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老城区建筑

洛阳老城区建筑

洛阳老城区古建筑调查报告
河南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十三朝古都,更是作为世界四大圣城之一,屹立于世界文化史,在人类的文明演进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文化名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自是必不可少,而作为以前河南府所在地的洛阳老城区,自然更是考察洛阳古建筑的必选之地。
自小,我出生于此,生长于此,看着老城区从破落到如今的繁华,内心感触良多。一个城市的发展,就是一段段历史记忆的积累。洛阳老城,饱经沧桑,历久弥新。
 走进洛阳老城,一条条街巷流传着这样那样的传说,一座座斑驳而精美的古建筑讲述着这样那样的故事,引人驻足流连、品读回味。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河洛文化的积淀,更承载着洛阳人的记忆。洛阳老城,素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街巷如迷宫,近千年的光阴使这一方水土厚重而神秘。老城是当代洛阳城的根,一城巷陌一城人,一城往事如烟云,这里留下了太多的洛阳记忆。
洛阳老城又叫“凤凰城”,这对于一些年纪稍长的老城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年轻一些的人就未必知晓了。 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金以宋“河南府”为主体建城,直至1948年洛阳解放前,城市布局基本不变,故被称为“老城”。因城池街巷建筑形似古代传说中的凤凰,因此也称“凤凰城”。 “凤凰城”之名,源自一段传说。远古时,洛阳上空飞临一只巨大的凤凰,羽色鲜艳,两眼澄澈。它在洛河里戏水,在邙山、伊阙休憩,这里的美景让它久久不愿离去。久而久之,它美丽的身躯化作古老的城市,凤头是如今的凤化街,凤脖是南大街,两个翅膀分别化作贴廓巷和马市街,长长的凤尾就成了最长的北大街。 老城,还与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历史地位变迁息息相关。老城历史可上溯至夏、商两代,这里曾是王畿的一部分,从那时起,先辈们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此后,只要是洛阳作为国都的朝代,老城就属于京都的一部分。北宋时,宋太祖和金国都将其定为“陪都”。 从北宋初年至1948年洛阳解放前的千余年间,洛阳城和老城实为一体,老城即为古洛阳城。
然而,其实在经历了八年抗战,十年浩劫之后,洛阳老城区大多数古建筑都被摧毁,现如今,我们在洛阳老城见到的大多数古建筑,其实不过是后来政府的复建。那些历史上精致繁复的古建筑,在炮火的洗礼下,无不化为历史的烟云。
如今修复后的洛阳老城,仍依据历史上的格局,城区被一条护城河所环绕,护城河与洛河相连。周围砌有宏厚高大的古城墙,城区内则是繁华的商业

街,安静的居民区与古色古香的丽景门古街区小吃街交错互补,既有现代都市的魅力,又有古韵古香。
小时候最爱游丽景门,这里的安静细腻与都市的繁华格格不入,从小热爱历史的我最爱逛的就是古街售卖文物的古玩街。不像那些懂得慧眼识真的鉴宝专家,我只能蹲在小摊的旁边,默默看着那些精美的玉佩,瓷器被人们把玩鉴赏,偶尔被摊贩老板调侃几句,一天就过去了。
老城十字街小吃街其实也是近五年来修缮的,曾经这里鱼龙混杂,卖的多是地摊衣服之流,后经政府改建,变成了如今中国十大小吃街之一。作为老城本地人,我也经常缠着父母来这里吃小吃。一到晚上,租借了商铺的商贩们就推着相同的小车来到这里。汇集了大江南北各个地方的小吃香味四溢,即使吃过晚饭,人们也爱来这里,补点夜宵。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走在安静的古街上,这里没有喧闹的商贩叫卖,只有卖宣纸笔墨的老板,在店门外的摇椅上昏昏欲睡;这里没有奢靡的灯红酒绿,只有满脸皱纹的老婆婆,啰哩啰嗦的重复讲述着自己年轻时的故事;这里没有勒索贪财,连拍照都要收费的势力之人,只有淡漠处事,信手拈来的画家、手艺者。他们毫不介意地向你展示他们的手艺,他们的功法。小时候,从幽深可怖的古色旅社面前走过,我们会幻想,这里是不是住着一个捉鬼的道士,要不,怎么在大门口贴一个黄色的符咒?在这里,你可以品尝老洛阳最地道的小吃,不过,你可一定要早点去,那家不翻汤馆,老早开门时,门外就排满了前来吃早饭的人。洛阳人可不会在早饭上跟你们外地人讲究“礼尚往来,让老尊贤”。在这里,你可以买到最实惠,最地道的洛阳特产,与景区门外的不同,这里的特产,绝对又便宜,又保证独一无二。
丽景门城楼上伫立着武则天的雕像,城楼炮台还架立着逼真的大炮,供游人观赏。我爱站在城楼之上远眺,一边是繁华的市区,那是工业文明的兴起,另一边是破落的城中村,那是洛阳贫穷的一面。洛阳人常说,洛河两岸,一面是新区,的兴起,另一面则是旧区的衰落,但我相信,文明生于建筑之中,却不会随着建筑的改变而消失,那是世代相传的文化见证。
随文附上拍摄视频地址,请君参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