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首末件及定时检验规范(含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10
文件名称铝合金压铸件检验规范(通用)页码第1页共12页1、目的明确和规范公司产品品质检验要求,以使生产和检验有矩可循,确保产品出货品质符合行业及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范结合压铸行业、客户验货标准和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而编制,适用于本公司的进料检验、制程检验和成品检验。
当客户提供了检验标准时,其订单的产品检验按客户的检验标准执行;当客户未提供检验标准时,则订单产品检验按本检验规范执行。
3、职责3.1、本规范由品质部负责编制,经品质部、技术部和生产部共同评审后由总经理批准执行。
3.2、产品的检验由品质部检验员、生产部班组长及作业人员共同负责。
3.2、品质部检验员负责产品生产的首检、生产过程中巡检及生产完成品抽检。
3.3、生产部班组长和作业人员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定期自检。
3.4、在检验时发现品质异常问题,及时填写品质异常报告或生产异常报告,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纠正。
处理问题的整个过程由品质部主导,其结果由品质部验证。
3.5、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4、相关术语4.1、产品缺陷等级产品的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严重缺陷、主要缺陷和次要缺陷。
a)、严重缺陷(CR):凡危害产品使用者或携带者安全,或使产品重要功能失效的缺点。
例如明显且会造成伤害的尖利浇铸口,明显且会造成伤害的毛刺和利边。
b)、主要缺陷(MA):凡使产品使用性能达不到要求,或显著减低实用性能的缺点。
例如断裂、裂缝、弯曲变形、严重划伤、影响装配的缺陷等。
c)、次要缺陷(MI):实际上不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或不会引起较大客户报怨的缺点。
例如脏污、轻微划伤、杂色等。
4.2、外观表面等级产品的外观面等级分为:A级面、B级面、C级面和D级面。
A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或用户日常操作能近距离视角接触,并直接正视关注的产品表面和商标文字和图案丝印表面。
B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背面,或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面,或客户不明显关注的外观表面,或不易被客户直接视角接触正视的外部表面C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不可视面,或客户一般不易观察并关注到的内外部表面,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或经其他工件覆盖需拆卸才能被客户直接视角接触正视文件名称铝合金压铸件检验规范(通用)页码第2页共12页的内外部表面。
压铸首末件及定时检验规范(ISO9001:2015)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压铸工序上一班末件、本班首末件检验及定时检验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压铸事业部首末件检验及定时检验的质量控制。
2 术语和定义压铸首件:指每班开工、异常停机、人员变更、技术文件变更、技术方法变更、技术参数变更、换模、修模(含粑件)、换字头、换状态时,出现上述任一情况下开始生产后压铸工自检合格5~10件产品中抽取的样本。
压铸末件:压铸工每班下班时最后一件带浇口、集渣包、排气槽的尾件。
定时检验:在每小时的整点时刻对产品实施的质量检验的过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无4 职责4.1 压铸生产部负责首末件及定时检验的实施。
4.2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首末件及定时检验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5 管理要求5.1 压铸工序首末检验及定时检验5.1.1 首末件检验及定时检验标准:压铸工对照“压铸首件送检通知单”项目、检验作业指导书、修模通知等技术标准中的所有项目采取目测的方式进行自检,压铸班长、巡检对照检验作业指导书、修模通知等技术标准中的所有项目采取目测的方式进行互检、专检。
5.1.2 上一班的末件检验:压铸工对上一班的末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放在指定工作台上,由压铸班长、巡检分别进行互检、专检。
5.1.3 本班首件检验5.1.3.1 压铸工在开始生产压铸首件时,先去除首件浇冒口、飞皮,并对首件进行检验后,填写“压铸首件送检通知单”随首件交质量专检台,涉及换模、换字头、修模后的首件产品,压铸工应将修模前的样件和修模后的首件一同送质量专检台,并在“压铸首件送检检查记录”上登记。
5.1.3.2 压铸巡检按检验作业指导书、修模通知等要求对本班首件产品的尺寸及外观进行全面检查,涉及盖类字样位置检测的必须进行划线检查,并在“压铸首件送检检查记录”上进行记录。
5.1.3.3 有打磨要求的盖类产品在首件检验合格后,压铸巡检安排将上述产品交表面处理工序进行试打磨验证,表面处理工序应在30分钟内完成试打磨验证,打磨巡检确认效果并在“盖类产品打磨验证记录表”上记录。
铸造厂安全检查表格模板一、概述铸造厂是生产铸件的重要场所,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铸造厂的安全生产,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本表格模板旨在帮助铸造厂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工厂财产安全。
二、表格结构和内容1.序号2.检查项目3.检查内容及标准4.检查情况记录5.整改情况记录三、具体内容1.序号:列出每次安全检查的序号,便于追溯和记录。
2.检查项目:包括铸造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安全环节,如熔炼、造型、浇注、落砂等。
3.检查内容及标准:根据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对每个检查项目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安全设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等。
例如,熔炼环节需要检查炉体是否牢固,烟气处理设施是否正常工作等。
4.检查情况记录:记录实际检查情况,如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间等。
5.整改情况记录:对前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记录整改完成情况,对未整改的问题进行备注说明。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铸造厂安全检查表格模板示例: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检查项目:熔炼环节检查内容及标准:1.炉体是否牢固2.烟气处理设施是否正常工作检查情况记录:检查中发现炉体螺丝松动,已及时加固。
烟气处理设施运行正常。
整改情况记录:已安排维修人员加固炉体螺丝,预计整改完成时间为XX小时。
四、使用建议1.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各项安全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安排专人负责安全检查表格的填写和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3.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4.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安全检查表格的内容和标准,提高安全检查的有效性。
