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壳体检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3
塑胶壳检验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塑胶壳检验规范1.目的:使进料检验员依此规范进行塑胶壳之进料检验,以确保所购塑胶壳质量符合本公司要求。
2.范围:凡经本公司开发部设计、承认、由采购单位对外购入之各种塑胶壳适用之。
3.定义::缺陷分类:严重缺陷—CR DEFECT: 物料存在有尖点、利边、漏电、等凡是有影响或危及使用者生命安全的缺陷。
主要缺陷—MAJ DEFECT: 物料主要性能指标不合格,导致物料本身失去功能成不能使用的缺陷。
次要缺陷—MIN DEFECT: 该缺点或不符合项目不致影响材料本身功能或易于排除者。
:缺陷术语: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缩水: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批锋: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8)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11)油丝:油痕,油污(包括脱模式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亮,并带有流动样。
4. 检验方式与标准:检验条件:检验环境:将待验物品置于400-1000Lux光源下;检验距离:产品距两眼30-45cm;检验角度:产品与水平面呈45度角;检验速度: 10mm2/Sec;检验项目、方法标准、缺陷分类一览表:5.相关记录表格:《收货验收单》;《每周进料检验统计表》;。
塑壳检验标准xxxxxxx电子有限公司文件修改记录相关部门批准及发放第2页共5页1、目的明确和规范塑料产品的标准要求和检验方法,为塑料产品的检验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2、范围此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的塑料粒子及塑胶件的检验(客户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4、跌落测试4.1) 跌落顺序:一角/三棱/六面;跌落角应为样品正面下边的任一角,跌落棱为跌落角的三条棱,六面包装件的六面。
4.2)跌落次数:各一次。
4.3)常温测试,冷却后24小时后。
4.4.1)纸箱不能破损;4.4.2)箱体外观不能有破损;4.4.3)拆开喇叭、功放、塑壳检查内部锁螺丝位不能有断裂和破损;6.19)油斑:附着在物件表面的油性液体。
6.20)漏喷:应喷漆的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沒有喷到露出底材的现象。
6.21)修边不良:产品边緣处因人工修边而产生缺口等不规则形状。
6.22)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积。
6.13)装配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6.14)细碎划伤: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跡(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6.15)硬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6.16)凹痕缩水:零件表面出現凹陷的痕跡或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6.17)颜色分离:塑料生产中,流动区出现的条状或点状色痕(通常由于加入再生材料引起)。
6.18)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跡。
6.7)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
6.8)缺料:由于模具的损环或其他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
6.9)色差:指实际产品顏色与确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6.10)同色点:指颜色与产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6.11)流水纹: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胶流动的条纹。
