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密州出猎》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学案《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一、温故知新,走进苏轼。
苏轼,字___,号______,北宋著名________。
“_______”之一,与父亲___、弟弟___,合称“三苏”,散文与__并称“欧苏”,诗歌与_____并称“苏黄”,词风豪放与____并称“苏辛”。
我们已经学过他的词《__________》,散文《_______》,《核舟记》中对其描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还知道苏轼的诗词名句吗?请写在下面。
1、2、3、4、5、三、读准字音。
发擎裘骑冈酣鬓四、说说“东坡之狂”。
东坡之狂,狂在东坡之狂,狂在东坡之狂,狂在东坡之狂,狂在东坡之狂,狂在东坡之狂,狂在五、拓展迁移,豪放词名句填空。
1、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同上)3、,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同上)6、,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8、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案【厚积薄发】苏轼的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蝶恋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江城子.密州出猎》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复习作者苏轼的知识。
2、复习诗句含义。
3、理解赏析诗歌,掌握问答题。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读背诗歌,并默写。
初步回忆诗歌的情感。
二、回忆作者知识,回忆诗句含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总结作者知识,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理解诗歌,教师针对学生的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
词语含义方面应注意:聊发:姑且显示。
狂:豪情。
黄:黄犬。
苍:苍鹰。
裘:皮衣。
报:告诉、告知。
酣:饮酒尽兴。
开张:开阔豪壮。
三、整理问答题,自己先尝试回答,列出提纲。
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诗文理解赏析的问答题:
•1、“狂”字妙在哪里?
•2、“千骑卷平冈”所展示的画面
•3、赏析“卷”字的妙处。
•4、解释三个典故及其作用。
•5、赏析最后一句。
•6、这首词豪放在哪里?
四、学生掌握后,进行默写,做题训练。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读词以入境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余光中)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题目是“江城子”吗?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谁在密州出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粗步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3苏轼自己也说:一起读“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①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二、品词以入味1.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哪些词句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谈谈你们的理解?2.先从词的上阕中来研读。
一起读,注意把握词的豪放风格。
3.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狂在哪里”,当然也可以是疑难问题或不同意见。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②“干骑卷平冈”。
▲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画面。
▲“卷”能不能换成“过”或者“扫”?③“为报倾城随太守”。
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
让百姓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④“亲射虎,看孙郎”。
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词人活用这个典故,暗示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⑤“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有认为不狂的吗?或者认为有语句不能完全体现出“狂”的吗?▲“聊”是什么意思?朗读指导:这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哪里?4. 总结上阕:在上阕中,词人给我们展示的其实是一幅什么图?你能在这幅出猎图的前面用点修饰语吗?这是怎样一幅出猎图?那下阕又是一幅什么图呢?四、论词以识人因何而狂?老夫为何会放浪形骸(意气风发、气势磅礴)地在这次出猎中作一回少年英雄呢?让他有这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来看下阕。
1.一起把下阕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反朗读并熟练背诵全词。
3、把握词意,感受出猎的壮阔场面,学习作者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4、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一、识作者,解题目——成竹在胸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诗、词、文、书、画均卓然的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2、解题“江城子”是(),“密州出猎”是()二、读文本,解文意——见山是山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阙的主要内容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2、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狂”?如何理解狂,①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②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③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3、下阙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3)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三、中心思想: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豪放气概,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柳宗元太忧郁,白居易太伤感,屈原太悲壮,李煜太凄苦……所以,面对挫折,我们更乐于像苏轼一样胸襟开阔,能自解自释;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乐观洒脱、豪情满怀!永远记住周国平先生所说的:“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案5
