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肠脾曲综合征10例的处理体会

结肠脾曲综合征10例的处理体会

结肠脾曲综合征10例的处理体会
结肠脾曲综合征10例的处理体会

[论文关键词] 结肠脾曲综合征;体会[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 10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和便秘,易误诊;有8例病人通过X线钡灌肠造影诊断,有2例通过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诊断,均可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10例病人通过手术松解结肠脾曲,切除冗长结肠都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 X线钡灌肠造影,手术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结肠脾曲综合征(syndrome of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SSFC)是一种少见的顽固型假性肠梗阻,易致长期误诊[1]。是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反复不完全性肠梗阻。1996年1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10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7例;年龄36~78岁,平均(52±2)岁。表现为反复腹痛、腹胀、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周期性不完全肠梗阻症状,泻剂疗效差。可诱发急性肠梗阻(8例),易误诊,有3例误诊为慢性阑尾炎、3例误诊为慢性肠炎、3例误诊为肠功能紊乱、1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非急性发作期肿瘤标志物、肠镜等各项辅助检查均无特殊表现,急性期腹部平片示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升结肠扩张、粪便淤积。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均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有2例合并乙状结肠过长。B超、CT显示各有1例合并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子宫肌瘤。其中2例行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检查,可以清楚显示结肠脾曲过高、横结肠冗长、迂曲成角。 1.2治疗方法对发作次数较多,发病时间较长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10例行结肠脾曲松解。其中7例加横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降结肠吻合,7例中有2例行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松解,横结肠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吻合器。1例加肝曲松解,乙状结肠排列固定手术,2例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3例合并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子宫肌瘤的病人均予以合并疾病的切除。2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肠黏膜慢性炎症,部分肠管扩张,部分见黏膜及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住院期间临床症状均缓解,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6年。手术治疗后病人,3个月后临床症状缓解,体重增加,食欲正常,无临床症状复发。[1][2]下一页3讨论 3.1发病机制SSFC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先天性结肠固定点异常所致。肠道不同部位的固定点彼此独立,由于先天性固定点的异常,胎儿自发育期肠管在肠内容物压力下不平衡生长,过长肠管发生机械性扭转,少部分为其他原因,如克隆病、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普通型、腹痛型、中毒型[2]。[!--empirenews.page--] 本组病例突出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不完全性肠梗阻,长时间的便秘,多在中老年时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女性病人占较大比例,也有年轻病人。可能与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减退,横、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平滑肌松弛,无力克服脾曲过高、成角造成的通过障碍而形成慢性梗阻有关,长期卧床可加重症状,当合并胃下垂、左肾积水、乙状结肠扭转或子宫肌瘤时,可诱发或加重脾曲综合征。 3.2临床表现和诊断结肠脾曲综合征缺乏典型症状,其临床上常常容易与其他专科疾病的表现相混淆,加上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误诊,且误诊时间长,部分病人往往多次住院行各种检查。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突出症状为慢性不完全性结肠梗阻,患者多在中老年时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出现食欲严重减退、全身无力、精神不振、消瘦贫血,急性发作期,患者出现剧烈腹痛。肿瘤标记物、结肠镜、B超、CT一般无异常发现。该病的特异性检查是X线钡灌肠检查,可发现结肠脾曲过高、成角、狭窄或扭转,左结肠空虚萎缩而右半结肠胀大积粪,常伴有横结肠、乙状结肠冗长。SSFC易误诊,且误诊时间长,常诊为慢性结肠炎、慢性阑尾炎、习惯性便秘,急性肠梗阻、小肠神经官能症、盆腔炎、子宫肌瘤、慢性胆囊炎等疾病。 3.3治疗方法年轻、一般情况好、症状较轻以及无加重因素存在的单纯脾曲

综合征可行非手术治疗,可试用纤维结肠镜通过左结肠角,或口服肠道动力药物以及轻泻剂通便。以下情况有手术指征:①病史1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②病史虽较短,但症状严重,有伴发疾病存在或合并其他需剖腹手术的疾病。③不能排除肠道恶性肿瘤。④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示脾曲过高、扭转,右半结肠严重扩张、积粪。长期的慢性的不完全肠梗阻,结肠长期积粪、扩张,术前应反复清洁灌肠,洗尽肠腔内的积粪,以利于结肠吻合口的愈合,避免术后肠瘘的发生。手术方式应力求简单有效,不宜盲目扩大手术范围,术中全面探查腹腔以解除可能存在的加重因素。脾曲松解术为最常用的术式,手术时应先松解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在内的整段左半结肠,切除多余的结肠段,吻合后排列固定,使整段结肠通畅,不扭曲、成角、无张力,恢复左半结肠的正常解剖位置,本组2例为腹腔镜下脾曲松解术,当钡灌肠提示横结肠过长、扭曲胀大明显时,需行肠切除。SSFC患者术后一般约需经过3个月才逐渐恢复,故术后应常规口服缓泻剂,这可能因长期的胀气、积粪致使结肠慢性炎症,在病因去除后仍需一定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应用肠道营养制剂如谷氨酰胺、金双歧等促进康复[3,4]。

