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反射大脑皮层和体温调节
- 格式:pptx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5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脑(不是大脑)和脊髓3.脑:(1)大脑:神经调节的最高中枢,凡是有酸甜苦辣咸等感觉的或情绪的都是大脑皮层。
(2)下丘脑:体温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还可以调节血糖,可以作为感受器如渗透压,作为效应器如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神经中枢如血糖调节和温觉调节中枢。
(3)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4)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中枢,如调节心跳,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4.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5.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他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6.自主神经系统,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受大脑控制。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7.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加强,安静时候减弱,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肺通气量加大,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流加快,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8.副交感神经:安静状态加强,兴奋状态减弱,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肺通气量减小,心跳减慢,血流减慢。
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9.神经元:树突(短而粗,有多个,用来接收信号,传导给细胞体,不能传递给其他细胞信号)。
细胞体:膨大部分,含有细胞核。
轴突:神经元上长而细的突起,它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肌肉或腺体,不能够接收信号。
髓鞘:轴突纤维上套的一层髓鞘,和轴突共同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
10.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之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肌肉或腺体)14.完成反射的条件是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不完整即使有反应也不叫反射)15.一个反射最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注意区分脑和大脑;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
(2)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小脑维持平衡;脑干连接脑和脊髓,有生命中枢。
(3)脑神经12对,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管理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
(4)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神经元树突(接受传导信息)突起轴突(传递信息)+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包膜=神经4.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大,对神经细胞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与反射弧(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叫做反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3)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判断:小进大出;神经节(传入);突触结构。
(4)关于反射弧完整性检测(5)关于有无感觉和有无反射的情况分析:思路:感觉需要传到大脑,反射需要传到效应器,只要路径完整就可以有反射或感觉。
(6)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相对活跃状态的过程。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2)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初三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试题答案及解析1.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神经结构称为,包括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等五个部分.【答案】(1)神经元(神经细胞);(2)反射;反射弧;传入神经;效应器.【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考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其轴突或长的树突组成神经纤维C.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神经元【答案】C【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体即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有多个,一般轴突只有一条,突轴的末端叫突轴末梢,一般神经冲动由树突传向胞体,由胞体传向轴突。
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冲动。
因此,选项C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结构图。
请据图回答:(1)图中[1]的表层叫___________,是调节人和动物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人类特有的中枢是_____________。
(2)体操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明显超越常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 比较发达。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含答案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大脑对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2.比较大脑对躯体运动调节与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
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1)结构: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
(2)特点:有丰富的沟回(沟即为凹陷部分,回为隆起部分),这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
(3)控制途径: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2.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①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②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③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
(2)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3.大脑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分级调节示意图(2)分级调节的意义: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判断正误(1)大脑皮层由神经元胞体和轴突构成()(2)大脑皮层运动机能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3)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脑干是最高级中枢()答案(1)×(2)√(3)×任务一: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下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躯体各部分的运动调控在大脑皮层有没有对应的区域?如果有,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提示有。
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头部是正的。
(2)请据图分析,皮层代表区对躯体运动支配的特点是:左右交叉支配(头面部多为双侧支配)。
(3)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是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相关,还是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提示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
