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论治肥胖症验案举例
- 格式:pdf
- 大小:85.85 KB
- 文档页数:1
“痰”派老生化痰湿—痰湿在头部(1)痰”派老生化痰湿—痰湿在头部(1)本期节目请来的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并且已经家传四代,他就是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的原主任宗修英老爷子以及他的儿子及学术继承人,北京友谊医院宗文汇大夫。
他们家一直在北京的南城行医,宗老的父亲宗维新当年人称“宗八味”,以开药十分便宜,简便,大多只开八味药,就能把病人治好而著称。
宗修英,原籍山东省历城县,祖上明末清初逃荒至北京南郊西红门务农,历经八代。
至祖父宗世明,学徒于北京南山堂药店兼学医术。
数年后乃行医、售药于乡里,颇有声誉。
父亲宗维新生于1900年,长大后随祖父学医,为乡里诊病,声誉日噪。
1910年前后,因不堪两次强盗劫掠,遂迁居北京城内,考取中医执照,约于1920年即悬壶于宣武区烂缦胡同90号。
1926年7月25日宗修英即诞生于此。
宗文汇,宗修英之子,自幼侍诊祖父宗维新、父亲宗修英左右,秉承家学,聆听目睹前辈论医临诊。
多次参加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药学会举办的消化、妇科等各种高研班的学习,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学习脾胃病、血液病、妇科病、心脑血管病、咳喘及疑难杂症的诊治经验。
对中医理论体系及西医知识均有较好的掌握,诊治力求博极医源,用药灵活,不拘一法一方。
长期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教学任务,致力于脾胃病、妇科病、咳喘病、心脑血管病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发表文章十余篇。
作为科研课题主要成员参加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整理与研究。
宗老80岁退休,今年已经85岁了,二十多岁行医,已经六十年了。
凡是有痰湿的病人都用他所创的痰湿理论来治疗。
举例:九几年有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又咳嗽又喘,又吐痰,睡不好来看病,手上干裂,裂口大而深流着血还有白色的东西,让人不忍去看,好多年了,都没有治好过。
医生开的处方都是养血润燥的药,中医理论讲燥而润之,这是正治的方法,可对于这位病人来说就是不见效,为什么呢?这位老工人又咳嗽又喘,又吐痰,吃不下东西,喝水也少,大便还有点溏泄,小便一点颜色也没有,白的跟水一样,而且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出汗,湿是在里头,出不来。
肥胖案例,从脾胃痰湿调理
按:影响肥胖的两个因素,一个是饮食和运动,饮食过多超过身体的消耗,便会转化成脂肪;从中医的角度看,痰湿停滞是导致肥胖的重要一方面,因此,通过中药的调节改善体质,能够对减肥起到极大的帮助。
痰湿体质的形成,多是因为脾胃不足或者饮食超过胃肠负荷,胃肠生湿化痰饮,这些病理性的产物堆积在身体经络脏腑之间,就形成肥胖,并由此造成诸如脂肪瘤、脂肪肝、胸闷咳痰、皮肤油腻、小便混浊、身体困重、大便黏滞等痰湿相关的症状。
杜绝痰湿等不良的代谢产物,最重要的是调节脾胃的功能,使脾胃能够正常消化排泄,保持健壮的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通过温阳温通、行气理气的药物,促进体内气机的流畅,痰湿病邪能够顺利的排泄消除,也是治疗痰湿病症的重要方面,以减轻体重。
正因为如此,温阳健脾化痰利水祛湿是改善痰湿体质的基本思路,并配合加强运动,通过出汗等方面加强代谢,以及适当的控制饮食来减少能量的摄入,是减少肥胖病症发生的根本。
【案例举例】
曾经治疗一中年男性患者,三年来出现上腹胀痛症状,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常出现上腹胀闷疼痛、胃口减少、大便溏泻等症状,体重增长40斤,舌淡苔白腻。
辩证考虑是脾阳亏虚、痰湿中阻而导致的胃肠症状,以及痰湿水湿流窜经络而导致的肥胖症状。
沿用此辩证思路,用健脾理气和胃,化痰祛湿的中药,用药如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桂枝、苍术、厚朴、砂仁、薏苡仁、干姜等加减调理两月,胃肠症状逐渐改善消失,而体重也逐渐恢复如初。
中药治疗肥胖症的思路,结合伴随的具体症状,沿用附子理中汤、二陈丸、陈夏六君汤、五苓散等药方加减,多数用来改善体质,增强
机体的代谢,以及排泄痰湿的能力,对辅助减肥有比较良好的效果。
肥胖的中医治疗思路,温阳健脾、祛痰利水祛湿;附方药案例
有些人怎么减都减不下来,我认为跟体质有关系;之前分享过,说肥胖跟脾虚、阳虚、痰湿体质关系比较大。
因为脾虚阳虚、不运化水液,造成胃肠化生痰湿,痰湿水湿流窜四肢、皮肤、经络,所以导致皮肤松软肥胖;
根据患者情况不同,一般我用中药减肥,都选择健脾温阳、利水利尿、祛湿祛痰类的药物;
中医经典的药方,我多选择附子理中丸、二陈丸、陈夏六君汤、五苓散等加减,用来减肥,有时候取效还是不错的。
下面分享一个治疗过的案例,供参考!