结肠癌的CT诊断

结肠癌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的CT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肿块型14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多数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狭窄浸润型11例,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病灶不同程度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和远处转移。结论:CT对结肠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结肠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收集我院近5年来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25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2~91岁,平均55.7岁。病程3天~5年,平均0.74年。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纳差,大便次数增多、变细、里急后重、便血,低热、贫血、消瘦、腹部包块、肠道梗阻等。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采用PHILP AURA扫描机。取仰卧位轴位平扫,层厚层距均为7 mm或10 mm。空腹12小时,检查前半小时口服60%的泛影葡氨20 ml稀释至600 ml。其中12 例作了团注增强扫描,2例行碘水灌肠后扫描。扫描范围如果病变范围明确,则以相应腹部及其上下区域进行扫描,如果病变范围不明确,一般进行全腹扫描。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结果:腺癌24例,其中转移性腺癌1例。转移性鳞癌1例。 2.2 肿瘤发生部位: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 2.3 形态及密度:肿块型14例(56%),多为偏心性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护理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15T16:28:44.1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杨丽花 [导读] 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杨丽花(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普外科云南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325-02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护理。得出结论:尽早接受适应造口,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直肠癌结肠造口护理 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由于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无法随意控制排便,需要佩戴肠造口袋收集粪便,对患者心理、生理等造成较大影响,术后护理难度较大。如何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尽早恢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医务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将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7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永久性结肠造口76例,男44例,女32例,年龄24岁—79岁,平均5 2.6岁。 1.2护理方法针对76例患者心理知识、围手术期情况的不同,进行心理护理,造口并发症的观察防治及造口护理,肠道训练,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 2 结果 7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发生造口周围炎4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肠管缺血坏死1例,均经积极治疗护理都顺利康复。 3 讨论 3.1心理观察与护理患者对造口术产生抵触心理,恐惧绝望心理,疑虑心理,紧张和焦虑心理及抑郁心理等不同的心理变化,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消极情绪,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护理措施:(1)与病人热情交谈,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针对病人的情况给予耐心解说。通过组织讲座,座谈会等方式,让病人及家属多与相同病种的病人或志愿者交流;(2)尊重病人隐私;(3)培养病人的自理能力;(4)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在进行造口护理时,鼓励病人家属在床边协助,以消除其厌恶情绪。当病人及家属熟练掌握造口自理技术后,应进一步引导其自我认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参加适量的运动和社交活动。 3.2结肠造口护理 3.2.1观察造口结肠粘膜的血液循环,术后3d内应密切观察造口肠管的血供,注意肠管颜色有无变深,发黑及出血,防止造口肠管坏死、出血及回缩。 3.2.2保持造口清洁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换造口前后用洗手液洗手,其次病人休息时指导取侧卧位,以免流出的粪便污染伤口及逆流。 3.2.3造口袋选择护理人员指导病人使用合适造口袋,最好选择对皮肤有保护作用的造口袋,防止损伤皮肤,使用时要量度好造口的大小,造口袋底盘裁剪恰当,造口袋1/3满时要及时排放,造袋要注意清洁勤洗勤换。 3.3结肠造口并发症的观察防治 3.3.1造口出血水肿通常出现在手术后早期,表现为隆起、肿胀,轻微肿胀可不用处理,严重的水肿用50%的硫酸镁液或10%高渗盐水湿敷数天可愈,同时裁剪造口袋时应注意技巧,底盘径稍大点,避免过紧压迫肿胀的造口而导致缺血坏死,而出血多为造口部位肠粘膜感染水肿经摩擦造成,可用1︰1000肾上腺素湿纱布压迫,必要时缝扎止血。 3.3.2造口周围炎可能是粪便刺激或过敏引起的,表现为潮红、充血、水肿、皮肤糜烂,甚至形成溃疡,局部剧痛,每次用清水清洗干净造口周围皮肤后,外用氧化锌软膏,造口护理粉或其他皮肤保护剂,指导病人选择合适的造口袋后逐渐好转。 3.3.3造口肠管缺血坏死为早期的严重并发症,多由于肠管张力大,系膜血管牵拉过紧或扭曲,损伤所致,术后2—3d内必须严密观察造口部位血液循环,若外置肠管失去光泽、变黑、分泌物恶臭,说明肠管血液运转障碍或坏死,应及时处理,早期可保守及时治疗,晚期需手术治疗。 3.3.4造口肛管回缩脱垂均是严重的并发症,多由于拆线过早或感染,肥胖、瘢痕形成肠管回缩,而皮肤切口过大或由于长期腹压增加,营养不良等均可造成肠管脱出。 3.3.5造口狭窄多数由于手术时腹壁开口过紧,肉芽组织增生产生疤痕收缩引起。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为预防造口狭窄,在术后1周开始扩肛。扩肛可持续3—6月,插入手指时动作轻柔,勿粗暴或过深,否则可致肠穿孔。 3.4训练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日早晨喝一杯温开水,刺激排便,或采用造口专用灌洗系统,以造口的近端灌入少量温开水即500ml左右,以刺激肠道引起反射性排便,从而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使患者感觉舒适。 3.5饮食指导注意营养均衡,多喝水,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容易消化、少渣,避免高纤维素食物;尽量少进食产气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产生臭味的食物,如大蒜;食用富含叶绿素的绿叶蔬菜有助于控制自然粪臭。 通过临床实践体会,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消除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的不良心态,帮助其早日树立适应造口的信心,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造口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改善病人日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菊英,陈淑英,阮洪,等.现代实用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16-1120. [2]马秀华,孙素红,韩玲玲,等.直肠癌造口术21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8):43-44.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肠造口护理的心得体会

