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67北师大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31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与叶绿体线粒体与叶绿体是真核细胞内两种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内有机物被彻底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其中的能量被转移到ATP 中,所以线粒体是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太阳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可以进一步被各种生物所利用。
所以,线粒体与叶绿体是真核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此外,线粒体与叶绿体内都有少量的DNA,与细胞质遗传有关。
线粒体与叶绿体外包双层生物膜,叶绿体内还有生物膜构成的基粒。
围绕线粒体与叶绿体可以把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质遗传、生物膜等重要知识综合起来。
1 基础知识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是真核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都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有关,都含有少量DNA和RNA。
1.1在细胞内的分布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内,绿色植物细胞内的线粒体普遍少于细胞。
在正常的细胞中,一般在需要能量较多的部位比较密集:细胞的新陈代谢越旺盛的部位,线粒体的含量就越多。
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蛔虫等寄生虫,细菌等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
叶绿体只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内,如叶肉细胞,植物幼嫩的茎、幼嫩的果实等绿色器官。
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在强光下常以侧面对着光源,避免被强光灼伤;在弱光下,均匀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并以正面(最大面积)对着光源,以利于吸收更多的光能。
而蓝藻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植物的根细胞没有叶绿体。
1.2 结构显微观察形态:线粒体一般呈球状、粒状、棒状,并且随细胞类型及生理条件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
叶绿体一般呈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
线粒体大致有外膜、内膜和基质(线粒体基质)三部分构成。
外膜平整无折叠,内膜向内折叠凹陷而形成突起的嵴,从而扩大了化学反应的膜面积。
叶绿体由外膜、内膜两层膜包被,内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基粒,每个基粒都是由很多个类囊体(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叶绿体基质。
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1第3章第2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各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实验“用高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第二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生物膜系统。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在学习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时,对以后学习时经常用到的细胞器特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重点学习。
第二课时通过让学生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并分泌到细胞之外的过程,体会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借助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的联系图解,建构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情感目标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问题探讨】①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产生出来的?【观看交流】②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对细胞的观①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导入新课②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③细胞内的各种“车间”是怎么样的?【引导总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
本溪市高级中学1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题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班级高一5班授课教师王克慧教材分析1、本节知识位于第5章第一节,承接上文中有关于ATP来源的有关问题,且与第三章细胞器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本节知识具有承接前文知识的作用。
2、本节知识涉及到细胞内有机物的利用与下一节“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合成有很强的关联性,且本节知识涉及到相关方程式与外界条件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有利于下节知识的学习。
学情分析1、在细胞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线粒体的有关知识,并初步了解了细胞呼吸,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2、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关于主动运输的影响条件问题,涉及到了细胞呼吸可以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3、ATP合成的有关知识中,授课过程中讲述了能量的来源,也有利于本节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阐明细胞呼吸的概念学生能够举例说出CO2与酒精的检测方式学生能够说明有氧呼吸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尝试设计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同细胞呼吸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探究的实验操作及相关注意事项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教学方法1、演示讲述法2、反馈补救法3、讨论法本溪市高级中学2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过程课堂导入(复习式导入法)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PPT展示问题(1、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2、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3、线粒体的功能)并通过问题ATP合成时,需要的能源来自于哪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分钟细胞呼吸的实质: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阅读书中“问题探讨”有关内容,回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