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
- 格式:docx
- 大小:16.22 KB
- 文档页数:3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景观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吸引游客。
在自然景观中,山、水、森林、沙漠、湖泊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而在人文景观中,建筑、文化、历史遗迹等元素则展示了人类文明的魅力。
2. 体验美学:旅游不仅是欣赏美景,更是一种体验。
游客通过亲身感受和参与,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例如,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品尝当地的美食,甚至与当地人交流,都可以让游客获得独特的体验。
3. 文化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
文化美学关注的是景点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例如,一些古建筑或历史遗迹,是某个时期或某个文化的代表,游客可以通过欣赏这些景点,了解和感受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4. 生态美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保。
生态美学关注的是旅游景点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表现。
一个好的旅游景点应该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不仅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旅游体验,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5. 情感美学:旅游景点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情感美学关注的是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或对历史的敬畏感;而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则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宁静、愉悦的情感。
总之,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需要综合考虑景观、体验、文化、生态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和感受景点的魅力,游客可以获得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美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审美体验和美的创造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 旅游市场分析B. 旅游产品设计C. 旅游景观评价D.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2. 下列哪项不是旅游美学研究的范畴?A. 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B. 旅游者的审美心理C. 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D. 旅游活动的美学设计3. 旅游美学认为,旅游景观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A. 经济价值B. 社会价值C. 文化价值D. 政治价值4. 旅游美学中的“审美体验”指的是:A.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B.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感官享受C. 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总体评价D.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活动5. 旅游美学认为,旅游目的地的美学设计应该:A. 以经济效益为主导B.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C. 以环境保护为核心D.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6. 旅游美学中的“审美距离”是指:A. 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物理距离B. 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心理距离C. 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时间距离D. 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距离7. 下列哪项不是旅游美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访谈法C. 实验法D. 统计法8. 旅游美学认为,旅游者的审美体验过程包括:A. 感知、理解、评价B. 感知、想象、创造C. 感知、想象、评价D. 感知、理解、创造9. 旅游美学中的“审美疲劳”是指:A.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厌倦感B. 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抵触情绪C.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过度疲劳D. 旅游者对旅游景观的不感兴趣10. 旅游美学认为,旅游目的地的美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是:A. 创新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多样性原则D. 个性化原则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旅游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
2. 阐述旅游美学在旅游目的地开发中的作用。
3. 描述旅游美学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旅游美学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中的重要性。
1.审美理解:是人对审美对象的形式特征、本质、主客体相互联系等方面的把握和揭示2,旅游审美动机:泛指一种激发旅游审美行为的心理趋向,或者说是旅游审美需求过渡到旅游审美的心理中介3.旅游审美文化: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旅游活动和不断获得真善美感悟的旅游活动效果。
4.自然旅游景观:是指自然景观中具有天然禀赋,蕴含观赏价值,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综合体及其景象的空间地域组合。
5.点景:用一次一语点出景物的特征和意境,以增加风景的魅力和色彩。
6.特写景:园林中除了布置大面积的风景外,大多还设置一些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小巧玲珑,精雕细刻的景物供人欣赏,让游人仔细玩味其细部及其奥妙的艺术境界,这种特殊的景物叫做特写景。
7.借景:把园外的景物巧妙的组合到园内来,以充实园内的空间,丰富园内的景色,使园内外的景色融为一个整体8.民俗风情: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事象。