6.12)熔接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胶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跡。
5.1.2 检查《货品检验单》或《来料检验通知单》各项内容应正确、清晰、完整,否则按不合格项处理;外包装检查:现品票内容填写齐全,供应商来料是否与外箱标识符合。
5.1.3 出货报告审核:检验报告内容是否真实,所测试项目是否齐全,结论有无审核 5.1.4 AQL 抽样取值:重缺陷0.65,轻缺陷2.5。
5.1.5 核对样板:5.1.5.1 结构样板(每个模号、穴号都需要与相应结构板相符合);5.1.5.2 颜色样板(需核对认可供应商、喷油范围;颜色偏差与机型色板有色差时,可核对上下限度样板); 5.1.5.3 丝印(核对丝印范围,字体颜色效果,歪斜程度)5.2外观检验:环境在光度为600------800LUX 的条件下,人眼与被检测面距离为25------35CM 。
观察角度与被检测面为正负45度,观察时间为10秒正负5秒。
(如附图:)45°45° 45°25cm具体检验判定标准以下标准中第一检查面为A 面,第二检查面为B 面,第三检查面为C 面。
备注 :a) 第一检查面为正常使用时,第一眼可看到的面。
b) 第二检查面为非直接可见范围,如打开翻面后出现的面和手机的侧面底面。
c) 第三检查面为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面,如取出电池后可见的面。
(见附图:)d)按照从正面---下面---右面---上面---左面---反面的顺序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内容包括表面色点、水纹、缩水、气纹、色差、表面杂质、纤维丝、变形、披锋、破裂、喷漆不良、掉漆、起皱(包括正常状况下可以用手刮划的),特别需注意熔接线是否会高,有丝印的丝印不良等现象。
更改标记更改原因更改者更改日期审核者审核日期Ⅰ Ⅱ Ⅲ Ⅳ第一检查面第二检查面第三检查面 第三检查第二检查面第二检查面。
SAMCO-SVC06/VM06系列塑料壳体测试标准
一、材质:
PC+PBT
二、材料特性:
材料特性请参照特性表
三、测试范围:
针对SAMCO-SVC06/VM06系列
四、产品控制:
1.供货商提供每批次产品相应测试报告。
2.供货商提供每批次产品的物性表及相关的检测报告。
3.定期到供货商进行相关的测试验证。
4.如果物性表及相关检测报告上面的粒子供货商和塑料产品供货商有所变动,应及时查实。
五、测试方法:采用冲击试验仪
图2
图1 图3
●将冲击试验仪(图1)上面的1kg冲击块调至1米处(图2)。
●将产品放在冲击试验仪下面的底座上,将冲击检测部位对准冲击块(图3)。
●将1kg冲击块从1米处瞬间落下,对产品进行冲击(四个方位都要进行冲击)。
●检查冲击部位是否有破损,同时检查产品周边是否有破损开裂现象。
●受冲击的产品整体不可有破损开裂现象。
1.1 目的
为产品的设计选材,供应商选择及材料的检验测试提供标准依据。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塑胶壳体强度以及表面工艺的可靠性测试,包括试产手机设计验证,材料变更样品验证以及量产来料检验测试中的塑胶壳体,
1.3 测试说明
本测试的内容,主要针对常规材料的通用测试标准,如遇到新的工艺需涉及标准变更,以新工艺所定的标准为测试依据。
1.4 测试内容
从室温以不大于1C/MIN速度变到 4 0°C,
RH:933%,保持1H;再以不大于1C/MIN速
度变到-10°C,保持1H;循环13次,循环期
满,回温2H后检查外观无明显变形、变色、
起泡等不良现象。
塑胶壳体质量允收标准拟制:李沱审核:XXX批准:XXX日期:2015年11月20日上海移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Shanghai MobileTek Communication Ltd.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修订记录更新版本修改内容修改人审核日期Rev01 初稿李沱2015.11.20目录1 目的 (4)2 范围 (4)3 术语和定义........................................ 4-94 相关职责 (9)5 工作流程......................................... 9-116 相关文件 (11)7 记录 (11)1目的规范机壳检验中可接受的最低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每种缺陷的可接受标准(相应不同表面等级)。
2范围:适用于塑胶壳体的入厂检验、部品认定、不良品判定等。
