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馒头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14
2021食品安全案例一、2021年食品安全案例之“染色馒头”1.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惊掉下巴。
咱就说馒头,那本应该是白白胖胖,充满麦香的主食。
可是在2021年就出现了染色馒头的事儿。
有些不良商家啊,为了让馒头看起来更白更诱人,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用一些违规的添加剂去给馒头染色,那可真是把咱消费者当傻子呢。
2. 你想啊,咱们平常买馒头,都是想着能填饱肚子,还能享受那纯正的面食味道。
结果呢,咬一口这染色馒头,谁知道吃进去的是啥有害物质啊。
这就好比你满心期待吃个苹果,结果发现是个塑料做的假苹果一样,太坑人了。
3. 这些不良商家这么做,首先是违背了基本的商业道德。
咱做生意得讲良心啊,不能为了多赚那点钱,就拿大家的健康开玩笑。
而且从专业角度来说,这些违规的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各种危害,像损害肝脏、肾脏功能之类的。
4. 在这件事里,消费者可就太无辜了。
大家都是出于对商家的信任才去买馒头的,哪能想到会遇上这种事儿呢。
这就好比你信任一个朋友,结果他在背后捅你一刀,那种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5. 还好啊,监管部门后来发现了这个问题,对这些不良商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这就告诉我们,在食品安全这个事儿上,监管可不能放松。
不然,那些不良商家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二、2021年食品安全案例之“瘦肉精猪肉”1. 猪肉啊,那可是咱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可是2021年瘦肉精猪肉的事儿可让大家心里一紧。
瘦肉精这东西,本来就不该出现在猪肉里。
那些养猪的人为了让猪看起来瘦肉更多,就偷偷给猪喂瘦肉精。
2. 这可就坑苦了咱们消费者了。
咱买猪肉的时候,都想买到健康、安全的肉。
结果呢,买回家的可能是含有瘦肉精的猪肉。
吃了这种猪肉,可能会出现心跳加速、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
这就像你本来开开心心去参加一个派对,结果吃了坏东西,身体难受得只能在角落里待着一样。
3. 从养猪户的角度看,他们可能觉得这样能多卖点钱。
但是他们就没有想过,这种做法是多么不道德,多么危险。
从“染色馒头”事件看上海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奶粉三聚氰胺、瘦肉精,乃至当前的”染色馒头”、地沟油事件更是引发了中国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集体不信任,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首先,通过对”染色馒头”典型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当前上海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存在的问题、不足,结合上海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现状,归纳出完善上海食品生产环节监管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染色馒头生产环节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重视。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奶粉三聚氰胺、毒豆芽、苏丹红、瘦肉精,乃至当前的”染色馒头”、地沟油事件更是引发了中国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集体不信任,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守卫者。
监管人员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一”染色馒头”事件案例简述2011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系有柠檬黄染色制成,加防腐剂防止发霉。
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
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
这些”染色馒头”就在上海的广大老百姓身边,有些老百姓甚至认准了这个实惠包装,天天购买带回家食用。
“染色馒头”事件一经报道,整个上海、乃至全国,一片哗然。
过去发生的诸如奶粉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已经让广大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安全产生信任危机。
而”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在国际大都市--上海,一座以现代、健康、文明、时尚的城市。
大家不禁发问,连上海食品尚且如此的不安全,那我国其他地方呢?有些网民甚至发表了”现在什么还能吃?”的疑问。
一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使之成为了我国政府、老百姓甚至于国外舆论关注的热点。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夹江,染色馒头篇一:染色馒头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事件一、染色馒头事件上海染色馒头引发了全国性的轰动,“过期”、“染色”这两个形容词,像两把尖刀,向还没有从“瘦肉精事件”缓过来的国民再次狠狠地刺了过来。
民众恐慌,各地严查,媒体跟风,我们生活中经常吃到的馒头,以从来没有受到的“待遇”,成了社会“明星”。
事件起源于4月11日,在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是将白面染色制成,制作过程中以甜蜜素代替白糖,加入防腐剂防止发霉。
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馒头被回收后重新销售。
馒头被贴上了“过期染色”的标签,其不为人知的一面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给中国食品安全带来的阴影还未完全退去,“染色馒头”事件又平添新的疑虑。