9.营销美学:指对公司或品牌的感官体验的营销,他能为组织或品牌的识别做出贡献,是指一个组织或品牌的美学所共同拥有的结构和参照特性。
10.旅游美学营销:指营销美学在旅游业营销发展中的应用,指的是旅游企业,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感官体验的营销。
它指旅游组织或旅游产品的美学所共同拥有的结构和参照特性。
11.导游:在基本的旅游服务基础上,向旅游者传递旅游对象的审美信息,调节旅游者的旅游审美行为,帮助旅游者获得最大化审美体验的旅游服务人员。
12审美情感:是人对客体审美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生理。
心里需要而产生的独特的带有本质性、恒常性又具有变易性的主观体验和态度13.情景交融:审美主体以各种方式,寄情与审美对象,赋予无知无觉的自然景观某种人性品格,活化山水,进行景观审美感情的交流。
1.自然旅游景观审美主体的心境要求①审美态度是自然景观审美的前提②审美主体要有真实的审美心理需求和欲望③心为景动,情景交融④充分利用知觉系统,全面感受审美体验⑤审美情趣的多元化2.建筑艺术旅游审美内涵①建筑旅游景观承载着历史②建筑旅游景观包含着人类文化艺术③建筑旅游景观体现人类社会生活方式④建筑旅游景观显示名族特性⑤建筑旅游景观反映社会思想观念3.园林景观旅游审美原理①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中理解艺术美②从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中欣赏和谐美③从园林构美元素的精巧布局中解读雅致美。
旅游美学慕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旅游美学慕课:探索旅行中的美学之旅旅游美学是一个融合了艺术美学、自然美学和旅行体验的概念,它强调旅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游览名胜古迹,更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而慕课则是一种以网络为平台,以面向大规模用户开放的方式,传播知识和教育观念的教学模式。
将旅游美学与慕课相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向更多的人传授旅行中的美学知识,为他们打开一扇窥探世界美好之处的窗户。
一、旅游美学的内涵旅游美学强调旅行过程中对美的感知、体验和所产生的情感,而非仅仅停留在旅行目的地的风景美貌。
它倡导游客在旅途中以一种艺术审美的眼光来观察、感受和思考周围的一切,将旅行视作一种充满美学意义的体验。
在旅行者眼中,一片蓝天、一汪碧水、一朵鲜花、一株小草、一处古迹、一道风景、一项传统、一种民俗,乃至一种风俗习惯都能成为旅游美学的表现形式。
二、慕课在旅游美学中的应用慕课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使得人们能够在家中或者在旅途中就能够获取到丰富的知识。
在旅游美学中,慕课可以为旅行者带来诸如文化历史、地理风情、自然景观、艺术小品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到之地的美学内涵。
慕课还能够提供旅行攻略、旅行经验分享等实用信息,帮助旅行者更好地规划行程,提升旅行体验。
三、慕课与传统旅游教育的区别与传统的旅游教育相比,慕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能够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旅游美学内容。
传统的旅游教育更多地依赖于导游、讲解员的口述和组织,相对单一,并且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
而慕课则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课程获得想要的知识,不受限制。
四、未来旅游美学慕课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慕课必将在旅游美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更多的优质旅游美学慕课课程的推出,人们将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到各种与旅行和美学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为自己的旅行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旅游领域,旨在探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建筑风貌、旅游产品等,其目标是通过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的发掘,提高旅游活动的品质和吸引力。
首先,旅游美学强调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不仅仅是简单地观看景物,更是通过感官、情感、认知等多个层面的体验,与景物产生深度的交流和共鸣。
审美体验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满足游客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同时也能够提升游客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其次,旅游美学注重审美价值的发掘和传递。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对景物的审美价值进行评价和发掘,从而形成对景物的认知和评价。
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景物的形态、色彩、结构、氛围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揭示出景物的内在美感和价值,从而提升游客的审美体验和认知水平。
另外,旅游美学也关注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
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旅游美学强调旅游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品质,注重产品的设计、包装、营销等环节,通过创新的设计和营销策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旅游美学还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旅游活动中,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
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保护和传承,使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发扬。
总之,旅游美学是美。
旅游美学结课论文
旅游美学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旅游美学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旅游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探讨旅游美学的特点,比如旅游对人们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的刺激,旅游景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2. 旅游美学与主观感受:分析旅游美学对个体主观感受的影响。
旅游美学可以提供旅游者独特的审美体验,包括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欣赏历史建筑和艺术品等。