患者李某,男,33岁,主诉:上腹胀满隐痛3年,加重7天。
曾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年来间断服用中西药,症状反复,就诊时症见上腹隐痛、胀满、呃逆、纳差、大便稀溏,患者诉胃病发作以来体重不减反增,3年来增肥40余斤,现体重80kg,身高162cm。
舌质淡白苔白厚腻,脉滑。
中医辨证:脾胃亏虚,痰湿中阻;
治法:健脾和胃,温阳补气,化痰祛湿。
方药:党参三十克,白术十五克,茯苓三十克,法半夏十五克,陈皮十克,桂枝十克,苍术十五克,厚朴十克,砂仁十克,薏仁三十克,干姜五克;日一剂,7剂。
二诊:上腹隐痛胀满症状明显减轻,舌苔厚腻变薄白,患者激动不已,诉多种方法尝试减肥,不能奏效,现服中药7天来体重下降8斤。
守原方加减,调理2月,胃病痊愈,体重逐渐下降,恢复至原先体重。
以上建议,肥胖的人可以参考;中药调养体质,能够改善容易肥胖的现象;
但是说到底,还是要配合饮食运动等,配合中药调养才能事半功倍。
【王琦:化痰祛湿方-肥胖减肥】王琦经验方杏仁12克,防已15克,泽泻20克,白芥子10克,冬瓜皮20克,荷叶20克,人参6克,苍术10克,黄芪20克,陈皮10克,生蒲黄15克,川楝子12克,白豆蔻6克。
此方主治单纯性肥胖症属痰湿体质之人,兼气虚证者亦可既可水煎服又可作散剂,连用3个月,有效率为73.7%。
现今,有学者研究发现适当的胖不一定是坏事。
胖人在生活质量、疾病耐受率及生命指标等方面较瘦人的结果还要好。
一个正常人或常态下的胖人盲目地减肥会导致代谢失调、电解质紊乱及营养失衡,反倒不是一件好事。
在临床上,王琦遇到有些小女孩为了追求骨感美而减肥,结果引起抑郁症、腹泻、营养不良、代谢失衡等诸多问题。
不是所有“胖子”都需要减肥“胖就得减肥,这是人们对胖的认识的一个普遍误区”,王琦强调。
胖是一个总体概念,从《黄帝内经》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其实早就对胖做了区分,如膏人、脂人、肉人等,这种区分主要是观察脂肪的分布。
从中医角度来说,膏人“形盛气虚”,外表看起来似乎很魁梧,实际上却是因为脾气虚弱,不能运化体内水湿、痰湿而造成肥胖。
这种人需要减肥。
而如果脂人、肉人一味减肥,就会改变身体正常的生命状态,得不偿失。
胖的罪魁祸首是脾虚有人认为,身体胖是因为身体堵了。
对那些因胡吃海喝、日日肥甘厚味而致使营养过剩且又不爱运动所致肥胖的人来说,的确体内痰(湿)浊的壅滞、堆积反映了身体堵塞不通。
但王琦认为这没有谈及问题的本质。
王琦认为肥胖的本质是脾虚痰湿内聚,但与肺、肾及肝等也有一定关系。
正如《黄帝内经》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这其实说的是饮食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代谢失调,导致发胖。
另外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调也是产生肥胖的一个因素。
但就肥胖来说,关系最大的还是脾。
从王琦经常用于治疗肥胖的方剂——化痰祛湿方中就可以看出他侧重于调脾的治疗思路。
肥胖症医案:温中健脾,祛痰化湿,月瘦15斤
患者:女,身高162cm,体重162斤
西医诊断:血脂、血压正常,单纯性肥胖
患者运营工作,经常加班,饮食作息不规律,三餐不定时,常熬夜。
刻诊:神疲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一般,动则汗出,嗜睡,大便溏薄,月经量少,经期正常。
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
辨证为肝郁脾虚,湿邪中阻,治疗方向宜疏肝健脾,温中除湿,减脂降重。
用方如下:
苍术、柴胡、半夏、决明子、香附、茯苓、泽泻、厚朴、党参、荷叶、附子、炒白术、陈皮。
方中陈皮、厚朴、苍术合为平胃散,常用
以燥湿运脾,和胃消胀;
炒白术、茯苓、党参、陈皮、半夏由六君
子汤化裁,去甘草,余药用以益气补中,健脾
养胃,行气化滞,燥湿除痰,理气降逆;
考虑到患者月经量少,特加党参、白术补
