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癣狐臭宁酊剂抗皮肤病真菌及安全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9.07 KB
- 文档页数:3
狐臭净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狐臭是一种常见的体臭问题,给患者造成了身心上的困扰。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狐臭去除产品多种多样,然而效果参差不齐。
本研究旨在评估狐臭净的可行性,考察其去除狐臭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计,实验组使用狐臭净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进行治疗。
受试者选取本研究共选取了100名具有明显狐臭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选标准,患者需年龄在18-45岁之间,无皮肤病、过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
实验过程实验组的受试者每天使用狐臭净进行两次治疗,每次涂抹于腋下部位,并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对照组受试者则每天使用安慰剂进行相同的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期为12周,每4周进行一次评估。
对受试者的狐臭等级进行评分,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评分变化,来评估狐臭净的治疗效果。
安全性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记录受试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例如红肿、瘙痒等。
并根据患者的反馈以及临床观察来评估狐臭净的安全性。
结果治疗效果经过12周治疗,实验组的狐臭评分平均降低了30%,对照组的狐臭评分平均降低了15%。
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说明狐臭净在治疗狐臭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安全性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受试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也未出现异常情况。
说明狐臭净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讨论狐臭净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该产品能够显著改善狐臭患者的症状,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然而,本研究仅对100名患者进行了治疗和观察,样本量相对较小。
此外,本研究未考虑狐臭净的长期使用效果,对于疗效的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结论综上所述,狐臭净在治疗狐臭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其长期使用效果以及治疗机制。
参考文献1.Smith A, et al. Efficacy of the anti-odor product on reducing body odorin patients with apocrine bromhidrosis.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8;45(6):689-692.2.Johnson B, et al. Safety assessment of the anti-odor product in healthyindividuals.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2017;20(3):123-128.。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狐臭和脚气的药物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吐尔逊别克·叶尔达,李吉·查干申请号:CN98126487.5
申请日:19981231
公开号:CN1233471A
公开日:
1999110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狐臭和脚气的药物。
为解决现有药物易复发不能根除狐臭和脚气的问题,本发明药物基本上由甲醛、高锰酸钾和蒸馏水按照一定比例科学合理配制而成,是一种外搽药液,不仅能快速根除狐臭和脚气,而且对腋下汗腺和脚部皮肤无损伤,每周搽用一次,轻症者一次治愈,重症者三至四次治愈,治愈率达100%,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狐臭和脚气的良药。
申请人:吐尔逊别克·叶尔达,李吉·查干
地址:835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伊犁师范学院化学系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复方脚癣灵搽剂治疗皮肤癣症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脚癣灵搽剂治疗30例浅表真菌病、20例花斑癣疗效。
方法: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临床疗效评价,浅表真菌病和花斑癣分别为86.7%和90%。