同时,还可以探讨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对人们审美体验的影响。
3. 旅游美学与环境伦理:考虑到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拓展旅游美学与环境伦理的关系。
旅游美学应该强调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在旅游活动中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推动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4. 旅游美学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探讨旅游美学对目的地形象塑造的作用。
旅游美学可以通过设计和布置景点来创造美的感知,在宣传材料和广告中使用美的元素来吸引游客。
同时,还可以考虑旅游美学对旅游业的营销和发展的影响。
5. 旅游美学的实践案例研究:以具体的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为例,通过对旅游美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旅游美学的应用和效果。
比如,可以研究某个著名景点的设计和规划,分析其如何利用美学元素吸引游客,或者研究某个旅游项目的表演艺术和视觉效果,探索旅游美学在创作中的应用等。
这些是你可以在旅游美学结课论文中进行论述的一些观点和方向,具体的情况可以根据你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和个人兴趣来展开更具体的研究和论述。
旅游美学的意义一、旅游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旅游美学是指通过旅游活动来体验和欣赏美的过程和方法。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追求美的行为,而旅游美学则是对旅游经历和景观的审美体验和思考。
旅游美学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还能提升旅游的愉悦度和意义。
二、旅游中的美学体验1. 自然景观的美学:旅游常常会带我们接触到各种自然景观,如壮丽的山川、湖泊、海洋等。
在这些自然景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之美,体验到自然界的恢弘和生命的力量。
2. 建筑景观的美学:旅游目的地往往有独特的建筑景观,如古老的城堡、宏伟的教堂、精美的庙宇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不同时代和文化的艺术成就,通过欣赏和了解这些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
3. 文化景观的美学: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体验,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通过旅游,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是一种美的体验。
4. 艺术景观的美学:旅游常常会带我们接触到各种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音乐等。
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使我们更能欣赏和理解艺术的美。
三、旅游美学的意义1. 增加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旅游美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的存在和意义。
2. 丰富旅游体验的内涵:通过对旅游景观的美学思考和体验,我们可以使旅游变得更加有深度和内涵,增加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3. 增强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旅游美学可以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使我们的旅游经历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4.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旅游美学需要我们对旅游景观进行思考和感悟,这种思考和感悟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5. 推动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旅游美学的传播和推广可以促进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旅游成为一种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活动。
四、结语旅游美学作为一种追求美的旅游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旅游美学的意义
旅游美学是指人们通过旅游体验和观察美丽的自然风光、艺术文化和建筑景观等,以感受美的享受为目的的学科和实践活动。
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 增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旅游美学可以让人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加深对世界各地的了解和认知,拓宽视野。
2. 提升审美能力和品味:通过旅游美学,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艺术和文化形式,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欣赏并欣赏艺术和文化的美。
3. 增进心灵的宁静和平和感:旅游美学使人们远离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融入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享受宁静和平和感,调整身心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4. 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旅游美学使人们直接接触到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进而增强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可持续发展。
5. 促进经济发展和地区的繁荣:旅游美学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参与者前往游览和体验,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综上所述,旅游美学不仅是一种对美的感受和享受,还有利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审美能力和品味,增进心灵的
宁静和平和感,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和地区的繁荣等多重意义。
一、旅游美学:是一门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的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学问。