二、国家监管情况早在201X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曾发出《关于严禁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回收食品作为生产原料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不仅对回收食品的范围做出了明确界定,指出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存在的危害,而且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如何处理回收食品做出了严格规定。
但这些规定在执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这次媒体曝光的事件中,有一处细节典型地反映了当地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为逃避工商部门的检查,每到抽查时,公司不让检查人员进车间,并只把没有问题的“样品馒头”送检。
如此缺乏责任心的监管部门,丧失良心企业的生存空间就被无限放大。
在记者深入的采访中,也给我们展示县级质监部门定期下基层对企业产品进行检验的“动人场景”:基层质监部门到企业抽检,如果跟企业交情好的话都会提前通知。
质监局一般都会要求企业派专车接送,而最重要的一环则是待检产品是企业早已准备好的,并不是现场抽检。
这种抽检一般不会有不合格的产品,如果真是有不合格的产品出来,那说明关系还不够硬。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事件一、染色馒头事件上海染色馒头引发了全国性的轰动,“过期”、“染色”这两个形容词,像两把尖刀,向还没有从“瘦肉精事件”缓过来的国民再次狠狠地刺了过来。
民众恐慌,各地严查,媒体跟风,我们生活中经常吃到的馒头,以从来没有受到的“待遇”,成了社会“明星”。
事件起源于4月11日,在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是将白面染色制成,制作过程中以甜蜜素代替白糖,加入防腐剂防止发霉。
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馒头被回收后重新销售。
馒头被贴上了“过期染色”的标签,其不为人知的一面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给中国食品安全带来的阴影还未完全退去,“染色馒头”事件又平添新的疑虑。
二、国家监管情况早在2006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曾发出《关于严禁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回收食品作为生产原料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不仅对回收食品的范围做出了明确界定,指出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存在的危害,而且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如何处理回收食品做出了严格规定。
但这些规定在执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这次媒体曝光的事件中,有一处细节典型地反映了当地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为逃避工商部门的检查,每到抽查时,公司不让检查人员进车间,并只把没有问题的“样品馒头”送检。
如此缺乏责任心的监管部门,丧失良心企业的生存空间就被无限放大。
在记者深入的采访中,也给我们展示县级质监部门定期下基层对企业产品进行检验的“动人场景”:基层质监部门到企业抽检,如果跟企业交情好的话都会提前通知。
质监局一般都会要求企业派专车接送,而最重要的一环则是待检产品是企业早已准备好的,并不是现场抽检。
这种抽检一般不会有不合格的产品,如果真是有不合格的产品出来,那说明关系还不够硬。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行政部门的腐败与责任心的缺乏。
当出现事情后,各个部门又互相推诿、观望,这也是中国各个责任部门惯用伎俩,因此最后由“人人有责”变成“人人无责”。
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和点评中国食品安全的案例1、“染色馒头”事件:某超市的售货员发现购物车里有两个馒头,外表颜色不一样。
她一时兴起,拿出红色的那个来吃了。
之后她身体上就开始出现不适症状。
原来是染色馒头,并且“染色馒头”是由面粉厂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增白剂造成的。
最后这家企业被罚了100万元。
广州,超市和街边小摊都销售过期变质肉类,其中包括问题奶粉事件等。
作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表示,所有产品均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但是也不排除存在细节上的疏忽。
2011年11月初,《关于对沃尔玛在中国涉嫌经营不合格产品立案调查的通知》从美国方面传来消息,在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指导下,沃尔玛中国上海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召回报告。
根据该报告,在中国市场上发现的沃尔玛产品的食品安全项目不合格。
召回的产品涉及很多种,包括婴儿奶粉、肉类、以及部分休闲食品,其中包括美国的奇趣饼干,百利包等。
随着调查进展的深入,将有更多食品遭到召回。
根据沃尔玛中国公司的要求,各门店已经开始停止这些问题产品的销售。
截至2012年7月24日,已经采取行动完成了610次召回。
中国食品安全的案例2、“瘦肉精”事件: 2011年4月9日,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镇,养殖户从出售给当地一家企业的猪的饲料中检出“瘦肉精”。
随即,这一问题猪肉流入百姓餐桌。
据统计,涉及此次事件的人数约在50人左右,但是,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该养殖场每天能够出栏30头肉猪,其中多达16头猪死亡。
根据统计,截至到6月23日,已经有130多名患者得到医治,其中19名患者被治愈, 10名患者症状稳定。
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紧急通知之后,所有猪肉已经全部销毁。
专家介绍说,“瘦肉精”主要是由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莱克多巴胺组成,瘦肉精的作用就是促进猪生长,增重快,增加瘦肉率,而它本身又是一种毒药。
很多地区的养猪户使用瘦肉精,违法成本低,反而会大力推广。
但是,问题猪肉会在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尤其是对儿童健康影响最大。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上海多家超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被曝系染色制成,加防腐剂防止发霉。
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