肠造口护理的心得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在肠造口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进修3个月18例肠造口术的精心护理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护理是降低肠造口不可忽视的部分。 标签:肠造口护理心得体会 肠造口俗称为”人工肛门”。它是因医疗为目的,建立肠道于腹部体表相通的一个通道,其开口为造口,使大小便通过该造口排出体外。肠造口术虽然在16世纪前已经开始,但是腹部永久性人工肛门的结肠造口得以推广是从1907年Mile将结肠造口用于治愈性手术-腹会阴联合切除[1]。经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肠造口技术和护理不断改进提高。据统计,我国现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100万,每年约10万人接受肠造口术[2]。肠造口护理发展较快。但在我国,肠造口的护理,尚未引起广泛地,足够重视。施行肠造口手术后,因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和排气,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加强”造口”的管理,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对我进修期间对造口护理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8例肠造口患者中行临时性肠造口术5例,永久性人工肛门13例。直肠癌9例,左半结肠肿瘤无法切5除例,乙状结肠癌3例,横结肠1例。年龄57~76岁,男性11例,女性7例。 1.2 方法:对行肠造口术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并总结经验。 1.3 结果:在18例患者中出现肠管脱垂1例,皮肤溃疡2例,无造口肠管坏死,无造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造口对患者所造成的心理损伤往往超过生理创伤,它们对丧失一段肠道及在体表做一开口感到非常恐惧,对日后的生活非常担忧。这一时期,医生和护士应多和患者作些交流,共同讨论造口,帮助他们解除精神上的忧虑,让他们认识造口不是病,是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的争取患者的信任,并向他们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给予充分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当体力恢复后,依然可以一如既往的生活、工作、锻炼及参加社交活动,并教会造口人士照顾自己的造口,学会护理。 2.2 一般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胃肠减压引流情况,患者的一般情况,敷料情况等。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保证有效引流,并认真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间位结肠综合征结肠脾曲综合征

间位结肠综合征(Chilaiditi 综合征) 间位结肠综合征也称为Chilaiditi 综合征,此征中右结肠曲嵌入肝脏与横膈之间,其原因并非在肠管本身,肝脏的下垂和和位置异常是形成本病的基础。常因肝脏的韧带过长,薄弱、缺无等发育异常,使肝脏下移并与膈肌之间的间隙增宽,以至结肠嵌入之间形成本病。膈肌的先天薄弱或膈肌麻痹为本病的促发因素。此外在部分肝硬化患者中因右肝叶萎缩明显,肝膈间隙增大也可见此症。 本病男女性都可见,平时常无症状,部分可表现为,上腹不适,轻度腹胀,以右上腹明显,餐后加重。临床常易误诊为胆囊炎或胃炎。当嵌入的结肠发生梗阻时,常感到突然发生的上腹胀痛难忍,并有憋气感及后背放散痛。经数小时至数日症状消失,而且大多于活动后突然消失症状。 对部分症状较重,并呈进行性,持续性加重,尤其在儿童时期症状严重,影响食欲,妨碍生长发育的,可考虑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固定肝脏和结肠预后较好。轻症可不必治疗,经卧床休息,避免在食管中产气等,大部分可自行缓解,也可采用中药补中意气汤治疗。 本病的诊断主要是X线与CT,也用超声波检查。

间位结肠是指结肠(多为肝曲)由肝前间隙或肝后间隙进入肝脏与膈之间,可无症状,可引起游季肋部隐痛、腹胀甚至消化道梗阻; ================================================= = 结肠脾曲综合征,位结肠脾曲于胃前方、脾内侧进入胃底上方、膨胀积气,临床症状与间位结肠相似(无梗阻); 膈膨升,一般称为限局性膈膨升,为膈顶膜部薄弱,深吸气时向胸腔膨升,透视下膈顶运动减弱或消失,膈肌边缘运动正常,无矛盾运动; 膈肌麻痹,为膈神经病变所致,多见于左侧,有时可由纵隔肿瘤、外伤等引起,透视下深吸气时因对侧隔面下移,腹压增高,病侧隔面被动向上移,称膈面矛盾运动; 膈疝,指腹腔脏器经膈的正常潜在孔隙,或因外伤、炎症、肿瘤坏死处进入胸腔。 =========================================== 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结肠脾曲固定点先天异常而引起的大便排空障碍或不完全性结肠梗阻。结肠脾曲综合征缺乏典型症状,其临床上常常容易与其它专科疾病表现相混淆,加上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误诊,且误诊时间长,部分病人往往多次住院行各种检查(独未行钡灌肠)均无明确结果[1]。结肠脾曲综合征行钡灌肠能明确诊断,对反复腹痛,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病

得了结肠癌怎么办

https://www.doczj.com/doc/406893617.html,/ 得了结肠癌怎么办 得了结肠癌怎么办?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得了结肠癌怎么办? 结肠癌患者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便闭,体检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闻及亢强的肠鸣音,提示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若瘤体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结,形成不规则包块,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转移征象,恶病质,直肠前凹包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早期的结肠癌需要及早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根本的去除,手术后配合中药服用一般可以根治,可以用香菇、红豆蔻、桑白皮、杜仲、降香、茯苓、白术、八月札、知母、片姜黄、制南星、山萸肉、木瓜等药量可根据自己病情调节。 结肠癌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手术治疗的原则:尽量根治,保护盆腔植物神经,保存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手术方法如下: 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 2.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 3.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肿。 可将上述药物放进药罐里用开水慢煮大约半个小时即可,一般可饭后食用效果跟佳。 手术结束后也可以服用人参皂苷Rh2进行配合治疗,人参皂苷Rh2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防止复发和转移,对手术后结肠癌患者有明显帮助。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06893617.html,/ztinfo/54597.html

