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摘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必须把握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民族化和生活化。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

关键词:文化素养马克思主义中学哲学教学有利于

《生活与哲学》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如何在中学哲学教学中拓展更广阔的文化领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本人进行了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现从以下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放眼世界,坚持中学哲学的时代化

本人曾对中学哲学教材做过精细的统计,发现教材中涉及西方哲学文化的共有14次,分别以“专家点评”、“相关链接”“探究”、“名言”等形式出现,涉及人物有柏拉图、芝诺、黑格尔、杜威等。从时间上看,教材中的资料偏重近代以前的西方哲学,缺少对现代西方哲学文化的关注,未反应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有的开放性、时代性的特点。现代西方哲学派别林立、范围广阔、思想深刻,其主要派别有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语言主义、存在主义和费洛伊德主义等。20世纪50 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及其文化出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现象,产生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显示出充分的重视,从中我们也可以把握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在讲“时代精神的精华”一框时,我给学生介绍了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如果有一种永远也不准备放弃的马克思主义精神,那么它不仅仅是批判的精神和质问的态度、、、、、”在他看来,没有马克思就没有马克思的的未来,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和继承”,就没有未来。通过当代西方哲学家的视野,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未过时,在当代仍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哲学视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二、立足本国,实现中学哲学的中国化

教材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有20多处,内容包括《尚书洪范》、《易经》、《坛经》、和《庄子》等;在“相关链接”出现的有6次之多,涉及人物有慧施、墨子、陆游等;以“名言”出现的有三次,涉及荀子、孟子、韩愈等。从选材上看,教材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但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视而不见,难以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性特征。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并挖掘教材提供的素材,实现中学哲学教学的中国化。例如,“社会历史的主体”一框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借助教材提供的资源,教师应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民为本思想。《尚书》中有“重我民”、“施实德于民”的记述。儒家学说更是体现了“民为邦本”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中学哲学教学中关注民族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此外,宣扬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这对培养他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阅读经典,推进中学哲学教学的大众化

教材中出现最多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名言名句,达30 多次,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理应把握伟人的名言名句,但最重要的是对他们经典文本的理解。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前苏联学习、传承过来的,很大程度上是斯大林理论,它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出入,与列宁思想也有差别。学生由于受“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影响,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存在误解,从而对哲学不感兴趣。所以中学哲学必须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借助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活动,组织学生共同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例如《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围绕三维目标,促进中学哲学教学的生活化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人。文化和哲学都源于生活实践。中学哲学的教学不应只注重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的传授,更应注重过程与方法,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挖掘和传播。例如,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导入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马克思清贫而伟大的一生,以及他墓碑上的两句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们仅仅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重要的改变世界。”在此之前,马克思在学生们的头脑中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在,马克思是一个现实的人,原本可以过舒服的日子,但是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却奋斗了终身,饱尝人间疾苦。这会给同学们极大的精神鼓舞和人生激励,使他们懂得: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活着不仅为了自己,还要为了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而努力奋斗。围绕三维目标,促进中学哲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这一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