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表示,质检总局已明确要求上海市质监局严查严办,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据质检总局介绍,目前上海市质监局已连夜对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查处,查封涉案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记录、销售台账等证据,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并召回涉案产品,企业负责人也被公安部门采取控制措施。
目前,上海市质监局正在进一步查清该企业的销售情况和涉案产品的流向。
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将彻查此案、依法严惩,彻查过程将向社会公开,查到哪里公布到哪里。
12日,上海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为组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及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
上海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对同类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全面检查。
截至12日16时,上海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馒头1.6万个,涉及多家超市。
一、染色馒头销售地点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它们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些馒头卖得不错。
二、染色馒头案件进展2011年4月1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吊销了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
据了解,执法人员4月11日、12日现场抽取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高庄馒头等成品和原料共19个批次。
经检测,其中4个批次成品中检出“柠檬黄”;两个批次成品中的甜蜜素含量超标。
1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吊销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连日来,上海公安部门对涉嫌犯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法人代表叶维禄、销售经理徐剑明等5人依法刑事传唤。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包头,青山,染色馒头篇一:染色馒头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事件一、染色馒头事件上海染色馒头引发了全国性的轰动,“过期”、“染色”这两个形容词,像两把尖刀,向还没有从“瘦肉精事件”缓过来的国民再次狠狠地刺了过来。
民众恐慌,各地严查,媒体跟风,我们生活中经常吃到的馒头,以从来没有受到的“待遇”,成了社会“明星”。
事件起源于4月11日,在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是将白面染色制成,制作过程中以甜蜜素代替白糖,加入防腐剂防止发霉。
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馒头被回收后重新销售。
馒头被贴上了“过期染色”的标签,其不为人知的一面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给中国食品安全带来的阴影还未完全退去,“染色馒头”事件又平添新的疑虑。
二、国家监管情况早在201X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曾发出《关于严禁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回收食品作为生产原料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不仅对回收食品的范围做出了明确界定,指出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存在的危害,而且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如何处理回收食品做出了严格规定。
但这些规定在执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这次媒体曝光的事件中,有一处细节典型地反映了当地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为逃避工商部门的检查,每到抽查时,公司不让检查人员进车间,并只把没有问题的“样品馒头”送检。
如此缺乏责任心的监管部门,丧失良心企业的生存空间就被无限放大。
在记者深入的采访中,也给我们展示县级质监部门定期下基层对企业产品进行检验的“动人场景”:基层质监部门到企业抽检,如果跟企业交情好的话都会提前通知。
质监局一般都会要求企业派专车接送,而最重要的一环则是待检产品是企业早已准备好的,并不是现场抽检。
这种抽检一般不会有不合格的产品,如果真是有不合格的产品出来,那说明关系还不够硬。
看上海部分超市售染色馒头分析中国食品安全形势姓名:马青云班级:新闻096班学号:2009013570 内容摘要:中新网4月12日报道:上海华联等超市销售“染色馒头”一经曝光,即引起此间各方关切。
上海市长韩正12日要求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此案。
当日下午,由多方参与的联合调查组成立。
来自上海市政府的消息称,截至12日下午,“问题馒头”已全部下架。
2011年,我国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这不仅与国家利益有根本的联系,更加与人民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国家领导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此的回应是什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现实社会为什么这种具有危害的事情接连发生?关键字:染色馒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民利益社会措施正文:2011年4月初,继双汇瘦肉精、河南南阳毒韭菜、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牛肉膏和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等事件之后,上海又发生了染色馒头事件。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最开始由《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而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事件的发生引发上海一场食品安全高强度大检查。