第一节 结肠解剖

第六章结肠 第一节结肠的解剖及生理 一、结肠的解剖 结肠(large intestine)起于右侧髂窝内续于回肠末端,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成人结肠全长平均约150cm(120-200cm)。其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粘液,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盲肠、结肠、乙状结肠位于腹腔内。结肠上起自右侧髂窝与回肠相连,呈M形将空、回肠环绕在内,下与乙状结肠相连。结肠各部位管径不一,盲肠最粗,管径约6-7cm,逐渐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约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窄部位。 图6-1 结肠的区域分布图6-2大肠的解剖 在盲肠和结肠的肠壁有三个特征:1、结肠带:为肠壁纵行平滑肌集中形成三条肉眼可辨与肠壁纵轴平行的狭窄纵行。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2、结肠袋:因结肠带短于肠管六分之一,而牵拉肠壁形成节段性的囊状膨出,称为结肠袋;3、肠脂垂:由结肠带两侧浆膜下脂肪组织聚集而成的大小不等小突起,悬挂在结肠袋侧缘;整个大肠约有100-500个肠脂垂,主要位于乙状结肠和盲肠附近;以上三个特征性结构是区别大小肠的重要标志。 (一)盲肠: 盲肠(cecum):位于右侧髂窝,是大肠的起始部,也是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

一段,长6-8cm;其下端膨大的是盲端,左侧(内侧)有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开口处粘膜形成上、下两襞称为回盲瓣,可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吸收,亦可防止盲肠内容物返流到回肠。在回盲瓣下方约2-3cm处有阑尾的开口。盲肠为腹膜内位器官,但没有系膜,故有一定的活动度,高位时可达肝右叶下方,低位时可伸入小骨盆内;小儿盲肠位置较成人高。 (二)升结肠(ascending colon):起于盲肠,长约12-20cm,肠管沿右侧腹后壁上 行至肝右叶下方转向左前下方形成结肠肝曲,又称为结肠右区,再急转向左移行于横结肠。结肠肝曲内侧靠近十二指肠球部。升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面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贴,活动性小,当升结肠病变时常累计腹膜后间隙。 升结肠内侧为右肠系膜窦及回肠肠袢;外侧与腹壁见形成右结肠旁沟;上通肝下间隙(肝肾隐窝),下达髂窝或盆腔。 (三)横结肠(transverse colon):自结肠肝曲起(结肠右曲),先向左下横过腹中部再向左后上至脾下方,形成开口向上的弓形,在脾的内下方急转向下形成结肠脾曲,又称结肠左曲,与降结肠相续;长约40-50cm,为腹膜内位器官,后方借借肠系膜附着胰腺,前方被大网膜覆盖;是结肠最长最活动部分,其中部有不同程度下垂,老年或瘦长体型者可达脐下,甚至盆腔。横结肠上方与肝右叶、胆囊,胃和脾相邻,后方与胰腺及十二指肠水平部相邻,下方与空回肠相邻,因此常随胃肠的充盈变化而升降。 图6-3 回盲部图6-5 乙状结肠和直肠 (四)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自结肠脾区沿左肾外侧缘腹后壁向下达左侧髂嵴水平

