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6.96 MB
- 文档页数:41
各章习题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10章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第2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与分类第11章儿童与青少年认知发展第3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第12章个别差异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13章学习动机第5章智慧技能的学习第14章教师、班级与家庭第6章认知策略的学习第15章网络媒体与多媒体第7章问题解决与创新性学习第16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第17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第9章态度与品德学习返回补充习题说明页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五、判断1.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什么争议。
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
4.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5.教育心理学在西方也称“学校心理学”。
6.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来看,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7.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
六、问答1.从课本以外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早已应用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事教育工作。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怎样为德、智、体三育提供哲学心理学依据的。
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4.简述实验教育学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5.简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6.简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的异同。
7.简述教育心理学学科与《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和分类五、判断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3.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4.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这是动作技能学习。
教育心理学习题册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1.我国古代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它提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都体现了深刻的心理学思想。
2.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四个阶段是(1)、(2)、(3)系统、(4)方法。
3.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是(1)、(2)、(3)探究、(4)行动。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一、名词解释1、学习理论2、学习的顿悟说3、配对联想学习4、认知地图5、系列学习6、学习的试误说7、自由回忆学习8、图式9、经典条件反射 10、操作条件反应 11、趋平化 12、锐化13、情境性学习 14、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 15、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16、学习的认知建构理论 17、强化 18、建构主义学习观二、填空1.条件反应的两大范型是(1)________、(2)________。
2.桑代克提出的效果律是______________。
3.从后期的观点来看,桑代克早年所做的饿猫学会逃出迷笼实验,实为条件反应学习实验,猫的行为不必用效果律解释,而是可以用__________原理解释。
4.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应中,“强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类联想学习研究的三种基本范型是(1)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7.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1)__________、(2)___________两大类。
8.经验主义对人的认识的分析具有四个特点(1)____、(2)____、(3)____、(4)___。
9.在心理科学史上_________第一次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了人类联想规律;_________首次用动物作被试研究动物联想学习的规律。
10.沃尔福克区分的建构主义三个阵营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_。
11.不同建构主义观关于学习与知识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____、(2)____、(3)_________。
12.建构主义关于学习与教学的共同点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
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
配对联想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时呈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
认知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
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
学习的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境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自由回忆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
图式:这里指巴特利特的术语,是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观念,对个体的记忆和提取新信息会产生重要影响。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描述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指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呈现,获得了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操作条件反应: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指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趋平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无规则的知觉痕迹在保持期间向一个更熟悉的标准的原有记忆痕迹还原,遗忘了许多细节。
锐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知觉对象的某个突出特征在保持期间变得更加突出和集中,强调某突出的细节。
情境性学习:学习的社会建构理论对知识与学习的一种看法,认为知识不是个人的认知结构,而是随着时间而发展的社会团体的创造。
社会团体的习俗(practices of community)——相互作用和办事的方式以及该团体所创造的工具——构成了该团体的知识。
学习意味着变得更有能力参与那些实践和应用那些工具。
第3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3.1 复习笔记一、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1.唯物主义或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唯物主义或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尤其是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约1650~1850年间,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代表人物有洛克、贝克莱、休谟等。
他们认为,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惟一源泉。
(2)经验主义理论包含反思观。
反思观可以用来解释从抽象、推理和演绎中得到的知识。
例如,人们从广泛经历的不同例子中抽象出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形成一类事物的概念。
2.唯心主义或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唯心主义或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相对,又称唯理论。
它认为,经由先天的理性作用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而且由理性获得的知识,远比由感性知觉获得的知识高级、明确。
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康德、笛卡儿、柏拉图、孟子等。
3.现代学习论流派演变概况鲍尔和希尔加德的《学习论》(1987)介绍了学习理论的12种重要派别。
把它们分成两个阵营:“行为与联想论”和“认知与组织论”。
属于前一阵营的派别有桑代克联结主义、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说、赫尔的系统行为论、人类联想学习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以及新近的行为主义论。
属于后一阵营的派别有格式塔理论、托尔曼符号学习论、信息加工理论和新近的认知建构理论。
二、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观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哲学来源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两者都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学习的决定作用。
联想主义者不否认人的意识和思想的存在。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否认把人的意识和思想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前者以人作为研究的被试,后者为了避免意识,多用动物作为研究的被试。
1.人类联想学习的研究(1)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艾宾浩斯是用严格的实验方法研究哲学家们提出的联想规律的第一人。
同时,他还开创了用无意义音节进行系列学习与记忆研究的先河。
他精心地控制联想形成的条件、持续的时间以及联想得以再现的方式。
实验结果表明:①音节长度越长记忆越困难;②背诵无意义音节要比背诵有意义的材料难得多;③保持间隔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无意义材料的遗忘先快后慢,并据此绘制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3-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一、创始之前(1903年以前):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中国:孔子、孟子、荀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西方:亚里士多德《灵魂论》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
夸美纽斯(J.A.Comenius, 1592—1670)、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 1746—1827)和赫尔巴特(J.F.Herbart, 1776—1841)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四段教学法;五阶段教学法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时期: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动物学习实验: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三、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百年沧桑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大约100年间,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单向道时期、死胡同时期、双向道时期(一) 单向道时期:20世纪初到30年代盲目乐观:心理学家看到了科学心理学原理对教学的作用,对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持非常乐观的看法。
他们深信,科学心理学原理,即使是从实验室的动物研究中得到的,都是可以运用于教育实践的。
(二) 死胡同时期(30—60年代)悲观失望: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上述教育心理学家推行的教育改革运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发现其结果并不理想。
如1938年全美教育研究会出版的年鉴指出:“回顾过去多年来教育科学运动的成就,教育心理学界的学者所付出的努力是令人感动的。
但就此运动的结果看,并未达到预期理想。
”(三) 双向道时期(60—80,90年代)客观认识:心理学与教育这两个领域是相互促进的。
教育情境给心理学提出了挑战性问题,要求心理学家去阐明,从而有助于心理学理论接近其真实世界。
到20世纪90年代,一方面心理学家转而关注学科心理学的学习和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