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将彻查此案、依法严惩,彻查过程将向社会公开,查到哪里公布到哪里。
12日,上海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为组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及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
上海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对同类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全面检查。
截至12日16时,上海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馒头1.6万个,涉及多家超市。
最新消息表明,国家对上海宝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邢晓金等监管人员分别受到记过、撤职等处分。
事件还没有彻底结束,有专家认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是难以跨越的社会发展阶段。
梁嘉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食品安全涉及的面太广了,不可能每一个都查,负责食品安全的资源不可能无限放大,所以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估;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风险,把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从“染色馒头”事件看上海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奶粉三聚氰胺、瘦肉精,乃至当前的”染色馒头”、地沟油事件更是引发了中国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集体不信任,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首先,通过对”染色馒头”典型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当前上海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存在的问题、不足,结合上海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现状,归纳出完善上海食品生产环节监管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染色馒头生产环节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重视。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奶粉三聚氰胺、毒豆芽、苏丹红、瘦肉精,乃至当前的”染色馒头”、地沟油事件更是引发了中国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集体不信任,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守卫者。
监管人员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一”染色馒头”事件案例简述2011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系有柠檬黄染色制成,加防腐剂防止发霉。
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
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
这些”染色馒头”就在上海的广大老百姓身边,有些老百姓甚至认准了这个实惠包装,天天购买带回家食用。
“染色馒头”事件一经报道,整个上海、乃至全国,一片哗然。
过去发生的诸如奶粉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已经让广大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安全产生信任危机。
而”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在国际大都市--上海,一座以现代、健康、文明、时尚的城市。
大家不禁发问,连上海食品尚且如此的不安全,那我国其他地方呢?有些网民甚至发表了”现在什么还能吃?”的疑问。
一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使之成为了我国政府、老百姓甚至于国外舆论关注的热点。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行政案例方法与实例》结课作业题目:上海市“漂亮”的染色馒头----------------------------- 班级:行政管理111班----------------------------- 姓名:易嘉欣----------------------------- 学号:17----------------------------- 得分:-----------------------------2012年12月上海市“漂亮”的染色馒头2011年3月,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出现了一种“漂亮”的馒头——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可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销售人员说,这些馒头卖得不错。
从这些馒头的外包装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生产厂家是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地址是上海市宝山区南大路380号。
标签上标明的存储条件是0度到5度,保质期为8天,馒头的保质期已经到期。
工作人员说,这个说过期也没过期,人家用不完,拿回来就重新绞,因为它有保质期,保质期过了,它就要退回来。
原来,工人所说的再利用,竟然是把这些回收回来的馒头重新和面加工成新馒头。
在加工车间记者看到,这些回收回来的过期馒头被工人从包装袋里取出来,直接倒进了和面机里。
随后,工人把两桶水倒进了和面机,将馒头充分浸泡。
五分钟后,工人又把两袋面粉倒进了和面机,与泡软的馒头一起搅拌了起来。
和面机的对面是一台馒头机,把面填进去,在出口就能直接滚出面团了,然后面团被放在一个个铁盘子里,准备进入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