结肠癌的CT诊断

结肠癌的CT诊断 发表时间:2011-05-13T09:43:44.1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喻鲁饶[导读] 结肠癌原发灶的主要CT征象有肠壁的增厚、肿块、肠腔狭窄和局部肠壁的异常强化。喻鲁饶 (黑龙江省饶河县中医院 155700)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211-02 【关键词】结肠癌诊断 CT (一)结肠癌的CT表现 1.原发灶 结肠癌原发灶的主要CT征象有肠壁的增厚、肿块、肠腔狭窄和局部肠壁的异常强化。利用水灌肠法进行增强CT扫描,可更好地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 早期结肠癌的CT表现常常类似于腺瘤性息肉,当CT显示有肠壁的局限性增厚并伴有强化时,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 Borrmann 1型癌表现为伴有肠壁增厚的肠腔内大的广基偏心性分叶状肿块。与胃癌不同的是,结肠的溃疡型癌(Bomnanon 2,3型)常常表现为环形或半环形肠壁的增厚,伴有肠腔的不规则狭窄。Borrmann4型癌在结肠癌中很少见,表现为肠壁弥漫均匀性增厚、僵硬,称为革袋状结肠,此时应注意与转移癌和克罗恩病鉴别。 2.浆膜及临近器官受侵的判定 由于结肠周围有较为丰富的脂肪组织,因此更易于对浆膜是否受侵作出判定。通常将肠壁的浆膜面在CT上的表现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肠壁外缘光滑锐利,表明癌肿仍局限于肠壁之内。②肠壁浆膜面模糊不清,或伴有浆膜外的索条状影,表明癌肿已穿透壁外。③临近脏器间脂肪层消失,表示周围脏器受侵。采用此标准判断的准确率可达60%~80%,对于癌肿穿透肠壁判断的准确性更高。 癌肿与邻近器官间脂肪层的消失,作为判定受侵的标准时,应当注意参考上下层面脂肪层的情况。当输尿管受侵时,可发现受累部位上方的输尿管扩张。 CT还可显示结肠癌所形成的穿孔、腹腔脓肿、套叠和窦道。 3.淋巴结和远隔转移 局部淋巴结转移(肠系膜上淋巴结和肠旁淋巴结)是结肠癌的常见转移方式。 盲肠和升结肠的淋巴主要是回流入结肠上淋巴结和结肠旁淋巴结,其中盲肠的淋巴还可流人中结肠淋巴结及肠系膜根部的主要淋巴结,而且肠系膜根部的淋巴结可以播散到腹膜后,并且沿主动脉旁淋巴结或主动脉腔静脉淋巴结群上行。右结肠动脉是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常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的前方,因此,升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可在十二指肠降部的前面及外侧观察到。由于解剖变异,升结肠的淋巴可以伴随边缘动脉沿着升结肠流人中结肠淋巴结,在此胃结肠干在胰头前方引流入肠系膜上静脉。主淋巴结的转移可以在肠系膜动脉附近或胰头部观察到。在大多数病例中,肝曲和右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可以出现在边缘动脉和胰头前面的胃结肠干。脾曲和左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常出现在沿左、中结肠血管走行的肠系膜内。横结肠癌转移可达胰周淋巴结并侵犯胰腺。对于乙状结肠癌,应当注意乙状结肠系膜左右支走行的不同区域这一特点。 (二)结肠癌的分期诊断 结肠癌有许多种分期方法,这些分期方法常常造成临床应用上的混乱。Thoeni、 Moss等曾提出了结肠、直肠癌的CT分期,但由于注重的仅是病灶对肠壁内外的浸润和有无远隔转移,而对淋巴结转移未做评估,因此其在临床上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目前较为常用的是改良的Dukes分期和TNM分期。 原始的Dukes分期是1932年提出的直肠癌分期,仅分为三个阶段:A:癌肿局限于直肠;B:癌肿侵及直肠外;C:伴有淋巴结转移。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对这一分期进行了许多修改,最流行的是Ast|er-Coller分期或称为改良的Dukes分期,虽然这个分期仍沿用Dukes的名称,但已与原来的分期有很大不同。改良的Dukes分期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结肠、直肠癌分期方法,在决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方面显示出很高的价值。 另一个经常使用的分期方法是UICC—MCC提出的TNM分期,通过这一方法能对肿瘤更好地定义。TNM分期包括:T:肿瘤的原发灶;N:局部淋巴结;M:远隔转移。I~Ⅲ期大致相当于原始的Dukes分期,Ⅳ期相当于D或远隔转移。这一分期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大致为:Stage 0:>95%;StageI:75%~100%;StageⅡ:50%~70%,StageⅢ:30%~50%,StageⅣ:<10%。参考文献 [1]綦先成,张海英,高晓云.结肠CT透明法及仿真内镜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年08期. [2]张安田.结肠癌临床误诊原因探讨(摘要)[J];肿瘤学杂志;1980年04期. [3]罗词文.结肠癌的发生过程[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3期.

结肠造口护理常规

结肠造口护理常规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肠造口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预防造口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一般结肠造口位于左下腹,造口直径一般 为—,高度为突出皮肤,便于粘贴造口袋时对周围皮肤的保护。造口开放前用凡士林纱条保护,一般术后3日予以拆除凡士林纱条,及时擦洗肠管分泌物、渗液等,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2.颜色:肠造口黏膜的正常颜色为红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如果造口的颜色 苍白或深暗色,应与医生联系,防止缺血坏死。 3.水肿:手术后几天,造口出现一些水肿,无须处理;一周后,如果水肿无消退的迹 象,应查明原因,是否有低蛋白或心功能不全等。水肿者一般选用一件式造口袋,底盘应略大于造口,以免损伤黏膜。 4.饮食指导:①食易消化的熟食,防止因饮食不洁导致引起腹泻;②避免食用过多的 粗纤维食物以及洋葱、大蒜、豆类、山芋等可产生刺激性气味或胀气的食物;③以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少渣食物为主,以使大便干燥成形;④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 5.排泄情况:手术后应即刻贴上透明的造口袋,排空空气,在最初的2—3天内一般只 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而无气体排出,到术后3天后才会有气体排出,说明肠功能已恢复。 6.换袋方法:宜取坐位,袋内粪便达到袋子的1/3时,要及时倾倒清洗,防止渗漏,减 少臭味;取造口袋时,应从上环轻掀起,防止损伤皮肤。 7.扩肛护理:造口术1周后,应开始扩肛,其方法为:戴手套将食指润滑后伸入肛门 内4cm左右(过第二指节),1—2分钟/次,1次/天,插入手指时,切勿粗暴过深,防止肠穿孔;扩肛时,可张口吸气,防止增加腹压。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概述】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系指胸椎小关节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顿而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又称为胸椎错缝、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脱位、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等。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女性或体力工作者,好发于3—6胸椎之间。是引起胸背痛的常见原因(84.52%),亦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间神经痛(25.81%)和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9.68%)等症状,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神经官能症”等。 本病属于脊柱后关节紊乱症之一,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 【局部解剖】 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三组关节构成,属联动、微动关节。该关节参与胸廓的构成,具有自身特点。 (1)肋头关节 由肋头关节面与胸椎椎体的肋凹及椎间盘构成。其中第l、Il、12肋头仅与相应胸椎的 1个肋凹相关节,其余各肋头均上移,与相应胸椎的上肋凹、上1位胸椎的下肋凹及两者间 的椎间盘相关节。 肋头关节的前面,有肋头辐状韧带加强,韧带自肋头前面,呈扇形放散于相邻的两个胸 椎体及椎间盘。在多数肋哉关节腔内,肋头与椎间盘之间,尚有短纤维构成的肋头关节内韧 带连结。第1、11、12肋头关节囊较松弛。 (2)肋横突关节 由肋结节关节面与相应胸椎的横突肋凹构成。第11、12肋骨无肋结节,故无此关节。 关节囊薄而松弛,在关节的内侧、外侧、上方有下述韧带加强:在关节内侧,关节囊与肋横突韧带附着,此韧带张于肋颈与横突之间;在外侧,有强韧的肋横突外侧韧带,连结横突尖与胁结节;在关节上方,有肋横突上韧带,此韧带起于肋颈的前面和后面,向上止于上1位横突及其根部,此韧带最内缘与胸椎体之间围成1孔,内有肋间后动脉和胸神经的背侧支通过,分布于脊柱两侧。 肋头关节与肋横突关节为联合运动关节,形式为肋颈以贯穿肋结节和肋头中心的运动 轴旋转,出现肋的升降运动 (3)胸椎后关节 其上关节突关节面主要向后,略向上、向外下关节突关节面主要向前,略向下,向内。所以胸椎后关