3术语和定义3.1缺陷定义轻微缺陷(Min): 常见的可以被限度允收的非功能/性能缺陷,可以立刻发现及纠正(如:外观的表面脏污、毛丝);严重缺陷(Maj):超出允收限度的非功能/性能缺陷、批次不良,可发现但需成本改善(如:尺寸超标,装配性不良);致命缺陷(Cri):功能/性能不良,超出客户要求规格及标准、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但发生会引起客户不满且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如:显示不良,间隙超标,检测系统失效)。
3.2物料认证新规格的物料在启动量产前应完成物料认定。
认定所需样品由供应商提供,验项目及数量参照本章第5.1条要求。
无条件试验的项目和OEM产品,由供应商提供试验报告。
3.3逐批检验参照GB2828.1-2003,检查水平IL见本章第5.1条,合格质量水平要求如下严重缺陷:AQL=0.4 轻微缺陷:AQL =1.0检验项目、要求、测试方法参照本章第5.1条要求。
3.4外观面的划分AA面:IML工艺包括镜片的机壳镜(显示视窗区)A区:正面可视区域,具体如下:滑盖机:滑开后正面可视区域(不含AA区),即:滑面正面(包含按键)+主面正面(包括按键)翻盖机:翻盖时—正面可视区域(包括:翻面显示面(不含AA区)、按键面和转轴正面);合盖时—正面可视区域(包括:翻盖面壳(不含小屏AA区)和转轴正面)直板机:正面可视区域(不含AA区)B区: 手机四侧区域+手机背面+滑盖机滑开后露出的滑盖内壳区域(包含电池盖,但不含电池盖覆盖的区域)。
1.目的适应炜高生产和外购的所有无客户指定标准的部品质量要求。
2.范围本检验标准适用于炜高所生产的和外购的所有无客户指定标准的注塑、喷涂、组装、电镀或其他工艺的机壳部品。
3.定义3.1 缺陷分类定义:3.1.1 CRI(严重缺陷):违反相关安规标准,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有安全隐患的缺陷。
3.1.2 MAJ(主要缺陷):属功能性缺陷,影响使用或装配。
3.1.3 MIN(次要缺陷):属外观、包装轻微缺陷,不影响使用或装配。
3.2 测量面定义:A面: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在近处观看且暴露的表面(正常观察时产品的前面)。
B面:在使用过程中,不直接观看但暴露的表面(产品的上下左右侧面和背面(带电池)。
C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见或看不见的面(产品背面内部、充电器和电池的其它表面)。
D面:产品内部部件正常使用时看不见。
3.3缺陷定义:3.3.1注塑件缺陷定义: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尺寸。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凹凸点:由于模具的损坏等原因造成塑料件表面上出现的高低不平。
颗粒:在喷漆件表面上附着的细小颗粒。
修订履历修订时间修订内容版本修订人制订李远涛审核核准日期2012.06.07 日期日期※※※公司秘密级文件,未经许可不得复印或携带出公司范围外※※※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而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
顶白: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痕迹或白印。
白化:因脱模应力关系产生的注塑件表面或背面或筋、柱、槽、墙刻印等部位的发白的印记。
破裂: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在塑料件表面上的裂纹。
油渍:在塑料件表面残留的油污。
翘曲及变形:塑料件成型时由于受力不均或应力而造成塑料件的形变。
一、目旳1.为规范操作,以便IQC检料有据可依,物料检查有原则参照所制定。
.二、范畴合用于我司所有旳数码产品来料、成品旳检查。
三、职责1、IQC员对来料进行检查、鉴定、标记、记录。
2、IQC组长对异常状况旳鉴定、分析、反馈。
3、品质主管、IQC组长、QC组长对不良品旳鉴定、分析、协同采购规定供应商改善,提高产品品质。
四、抽样计划按GB2828-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外观抽样根据MIL-STD-105E 一般Ⅱ级随机抽样AQL :CR=0MAJOR: 0.4MINOR: 1.0五、规范内容:5.1缺陷分类5.1.1严重缺陷(CRITICAC 简为CR)会导致使用人员或财产受到伤害、违背法律法规、产品完全失去应有能力,会严重伤害到公司旳信誉.属安全面旳缺陷。
5.1.2重要缺陷(MAJOR 简为MA)产品失去商品价值或功能不全,及外观不良严重影响使用者感受,及也许导至客户退货或投诉;5.1.3次要缺陷(MINOR 简为MI)不会减少产品旳使用效果、只是存在外观方面旳轻微缺陷。