《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案
中学语文课标对古诗教学的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节课目标:
1、诵读并背诵本词,在诵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品味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感受作者情感。
一、学习任务单:
1、苏轼简介:
1/ 1。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默写这首词。
2.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自主学习、互动交流】1.作者简介:2.背景介绍:【朗读诗歌】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擎()锦帽貂()裘()鬓微霜()骑()酣()妨()遣()4.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内容探究】5.上阕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狂”?谈谈你们的理解。
6.有感情地朗读下阕。
思考:让老夫有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有哪些?请你结合词句谈谈。
参考答案: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
2.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3.qíngdiāoqiú bìnj ì hānfángqiǎn4.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主要抒发自己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5.①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说明装备(齐全)。
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千骑卷平冈”。
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
④自比孙郎(豪气冲天):“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词作,理解画面,把握内容。
2.赏析词句,感悟深层内涵。
3.明确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观看视频,理解内容。
二、讨论赏析本词喜欢的句子。
〔自选角度赏析,有困难可以问老师〕
三、作业〔所有作业完成后家长签字〕:
1、背诵。
2、默写全词。
3、赏析诗歌名句〔B班同学任选一句赏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A班同学朗读背诵如下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突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案4
导读:
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词的写作背景。
2、朗读全词并力争熟读成诵。
3、梳理词句大意,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读:(写在学案的背面)
1、作者介绍:
2、词的写作背景:
3、梳理全词大意:
4、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探究导学
二、课堂探究导学
1、词的上片描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此时词人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绪?(用一个字来概括)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词人在酒酣之时吐露了哪些心声?(用原句回答)
三、当堂检测
1、描写出猎队伍盛大的句子?
2、借助孙狼射虎的典故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3、表现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4、表现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第12课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活动一:积累字词1.正音正字发( ) 擎( ) 貂( )裘( ) 千骑( ) 卷( ) 遣( )2. 字词释义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岁。
聊:。
狂: 。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 。
苍: 。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 。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
微霜:。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
挽:。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又字和仲,号 ”,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 ”。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和其父合称为“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且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速记:韩柳三苏欧王曾)。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元祐更化时,苏东坡认为新法并非完全不符合实际,故又反对彻底废除新法。
绍圣绍述时,苏轼更被一贬再贬,最后直到现在的海南省。
苏轼的失意与他的政治选择有很大关联。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学校:郑州四中授课教师:李芸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品读诗歌,了解典故的相关知识,理解诗歌情感。
2.回顾整合苏轼作品,感悟作者情怀。
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擎.()锦帽貂裘..()鬓.微霜()骑.()酣.()遣.()2.苏轼,我国(朝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
字号,是“”之一。
与父亲,弟弟并称“”。
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词派的代表。
学习过程:一、读诗歌1.自由读(要求:字音读准,声音洪亮,节奏明确)2.听录音(要求:从听读中初步把握诗歌感情基调)3.齐读(要求:整齐,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4.同桌互读(要求: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提出问题)二、赏诗歌1.一个字诗歌中有一个字,总领下文,贯穿全篇,是哪个字?你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来?找出句子并说明理由。
2. 三个典故(1)找出文中运用到的三个典故,小组合作学习,说出对三个典故的理解。
(2)总结诗歌中运用典故的作用。
三、悟情怀1.回顾复习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