气以生血;
余药中柴胡疏肝解郁,附子温中健脾祛湿;
制半夏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理气消
痞;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泽泻利水渗湿;荷叶利湿健脾,决明子清
肝润肠,二药均可清肠通腑。
嘱咐三餐定时,无特殊节食,按时睡眠,上下班回家走路,保持每天走1万步以上。
加减用药2个疗程,第一个月即减重15斤。
痰湿肥胖中药治疗验方
痰湿肥胖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益气消胀汤。
【处方组成】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桂枝6克砂仁6克白芍12克厚朴9克枣仁15克菖蒲9克细辛5克炙甘草6克。
【适用人群】本方适用于肥胖,属于脾肺气虚、痰湿内停类型者。
脾肺气虚、痰湿内停人群的常见表现:①.身体肥胖,面色暗沉无光泽;
②.乏力,气短,汗多,活动后加重;③.健忘,心慌,睡眠质量差,容易感冒;④.舌淡胖,有齿痕,苔腻。
【方剂解析】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补肺,益气燥脾;茯苓、泽泻:化湿祛痰,利水通络,健脾益肾;桂枝、白芍:调和肝脾,调和气血,调和营卫;砂仁、川厚朴:行气化湿,祛痰除满,下气消积;石菖蒲、枣仁:祛痰开窍、补血养心、安神助眠;细辛:温阳扶正,化痰祛饮。
【备注】肥胖分很多类型,比如痰湿内停型、瘀血内阻型、肝气郁结型、气虚型、血虚型,肝肾亏虚型等等,其中,痰湿加气虚,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功效】益气健脾、化痰祛湿、通经活络。
【主治】肥胖之痰湿内停、肺脾气虚类型者。
六经辨证诊治痰证5例娄绍昆治痰证不困于病而困于方、困于药。
笔者以六经辨证为指导,运用方证辨证、药证辨证的方法,治疗痰证颇见功效。
兹举数例病案及临床体会,以供参考。
1肥胖病(痰湿壅滞)林某,男,40岁,工人,1995年9月20日初诊。
身高1.68 cm,体质量83 kg,曾被确诊为“肥胖症”、“高脂血症”,服西药及减肥中药多月,未效。
近1个月来,日趋肥胖,竟增加到93 k。
刻诊:自觉全身皮肤有绷紧感,身倦,神疲,嗜睡,口淡时苦,涎多,呕恶嗳气,纳增便软,肠鸣矢气,脉缓,舌淡,苔白腻,舌苔上有痰涎稠黏。
腹诊:心下痞硬,按之微微不适,大腹便便,按之松软。
此为太阴类病,痰湿内蕴,脾胃气机升降受阻,使脾主肌肉、四肢之职失司。
法宜调和脾胃、辛开苦降,予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20 g,黄芩、党参、干姜、荷叶各10 g,黄连3 g,大枣3枚,炙甘草3 g,山楂30 g。
每日1剂,共服15剂,体质量下降3.5 kg,自觉神振脘舒,呕恶减少,大便成形。
效不更方,仍宗上方化裁,续服15剂,体质量又降4 kg,臃肿体型渐消,心下痞硬之症稍减。
原方加减继服15 d,体质量降至80 kg。
继以上方煎汤代茶,每日频服,坚持2个月,体质量降至75 kg,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接近正常范围。
随访2年,一切正常。
按: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肥人多气虚”,所以临床辨病不难。
但投以何方何药?实为取胜之关键。
此患者舌淡舌苔白腻而多稠黏痰涎,是典型的“半夏舌”、“干姜舌”。
腹诊心下痞硬,属半夏泻心汤类证,验之“呕恶、肠鸣、便溏”诸症,符合<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山楂、荷叶是治疗肥胖病的专病专药,故加之增强疗效。
2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痰核),刘某,女,30岁,干部,1993年9月23日初诊。
患者生性乖张,结婚5年来,生育一女,但与丈夫性情不合,时时争吵。