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审美关系,而审美关系主要包括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旅游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美学基本原理。
一般认为,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审美教育学二、自然景观:指的是非人工创造的、天生的、具有审美特性和旅游吸引力的无机或有机的物象形态。
自然景观世界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地貌、水体、太空、植物和动物等,均在旅游者的自然审美视域之内三、岩石的象形之美:指的是岩石本身的形态与人们的生活经验的高度相关性而形成的审美形态。
米芾的《渔阴公石谱》提出相石四法:“瘦、秀、透、皱”。
四、月亮之美:是一个群体化的审美形象,所象征的是一个民族或特定社会群体的共同理想、情感和思绪。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新月妩媚灵秀: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圆月人见人爱: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残月愁丝萦绕: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太阳之美:与朝阳相对,夕阳西下时分的满天晚霞,也是非常诱人的景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州。
”“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红”六、时令节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集中表现民俗风情之美的最佳机缘。
都市型的旅游节庆的文化外延分三类:1)民俗文化2)商业文化3)艺术文化。
七、社会风貌(狭义):指旅游从业人员乃至于当地居民的德行操守、社区文化活动状貌、社会建设成就以及流行时风等,这些方面按美学规律有机的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令人赏心悦目形象特征的社会风貌美。
1、德国亚历山大。
哥特利市。
鲍姆嘉通被誉为“美学之父”;2、古典美学思想(论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源远流长、丰富灿烂,并且仍在影响着现在社会的审美观念;先秦和秦汉是我国古典美学的发端时期;百家争鸣也是我国古典美学第一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至明代是我国美学研究的展开和深入时期;主要代表有阮籍、嵇康、王阳明、汤显祖等人,创造了我国古典美学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清代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代表有王夫之石涛等;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传入我国,我国美学发生重大的变化,最早接触、引进和介绍西方美学的代表人物有梁启超、王国维等。
我国典型的古典美学思想:(1)儒家的“中和为美”强调以社会政治体制为中心的普遍和谐,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中庸”是儒家衡量人们行为的标准;(2)道家的“自然为美”,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自然无为”是美的本质,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逍遥自在,达到最大的自由,获得最高的美,即“大道之美”。
(3)禅宗的“空灵之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家从“因缘生法”“诸法自我”的基本世界观出发,认为现实世界形形色色的美都是虚幻的,即“色即是空”,美也是如此,“美即是空”。
3、旅游美学的定义以旅游审美活动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具体的说,旅游美学是以旅游审美对象(即旅游者的观赏对象),旅游审美主体(即旅游者)和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的美学分支,是旅游学与美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4、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基本三个方面:即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景观和旅游者与旅游之间的审美关系,(1)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主要包括旅游者这一审美主体的旅游审美思想、旅游审美心理过程和旅游审美技法的应用;(2)旅游客体——旅游景观;主要阐述的是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通过认识、游览、观赏对象的审美特征,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3)旅游者与旅游之间的审美关系,旅游者在旅游时与各方面接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旅游者与导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
旅游美学期末总结引言: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与美学的交叉学科,通过对旅游活动中的艺术、美感、审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旅游与美学的关系,丰富人们的旅游体验。
本学期,我对旅游美学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解了旅游活动所蕴含的美学元素,提升了我的旅游观赏和审美能力。
在本篇总结中,我将结合课程内容和实践经验,对旅游美学进行综合总结。
一、旅游美学的基本概念旅游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旅游、艺术、美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旅游活动中的景观、艺术品、建筑等审美元素的研究,探讨旅游与美学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提升人们的旅游体验。
二、旅游地景观与审美旅游地景观是旅游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对于旅游的吸引力和美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旅游地景观,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混合景观,并了解了它们所蕴含的不同审美价值。
通过站在美学的视角来观察不同景观,使我深入体验到旅游地景观所带来的美。
三、旅游艺术品与审美在旅游活动中,艺术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元素。
艺术品可以是旅游地的雕塑、壁画、摄影作品等,也可以是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手工艺品、文艺演出等。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旅游艺术品,并通过欣赏和解读这些艺术品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与旅游艺术品的接触,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对艺术品的创作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深入的了解。
