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报表
- 格式:doc
- 大小:251.49 KB
- 文档页数:36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讲明一、使用对象及报送时刻使用对象:实行查帐征收方式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报送时刻要求: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情形,并进行清算的,应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之前,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纳税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二、表头工程“税款所属期间〞:一般填报公历某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应填报实际开始经营之日至同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按需要清算的,应填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并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治理方法?(国税发[2005]200号)的进行纳税申报。
1、“纳税人识不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2、“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
三、表间结构及与附表的勾稽关系1、第1行=附表一〔1〕第1行或附表一〔2〕第1行或附表一〔3〕第3至7行合计。
2、第2行=附表三第4列第17行。
3、第3行=附表三第6列第17行。
4、第5行=附表一〔1〕第16行或附表一〔2〕第16行或附表一〔3〕第10行和第11行合计。
5、第7行=附表二〔1〕第1行或附表二〔2〕第1行。
6、第9行=附表二〔1〕第29行或附表二〔2〕第39行。
7、第10行=附表三第9列第17行。
8、第11行=附表二〔1〕第17行或附表二〔2〕第26行或附表二〔3〕第14行。
9、第14行=附表四第41行。
10、第15行=附表五第21行。
11、第16行=第13+14-15行。
11、第17行=附表六第10列第6行,且第17行≤第16行。
12、第18行=附表七“一、免税所得合计〞,且第18行≤第16-17行。
13、第20行=附表八第5列“一、公益性捐赠合计〞。
14、第21行=附表九第7行第6列,且第21行≤第16-17-18+19-20行。
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一、申报表的概述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是企业每季度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向税务部门提交的一种申报表格。
该申报表主要用于报告企业本季度的经营收入、成本、税前利润和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等相关信息。
二、填报指南1. 填报时间每个季度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需在季度结束后的15天内提交给税务部门,否则将会面临相应的滞纳金和罚款。
2. 填报要求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税务部门的规定填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以下是填报季度申报表的一般要求:•所有企业需提供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纳税人识别号、注册地址、注册资本等;•填写本季度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利息收入等;•填写本季度的成本和费用,包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计算本季度的税前利润和企业所得税,包括税前利润计算表和企业所得税计算表;•填写其他相关信息和附加资料,例如纳税人声明和财务报表。
3. 填报软件和模板税务部门通常会提供相应的申报软件和模板,以便企业按照规定填报所得税季度申报表。
企业可以在税务部门的网站上下载软件和模板,按照提示进行填写和提交。
三、填报表格解析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通常由多个表格组成,以下为各个表格的解析:1. 企业基本信息表企业基本信息表用于填写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纳税人识别号、注册地址、注册资本等。
这些信息是确保申报表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2. 主营业务收入表主营业务收入表用于填写企业本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要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如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
3. 其他业务收入表其他业务收入表用于填写企业本季度的其他业务收入情况。
其他业务收入包括与主营业务不直接相关的收入,如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投资收益等。
4. 成本和费用表成本和费用表用于填写企业本季度的各项成本和费用。
成本和费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以及与经营管理相关的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 , 2017年版)税款所属期间:年月日至年月日纳税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列至角分)谨声明:此纳税申报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税收政策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的,是真实的、可靠的、完整的。
法定代表人(签章): 年月日国家税务总局监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封面填报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以下简称申报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填报。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如下:1.“税款所属期间”: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至当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且年度中间又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
2.“纳税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填报工商等部门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未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纳税人识别号。
3.“纳税人名称”:填报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载明的纳税人名称。
4.“填报日期”:填报纳税人申报当日日期。
5.纳税人聘请中介机构代理申报的,加盖代理申报中介机构公章,并填报经办人及其执业证件号码等,没有聘请的,填报“无”。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表单A000000 企业基础信息表A10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A101010 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 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2010 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20 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3000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4000 期间费用明细表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10 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20 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30 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 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50 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精品文档A105060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70 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 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0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00 企业重组及递延纳税事项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10 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20 特殊行业准备金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精品文档A106000 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精品文档A107010 