结论:复方脚癣灵搽剂治疗浅表真菌病、花斑癣疗效良好。
关键词癣症外治法复方脚癣灵搽剂疗效观察资料与方法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应用复方脚癣灵搽剂治疗浅表真菌病30例(其中足癣20例,体癣10例),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花斑癣20例。
入选标准:从皮肤科门诊浅表真菌引起的手癣、脚癣、体癣感染者,以及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花斑癣感染者中选择。
选择3周内未应用过任何抗真菌药物(包括内服、外用)的脚癣、体癣、花斑癣(过度角化型、糜烂型脚癣未选入其中)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2周后看结果并登记。
排除标准:有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2周内内服或外用抗真菌药物者。
淘汰标准:治疗期间发生过敏者,自认为疗效不佳中断用药者,不遵守医嘱同时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者。
药物外用方法:用棉签蘸取复方脚癣灵搽剂,直接外涂患处,每天2~3次。
每周门诊观察疗效。
并登记治疗变化,3周为1疗程。
观察疗效方法:临床各项症状及体征包括鳞屑、角化、瘙痒按0=无、1=轻、2=中、3=重来评分,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客观评分,评定疗效。
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计算疗效指数。
疗效指数=(治疗前指数-治疗后指数)/治疗前积分×100%。
①治愈:皮疹消退,痒感消失;②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疗效指数>70%;③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疗效指数30%~70%;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疗效指数<30%。
治愈和显效合并计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结果,见表1。
讨论复方脚癣灵搽剂原处方为我院皮肤科马芸宏副主任医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并参考处方中中药的药理作用,总结出的协定处方,笔者采用经皮给药的技术手段,将此处方开发成治疗手癣、脚癣、体癣、花斑癣的复方外用搽剂。
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9.13(1) SichuanInstituteofAnimalHusbandryandV eterinaryMedicine体摘要应用五种抗真菌药物对引起人,兽皮癣病的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的体外敏感性试验进行对比观察,旨在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采用沙保弱氏药液培养基种菌试管法.结果五种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MFC值分别是:足光粉0.78—1.56Ing,rnl,达克宁霜3.2~6.4mrnl,皮康王4'8mCml,脚癣一次净7.8~15.6ml,脚癣狐臭宁31.2—62.4ml;对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分别是:足光粉1.56—3.12mg/ml,达克宁霜1.6—3.2mg/ml,皮康王8—16mg,rnl,脚癣一次净1.56—31.2盯d,脚癣狐臭宁31.2—62.4盯d.结论足光粉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MFC值最小,脚癣狐臭宁对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相同.提示足光粉在临床上治疗单独一种真菌感染的皮癣病效佳,脚癣狐臭宁在临床上治疗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皮癣病效果最优.关键词抗真菌药物皮肤真菌MICMFC对比试验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大多数是由毛癣菌属的致病性真菌侵染皮肤,毛发,被毛,羽毛,指(趾)甲和爪.由于引起人兽皮癣病的病原性真菌种类繁多,各具形态特点,且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繁殖力强,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较强.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感染的药物,目前虽种类繁多,但真正能有效根治的药物却很少,而许多药物的副作用大….盲目地使用抗生素,亦未能起到明显的抗菌作用,反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为比较研究五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效,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1材料及方法1.1材料1.1.1药物与试剂脚癣一次净批号:970523—4,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达克宁霜批号:970516—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皮康王批号:970529—03,昆明滇虹天然药物厂;足光粉批号:970131—32,成都中药厂;脚癣狐臭宁(由斑蟊,狼毒,樟脑,冰片等组成)由四川畜牧兽医学收稿日期:1998—1O一28笙.1_塑垄篁!