结肠癌的诊断现状综合分析报告

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食欲减退发热; 出现便血或粘液血便; ○排 ○1 ○2 ○据; 排除直肠内多原发肿瘤,包括腺瘤和癌; 少数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的○ 3 结肠癌的诊断现状综合分析 【摘要】 结肠癌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仍呈上升趋势,而其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时已多属进展期,造成 的损失相当严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准确诊断成为改善结肠癌预后 的关键。结肠癌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各种检查方法各有利弊,临床上可 以互相取补短,结合运用,以期提高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确诊率。 【关键词】 结肠癌;诊断现状 结肠癌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占全身 肿瘤的 3%~5%,发病年龄以 40~70 岁最多见,在世界范围内,是位居第四的恶 性肿瘤。在所有消化系统的肿瘤中,结直肠癌可以说是最能“防”和最好“治” 的肿瘤。但迄今为止,结直肠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国内 发病率在 10~20 /10 万人次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病率比我国更高。 2007 年美国结肠癌的发病率约 153760 例, 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 52180 例 ,在 肿瘤相关死亡因素仅次于肺癌居第 2 位[1]。结肠癌是加拿大第 2 位癌症死亡原 因, 结肠癌治疗的费用高达 520 亿加元[2]。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生 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据 Shane E 等[3] 的研究,早期结肠癌根治术后 5 年生存率约为 80%,而进展期结肠癌术后 5 年生 存率仅为 50%左右。另外,由于结肠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时已多 属进展期,造成的损失可能更严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准确诊断成 为改善结肠癌预后的关键。结肠癌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各种检查方法各 有利弊,临床上可以互相取补短,结合运用,以期提高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 确诊率。笔者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就结肠癌的诊断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1 症状诊断 3 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或呈便频排便不尽感,或进行性 排便困难、粪便变细等; ○ 4 沿结肠部位的腹部隐痛、不适,或间歇性腹胀,排 气后减轻; ○ 5 发现沿结肠部位的腹部肿块。 2 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虽然直肠指诊不能直接触到结肠肿瘤,但 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1 指套上染有血性粪便既是结肠癌可能的强有力的间接证 2 癌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肠外肿块; ○ 4 指诊中发现直肠前 Douglas 窝内有肿瘤浸 润,乃是晚期盆腔腹膜播散的征象,提示预后不良。 3 粪便隐血检查 大便隐血试验(FOBT)是大肠癌临床检验的有效手段和普查最常用的方法,