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精品文档A107011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明细表A10701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20 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30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40 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1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107042 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107050 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8000 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10 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20 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A108030 跨年度结转抵免境外所得税明细表精品文档A109000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精品文档A109010 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税款所属期间:年月日至年月日总机构名称(盖章):总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金额单位: 元(列至角分).。
企业所得税年度报表基础信息表填报说明一、填报表格及基础信息企业所得税年度报表基础信息表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在年度报表中必须填报的一项内容。
该表格用于搜集企业的基础信息,包括纳税人的纳税识别号、企业名称、注册地址、注册资本、主营业务、行业分类等。
纳税人在填报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关信息以便填写。
二、填报要求1. 纳税识别号:纳税人应填报正确的纳税识别号,确保与企业税务登记证上的信息一致。
纳税人还需注意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如有变更应及时进行申报变更。
2. 企业名称:填写企业的全称,确保与企业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证件上的名称一致。
3. 注册地址:填写企业的注册地址,确保与企业登记证件上的地址一致。
4. 注册资本:填写企业的注册资本金额,单位为人民币万元。
注意填写正确的金额,不得出现误差。
5. 主营业务:填写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可以简要描述企业的主要产品或服务。
6. 行业分类: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确保准确反映企业所属的行业分类。
7. 填报时限:企业所得税年度报表基础信息表需在每年度报表截止日期前填报完成,具体时间以税务部门的通知为准。
三、填报流程1. 登录系统:纳税人首先需要登录所属税务机关的企业税务管理系统。
2. 选择表格:在系统中选择企业所得税年度报表基础信息表进行填报。
3. 填写信息:按照系统提示,逐项填写相关信息。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校验信息:填写完成后,系统会对填报的信息进行校验,确保填写的信息格式正确。
5. 提交表格:校验通过后,纳税人可以提交表格,将填写的信息上报至税务部门。
四、填报注意事项1. 准确填写信息:填报时务必确保所填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填写错误或遗漏。
2. 及时更新信息:如企业的注册资本、注册地址、主营业务等信息发生变更,应及时向税务部门进行申报变更。
3. 合规填报: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报表基础信息表时,应按照相关税法法规和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填报,确保合规操作。
2024年税务报表填写指南1. 引言1.1 概述税务报表填写是每年都需要进行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2024年,税法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了解最新的法规变动对报表填写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旨在提供2024年税务报表填写的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填写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并针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正文部分包括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子部分,详细介绍了各个环节的填写流程和注意事项。
文章以提供清晰的指导为目标,并鼓励读者咨询专业税务机构或相关部门以确保正确性和合规性。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2024年税务报表填写的全面指南。
通过深入剖析最新税法政策变化对报表填写造成的影响,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在正确、高效地完成报表填写过程中避免常见误区。
此外,我们也会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和趋势,并强调遵守法规和寻求专业咨询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引言部分的内容,提供了对整篇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进行了清晰的说明。
接下来,将进入正文部分,依次介绍税务报表填写的基本要求、最新税法政策变化对填写的影响以及所需材料和信息准备等内容。
2. 正文:2.1 了解税务报表填写的基本要求在填写税务报表之前,首先需要对税务报表填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解。
税务报表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信息的重要文件,正确填写可以帮助避免因错误或遗漏而导致的罚款和其他麻烦。
主要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确保按照所得类别正确填报。
根据个人或企业所得的不同来源,相应地选择合适的所得项目进行填写。
其次,要准确计算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通过核对收入、扣除项、免征额等相关数据,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并根据相应的税法政策计算出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
另外,在填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法规和条款。
及时了解最新的法规变化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通知和解释性文件,避免在填写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
企业所得税年报报表企业所得税年报报表1. 介绍企业所得税年报是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对其一年度内的企业所得税情况进行申报的报表。
企业所得税年报报表包括了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过程中需要填写的各项信息。
企业所得税是一种按照企业利润大小计算并征收的税种。
企业在每年的财务年度结束后,需要根据税收法规规定的方法计算出所得税额,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企业所得税年报报表的格式向税务部门进行申报。
2. 报表内容企业所得税年报报表包括了多个部份,每一个部份都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信息。
主要的报表内容包括:2.1 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名称:填写企业的名称- 税务登记号:填写企业的税务登记号码- 报告期:填写报表的申报期限,通常为财务年度(如2022年),或者其他特定的时间段- 录制人员信息:填写报表填写人员的姓名、职务和2.2 营业收入和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填写企业在报告期内的主营业务收入额- 主营业务成本:填写企业在报告期内的主营业务成本额- 其他业务收入:填写企业在报告期内的除主营业务外的其他业务收入额- 合计收入:计算出企业在报告期内的总收入额- 合计成本:计算出企业在报告期内的总成本额2.3 税前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 税前利润:根据报表中的收入和成本数据计算出企业的税前利润- 扣除免税收入和准予所得税优惠项目后所得额:根据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免税和准予所得税优惠项目,计算出免税收入和准予所得税优惠后的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税前利润和减免项目后所得额计算出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2.4 税率和应缴税额- 所得税税率:填写适合的所得税税率- 应缴税额: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税率计算出企业的应缴纳所得税额2.5 税前抵扣和实际应纳税所得额- 报表中的税前抵扣项目:填写报表中涉及的税前抵扣项目的详细内容和金额- 实际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税前抵扣项目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2.6 征收和缴纳情况- 报表所得税应补(退)税额:根据企业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和已缴纳所得税额的差额,计算出企业需要补交或者退还的应纳税额- 已缴所得税额:填写企业在报告期内已经缴纳的所得税金额3. 编写要点在编写企业所得税年报报表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准确填写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名称、税务登记号等。