互墓堕垫物对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35院中兽医教研室提供;放线菌酮批号:681__9,ChemieAG;葡萄糖批号:931005,重庆北碚化学试剂厂;蛋白胨批号:940928,湖北医药公司化玻站分装;氯霉素批号:970703,重庆西南药业有限公司.1.1.2实验菌种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metgrophytes)由四川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提供;堇色毛癣菌(T.vidaleum),亦称紫色毛癣菌(TrichophytonViolaceumSabouraud),从患者所采集的病料,经分离培养,镜检系真菌疱子,菌丝,并通过真菌学鉴定即得.1.1.3实验设备实验室常规设备.1.1.4培养基沙保弱氏培养基J.1.2方法1.2.1菌种制备在无菌操作下,钩取(或刮取)已分离培养的真菌孢子菌丝接种于沙保弱氏液体培养基中,置25℃的隔水式电热恒温中培养2-3周,菌落生长良好者备用. 1.2.2培券基的制备准确称取葡萄糖40.0g.蛋白胨10.0g,量取l000ml蒸馏水,盛于锥形瓶中加热溶解,再加125g氯霉素,150g放线菌酮,待溶解混匀后,用移液管吸取分装试管(5.0rnl/支),纱布棉塞塞紧包裹,然后高压灭菌15磅15min,待冷却后备用.1.3敏感性试验1.3.1实验药物的制备对石膏样毛癣菌抑菌药物的配制:足光粉1.0g,加入20.0ml 蒸馏水溶解;达克宁霜1.0g,加蒸馏水18.12rnl溶解;皮康王1.2g,加18.5rnl蒸馏水溶解.取13×100mm灭菌有棉塞的沙氏液试管各11支,编号排列在试管架上,然后各吸取5rnl受试药物,分别加入每组第1管,混匀后取5rnl放入第2管中,依次类推,直到第9管取出5rnl弃去,使成1:1,1:2,1:4,l':8……等各种浓度.第l0管不加药物,不种菌作空白对照,以便观察沙氏培养液是否被污染.第11管不加药物,只种菌作对照,以便观察沙氏液是否适合于真菌生长.脚癣一次净取5ml,加入第1管,操作同上法.脚癣狐臭宁取2.5rnl,加2.5rnl蒸馏水混匀后加入第l管,操作同上法.对堇色毛癣菌抑菌药物的配制:足光粉2.0g,加20.0ml蒸馏水溶解;达克宁霜2.25g,加39.0ml蒸馏水溶解;皮康王1.4g,加10.96rnl蒸馏水溶解;脚癣一次净取2.5rnl,加7.5rnl蒸馏水混匀;脚癣狐臭宁取2.5,加蒸馏水2.5混匀;其余操作方法与石膏样毛癣菌方法相同.1.3.2抑菌试验将分离纯培养的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在无菌操作下各钩取米粒大小的菌落,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受试药物的沙氏液培养基试管中,然后置25~C的隔水式电热恒温箱中培养3—4周,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作好记录.1.3.3MIC值判定方法用肉眼观察接种菌菌落的大小(米粒大)判定:凡菌落大于米粒或覆盖于试管液面,视为菌落生长,则为无抑菌作用即阳性;接种的菌落大小无变化或沉于试管底部.判为菌落未生长,则为抑菌作用即为阴性.MIC的端值应为最后一支菌落未生长的试管为药物浓度值和第一支菌落生长的试管为药物浓度值.1.3.4常规法测MFC值各取有抑菌作用的管中接种菌,分别接于沙氏固体培养基平皿上,置25℃隔水式电热恒温箱培养3-4周观察,有菌落生长为阳性,无菌落生长为杀菌. 1,3.5计算MIC,MFC值试验的五种药物系复方制剂(成药)均不知其复方成份(含量).足光粉,达克宁霜,皮康王所配制的药液为混浊液或乳浊液,故无法定量测定其成份及产生药效36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第13卷的成份的量.因此,将这五种药视为百分之百的含量,如在某一试管中含达克宁霜多少毫克,其余两种酊剂药,视为一毫升量相当于一克,以作为对比分析计算单位.2结果2.1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MIC,MFC试验,结果见表1.表1五种抗茵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效果足光粉一一一一一一+++一+(中药粉剂)达克宁霜一一+++++++一+(西药膏剂)皮康王一一一一一++++一+(西药膏剂)脚癣一次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TT●●(中药酊剂)脚癣狐臭宁1:31:61:121:241:481:961:1921:3841:768一+注:"+''表示菌落生长,"一"表示菌落未生长.2.3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茵,堇毛癣菌MIC,MFC范围值计算结果见表3.笙二塑垄篁:至塞堕垫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37l___l___●___-I___--__I——--———————————.=——=l_=………………'…J/u表3五种抗真菌药物MIC,MFC值范围3结论与讨论3.1足光粉,达克宁霜,皮康王,脚癣一次净和脚癣狐臭宁五种抗真菌药物对引起人兽皮癣病的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杀灭抑制作用.但是,这两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其中石膏样毛癣菌对足光粉最敏感,脚癣狐臭宁次之.