四、旅游建筑与审美旅游建筑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
旅游建筑可以是景区内的建筑群落,也可以是旅游地的特色建筑和地标性建筑。
通过学习旅游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审美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旅游建筑所带来的美。
在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一些旅游地的建筑,如古建筑、现代建筑等,并对它们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这些实践经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旅游建筑的审美价值。
五、旅游活动与美学体验旅游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美学体验。
通过旅游,我们可以欣赏自然风光、体验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旅行者的交流和分享来获得美的感受。
简述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与美学之间关系的学科,涉及到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的本身。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活动,人们离开家乡、到外地或外国去游玩、观光、度假、疗养等,这种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美学特性。
旅游的目的地可能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址等,这些都是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过程中,人们的游览方式、游玩体验、旅游行为等也是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旅游的本身,可以揭示旅游活动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其次,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是指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产业,包括旅游运输、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
旅游产业的服务品质、服务方式、服务环境等都与美学相关。
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美学价值。
旅游产业的美学研究有助于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
再次,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参与者和享受者。
研究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情感体验、认知认同等,有助于理解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美学感受和旅游体验的个体差异。
旅游者的情感、意见和期望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美学价值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旅游者的美学需求,可以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最后,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自然环境等。
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以及人文环境都是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美学特征,有助于理解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景观规划、资源保护等问题。
旅游目的地的美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总结起来,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旅游活动本身、旅游产业、旅游者以及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自然环境等。
通过研究这些对象,可以深入理解旅游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为旅游的发展和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美?美的定义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统一过,大体上有三种观点。
①美是唯物的。
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本身构成和表现出的客观审美属性。
美存在于具体环境、具体现象、具体事情、具体行为、具体物体之中。
美名、美貌、美景、美味、美事、美声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
②美是唯心的。
审美心理:以审美的态度来观察、判断审美对象;美是理念(抽象事物),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原因。
③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美离不开客观的物质存在,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情。
什么是美学?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外国:美学是研究自然和艺术中的美的科学;美是生活;存在就是美;合理即为美。
中国:美学就是艺术观,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美学是美感经验和美的观念的形式及发展规律;现实生活中的美是美学研究的中心;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始于1750年德国的鲍姆加登,第一次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并把美学看作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誉为“美学之父”。
美的精髓真善美一致的原则是美的精髓真是符合客观规律,它是美的基础,不真则不美善是目的和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综合比较后结论:美学就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其既然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研究范围则首先要包括构成这一关系的客体(美)和主体(美感)这两大方面。
但人类实践活动,绝不仅仅局限于认识世界,还表现为改造世界。
因此,美学研究的范围,还应包括美的创造的问题。
于是,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的美、美感、美的创造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什么是旅游?旅为出行,游为目的,其中包含着旅游审美之意。
出行才能旅游,突出旅游主体赏心悦目或感怀心情的行旅。