.5.2检查条件及参数5.2.1检查环境:700~900Lux灯光下(二支30W日光灯照明)5.2.2检查角度:机体与水平桌面成45度视角。
5.2.3检查距离:人眼与被检测物业25~35cm,灯与被测物旳距离为0.5~1.5m检查时间:各面目视检查时间约为3秒针5.3外观检查面设定:外观检查面设定为ABCD四个面5.3.1:A面:消费者常常看到旳面,一般为产品旳正面或顶部分5.3.2:B面:一般为产品旳左右两侧面5.3.3:C面:一般为产品旳底部或背部5.3..4:D面:一般为产品旳内部5.4代号H—变形度(mm)W—宽度(mm)S—制件表面积(mm2)ø—缺陷直径(mm)L—长度(mm)D—间距(mm)C面(塑材)L≤5mm , D≥50mm,允收≤2条。
W > 0.10mm 不允收明显手感不良不允收点状缺陷异色点杂点凹点0 .2mm≤ø≤0.25mmD≥30mmA面可允收N≤2(4.3寸机型如下限度原则)目测,菲林尺0 .25mm≤ø≤0.35mm D≥30mmA面不允收B面可允收N≤2C面可允收N≤3检查项目检查内容缺陷定义允收原则检查措施及工具外观其他不良缩水,变形不允收;(注:部份不可抗拒变形,如模具自身因素,具体以产品部签样品为根据)目测脏污①点状可擦拭允收;片状脏污小于材料旳1/5区域,且不良数量低于5%;②不可擦拭,不允收;间隙缝隙≤0.2mm(同根据产品定义)塞规断差同材质(塑材对塑材)≤0.15mm菲林尺不同材质(塑材对五金)≤0.25mm毛屑①同色: L ≤1.0 mm W ≤ 0.05mm②异色,参照点状不良原则卡尺,菲林尺批锋突出部份≤0.15mm 不影响装配或外观破损不允收,边沿破损缺口,可允收≤0.2mm,D≥50mm,N≤2菲林尺其他:以上外观不良现象在D面不影响构造,装配可接受功能5寸及小于5寸下显示屏TP点状不良中央(A见左图)1/4处可允收ø≤0.1mm旳点状不良(亮点,白点)N≤1PCS目视菲林尺B其他:暂无。
1.目的统一本公司的手机塑胶壳检验标准,亦可用于对操作工及质检员的培训。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生产的以及来料加工或外发加工的手机塑胶壳的检验。
3.产品表面划分:3.1A面: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第一眼可看到的表面,如正面、打开翻盖后出现的面。
也称第一检查面。
3.2B面: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非直视区域但通过变换角度可看到的面,如手机的侧面、电池面。
也称第二检查面。
3.3C面: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面,如取出电池后才看到的表面。
也称第三检查面。
3.4D面:需拆开整机后才能看见的部位,如手机内部。
也称第四检查面。
4.检验条件:4.1 环境光度:600~800LUX或40W两盏冷白荧光灯;4.2 观察距离:人眼距被测面25~35cm;4.3 观察角度:测物被检测面与视线成45度,上下左右转动被测物15度以内。
4.4 观察时间:10S±5S;4.5 视力要求: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4.6抽样方案:依《产品抽检作业指导书》规定或客户要求.5.缺陷描述及判定:5.1 外观缺陷:(注:N—数量;D—直径;L—长度;W—宽度;A—面积;S—距离)代码缺陷名称描述判定标准A面B面C面D面001 色斑产品表面出现不同颜色的点,也称“混色点”。
按客户要求,客户无要求时按以下要求:D≤0.25mm(色差强)或D≤0.30mm(色差弱)N≤3S≥25mm按客户要求。
客户无要求时按以下要求:D≤0.30mm(色差强)或D≤0.35mm(色差弱)N≤3S≥15mm按客户要求。
客户无要求时按以下要求:D≤0.35mm(色差强)或D≤0.40mm(色差弱)N≤3S≥10mm不限002 喷油漆点油漆未开散或油漆中杂质,在产品喷油表面形成小凸点。
003 喷油尘点素壳表面灰尘或空气中的灰尘在油膜未干时沾在油膜上。
004 银点不含银粉的涂层表面有银色的点。
005 喷油凹点因产品表面油污造成不粘油漆而形成凹点。
1.1 目的
为产品的设计选材,供应商选择及材料的检验测试提供标准依据。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塑胶壳体强度以及表面工艺的可靠性测试,包括试产手机设计验证,材料变更样品验证以及量产来料检验测试中的塑胶壳体,
1.3 测试说明
本测试的内容,主要针对常规材料的通用测试标准,如遇到新的工艺需涉及标准变更,以新工艺所定的标准为测试依据。
1.4 测试内容
从室温以不大于1C/MIN速度变到 4 0°C,
RH:933%,保持1H;再以不大于1C/MIN速
度变到-10°C,保持1H;循环13次,循环期
满,回温2H后检查外观无明显变形、变色、
起泡等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