感悟苏轼的情怀及人格魅力,学习苏轼的人生态度。
2.生活链接(1)明年7月,你即将与朝夕相处三年的同学说再见,这时,你会把苏轼《水调歌头》中,写在留言簿上表达对同学的美好祝愿。
(2)苏轼在《浣溪沙》中教会我们要珍惜时间,及时行动的句子,,。
3.小练笔:学了苏轼的作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你想对苏轼说的话。
苏轼作品专题复习学案(学生用)姓名导学内容:1、《江城子(密州出猎)》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浣溪沙(山下兰芽)》4、《记承天寺夜游》导学要求:1、能熟练背诵这四篇古诗文,并能准确默写名句。
2、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理解句子含义,准确把握这四篇课文主题。
3、能明确中考考点要求,熟悉中考题型,并能规范作答。
导学重点:1、能熟练背诵这四篇古诗文,并能准确默写名句。
2、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理解句子含义,准确把握这四篇课文主题。
导学难点:熟悉中考题型,并能规范作答。
导学策略:1、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充分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2、合作探究学习。
导学过程:一、课前复习:背诵初中三年所学苏轼四篇诗文作品,并制作“知识卡片”。
二、明确本堂课复习目标,考查课前复习情况(复习活动一基础知识落实)。
1、我记住了苏轼相关的文化常识如下:2、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实词: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高处不胜寒虚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默写名句。
《浣溪沙(山下兰芽)》一词中集中表现词人虽处困境,依然奋发向上、旷达乐观精神的句子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也同样表现词人这种精神,并且更显豪迈的词句是。
一、复习活动(二)品读诗文情感1、独立思考,请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读《》,发现文中“情”体现在(如某字某词某句某节或某景某事),突出运用了(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情感)。
2、合作探究,请从抒情方式这个角度深入解读这四篇诗文,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二、复习活动(三)链接中考。
请从以下三篇中选你最喜欢的,针对考点4或5出一道中考试题,并附上规范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山下兰芽)》《记承天寺夜游》问题: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张伟焘复习词的相关知识、解题我们今天来学习《词五首》,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词的知识。
知识卡片:词,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
萌芽于南朝,兴起于唐代,鼎盛于宋代。
词,也称为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称为词牌。
各个词牌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词又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明人张綖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特点:婉转含蓄。
内容狭窄,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代表人物:李煜、宴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
内容上取材广阔,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具有一种刚阳之美。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等。
师:“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
其中“子瞻者,苏轼,苏东坡也”。
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将词的描写范围由儿女情推向英雄气,使词具有了阳刚之美,磅礴之势。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就是苏轼的“豪放派”词作代表作之一。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读了题目你觉得这首词可能会写什么呢?二、美美地读师:真像这位同学所说吗?让我们打开课本,把这首词大声地朗读一遍,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jǐn ?diāofā ?jì juǎn锦帽貂裘发千骑?卷平冈qíng bìn qiǎn右擎苍鬓微霜遣冯唐师:咱们刚才说了词要讲究押韵,我们找出这首词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来读读。
七年级期中复习学案——《江城子密州出猎》复习目标:1、掌握期中考范围内的古诗文默写。
2、掌握这首词的文学文化常识、重要注释3、理解词中重要语句及主旨复习重点:通过复习理解词中重要语句及主旨复习过程:一、文学、文化常识:1.“江城子”为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
60篇中还包括了他的文章《黠鼠赋》、《记承天夜游》,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聊:姑且。
2.狂:豪情。
黄,黄犬。
苍,苍鹰。
3.锦帽貂裘:这里指随从穿戴华美。
4.千骑:古代一人一马成一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5.太守:指作者自己。
6.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作者借以自指。
7.尚,更。
8.霜:白。
9.会挽雕弓如满月:会,会当,将要。
挽,拉。
10.天狼:指西夏。
典故:1.看孙郎:希望自己能展示像孙权一样的胆识和不凡的身手。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作品以“狂”字贯穿全文,上片写太守出猎的情景:“左牵黄,右擎苍”,写太守威武的形象。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猎时的雄壮场面,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倾城”更突出行猎时声势浩大的场面。
太守倍受鼓舞,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展示像孙权射虎一样不凡的身手。
下片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
“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接着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主旨:描写了作者做地方长官时一次出猎的情景,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四、古诗文默写1.无丝竹之乱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正课)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诵背、默写全诗。