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足光粉,脚癣狐臭宁治疗石膏样毛癣菌皮癣病效果较好.3.2足光粉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MFC值0.78——1.56mg/rnl,为五种药物中对两种真菌的十个MIC,MFC值最小.提示临床使用该药产生耐药菌株比其余四种药物的可能性小,且对石膏样毛癣菌或堇色毛癣菌单独感染引起的皮癣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3脚癣狐臭宁擦酊对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均为31.22.4ta/mt, 表明该药在治疗由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皮癣病有很好疗效.同时,它与脚癣一次净对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31.2-一62.4~/rnl相同,提示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由堇色毛癣菌单独感染引起的皮癣病有相同疗效.3.4MIC,MFC对比分析认为,足光粉,皮康王两种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和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相比,后者是前者的二倍.充分说明堇色毛癣菌(野株)经过一定抗真药物治疗后,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这与真菌在培养或宿主体表繁殖时,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抗菌素,积存于细胞中或分泌于细胞外.或亦在长期的治疗中,由于抗菌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的潜在适应能力被激发,病原微生物要么被抗生素杀灭抑制,要么就以细胞表面组成发生变异而存活,从而产生对药物抵抗力4有关.提示在临床治疗皮癣病时应尽量交叉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3.5足光粉,脚癣一次净,脚癣狐臭宁三种中药复方制剂与两种西药复方制剂MIC,MFC比较结果,表明中药在用于临床时,产生耐药性可能比西药小,而疗效也较好.这与某些中草药的制剂提取物中的有效成份或含有某些生物碱对真菌具有杀灭抑制作用有关.提示中草药制剂具有高效,低毒,普简,价廉等优点.因此,在今后对皮癣病的防治工作中,应当加大对我国中草药资源的开发研究,减少耐药株的出现.3.6达克宁霜,皮康王对皮肤真菌的杀灭抑制作用,均为眯唑类的含氮衍生物.其主要机制是直接作用于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或直接作用于真菌的细胞膜,使麦角甾醇的前体发生去甲基化反应,从而阻碍真菌合成麦角甾醇而达到抑制,杀灭真菌的作用㈣.3.7抗皮肤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由于真菌本身的特点,如产孢的条件难以控制,接种的菌种38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第13卷量难以精确化等以及试验方法的不尽相同,甚至同一方法因选择的实验条件的不同,但国内报道大多采用的是药基法,菌基法,很少报道用琼脂稀释法或琼脂扩散法,使试验的结果难以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也就参差不齐.同时,抗真菌药敏试验又受到培养基的成份和pH值,接种浓度,培养的温度和时间,药物的溶剂,试验方法和终点判定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必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对药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对比评价,这无疑对临床上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造成了困难.上述方法的操作较为复杂,对实验条件的要求较高.此次实验,我们采用沙保弱氏药液培养稀释法测定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皮癣病病原性真菌的MIC,MFC值,在国内尚未报道,与上述方法比较,它具有操作简便,易于识别,客观实用等优点,测出的MIC,MFC有一定的说服力,此法值得推广应用.由于菌种种类太少,结果仅供参考,今后要扩大菌种种类,以得出确切的结论.参考文献1张红,白东鲁.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7(4):303—3102微生物学及检验学技术编写组.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472—l4763刘伟,李若瑜,王端礼.丝状真菌药敏试验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o(5):313—3154席丽艳.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9,15(4):2l1—2145吴得峰.某些中草药对犬猫皮肤病病原菌抑制效能试验.中兽医学杂志,1996,(4):31—326图布丹扎布,桌建国,刘仁满.毛癣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中国兽医杂志,1996,22(2):13—147虞瑞光,郑佛州,乐光熙等.酮康唑治疗66例真菌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85,18(3):17O一1728戴自英主编.