结肠脾曲综合征10例的处理体会

[论文关键词] 结肠脾曲综合征;体会[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 10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和便秘,易误诊;有8例病人通过X线钡灌肠造影诊断,有2例通过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诊断,均可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10例病人通过手术松解结肠脾曲,切除冗长结肠都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 X线钡灌肠造影,手术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结肠脾曲综合征(syndrome of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SSFC)是一种少见的顽固型假性肠梗阻,易致长期误诊[1]。是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反复不完全性肠梗阻。1996年1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10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7例;年龄36~78岁,平均(52±2)岁。表现为反复腹痛、腹胀、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周期性不完全肠梗阻症状,泻剂疗效差。可诱发急性肠梗阻(8例),易误诊,有3例误诊为慢性阑尾炎、3例误诊为慢性肠炎、3例误诊为肠功能紊乱、1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非急性发作期肿瘤标志物、肠镜等各项辅助检查均无特殊表现,急性期腹部平片示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升结肠扩张、粪便淤积。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均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有2例合并乙状结肠过长。B超、CT显示各有1例合并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子宫肌瘤。其中2例行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检查,可以清楚显示结肠脾曲过高、横结肠冗长、迂曲成角。 1.2治疗方法对发作次数较多,发病时间较长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10例行结肠脾曲松解。其中7例加横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降结肠吻合,7例中有2例行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松解,横结肠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吻合器。1例加肝曲松解,乙状结肠排列固定手术,2例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3例合并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子宫肌瘤的病人均予以合并疾病的切除。2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肠黏膜慢性炎症,部分肠管扩张,部分见黏膜及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住院期间临床症状均缓解,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6年。手术治疗后病人,3个月后临床症状缓解,体重增加,食欲正常,无临床症状复发。[1][2]下一页3讨论 3.1发病机制SSFC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先天性结肠固定点异常所致。肠道不同部位的固定点彼此独立,由于先天性固定点的异常,胎儿自发育期肠管在肠内容物压力下不平衡生长,过长肠管发生机械性扭转,少部分为其他原因,如克隆病、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普通型、腹痛型、中毒型[2]。[!--empirenews.page--] 本组病例突出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不完全性肠梗阻,长时间的便秘,多在中老年时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女性病人占较大比例,也有年轻病人。可能与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减退,横、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平滑肌松弛,无力克服脾曲过高、成角造成的通过障碍而形成慢性梗阻有关,长期卧床可加重症状,当合并胃下垂、左肾积水、乙状结肠扭转或子宫肌瘤时,可诱发或加重脾曲综合征。 3.2临床表现和诊断结肠脾曲综合征缺乏典型症状,其临床上常常容易与其他专科疾病的表现相混淆,加上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误诊,且误诊时间长,部分病人往往多次住院行各种检查。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突出症状为慢性不完全性结肠梗阻,患者多在中老年时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出现食欲严重减退、全身无力、精神不振、消瘦贫血,急性发作期,患者出现剧烈腹痛。肿瘤标记物、结肠镜、B超、CT一般无异常发现。该病的特异性检查是X线钡灌肠检查,可发现结肠脾曲过高、成角、狭窄或扭转,左结肠空虚萎缩而右半结肠胀大积粪,常伴有横结肠、乙状结肠冗长。SSFC易误诊,且误诊时间长,常诊为慢性结肠炎、慢性阑尾炎、习惯性便秘,急性肠梗阻、小肠神经官能症、盆腔炎、子宫肌瘤、慢性胆囊炎等疾病。 3.3治疗方法年轻、一般情况好、症状较轻以及无加重因素存在的单纯脾曲

左半结肠炎和全结肠炎的治疗

左半结肠炎和全结肠炎的治疗 左半结肠炎就是炎症累及到结肠脾曲, 全结肠炎指炎症累及超过肝曲者。因病变范围超过了局部疗法可到达的部位(如降结肠中段至脾曲),一般需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或结合局部药物治疗。 一、轻、中度患者的治疗(一)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传统疗法仍为口服较大剂量(4~6 g/d)的柳氮磺胺吡啶。约有80%的患者可在4周内达到临床上完全缓解或明显改善;约有半数患者可达到内镜表现的缓解。如患者经济条件许可,或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产生不良反应,或疗效不好,则可使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进行治疗,如口服奥沙拉秦钠胶囊(2~4 g/d)。也可采用口服5-氨基水杨酸与局部应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良反应较少,而且配合局部治疗,肛门症状可能缓解较快。一旦缓解, 口服药应减半维持, 局部治疗可中断。对高度复发危险的患者可用灌肠,2次/周, 配合口服药维持缓解。但尚无随机研究的结论。与安慰剂进行对照的研究表明,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超过2 g/d时可更有效地控制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发作。一般认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在3.8 g/d的剂量之内,存在剂量反应性效应,进一步增加剂量,疗效并不显著增加,

而不良反应有可能增多,但有关量效反应的关系还需要在各种情况下通过研究证明。奥沙拉秦钠胶囊、巴柳氮、奥柳氮,或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S)或乙基纤维素包裹的美沙拉秦(Pentasa.,颇得斯安)同样可达到与柳氮磺胺吡啶相当的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少。特别是在患者对柳氮磺胺吡啶过敏的情况下,更具有优越性。 奥沙拉秦钠与美沙拉秦对照(对100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3个月和1年,比较两药维持治疗的复发率)研究表明,两药相比,奥沙拉秦钠(畅美Ò)的复发率明显低于美沙拉秦。(二) 糖皮质激素药物 对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合并或未合并使用局部疗法)治疗无效或某些症状复杂需及时得到控制的患者,可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剂量为20~60 mg/d时,疗效与剂量呈相关性,剂量为60 mg/d时,比40 mg/d的疗效有所提高,但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因此,多采用剂量递减方案,一般先用40~60 mg/d的剂量,使症状改善,然后每周递减5~10 mg,直到每日为20 mg为止, 然后可每周递减2.5 mg。但常用方案的科学性尚缺乏随机试验证明。 对口服糖皮质激素不能耐受或不良反应较多,可试用以下表5-6-1中局部应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 表5-6-1 局部应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