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报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就是指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规定时期内,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月度或季度预缴的所得税数额,确定该年度应补或者应退税额,并填写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提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行为。
一、年度汇算清缴的对象1. 居民企业年度汇算清缴对象根据《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79号)第三条:凡纳税年度内从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经营),或在纳税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纳税人,无论是否在减税、免税期间,也无论盈利或亏损,都需要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申报。
实行核定定额(不含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进行汇算清缴。
2. 非居民企业汇算清缴的对象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以下称为企业),无论盈利或者亏损,均应参加所得税汇算清缴。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居民企业,可以不参加当年度汇算清缴:(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如临时来华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不足1年,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且已经结清税款;(2)汇算清缴期内已办理注销手续;(3)其他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不参加当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的。
二、年度汇算清缴的申报时间1.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2. 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发生解散、破产、撤销等终止生产经营情形,需进行企业所得税清算的,应在清算前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进行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企业所得税款;纳税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自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5月税款所属期间: 2019 年 04 月 01 日至 2019 年 06 月 30 日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101MA5CQU0Q3J纳税人名称:广州朗雅雕塑艺术有限公司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列至角分)- 1 -填报说明一、适用范围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填报。
执行《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57号发布)的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的分支机构,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填报本表。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对仅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企业,参照《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征收管理的,企业的分支机构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填报本表。
二、表头项目(一)税款所属期间1.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正常情况填报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税款所属期月(季)度最后一日;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在首次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填报开始经营之日至税款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以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按照正常情况填报;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在终止经营活动当期纳税申报时,填报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终止经营活动之日,以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不再填报。
2.年度纳税申报填报税款所属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纳税人识别号或有关部门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三)纳税人名称填报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载明的纳税人名称。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一)预缴方式纳税人根据情况选择。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两种预缴方式属于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纳税人需要履行行政许可相关程序。
(二)企业类型纳税人根据情况选择。
纳税人为《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选择“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仅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并且总机构、分支机构参照《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征收管理的,总机构选择“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纳税人为《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选择“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仅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并且总机构、分支机构参照《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征收管理的,分支机构选择“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
上述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选择“一般企业”。
(三)预缴税款计算预缴方式选择“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行至第15行,预缴方式选择“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9、10、11、12、13、15行,预缴方式选择“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5行。
1.第1行“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营业收入。
如:以前年度已经开始经营且按季度预缴纳税申报的纳税人,第二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本行填报本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累计营业收入。
2.第2行“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营业成本。
3.第3行“利润总额”:填报纳税人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利润总额。
4.第4行“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从事房地产开发等特定业务的纳税人,填报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特定业务的应纳税所得额。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预售收入,按照税收规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的预计毛利额填入此行。