旅游分为“游目”与“游心”两种,前者侧重于人的身体感觉与官能享受;后者侧重于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
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游目就是感天地之景色,心驰神往以娱乐。
旅游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旅游美学的概念1.1 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美的情感和审美活动的学科,它包括旅游者的美的体验、旅游目的地的美的特征、动植物的美、人文景观的美等多个方面。
1.2 旅游美学的意义旅游美学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审美情感的需求,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喜爱度,提升旅游体验的质量。
第二章旅游美学的基本理论2.1 美的认知理论旅游美学的认知理论主要包括感知、想象、记忆、情感等要素,旅游者通过对景观、文化、历史的感知和想象,产生美的情感体验。
2.2 美的表现形式旅游美学的美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山水、花卉、古建筑、人文景观等,在旅游中人们通过这些美的表现形式感受到美的情感。
2.3 美的价值观旅游美学的美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美的认知、欣赏和评价,在旅游中人们会对目的地的美进行评价和欣赏,促进美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章旅游美学的体验要素3.1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最直接感受到的美的要素,包括山水、湖泊、草原、森林等,人们在欣赏这些自然美时会产生愉悦和放松的情感。
3.2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旅游者感受到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美的要素,包括古建筑、宗教场所、民俗文化等,人们在欣赏这些文化美时会产生对历史和传统的敬畏和热爱。
3.3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们在旅游中感受到的人文风情、民俗风情等美的要素,包括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等,人们在欣赏这些人文美时会产生对人文情感的共鸣和认同。
第四章旅游美学的实践方法4.1 美学旅游的规划美学旅游的规划包括景区规划、景点规划、景观设计等,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提升景区的美学价值和旅游体验。
4.2 美学旅游的设计美学旅游的设计包括景点设计、路线设计、标识设计等,通过美学设计可以提升景点的美学价值和吸引力。
4.3 美学旅游的营销美学旅游的营销包括宣传推广、形象塑造、产品设计等,通过美学营销可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章旅游美学的发展趋势5.1 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旅游美学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包括自然美、文化美、人文美等多个领域。
前言一、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一种实用美学;旅游: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美学:是指人的感觉和知觉;旅游美学: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二、学习<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对从业者而言,它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让我们知道该怎样鉴赏旅游资源,从而引导游客进行审美,同时,更重要的使我们知道该怎样去创造美,创造什么样的美才能“得到游客的芳心”.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学习旅游美学可以帮助和引导游客审美,让游客得到更多的美感,产生对旅游景点的极大的兴趣,以便形成最终的良性循环.从经营者角度而言,学习旅游美学可以通过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从而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美来;从而最终实现经营者的经济利益。
三、中国古典美学三重奏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
过犹不及,审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
因此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
2..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老子<道德经>:提出美\恶;真\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结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禅宗”三境界:”落叶满空山….”;”空山无人……”;”万古长空…..”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行乱数竹,静坐照清源”.第一章建筑的审美第一节建筑概述一、建筑的定义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等。
旅行中的美
参考文献:《美学散步》——宗白华
《美的历程》——李泽厚
中国美学方面,我只拜读过宗先生的著作就是我提到过的《美学散步》。
就像先生的诗云:
生活的节奏,机器的节奏,推动着社会的年轮宇宙的旋律
白云在高空飘荡,
人群在都会匆忙!
是诗意、是梦境、是凄凉、是回想/
缕缕的情思,织就生命的憧憬。
大地在窗外睡眠!
窗内的人心,
遥领着世界神秘的回音。
在机器节奏愈来愈快速,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的异化世界里,如何保持住人间的诗意、生命、憧憬和情丝,不正是今日在迈向现代化社会中所值得注意的世界性问题吗?不正是今天美学所应研究的问题吗?宗先生的美学散步能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启发。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诗人衣。
’此摩诘之诗也。
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以上是苏东坡的话,确实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
这里的美,就是一种类似于享受的东西,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
另外,只是局限于,从心内搜寻是追寻不到美的踪迹的,美的踪迹要到自然、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
但是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发现美的前提。
要把自己修炼的能够和善于发现美。
客观的条件构成美,但主观的意识发现美。
就像恩格斯说过的主张我们的思想要像一面镜子,如实的反映这多彩的世界。
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美的,人类创造的是美的,诗歌是美的,建筑是美的,高科技是美的,音乐是美的。
精神,包括物质一切合理存在在世界的事物都有它一定的美感。