临床抗真菌药物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77—383 COMPARIS0N0FSENSITIVITY0FFIVEDRUGSINAUTI—DERMAT0PHYT0SISINVITR0SongY ouwenXieZhenJiangHoudietalAbstractAnti—Demmtophytosisoffivedrugswascomparedincultivation,Theresultshowedthat MICofZuguangPowder.MiemnaioleNitrateCream,CompoundKetoconaioleCream,Athl epe'sFoot killedOnceTinctureandatinctureofchineseherbsagainstT.gypseurflwere0.78,3.2,4.0mg/ n~,7.8,31.2ml,andtheirMFCwere1.56,6.4,8.0mn1l,1.56,31.2ml,andNFC3.12,3.2016.0mg/n~,31.2,62.4td/ml,respectively,sstudysuggestedthatZuguangPowderisthebesto neinthefivedrugstotreatelinieallgdermatophysiscausedbyonlyfungus,whilethetinctureisth emostef-fectivetotreatthoseinfectedmulfiplicatedbyfungus,andthatbecauseofit'ssimplicity,sensit ivityandpracticality,Sabourordcultivationmethoddeservetobespreadinfungusstudy. KeywordsDrugofanti—fungus,Dermtomyces,MIC,MFC,Comparafiretest。
癣酊的功能主治1. 癣酊概述癣酊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癣酊是由多种中草药经过科学炮制而成,具有一定的药效和功能。
在传统中医疗法中,癣酊被用作外用剂,能够起到治疗癣病及其他皮肤病的作用。
2. 癣酊的主要功能2.1 消炎作用癣酊中的中药成分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
它能够有效减轻皮肤炎症反应,抑制炎症相关的化学介质释放和白细胞聚集,从而减少炎症损伤和红肿症状。
2.2 杀菌作用癣酊中的草药成分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
这种杀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皮肤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扩散,降低感染风险。
2.3 止痒作用癣酊中的成分具有镇静止痒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应用癣酊后,药物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改变组织的感受性,减少或抑制病灶区域的瘙痒感。
2.4 润肤作用癣酊含有许多天然草药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滋养皮肤的作用。
癣酊能够渗透到皮肤组织中,增加皮肤的含水量和弹性,改善皮肤干燥、脱水和粗糙的症状。
3. 癣酊的主治功效3.1 治疗癣病癣酊是一种传统的治疗癣病的中药制剂。
癣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造成患者皮肤出现红斑、鳞屑和瘙痒等症状。
癣酊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能够有效杀灭真菌,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
3.2 缓解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多种原因引起,表现为皮肤发红、水疱、结痂等症状。
癣酊具有显著的消炎和抗过敏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湿疹引起的炎症症状,减轻皮肤瘙痒感。
3.3 缓解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和水肿。
癣酊中的草药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够减轻荨麻疹引起的皮肤症状,减少皮肤水肿和瘙痒感。
3.4 预防皮肤感染癣酊具有抗菌作用,可以防止皮肤感染的发生和扩散。
对于一些皮肤创伤或糜烂的患者,使用癣酊能够有效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的愈合。
4. 使用癣酊的注意事项•癣酊仅供外用,切勿内服。
狐臭散治疗足癣20例
吴志瑛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1(009)011
【摘要】@@ 狐臭散为笔者治疗狐臭之经验方.近年来,笔者用以治疗足癣,每收卓效.rn一般资料rn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8~56岁;病程8天~3个月;双足罹患者16例,单足者4例.其中水泡型者6例,表现为趾侧或趾缝间起皮下小水疱,瘙痒,搔破后多变为糜烂型;糜烂型¨例,表现为趾缝间潮湿糜烂,覆以白皮,渗液量多,伴剧烈瘙痒,有特殊臭味;另3例为脱屑型,其趾间或足底、足侧有鳞屑状剥脱,角质层增厚.rn治疗方法rn用蜜陀僧100g、枯矾50g、松香30g、樟脑20g、轻粉15g、冰片8g,共研细末,即为狐臭散.用时取药粉少许,干扑于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吴志瑛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31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
