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
- 格式:ppt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12
真菌皮肤病怎么治用沙多谱分子碘真菌性皮肤病又有易传染的特性,所以即使是轻微皮肤病,也不能放任不管,造成自身的传播和家庭感染,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真菌类皮肤病用药有几百种,五花八门,对于患者来说如何正确择药,也成为了较为困惑的问题。
一、真菌类皮肤病简介真菌性皮肤病,即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
由于此类皮肤病有易传染、易反复的特性,所以不合理、不规范的治疗方式会造成反复发作、反复治疗的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二、真菌类皮肤病常见种类常见的真菌类皮肤病有灰指甲(甲癣)、脚气(足癣)、头癣、手癣等。
脚气脚气,是在我国属于最普遍的真菌类皮肤病之一,脚气临床表现主要有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严重时出现糜烂,伴随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灰指甲甲癣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各种真菌引起。
少数由其他丝状真菌、酵母样菌及酵母菌引起,偶尔也可由孢子菌、镰刀菌及土色曲霉等引起,大多见于营养不良的甲。
相对于脚气更加顽固难治。
头癣头癣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癣及脓癣。
主要是由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的动物而传染,特别是当头皮因剃头等外伤时更易被感染。
手癣手癣主要临床表现有手掌水疱、脱屑、粗糙变厚、干燥破裂、自觉痒痛,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有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接触洗涤剂和溶剂等。
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
三、沙多谱分子碘对真菌的消杀原理碘制剂消杀的根本原理在于游离状态的分子碘具有超强氧化作用,可以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结构及蛋白质分子。
从而杀死病菌。
四、沙多谱分子碘与碘伏的区别依赖于碘杀菌消毒的广谱性,它几乎可以杀死目前所知的所有细菌、真菌和病毒,并且不产生耐药性,碘成为了最安全有效的人体、食品、环境、器具的杀菌消毒剂。
真菌为真核生物,以腐生、共生和寄生等多种方式与自然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发生着广泛联系。
真菌总种数约为150万种,已描述的约10万种,其中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大概300余种。
显微镜下皮肤癣菌属分生孢子和菌丝的不同形态皮肤真菌感染广义上分为限于角质层、毛发、甲的感染和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属所致。
皮下真菌病通常由植入物所致。
系统性真菌病通常是经血液播散或由其下方组织扩散而来。
对于免疫受损宿主,机会性真菌可导致皮肤感染和系统感染。
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三类能够引起皮肤病的称之为致病性真菌,有菌丝和孢子。
因为不同的真菌引起不同的皮肤病,所以分为浅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系统性真菌病和条件性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侵犯皮肤的表皮层和头发的称为浅部真菌病,如手癣、足癣、股癣、体癣、头癣、花斑癣。
深部真菌病:侵犯皮肤的皮下组织的称深部真菌病,如着色真菌病、足菌肿、毛霉菌病等。
系统性真菌病:侵犯肺部等内脏的称系统性真菌病,有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所以称之是条件致病性真菌病。
部分条件致病真菌既可致系统感染,可以致皮肤原发感染。
临床症状表现真菌感染机体后诱发免疫反应,产生炎症,不同的毒力和侵袭力可致不同临床表现。
基于特定发生机制,这些表现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模式,参考归类如下。
炎性红斑:主要见于多种浅表真菌病,病原真菌毒力较弱,主要作用皮肤浅层,临床表现以丘疹、红斑、鳞屑为主,红斑边界清但不规则。
其中花斑糠疹、头癣、甲真菌病可仅有角质(头发、甲、角质层)受累,故临床仅见糠状鳞屑、头皮屑、脱发、甲浑浊。
炎性结节:主要见于皮下真菌病,病原真菌引起机体的免疫清除,以组织细胞为主的细胞聚集在真皮,形成病理可见的肉芽肿,临床表现以红色结节为主。
疣状斑块:可见于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等,多在炎性结节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毒力及侵袭力弱,但又难以被机体清除,故病原菌持续存在引起局部组织慢性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