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6.49 MB
- 文档页数:34
成绩题目: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院系:班级:姓名:学号: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进步。
下面,我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为主,来分析该时期美术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为政治文化变动剧烈的时期,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次变动是社会文化整体上结构性的变动。
主要的变动包括∶统一政权打破,并开始出现胡人政策;儒学衰微,崇尚玄学与自然;宗教活动兴盛,佛教信仰普及;士族阶级的形成。
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美术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一、出现艺术的自觉。
在魏晋之前,文艺注重实用性,为表达思想或概念的工具,而这时期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①------虽然为政教服务仍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审美情趣已不仅仅局限于此。
南北朝时期的山书画大家宗炳曾言“……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②他在这里不仅强调了“神思”,即情景交融的艺术想象活动,还进而把山水画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归结为“畅神”,反映出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情感表现的高度重视。
艺术的自觉并不局限于绘画,也可见于当时的文学、书法活动。
以书法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备的行书不断发展成熟,极难辨认、但能够很好表达书写者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草书备受推崇。
各种书法交相发展,追求精神自由的杰出书法家不断涌现,书法,由此走向自觉。
二、观者及画论文字的出现。
这时候的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这个现象的是书画收藏活动以及层出不穷的画论。
南齐的谢赫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
”③而任性放达,不拘礼法,不拘形迹,简略玄澹的魏晋风度,又使美术理想的追求从“错彩镂金”转变为“初发芙蓉”。
《中外美术史》课程( 0504041523)教课纲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外美术史课程代码:05040415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2 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讲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课程教课目的与任务经过中外美术史的教课,使学生认识美术的发源、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联合各期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科学与地理等大的社会背景来认识、剖析每个期间美术款式形成的原由及意义,运用纵横联系、中西比较的方法增强与提升学生对中外美术的造型、特色及精神内涵的理性剖析能力,特别是增强学生对我国美术独到的审雅观的形成与沿袭的认识。
立足今世联合现实,立体地掌握中外美术各艺术风格、派别及作品作家的特色,综合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实现由过去单调、乏味的纯理论教课向理论与实践相联合、继承与创新相联合、传统与时代相联合、中国与西方相联合的多元化教课模式的转变。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派表章节内容学时第一部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美术2第二章夏商周美术2第三章秦汉美术2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2第六章宋辽金元美术2第七章明清美术2第八章民国与新中国早期美术2第二部分外国美术史1第一章原始、上古美术2第二章中世纪美术2第三章近代美术6第四章现代主义美术6合计32四、课程教课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部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泉——原始社会美术教课目的:经过本章的教课使学生认识中国美术的发源与原始期间美术的主要款式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规律。
基本要求:理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色及原始人群生计环境与美术形成的关系。
要点与难点:要点:全面掌握生产工具向艺术转变的历史进度。
难点:原始美术创作的动因与审美情味。
教课方法:解说与发问相联合协助多媒体解说主要内容:第一节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旧址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三、打制石器的特色与原始饰品、刻划艺术品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公元21世纪)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旧址二、磨制石器与玉器三、彩陶与黑陶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五、岩画与建筑第二章青铜的光芒——夏商周美术教课目的:认识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美术的变化过程,娴熟掌握青铜器形成的原由、特色、意义及其余美术款式。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
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
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
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
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
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4、隋唐五代唐代美术发展新特点?1、书法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之一;2、建筑方面,就大都市来说,“棋布栉比,街衢绳直";3、唐代工艺,特别是唐代塑像,驰誉世界;4、唐代雕塑,佛教造像不仅比以往更加兴旺,而且其美学风范标志着中国的佛教艺术已走完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5、唐代绘画“灿烂而求备”,有以下特点:1)人物画和释道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 2)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画之后以独特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兴旺之先河;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唐、盛唐无论实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了崭新气象,蔚为画苑奇观;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