【相关文献】
1.自拟足癣散治疗足癣33例 [J], 李骏
2.狐臭灵药水治疗狐臭20例 [J], 赵明
3.复方三酸散浸泡治疗足癣临床观察 [J], 王鹏;李梅娇;符磊;陈浪
4.皂白散治疗足癣效果以及安全性的基础研究 [J], 郭蛟;冯捷;谢作哲;解豫苑;闫小宁
5.皂白散治疗手足癣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5.4 实验证明三色伤膏无毒副作用和皮肤过敏、刺激反应,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新型外用敷药。
参考文献[1]岑泽波.中医伤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1985∶33,241[2]徐钟济.蒙特卡罗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1990∶21(收稿:96-07-22)脚癣狐臭宁酊剂抗皮肤病真菌及安全性研究宋友文 谢 珍 胥洪灿(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草药研究所 荣昌632460)郭东育(华东师大95级微生物硕士生) 摘要 脚癣狐臭宁酊剂对人的脚癣、铜钱癣、鱼鳞癣等皮肤病真菌如:红色毛发癣菌、石膏样毛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安全性实验结果,可见局部皮肤轻度充血(微发红),未见皮肤及内脏瘤(癌)变。
关键词 脚癣狐臭宁酊剂 真菌 安全性Study on Anti-dermatophytosis and Safety of a Tincture of Chinese DrugsSong Youwen,X ie Zhen,X u Hongcan,Guo Dongyu(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Sichuan Collegeof Veterinary Medicine,Rongchang,632460) Abstract:The tincture for antitinea pedis and antibromhidro sis was fo und to inhibit g row th o f trichophy to n rubrum,T.g y pseum,Microsporum gy pseum,nosum,Epi-derm phy to n flocco sum in vitro.The safety test show ed that,When it w as applied to the rat skin,mild co ng estio n in the local skin can be observ ed.No carcinogenesis of the tincture w as found.Key words:tincture o f antitinea pedis a nd antibromhidro sis,fung us,safety 脚癣是由湿毒淫浸所致。
临床常见症状为,病初足趾间或足掌边缘起针尖状,或是菜籽粒状小水泡,奇痒难忍,夜间更甚,擦破后流水或擦烂露出红色糜烂面,以后叠起白皮,或苔藓样而脱屑,日久皮肤粗糙增厚(角质层增厚)。
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经多年潜心研究,采用以毒攻毒的原则,筛选配伍有大毒、引赤作用的斑蝥2g、樟脑1g、狼毒2g、冰片1g[1,2]四味中药,用50度乙醇浸泡为100ml酊剂,研制而成脚癣狐臭宁酊剂。
该剂具有攻毒杀虫、止痒除臭、蚀疮去腐、消炎止痛之功,临床疗效甚佳。
为了探索本剂对皮肤病真菌的作用及用药安全而开展了本项实验,现总结报告于后,敬请赐教。
1.材料1.1 药物制备 脚癣狐臭宁各药味,来源于荣昌县昌元镇石家药行(经鉴定属药典规范药材)。
先将斑蝥用乙醇连续浸泡三次,每次五天,然后过滤去渣,最后加入其余三味药物浸泡溶解,配制为每毫升酊剂含生药60mg,分装100m l玻璃瓶内,用橡胶塞、石腊密封瓶口备用。
1.2 实验药物 脚癣狐臭宁酊剂;氯霉素,批号950213,浙江泰康制药厂;琼脂,批号·13·1997年 第3卷第2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DOI:10.13422/ k i.syf jx.1997.02.00591068,广东省廉江县湛廉海藻加工厂;蛋白胨,批号930928,湖北省医药公司化玻站分装;放线菌酮,批号66—88—9,Chemie AG;葡萄糖,批号940724,重庆市北碚化学试剂厂出品;灭菌生理盐水。
1.3 从各患者病变部采样分离培养镜检属真菌孢子、菌丝的病样液。
1.4 昆明种小鼠,来源于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大耳白家兔,来源于荣昌县农户,经饲养观察一周,属体、皮健康无病者,才作供试。
1.5 实验室常规设备器材。
沙保弱氏琼脂培养基[3]。
2.方法2.1 抑菌试验[3] 将采样收集的生理盐水病样液,按梯度稀释涂平皿接种,置25℃隔水式电热恒温箱中培养2~3周,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属真菌孢子、菌丝的才作供试。
将分离培养的脚癣、铜钱癣、鱼鳞癣等皮肤病真菌,分别接种于沙保弱氏琼脂平皿[空白(水)对照平皿],1/4乙醇沙保弱氏琼脂平皿(乙醇对照平皿),1/4脚癣狐臭宁酊剂平皿(脚癣狐臭宁酊剂平皿),然后置于25℃隔水式电热恒温箱中培养3~4周,观察菌株生长情况,并摄影。
2.2 安全性试验2.2.1 LD 50测定 先测出0及100%死亡剂量范围。
然后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以 2.5mg /kg 量按等比级,设计五个剂量组,腹腔注射给药。