(重点)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二、预习交流展示学案:(一)作品及作者简介:1、作者:苏轼,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2、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二)朗读两遍诗词,完成以下题目: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力争达到背诵。
(C)2、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解和写作背景,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翻译诗词到课本上。
(B)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犯界的天狼.三、课堂交流展示学案(一)导入:1、回顾苏轼的诗词《浣溪沙》《水调歌头》《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记承天寺夜游》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二)检查预习:1、组织学生展示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知识2、检查学生朗读预习情况,纠正读音节奏(采用听读、自读、齐读、分男女生读、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进行)3、学生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翻译诗词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放——豪迈奔放,高亢激昂(三)小组探讨、交流、展示:朗读词的上阕思考: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C)描绘盛大的出猎场面2、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在词中这种心情具体表现在哪些句子上?(B) “狂”:(1)“左牵黄,右擎苍”威风凛凛(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对比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两首词的基本内容,思想感情。
•2、对比鉴赏两首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归纳总结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
•二、导入:•在北宋时期,有一位文人,他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词的风格,他就是苏轼。
另外一位词人他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突出发扬了豪放的风格,扩大了词体的内涵,使其丰富多彩,把词推向更高的阶段,与苏轼合称为“苏辛”,他就是辛弃疾。
•三、复习讲授:•(一)《江城子》复习提问:•作者介绍背景介绍,背诵课文•出示问题,学生讨论:•1、用一句话概括上阕描绘的画面。
•描绘了出猎时的盛大壮观场面。
•2、都有哪些人参加出猎?出猎的装束有哪些特点?•装备齐全随从众多•3、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有什么特点?•千骑卷平冈威武雄壮,场面浩大•4、赏析“千骑卷平冈”这句话。
•“卷”字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数之多,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壮观情景。
•(过渡)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
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二)复习检测:•1、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开张——豪壮2、表现在哪些诗句上?•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抒发感情的?•运用典故,委婉表达。
总结主题:(由学生总结,老师补充)•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豪情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赏析方法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赏析角度及方法)•1、从运用典故角度赏析•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3、从炼字角度赏析•4、从抒发思想感情角度赏析•5、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三)《破阵子》•(以提问形式复习)作者介绍背诵•知识回顾:(提问学生)•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什么?•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4.“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军营,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七年级期中复习学案——《江城子密州出猎》复习目标:1、掌握期中考范围内的古诗文默写。
2、掌握这首词的文学文化常识、重要注释3、理解词中重要语句及主旨复习重点:通过复习理解词中重要语句及主旨复习过程:一、文学、文化常识:1.“江城子”为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
60篇中还包括了他的文章《黠鼠赋》、《记承天夜游》,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聊:姑且。
2.狂:豪情。
黄,黄犬。
苍,苍鹰。
3.锦帽貂裘:这里指随从穿戴华美。
4.千骑:古代一人一马成一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5.太守:指作者自己。
6.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作者借以自指。
7.尚,更。
8.霜:白。
9.会挽雕弓如满月:会,会当,将要。
挽,拉。
10.天狼:指西夏。
典故:1.看孙郎:希望自己能展示像孙权一样的胆识和不凡的身手。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作品以“狂”字贯穿全文,上片写太守出猎的情景:“左牵黄,右擎苍”,写太守威武的形象。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猎时的雄壮场面,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倾城”更突出行猎时声势浩大的场面。
太守倍受鼓舞,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展示像孙权射虎一样不凡的身手。
下片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
“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接着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主旨:描写了作者做地方长官时一次出猎的情景,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四、古诗文默写1.无丝竹之乱耳,。
2.予独爱莲之,。
3. ,莫言迁客似沙沉。
4.二月巴陵日日风,。
5.枕中云气千峰近,。
6. ,菊残犹有傲霜枝。
7. ,,又何妨?8. ,日高人渴漫思茶。
9. ,千骑卷平岗。
10. ,望极春愁,。
五、习题:【第一组】1.这首作品应属于宋词中派的代表作,他的作者苏轼,号。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生动地表现了出猎队伍的雄壮气势。