婚后两乳渐生肿块,不时窜痛,每值经水来潮之前,胀痛灼热尤甚。
中药减肥验案三则| 导言:肥胖已经成为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并严重地危害人们健康。
于是,减肥成了很多人的必修课,但是往往效果却不太理想,本文介绍三则中药减肥病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减肥验案三则作者:黄涛一、二陈汤加左归丸治疗阳气不足、痰湿内停型肥胖鲁某,男,36岁。
其身材较矮,体重168斤。
面色黧黑,喜热畏冷,工作不能持久,乏力,肠鸣,嗳气,左侧少腹部不舒。
患强直性脊柱炎2年。
舌边齿痕,脉细滑。
属于阳气不足、痰湿内停的肥胖,因此用二陈汤加左归丸合方,15剂药后体重减为130斤。
其疲乏、畏冷亦好转。
二、海藻玉壶汤治腹部痰聚方某,男,38岁。
就诊时体重达238斤。
腹部硕大,皮肤呈囊样变,似乎有许多个鼓包。
属于中医所谓的无形之痰聚积于腹部,故以海藻玉壶汤化痰理气散结。
方中以海藻、昆布与甘草同用,配合健脾益气类药物。
海藻、昆布虽然与甘草为反药,但相反相激之下,化痰之力更强。
10剂药后体重由238斤减为194斤,腹部松软,腹围由123cm减为120cm,但腹部皮肤无明显变化。
大便如常。
脉沉弦。
续服2个月后,减肥效果显著,形体基本如常人,体重减至180斤。
三、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气虚型肥胖钟某,女,28岁。
主诉近来疲乏困倦,体重半年内增加40斤。
便秘,4~7天一行,大便先干后溏。
月经时腰痛,阴痒。
舌尖红,脉左滑。
病人虽胖且大便秘结,但是由于气虚而导致的虚胖,不能见胖见便秘便一味泻下,因此,以黄芪为君,健脾补气燥湿中兼用些清利下焦之品。
是以加法为主,达到减肥的目的。
故予六君子汤加味,服药3个月后,体重渐回复至原来的120斤。
· END ·。
四位名医七张验方,针对各型肥胖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四位名医七张验方,针对各型肥胖对于各型肥胖,一些老中医开出一个疗效比较好的方子来辅助治疗肥胖。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郭士魁经验方一方:黄芪、茯苓、陈皮、泽泻、半夏、生大黄。
此方益气健脾利湿,适用于气虚痰浊甚之肥胖。
二方:龙胆草、金钱草、茵陈、栀子、郁金、草决明、泽泻、荷叶。
此方用于肥胖者痰湿化热、肝热上冲之肥胖,以清肝利胆化浊。
三方:马尾连、茯苓、白术、忍冬藤、大腹皮、生大黄。
此方适用于肥胖者湿热互结在肠胃,以化浊利湿通便。
邹云翔经验方治肥胖,血脂过高,体重85-90千克左右者,用荷叶10克,冬令用于物,水煎服。
数十剂后,体重可减轻6千克左右,血脂较高的,也能逐渐恢复正常。
在夏令可用鲜荷叶煮粥食之,或用鲜荷叶代茶,皆有效。
王琦经验方杏仁12克,防已15克,泽泻20克,白芥子10克,冬瓜皮20克,荷叶20克,人参6克,苍术10克,黄芪20克,陈皮10克,生蒲黄15克,川楝子12克,白豆蔻6克。
此方主治单纯性肥胖症属痰湿体质之人,兼气虚证者亦可既可水煎服又可作散剂,连用3个月,有效率为73.7%。
朱曾柏经验方一方:焦山植、荷叶、泽泻、薏苡仁、茯苓、黄芪、昆布、橘红、莱菔子、甘草。
嗜唾症状突出者加茉莉花茶适量于药中。
月经少、白带多加红花、莪术。
老年肥胖加制首乌、桑寄生。
上方10剂,研成粗末,每天用适量药粉,加水微煎,频频当饮料。
也可将药末置于暖水瓶内,头夜灌入沸水浸泡,次日当饮料。
二方:荷叶、郁金、草决明、瓜蒌、昆布、海藻、枳实、莱菔子、柴胡、泽泻、茵陈、丹参、甘草。
以上方10剂,研成粗末,每日用药末50一100克微煎,当饮料。
并可用大黄10克头晚沸水浸泡,翌日清晨空腹服50毫升。
也可将大黄研成细末,每日清晨吞服3-6克,以泻痰浊。
主治肝胆疏泄失常、痰浊(兼淤血)壅滞肥胖症,适应全身肥胖伴血压高。
本文摘自祁文强中医的博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