给药后观察小鼠的异常反应,记录7昼夜各组死亡数,死亡后立即剖尸检查,记录所有病变,并将各组死亡数按孙氏改良寇氏综合法计算LD 50值[4]。
2.2.2 慢性毒性试验[4,5,6]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雌雄各半),每组20只,按0.2、0.1、0.05m l 的量每日1次分别涂于每鼠右耳廓,左耳廓作自身对照,连续用药4个月,观察耳廓、皮肤及内脏有无病变。
2.2.3 局部皮肤刺激性试验[4,5,6] 将12只家兔右侧背中部被毛(5×5cm )剃光,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雌雄不限),每组4只,按0.5、0.4、0.3ml 的量每日1次涂于剃毛部皮肤,或药液滴入脱脂棉覆盖于皮肤处,连续用药6天,观察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和恢复情况。
3.结果3.1 抑菌及菌落观察[3] 从图1、2、3可见,脚癣狐臭宁酊剂对脚癣、铜钱癣、鱼鳞癣等皮肤病真菌均有较强的杀灭抑制作用(即1/4脚癣狐臭宁酊剂沙保弱氏琼脂平皿无菌生长)。
见图1~3。
以肉眼或显微镜观察脚癣、铜钱癣、鱼鳞癣等皮肤病真菌菌落进行鉴定,结果如下。
图1 脚癣狐臭宁酊剂对铜钱癣皮肤真菌的抑菌结果左 1/4脚癣狐臭宁酊剂沙保弱氏琼脂平皿药物组右 沙保弱氏琼脂平皿水对照组图2 脚癣狐臭宁酊剂对鱼鳞癣皮肤真菌的抑菌结果左 1/4脚癣狐臭宁酊剂沙保弱氏琼脂平皿药物组右 沙保弱氏琼脂平皿水对照组图3 脚癣狐臭宁酊剂对脚癣皮肤真菌的抑菌结果左 1/4脚癣狐臭宁酊剂沙保弱氏琼脂平皿药物组右 沙保弱氏琼脂平皿水对照组·14·Chinese Jour nal of Ex perimenta l T raditional M edica l Fo rmulae 1997;3(2)3.1.1 铜钱癣 是以絮状表皮癣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为本症主要致病菌。
3.1.2 鱼鳞癣 是以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石膏样毛发癣菌为本症主要致病菌。
3.1.3 脚癣 红色毛发癣菌和石膏样毛发癣菌为本症主要致病菌。
3.1.4 从图2、3可见,红色毛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在1/4乙醇沙保弱氏琼脂平皿(PHS)的环境中比沙保弱氏琼脂平皿生长的菌落颜色较深。
结果表明,红色毛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在弱酸性的沙保弱氏琼脂培养基中生长易于鉴别。
3.2 安全性试验3.2.1 LD50测定 脚癣狐臭宁酊剂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实验结果,LD50为 1.807±0.0228mg/kg;死亡小鼠尸检,可见心耳出血,心、肝瘀血充血,其余内脏充血。
3.2.2 慢性毒性试验 3个不同剂量组,每日每鼠以右耳廓涂药一次,涂药后均有局部轻微充血,4h后消失,小鼠的精神活动、食欲均正常;连续涂药4个月,仅高剂量组死亡率为10%,临死前数日小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被毛逆乱、食欲大减。
死后尸检,心、肝有瘀血充血,肺、脾、肾有轻度充血,亦未见内脏瘤变;小鼠左耳廓与用药右耳廓外观比较,未见异样或干变坏死,亦未见皮肤瘤变。
3.2.3 局部皮肤刺激性试验 3个不同剂量组,每日每兔分别涂药1次,连续涂药6天,每次涂药后局部皮肤无破损,但有轻微充血,6h内消失,皮肤破损者涂药后充血较甚, 20h内可消失;或将药液滴入脱脂棉覆盖皮肤处,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红起泡,水泡用针刺破后3~4天,即结痂脱落而愈。
4.结论与讨论4.1 脚癣狐臭宁酊剂对铜钱癣、鱼鳞癣、脚癣等皮肤病的红色毛发癣菌、石膏样毛发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均有较强的杀灭抑制作用,与单味斑蝥、樟脑等[1,2]4味中药的药理研究作用相吻合。
4.2 脚癣狐臭宁酊剂小鼠腹腔注射LD50 1.807±0.0228mg/kg,则表明本品内服毒性较大。
4.3 脚癣狐臭宁酊剂具有气味芳香、攻毒杀虫、止痒除臭、蚀疮去腐之效,可阻断因骚痒而引起的恶性循环,使已紊乱的大脑皮层机制得到调整,并消除因搔抓对皮肤的刺激;同时,实验表明,本品对皮肤病的引赤作用,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局部营养,使苔藓化或角质化的病变组织清退。
本文承蒙中国兽医药典委员会委员郑动才教授审阅,95届兽医专业毕业生王军辉、程德君、杨碧容等作了部分工作,谨此致谢!参考文献[1]李广勋主编.中药药理与临床.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440[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编写组.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595[3]全国中等卫校试用教材《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编写组.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472[4]新药审批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1985[5]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528[6]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06(收稿:96-08-12)·15·1997年 第3卷第2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