在中国古代写小清新诗歌,我最为欣赏的是陶渊明,他总给我一返朴归真的感觉,读他的诗,总是让我想要离开城市,真的去到山间,有自己的一两间小屋子,在种瓜点豆。
他的一首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特别是他最后一联,简直神来之笔。
其实美是互相贯通的,中国古代的诗画歌赋体现的美,可以联系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美,也可以体现到工艺作品,或者书法。
艺术都是统一的,都是相关的。
虽然中国的和西洋的,在表现手法,和技巧中,让人感觉或许是南辕北辙,但是总归殊途同归,统一体现的是艺术的美。
在中国古代,不但诗词歌赋,舞蹈,器乐,杂技等艺术技艺,十分发达。
即使绘画,包括雕刻,都会呈现出一种飞舞的状态,图案,经常是用腾云驾雾的龙,包括云彩,雷雨啊来雕刻,这种飞动灵活的美,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中,南方与北方相差甚远。
南方更多是以曲径通幽处来设计,而北方大多以对称啊,磅礴大气以主要设计理念。
这个设计理念一直持续至今。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包括故宫,颐和园,圆明园,这些皇家园林。
还有一些,民间建筑,包括北京的四合院,它们都有自己的院子,或者是叫天井,也算是一处园林。
南方的园林更是琳琅满目。
包括较为出名的苏州园林。
他更讲究因地制宜,务必使游览者,在每个角度,看过去,都是一副画。
精巧的屋舍,玲珑的假山,别致的清池,迤逦的游廊,多变的漏窗,古松,荷叶,一蔓藤萝,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就像有一位明代学者说过一样,整个江南就是一座大园林。
苏州园林的许多景观是来自,自然界中。
可以说苏州园林的美来自于自然。
江南园林中,最是让人感叹的便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
近景远景的层次。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景致的深度实在让人感叹其中的设计。
江南的园子一般面积不是很大,不隔不界,日日看,月月看,早就腻了,实在是很扫兴。
但是加入似隔非隔得花墙,漏窗,之后给人以朦胧的美感,若隐若现,最是诱人。
曲折回环,曲径通幽,含蓄蕴藉。
这样可以深切领悟,移步换景的妙处。
毕竟是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誉的苏杭之地。
其中的园林艺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其中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庭院深深,真的是曲径通幽处啊。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
天人合一。
自然界是美的,我们不能扼杀自然地天然去雕饰般的美丽,来满足我们的私欲。
如何利用天然的美景,来制造打造出,我们想要的美丽,是当下,我们应该真正思考的。
现在都市中,放弃真正的美而舍本逐末的大有人在,这种险现状,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真正美学的宣传与认知,提高全民的审美水平。
如何利用美学,来打造一个更加具有接受度,更加和谐的,具有更高的层次的真正美学的环境。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才能更加理解美。
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
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的统一。
这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经过广大人民运用他们的智慧,积累而成的优秀的民族表现形式。
十五十六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的艺术运动就承接的是希腊的灵魂。
崇拜自然,陶醉现实的精神。
这时的艺术有两大目标;即真与美。
所谓真即刻意写实,美是一种积极活动的生命,无限的对未来的憧憬。
是一种新精神的内容。
热爱大自然,陶醉于现实的美丽,一种积极的,热烈的表达方式。
又提到前面所说的如何利用美学方面来规划现代城市的建设,保护和美化环境。
利用美学的理论来,规划和建设,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和环保。
在专业的领域,肯定有好多的大师在这方面有很多见解。
在这方面我也不是很懂。
只是通过查一些资料来了解部分。
引用《城市规划中的美学研究》他提了四点。
第一,城市美学史一门研究建筑、城镇、大地景观等一般审美规律的综合性的部门分支美学。
所涉及的美学门类则主要有环境美学、技术美学、生活美学、艺术美学。
第二,城市美食多因素综合的产物,他涉及城市选址、自然景观、规划布局、建筑群落、交通组织、园林绿化、基础设施、污染防治、公共卫生、社会秩序、文化教育。
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功能到精神功能。
第三城市美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它和城市环境里的人的活动和审美意识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第四,城市美是可以发展变化和可以创造的。
城市的美是动态的美,发展的美,运动的美,需要不断地创造,提高和优化。
环境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环境美感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进而探讨这种作用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
环境美学的研究涉及到声学、色彩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生态学、造林与园艺、建筑学及城乡规划(包括材料力学、动力学、风水学)等许多学科。
环境美学面临的主要任务让周围的环境能长远地为人们及至一切生物提供清新的空气,又要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研究环境美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心情愉悦。
作为经济性的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
必须奠定在经济和文化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
换言之。
必须张开经济和文化的双臂来拥抱旅游。
脱离了经济来谈旅游,只是过去时代光讲政治不问经济效益的接待型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早已过时。
相反,脱离了文
化来谈旅游.则会降低旅游的品位,最终将失去高效益的经济。
旅游与美学总归是可以联系到一起的。
如果充分利用美学,来发展旅游行业,一定是一项可以充分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的项目。
旅游的过程,也是充分发现美的的过程。
旅游的美,美在我们都会用心去感受每一个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
我喜欢享受这种感觉,在旅途中发现美。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就像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来发现美的事物。
就让我们秉承文艺复兴时期,或者是古代文学史上带给我们的美感来发现周边事物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美的冲击。
山或水,海或沙漠,苍山抑或洱海,人生的路,还是,很长的。
让我们,携着我们最想一起的人放下手边的冗杂的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