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2011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章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共20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选择题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其高声鸣叫的意义是()A.捕食害虫B.吸引雌蛙C.休息D.温度太高,不适应2.你一定欣赏过孔雀开屏吧,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社群行为B.迁徙行为C.生殖行为D.防御行为3.“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燕子春来秋去的行为属于()A.觅食行为B.防御行为C.生殖行为D.迁徒行为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蜻蜓点水”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蜻蜓在飞行中饮水B.蜻蜓通过身体触及水作标记C.雌性蜻蜓的产卵行为D.雄性蜻蜓的求偶行为5.金龟子遇到敌害后,会从植株上滚落到地面上装死,伺机逃脱。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保护自己B.有利于逃避敌害C.属于防御行为D.属于生殖行为6.蚂蚁是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其集群的原因是()A.蚁群个体数量多B.蚁群可以一起攻击敌害C.蚁群便于捕食D.蚁群的不同成员分工明确,共同维持群体的存在7.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①蚂蚁②蝗虫③蜜蜂④黑猩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撒尿,其目的是()A.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B.留下气味做“记号”C.吸引异性的狗前来D.生理活动的需要9.下列有关动物的“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之间起联系作用的声音B.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C.动物的各种行为D.动物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活动、声音、气味等信号二、非选择题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动物的行为。
11.下图中的几种动物行为分别是:①行为;②行为;③行为。
12.黑熊喜欢偷食蜂蜜,常常遭到蜜蜂的群体攻击,黑熊的这种行为属于行为,参与战斗的蜜蜂是 ___ 蜂。
蜜蜂群体内各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这属于行为。
13.在狒狒群中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这是一种行为。
当遇到外来侵犯时,成年雄狒狒向同伴发出刺耳的吼叫,这是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自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含义;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物的生存和生殖的意义;3.通过探究,提高对科学问题的系统归类和创新能力。
【自学重点】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难点:类型、意义。
【自学内容】教材88页~93页,包括课文、课外探究、课外阅读。
【自学指导】通过阅读教材,小组探究、讨论、观察,完成:1.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豹的_________、鱼的_________、蛇的_________、鸟的_________等,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动物的行为。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1)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荐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蚂蚁怎样找食?(4)做出假设:先有工蚁出洞侦查,找到后回巢通风报信。
(5)制定计划:分组、选择蚁巢、确定时间、设计记录表格。
(6)实施计划。
(7)交流并得出结论。
3.动物个体生活在特定环境中,需要寻找食物和配偶,并对_________。
动物行为复杂多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动物的觅食行为是通过独特的方式_____________的行为。
如蝙蝠_________,响尾蛇__________________,美洲狮__________________。
5.动物的防御行为是动物防御_________保护_________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如狗_________,尺蠖__________________。
6.动物一般都有其特殊的生殖行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典型的生殖行为。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行为类型,识别、分辨动物行为的类型。
2.举例说出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进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1.“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2.通过共同探究的过程、资料收集、汇报、讨论等,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客观看待事物,严谨对待科学实验,养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习惯。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难点:1.动物行为的意义。
2.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
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探究教学过程复备导入:展示动物一系列的动作:牛吃草、动物的奔跑、动物的打斗等,来了解动物的行为的概念:动物的活动,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强调动物的行为必须是外部可以观察的。
新授: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辨别:动物行为的概念A 公鸡打鸣 B为了察看周围环境,野兔静静地支楞着耳朵 C昆虫装死 D 食物消化 E 人体血液的流动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分析动物行为的概念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目的:说出蚂蚁的觅食行为。
探究指导:小组成员表达:(1)如何捉到蚂蚁的?(2)捉到后又怎样让蚂蚁保持正常的状态?(3)实验的变量是食物还是距离?(4)蚂蚁觅食是靠食物本身还是食物所散发出来的气味?(5)如果是气味,那么实验的变量又如何设置?(6)蚂蚁觅食时,是如何合作的?(7)蚂蚁之间是如何沟通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形态,以及提示学生注意蚂蚁的觅食行为需要安静的环境,如何确保变量的唯一性,注意控制蚂蚁在放入的时候要放在中间的位置。
提示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将蚂蚁放回蚂蚁的生活场所。
学生分组探讨实验设置方案,并展示方案。
在学生解释自己的方案后,教师指导学生共同确立合适的实验方案。
第18章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体态、发生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行为
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①觅食行为(是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②防御行为(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延续十分重要):保护色(变色龙);拟态(枯叶蝶、尺蠖);警戒色(黄蜂、毒蛙)③生殖行为:求偶、占区、筑巢、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哺乳④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行为、冬眠行为⑤社会行为: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白蚁、蜜蜂、蚂蚁、黑猩猩)
3.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也称为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例子: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婴儿喝奶、小鸭游泳、动物哺乳
5.学习行为:(条件反射)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行为。
例子:海豚的顶球,转圈和跳跃,蚯蚓走迷宫,小狗做算术,大山雀偷喝牛奶,大猩猩钓白蚁。
6.先天性行为奠定了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能力。
7.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动物的分类等级越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越强。
8.动物的行为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控。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内容。
自然界中的动物,它们每时每刻都要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完成某种行为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
对于人和动物体而言,许多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所以本章节内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的后面。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动物的运动突出人体的支持和运动,因此,本节知识安排在学习“人体的支持与运动”之后,使学生先从自己熟悉的人作为实例,再到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和行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动物的行为及其类型,另一就是生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几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再呈现图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动物行的主要类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蚂蚁的觅食行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质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体意识和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探究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将蚂蚁放回,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意识;认同动物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且适应环境的结果。
教学重点: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课前捕捉蚂蚁并准备材料用具,如糖、面包、辣椒酱、纸盒、放大镜等,搜索有关动物行为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动物世界”中的相关录像,蜜蜂群居的教学挂图,查阅资料、网站,搜集有关动物行为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 播放:“动物世界”中的相关录像[学生] 观察、欣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欣赏,同学们可以看到,在自然界中,动物有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果你留心观察周围的动物世界,你会发现蝴蝶飞舞、蜜蜂采蜜、虫鸣鸟唱、大雁南飞、亲鸟育雏等等,你会被这些奇妙的现象所吸引。
其实,这种种现象都是动物行为的表现,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探究过程:[学生]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学生4人一组,讨论并制定方案,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觅食行为[教师] 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探究实验结束后,要将蚂蚁放回,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的情感教育。
[学生] 讨论:1)蚂蚁是怎样觅食的?2)蚂蚁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回答,学会之间相互补充。
[教师] 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教师] 过渡:动物除了觅食行为外,还有许多复杂多样的行为,那么,动物还有哪些行为呢?[学生] 讨论:动物行为的类型学生4人一组,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动物行为的实例和图片,然后讨论并填写表17-1中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