B.“鬓微霜,又何妨”一句中流露出作者过人的自信和豪迈之情。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冯唐自比,表达了想得到朝廷信任的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想为国抗击西夏的雄心。
(答案:1.豪放;东坡居士 2.C 分析:错在作者是以魏尚自比)【第二组】1.这首词中的“狂”可解释为。
(2分)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千骑卷平冈”一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猎场面的壮观。
B.“亲射虎,看孙郎”理解时应倒置,即“看孙郎,亲射虎”。
C.这首词的上片着力抒发了作者的胸襟抱负和爱国热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
(答案:1.豪情。
2.C 分析:上片着力描写的是出猎的阵势,勃发的豪兴,且并未写到爱国热情)【第三组】1.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盛况。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统领全文,抒发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气概。
B.“亲射虎,看孙郎”,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观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仍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D.词的末尾,作者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朝廷、强国抗敌的壮志豪情。
(答案:1.太守出猎。
2. B 分析:此句是借孙权自比,表达要展示像孙权射虎一样的胆识和不凡的身手的豪情。
)五、考题链接:2011届一模卷C卷1.“天狼”在诗中是隐指(2分)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B.这首词的上阕展现了词人的意气风发和出猎的热烈场面。
C.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答案:1.西夏2.C 分析:应是词人想要得到国家信任,从而效力疆场、杀敌立功)2011届青浦一模卷1.这首词的作者是(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B.“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既表现了出猎的场景之壮观,也表现了出猎者对朝廷的挑战。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借用典故表明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迫切心情。
D.这首词通过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场面热烈,下片写请战,气概豪迈。
(答案:1.苏轼2.B 分析:错在“也表现了出猎者对朝廷的挑战”)2011届长宁二模卷1.词中有一个字贯穿全篇,这个字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本首词的题目。
B.“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的是出猎的雄壮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早日赶走冯唐的迫切心情。
D.本首词借出猎之行,抒发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融叙事、抒情为一体。
(答案:1.狂 2.C 分析:错在“早日赶走冯唐”)2012届一模卷A卷1.“孙郎”在词中是指(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老夫”点明所写的人,“狂”点出所写的神。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气势恢宏,画面壮观。
C.“鬓微霜,又何妨?”是词人狂傲不羁的自画像。
D.上阕中的“亲射虎”与下阕中的“射天狼”,虚实相间,相映成辉。
(答案:1. 自己/词人自己 2. C 分析:应是豪情满怀而非狂傲不羁)2012届闸北一模卷1.词人以“”借指自己。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
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
(答案:1.孙郎 2.C 分析:“射天狼”突出的应是词人渴望报效祖国、抗击西夏进犯的壮志)2012届宝山一模卷1.“黄”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绪热烈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
(答案:1.黄犬2.D 分析:下片同样表现出作者渴望报效祖国、抗击西夏进犯的豪情壮志,而不是沉郁顿挫)2013届嘉定一模卷1.“天狼”在词中的意思是(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以“狂”字统领全词,表现了词人举止、神态之“狂”。
B.“锦帽”等两句描绘出猎时的雄壮场面,烘托词人豪迈气概。
C.“酒酣”等三句刻画了作者怀才不遇,借酒消愁的愤懑委屈。
D.全词抒发词人渴望为国效力边疆、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答案:1.西夏2.C 分析:错在“酒酣”三句应是刻画了作者“心高胆壮的豪迈情怀”)2014届一模D卷1.词中与“太守”所指对象相同的词语是“____”、“ _____”。
(2分)2.(略)(答案:1. 老夫孙郎)2014届奉贤一模卷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了出猎时___________的场面。
(2分)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A.这首词起句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
B.词人在词中以孙权、冯唐自比,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答案:1.雄壮2.B 分析:错在“冯唐”,苏轼是以魏尚自比)2015届金山一模卷1.词中的“太守”是指________(写出人名)。
(2分)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分)(答案:1.苏轼/苏东坡2.渴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2015届嘉定一模卷1.密州出猎的季节是季。
(2分)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作者的心情。
(2分)(答案:6.(2分)冬 7.(2分)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建功立业。
)建议:“冬”的依据是“貂裘”,那么“秋”可否?深秋也可着貂裘,且“秋猎”居多。
2015年上海市中考试卷【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1.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2分)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丙句:2.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三句诗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全篇。
B.三句诗的内容或写眼前,或写将来。
C.三句诗传递的情感与作者的经历相关。
D.三句诗的内容都与题目有直接关联。
(答案:1.(2分)渴望建功立业(1分)渴望登上泰山(1分) 2.(2分)D 分析:错在甲句和题目没有直接关联)第2题的选项中A项不严密,甲句并非是感情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