结肠造口术后护理体会

结肠造口术后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12-10T13:48:04.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1期供稿作者:高良荣孔令环张平贵[导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高良荣孔令环张平贵(解放军第105医院普外科 330031) 【关键词】结肠造口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281-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结肠造口是当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但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常表现出悲观失望,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1]。因实施肠造口术后,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和排气,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加上家人的不理解,因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他们既需要他人的关心,更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的指 导和治疗,因此如何进行术后的造口护理与康复指导,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本组122例患者,其中10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16例暂时性结肠造口,现将我院结肠造口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心理的护理 由于造口改变了患者原因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那些得知造口是终生的会觉得震惊和难以接受。我们护士要细心、耐心,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安慰,支持和鼓励患者,介绍成功的例子,说明做肠造口的必要性。而且要求家属了解肠造口者恢复期和康复期的心理行为变化特点,介绍肠造口的一般情况和护理方法,使他们了解肠造口手术只是将排粪便出口从肛门移至腹部,对消化功能无影响;肠造口一般情况下无痛苦;肠造口本身对性功能无影响,肠造口引起的不习惯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改善。术后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安慰鼓励患者,消除患者术后心理压力,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都能接受手术,并从心理上接受造口。因此,做好反复的解释和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关系,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使其身心处于有利手术治疗的最佳状态,同时要经常接近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让患者能够如何学会护理造口与正确的选择造口器材,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治疗的信心。还有要做好患者家属工作,让他们给患者更多的体贴与关心,让家属也参与护理造口的行列中来,帮助患者走出困境,使其尽快接近正常的生活和护理。结肠造口的护理 一般术后初期使用通明的造口袋,以便于观察造口肠管的颜色、有无水肿、周围皮肤有无潮红、糜烂、有无出血、狭窄、回缩、脱垂、造口旁有无肿块突出及脓性分泌物、排大便是否困难以及大便的形状、色泽、规律及数量等,后期可以使用半通明造口袋,可减少视觉刺激,减轻对造口患者的心理压力。结肠造口一般待肠功能恢复后2-3天开放,造口开放后宜取左侧卧位,并预先用塑料薄膜将造瘘口与腹部切口隔开,以防止粪便的污染,轻拭后再用温水清洗造口周围皮肤,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生理盐水,碘伏消毒液,新洁尔灭等清洗,在皮肤周围涂氧化锌软膏等,防止肠内容物直接与皮肤接触而导致的造口周围炎症,糜烂等并发症[2]。使用造口袋时量度好造口袋的大小,造口袋底盘剪得要合适,造口袋剪得过小而使造口受压,影响造口血运,造口袋剪得过大,排泄物接触的造口周围皮肤容易破溃,造口袋贴皮肤时不留褶皱,造口袋三分之一满时就要及时倾倒,造口袋要保持清洁卫生。造口狭窄发生率为6%~15%。多由腹壁浆膜受粪便分泌物刺激而引起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疤痕挛缩所致[3]。术后由于瘢痕孪缩,可引起造口狭窄。故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的、排便等肠梗阻症状。为避免造口狭窄,在造口开放后即开始扩张。扩张时戴手套,用食指及中指涂石蜡油缓慢插入造口至2~3指指关节处,至造口内停留3~5 min,动作轻柔开始时1次/d,7~10 d后改为隔日一次,使造口内径保持2.5cm以上,动作轻柔。 结肠造口灌洗 结肠造口灌洗法是利用温水或温盐水灌注刺激肠蠕动,以达到短时间内较彻底的排粪便[4]。训练肠道规律的蠕动,达到与正常人同样有习惯的排便,不仅可以刺激肠道,减轻臭味和排便,还可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第一次灌肠时间一般以术后第5天晚餐后1-2小时最佳,以后每天早上或晚上定时灌肠,以餐后灌洗最佳,以利于食物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灌洗时间为45分钟,间隔时间由开始的24小时,延至48小时或72小时,少数1次/周。灌洗的温度37-40摄氏度。灌洗的液为500ml左右[5],灌洗至能自主控制排便为止后而停止,结肠灌洗简单易掌握,一般无造口并发症的均可采用以上方法。 饮食护理 行结肠造口后,扰乱了肠道的正常功能,容易出现便秘,腹泻的症状。术后近期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营养为主,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养成定时进食,定时排便的习惯。食物应以易消化低渣无刺激为主,避免太稀或粗纤维太多的食物,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要细嚼慢咽,少食产气的食物,如豆类,产气的饮料等,勿食产生异味的食物,如洋葱,韭菜,大蒜,萝卜等;辛辣类食物要适当控制,脂肪不能摄入过多,还要注意少进不容易消化的食品:如花生、瓜子、松子、核桃和杏仁干果。健康指导 结肠造口的患者自我护理是当今患者本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术后掌握使用造口器材,定期扩造口,造口灌洗都要自我护理来完成[6]。在出院前必须要教会患者自我护理造口,正确使用与更换造口袋,避免一切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回归要社会中去,多与人交往。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一切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咳嗽太剧烈,提重物,要穿宽松的衣服,避免造口受压。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生活要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尽可能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中,有条件者可参加造口患者协会,学习交流彼此的经验和体会,使病人重拾自信。出院时要建立随访登记本,要定期随访患者,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让患者来院检查,患者本人来也要定期来院复查。 结论 通过对122例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建立术后生存质量的信心,消除其焦虑、抑郁心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和护理。术后加强造口的观察护理,有效的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减少病痛对患者躯体的折磨,在心理上能正确的对待疾病,帮助其提高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结肠造口患者的顺利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让造口患者生活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汪建平,汪宗芳,叶新梅等肠造口病人康复[J]中华护理杂字1999.34(10)623-6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