第22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点一 神经系统及其构成1.(2016·浙江4月选考)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纤维D.反射中枢解析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答案 A2.(2017·浙江11月选考)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属于神经末梢B.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和多个树突C.该神经元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解析 题图中①属于树突,②属于神经末梢,A 错误;该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 错误;膝反射的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C 错误;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即动作电位,能沿神经纤维传播,D 正确。
答案 D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18~P20,人神经系统及神经元。
1.神经系统的作用与构成(1)作用: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机体的活动,对内能协调身体各部分,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机体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2)构成:神经元是结构功能单位,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元的种类:感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
3.神经元的结构与特性(1)神经元的结构(填空):(2)神经元的特性: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3)验证实验:刺激坐骨神经b点左侧(a)后,膜外电位变化①如上图,实验中电表指针变化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本实验表明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形成一个负电波并能沿神经传播,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角度结合神经元的结构和特性考查结构与功能观1.(2018·温州模拟)下列关于运动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结构包括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B.有的轴突长达1米以上,肉眼清晰可见C.有的可直接接受来自(传入)神经元的刺激D.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解析膝反射的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通过突触相连,运动神经元可直接接受来自传入神经元的刺激,C正确;神经元的直径不足1 mm,长度可超过1 m,肉眼不可见,B错误。
第23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2)神经元的结构(3)神经元功能特性: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①未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呈极化状态(即静息状态):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②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呈反极化状态(即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③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④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在膜内由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
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相对不疲劳性、绝缘性、双向性。
3.突触的信号传递(1)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的信号传递过程: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时,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扩散到突触后膜处,和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电位变化。
②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
(2016·10月浙江选考)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①~⑤所示,其中②、④的指针偏转达到最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①甲电极的左侧B.图②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C.图④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D.处于图⑤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逆溶度梯度进行的C[指针偏转的方向应是由正电位到负电位的方向偏转的;由图示可知:对神经施加的刺激点位于乙的右侧;图②中的甲电极处于极化状态;图⑤状态时膜发生的K+外流是顺溶度梯度的。
]1.膜电位的测量(1)解读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曲线图。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大脑、小脑、脊髓等,是唯一堆积成山的器官。
人类的神经系统拥有极高的复杂性,其部分结构和功能还在学术研究的范围内。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1.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体重的2%。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被脑膜所包裹。
大脑的表面有许多脑回和脑沟,它们对于大脑表面面积的增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大脑的下部分被分为脑干和小脑。
脑干控制生命活动的基本节律,包括呼吸、血液循环和消化等;小脑则控制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运动。
2.小脑小脑位于大脑和脑干的下方,重约一半左右。
小脑控制身体直立行走、平衡协调和复杂的运动。
小脑表面有灰质和白质,其中灰质是负责处理身体运动和稳定的神经元聚集区域。
3.脑干脑干是与大脑和脊髓连接的部分,主要由中脑、桥脑和延髓三部分组成。
它负责许多生命的基本功能,控制视觉、听觉、呼吸、体温调节和血压等。
4.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负责将大脑和身体连接在一起。
脊髓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神经纤维负责从指示传输到身体其他部位,使其产生反应。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意识大脑对意识的控制是现代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意识的产生需要多个脑区共同作用,大脑和中脑与丘脑、下丘脑和脑干的交互作用对此过程至关重要。
2.感官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识别身体接收到的各种刺激,包括光线、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感等。
感觉神经元将这些刺激信息传达给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让它们处理、分析和理解。
3.情感情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中有许多神经通路负责处理和调节情绪反应,它们联系着大脑皮质、丘脑和下丘脑等区域。
快乐、悲伤、恐惧和愤怒等情感与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
4.记忆大脑卷起来的凸起被认为是影响情感的中心,它还参与了记忆的过程。
大脑内的海马体和杏仁核等结构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神经元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与说话、理解和阅读等认知行为有关联。
考点03 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一、单选题1.(2021·福建泉州市·高二期末)幼年小鼠下丘脑受损,一般不会引起()A.体温异常B.甲状腺机能低下C.身体平衡失调D.生物节律失调【答案】C【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故幼年小鼠下丘脑受损,可能引起体温异常,A正确;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故若幼年小鼠下丘脑受损,可能引发甲状腺机能低下,B正确;C、控制身体平衡的中枢为小脑,故下丘脑受损,一般不会引起身体平衡失调,C错误;D、下丘脑与生物节律有关,故幼年小鼠下丘脑受损,可能引起生物节律失调,D正确。
故选C。
2.(2021·浙江宁波市·高二期末)下列有关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B.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C.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D.刺激感受器,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位的双向变化【答案】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外的神经节,A错误;B、膝反射是二元反射弧,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多元反射弧还包括传入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所构成的突触,B错误;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正确;D、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感受器,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位的单向变化,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