企业开发产品完工后,其未完工预售环节按照税收规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的预计毛利额在汇算清缴时调整,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不调整。
本行填报金额不得小于本年上期申报金额。
5.第5行“不征税收入”:填报纳税人已经计入本表“利润总额”行次但属于税收规定的不征税收入的本年累计金额。
6.第6行“免税收入、减计收入、所得减免等优惠金额”:填报属于税收规定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所得减免等优惠的本年累计金额。
本行根据《免税收入、减计收入、所得减免等优惠明细表》(A201010)填报。
7.第7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调减额”:填报固定资产税收上享受加速折旧优惠计算的折旧额大于同期会计折旧额期间,发生纳税调减的本年累计金额。
本行根据《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A201020)填报。
8.第8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截至税款所属期末,按照税收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尚未弥补亏损的本年累计金额。
当本表第3+4-5-6-7行≤0时,本行=0。
9.第9行“实际利润额 \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预缴方式选择“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根据本表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第9 行=第3+4-5-6-7-8行;预缴方式选择“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计算的本年累计金额。
10.第10行“税率(25%)”:填报25%。
11.第11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
第11行=第9×10行,且第11行≥0。
12.第12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截至税款所属期末,按照税收规定享受的减免企业所得税的本年累计金额。
本行根据《减免所得税额明细表》(A201030)填报。
13.第13行“实际已缴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已在此前月(季)度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本年累计金额。
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照税收规定已经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企业所得税的金额不填本行,而是填入本表第14行。
14.第14行“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填报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照税收规定已经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本年累计金额。
本行本期填报金额不得小于本年上期申报的金额。
15.第15行“本期应补(退)所得税额 \ 税务机关确定的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按照不同预缴方式,分情况填报:预缴方式选择“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以及“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根据本表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15行=第11-12-13-14行,当第11-12-13-14行<0时,本行填0;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全额归属中央且按比例就地预缴企业的分支机构,以及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的按比例就地预缴企业的分支机构,第15 行=第11行×就地预缴比例-第12行×就地预缴比例-第13行-第14行,当第15行=第11行×就地预缴比例-第12行×就地预缴比例-第13行-第14行<0时,本行填0。
预缴方式选择“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本期应纳企业所得税的金额。
(四)汇总纳税企业总分机构税款计算企业类型选择“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的纳税人填报第16、17、18、19行;企业类型选择“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人填报第20、21行。
1.第16行“总机构本期分摊应补(退)所得税额”: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的总机构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第16行=第17+18+19行。
2.第17行“总机构分摊应补(退)所得税额(15×总机构分摊比例__%)”: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第17行=第15行×总机构分摊比例。
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分摊比例”填报25%,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内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分摊比例”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确定的总机构分摊比例填报。
3.第18行“财政集中分配应补(退)所得税额(15×财政集中分配比例__%)”: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第18行=第15行×财政集中分配比例。
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财政集中分配比例”填报25%,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内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财政集中分配比例”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确定的财政集中分配比例填报。
4.第19行“总机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分摊所得税额(15×全部分支机构分摊比例__%×总机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部门分摊比例__%)”: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第19行=第15行×全部分支机构分摊比例×总机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部门分摊比例。
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全部分支机构分摊比例”填报50%,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内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分摊比例”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确定的分支机构分摊比例填报;“总机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比例”按照设立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在参与税款分摊的全部分支机构中的分摊比例填报。
5.第20行“分支机构本期分摊比例”: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填报其总机构出具的本期《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分配比例”列次中列示的本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
6.第21行“分支机构本期分摊应补(退)所得税额”: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填报其总机构出具的本期《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分配所得税额”列次中列示的本分支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
四、附报信息企业类型选择“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的,不填报“附报信息”所有项目。
(一)小型微利企业本栏次为必报项目,按照以下规则选择:1.以前年度成立企业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且本期本表第9行“实际利润额 \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的金额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纳税人,选择“是”。
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但本期本表第9行“实际利润额 \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的金额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纳税人,选择“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