滨处处琼楼玉宇,白雪皑皑,富有诗情画意,被人们称为“冰城”,也是2024年初最火爆的旅游城市之一。
冬天会出现下列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B.水蒸气随风在树枝上变成了冰晶C.天空中的水蒸气或水滴形成雪D.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7.如图,小明将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铁勺上进行“人工造雾”实验,铁勺不仅周围出现白雾,而且表面出现一层白霜,随后小明将干冰放入热水中,水中产生大量气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水蒸气B.铁勺周围的白雾是由干冰汽化形成的C.铁勺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造雾”过程中干冰需要放出热量8.如图甲物质M通过不同的过程,出现三种不同物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诗人白居易在《早春》中,用诗句“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描述春暖花开的景象,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雪是由水蒸气凝固形成的B.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C.“雪消”的过程需放热D.“冰释”的过程中温度升高2.下列自然现象的成因说法中正确的是A.漫天飞舞的雪花,是升华形成的B.晶莹剔透的露珠,是汽化形成的C.缥缈朦胧的薄雾,是液化形成的D.滴滴答答的雨滴,是凝华形成的3.下列物态的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5.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出现护目镜内则起雾,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华6.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①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①冬天,湖面结冰①深秋,树上的白霜①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A.①B.①①C.①①D.①①①7.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冬天的早晨我们呼出的“白气”B.屋檐下悬挂的冰柱C.教室的日光灯管用久了灯丝变细D.冬天早晨房屋、草木上的霜8.使用蒸汽熨斗时,熨斗内的水变成水蒸气,这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是()A.熔化B.凝固C.汽化D.凝华9.“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诗词中描绘露在日出后会消失,露消失的过程属于哪种物态变化()A.升华B.液化C.汽化D.熔化10.在水循环中,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这种物态变化属于A.凝固B.升华C.液化D.凝华11.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汗”是水蒸气熔化形成的B.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玻璃上的“汗”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2.小明在第二次参观梅园“冰雪奇缘”冰雕艺术展中,发现冰雕作品比第一次看的时候变小了,这是因为冰雕发生了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1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下列描述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雨水:河水破冰B.白露:露似珍珠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冰封万里14.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汽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液化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D.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凝固1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吃冰棒时“粘”舌头B.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C.用干手器将手烘干D.飞机在天空留下的白色“尾巴”二、填空题16.2015年3月25日,新疆克拉玛依一处平房发生火灾,火灾造成6人遇难,在灭火过程中,消防员使用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热量,实现快速灭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图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4.图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6.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B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7.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BA.蒸发现象B.升华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8.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出现,12年4月,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方,却出现“四月飞雪”的奇观。
“雪”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A.凝华B.凝固C.升华D.熔化9.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BA.雾的形成B.霜的形成C.水结成冰D.露的形成11.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D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CA.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B.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C.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形成霜D.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BA.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C.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D.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14.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3.4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2014年赤峰中考题)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答案:C解析: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雪花在脸上变成水,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答案:D解析:空气里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木、地面就会直接变成小冰粒。
所以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雾是小水珠,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所以,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意思是衣服里的冰没有熔化成水,而是直接变成水蒸气跑掉了,所以是升华现象。
3.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升华吸热C.干冰液化放热D.干冰凝华放热答案:B解析:固态二氧化碳之所以叫干冰,是因为这种物质形态像冰,但它不会像冰那样熔化变成水弄湿周围的物体,而是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跑掉。
所以干冰是容易升华的物质。
在干冰升华时,会大量吸热,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这种作用使干冰用途广泛,如防止食品变质,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上的烟雾等。
4.(2014年长春中考题)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A.液化B.凝华C.熔化D.升华答案:B解析: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C.水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答案:D解析:洒在地上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不是升华,故A错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江面上的大雾,是液化现象,不是升华,故B错误;液态的水放热慢慢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不是升华,故C错误;灯丝发光,温度升高,灯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升华,从而使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
6.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渲染气氛,这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干冰升华,再液化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C.干冰汽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D.干冰液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答案:B解析:干冰升华后以气体二氧化碳的形式弥散到空气中,不会再液化,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所以该选项正确。
干冰从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干冰从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是液化现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7.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答案:B解析: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相反,玻璃不会比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更低,因此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不会遇冷凝华。
8.如图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明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图1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答案:A解析:由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混合物的熔点比冰的熔点低。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易拉罐底部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9.针对旱情,气象部门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良好。
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喷洒的干冰可以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雨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凝华和熔化B.凝华和液化C.凝固和熔化D.凝固和液化答案:A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非常容易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快速放热,凝华产生小冰粒。
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从空气中吸热,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形成雨滴,故雨的形成过程是凝华和熔化。
二、填空题10.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使用高压锅加热食物,可以使食物熟得更快,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 ______的原理。
答案:凝华凝固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析:冷冻室侧壁上出现的霜是由于冷冻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是凝华现象;湿抹布擦拭冷冻室侧壁时,抹布粘在侧壁上,是由于抹布上的水变成了冰,是凝固现象;高压锅密闭较好,内部压强大,水的沸点高,这样高压锅内的温度就会更高一些,就会更快煮熟食物。
所以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提高水的沸点来提高锅内温度的,可以使食物熟得更快。
11.如图2是南方雪灾中汽车被积雪覆盖的现象;右图是南方雪灾中见到的电线结起的冰柱现象。
雪和冰柱分别是由而成的。
(选填“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凝华”“水凝固”或“水汽化”)图2答案:水蒸气凝华和水凝固解析:“雪”“冰柱”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雪”是水的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寒冷的天气后直接凝华为固体的,“冰柱”是由液态水变成的,是凝固现象。
12.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只有气温急剧下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才能结成霜;化雪过程需要从周围的空气中,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人们感觉寒冷(均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放热吸热解析:水蒸气结成霜,是由气态变为固态,需要放热。
“化雪过程”就是雪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13.热升华技术属于一种特种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次突破。
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可与印刷品媲美。
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受热,渗入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发生,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
热升华的图像经久耐用,图像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解析:题目展示了物理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
根据题意容易判断热升华技术使油墨经历了先升华后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
三、综合题14.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10日,阴天,气温约-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结舌。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对于雪不见了,你会提出怎样的猜想?(2)简单解释你猜想的依据。
答案:(1)猜想:雪发生了升华现象,即由固态的雪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掉了。
(2)依据:当时的气温低(约-15℃),不能达到雪的熔点,所以雪不会熔化。
“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也证明了雪没有变成水。
解析:文章提供了一幅令人惊奇的物态变化图景。
约5cm~10cm厚的积雪,很短的时间内不见了。
雪会变成什么呢?我们会提出这样几种可能:雪熔化变成水后渗入沙中,雪熔化成水后迅速蒸发,还有一种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猜想,就是雪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
那么,雪能否熔化呢?注意到当时的气温是约-15℃,这远远低于雪的熔点,所以雪不会熔化。
另外,“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也证明了没有水的生成。
“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在北方很冷的时候,一直冰冻着的衣服也会变干,就是冰雪在很冷的气温下发生的升华现象,不过这个过程要持续几日,文章中雪的升华为什么会这么迅速呢?联系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不难想象,由于空气异常干燥,使得物态变化也异常迅速。
15.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
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
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案:(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解析:(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
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