总之,铸造厂安全检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本表格模板,可以更加规范、科学地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铸造厂的安全生产。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了对压铸车间生产之产品进行有效地控制,其品质符合国标,行业及客户要求,特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公司压铸车间均属之;3、职责:品质部负责压铸车间产品首件及巡检,压铸车间负责产品自检互检。
4、不合格品控制: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原因分析部门:压铸车间,品质部,技术部。
5、引用标准:国家标准,工程图纸;样板;MIL-STD-105E;不良图示。
6、定义:致命缺陷(Critical):单件物料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或影响到安全性能时,定义为致命缺陷;严重缺陷(Major):单件物料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或单件物料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时,定义为严重缺陷;轻微缺陷(Minor):单件物料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或单件物料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时,定义为轻微缺陷;7、检验内容:一、铸件所需材料及化学成分应符合要求。
二、每批次铸件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要求。
三、量检具测量铸件尺寸,尺寸公差符合GB/T 6414-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及工程图纸要求。
四、齿轮类产品,必要时跳动测试仪检测跳动度,符合工程图纸要求。
(双齿轮类产品可分别测试大小齿轮跳动度)五、表面粗糙度可按GB/T 6060.1-1997《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评级。
六、外观质量:(不良图片见附件)1. 铸件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浇不到、未浇满、机械损伤等)的存在.2. 在金属型铸件的非加工表面上,允许铸件有分型、顶杆及排气塞等痕迹。
但凸出表面不大于0.3mm或凹下表面不超过0.4mm,且布局合理协调。
3. 非加工表面的浇冒口,应清理到与铸件表面齐平;待加工表面的浇冒口残留量应不大于3 mm。
4. 铸件上作为基准用的部位应平整,不允许存在任何凸起痕迹,装饰面上不允许有推杆痕迹。
5. 非加工表面上,不允许有麻面和有色斑点。
6. 铸件待加工表面上,允许有经加工可去掉的任何缺陷。
文件编号:XXXXXX版本:A/01受到状态: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检验规程编制: XXXXXXXXXX审核:批准:实施日期: XXXXXXXXXXXXXXXXX1.目的:明确进入本公司的物资(原材料)以及本公司产品生产过程的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技术要求、检测设备、检验方法、接收准则等。
2.范围:适用于进入本公司的物资(包括外购、原材料)、生产过程的在制品、产品出厂的检验和试验。
说明:当本规程与检验指导书或顾客图纸不一致时,按检验指导书或顾客图纸执行。
3.依据标准:3.1. GB/T15115-2009 压铸铝合金3.2. GB/T20975-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3.3. DIN 1725-2-1983 压铸铝合金3.4. JIS H5302-2006 铝合金压铸件3.5. GB/T15114-2009 铝合金压铸件3.6. 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3.7. GB/T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3.8.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4.定义:4.1、首检: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换料、设备的调整、设备刀具的调换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检验连续生产的1-2件(批)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4.2、巡检:对制造过程中进行的定期或随机流动性的抽检,每次抽样1-2件(批)产品。
5.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5.1、关键特性(▲):严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的产品特性。
5.2、重要特性(△): 影响产品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
5.3、一般特性(不做标识): 对产品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无影响的产品特性。
说明:对于图纸/检验指导书上标注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在过程检验中作为质控点进行重点关注。
检验频次为1次/h;6.抽样方法和判定标准:6.1 、以件为单位的产品抽样方法,具体按GB/T2828.1-2003,S-4特殊检验水平进行。
文件名称铝合金压铸件检验规范(通用)页码第1页共12页1、目的明确和规范公司产品品质检验要求,以使生产和检验有矩可循,确保产品出货品质符合行业及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范结合压铸行业、客户验货标准和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而编制,适用于本公司的进料检验、制程检验和成品检验。
当客户提供了检验标准时,其订单的产品检验按客户的检验标准执行;当客户未提供检验标准时,则订单产品检验按本检验规范执行。
3、职责3.1、本规范由品质部负责编制,经品质部、技术部和生产部共同评审后由总经理批准执行。
3.2、产品的检验由品质部检验员、生产部班组长及作业人员共同负责。
3.2、品质部检验员负责产品生产的首检、生产过程中巡检及生产完成品抽检。
3.3、生产部班组长和作业人员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定期自检。
3.4、在检验时发现品质异常问题,及时填写品质异常报告或生产异常报告,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纠正。
处理问题的整个过程由品质部主导,其结果由品质部验证。
3.5、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4、相关术语4.1、产品缺陷等级产品的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严重缺陷、主要缺陷和次要缺陷。
a)、严重缺陷(CR):凡危害产品使用者或携带者安全,或使产品重要功能失效的缺点。
例如明显且会造成伤害的尖利浇铸口,明显且会造成伤害的毛刺和利边。
b)、主要缺陷(MA):凡使产品使用性能达不到要求,或显著减低实用性能的缺点。
例如断裂、裂缝、弯曲变形、严重划伤、影响装配的缺陷等。
c)、次要缺陷(MI):实际上不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或不会引起较大客户报怨的缺点。
例如脏污、轻微划伤、杂色等。
4.2、外观表面等级产品的外观面等级分为:A级面、B级面、C级面和D级面。
A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或用户日常操作能近距离视角接触,并直接正视关注的产品表面和商标文字和图案丝印表面。
B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背面,或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面,或客户不明显关注的外观表面,或不易被客户直接视角接触正视的外部表面C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不可视面,或客户一般不易观察并关注到的内外部表面,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或经其他工件覆盖需拆卸才能被客户直接视角接触正视文件名称铝合金压铸件检验规范(通用)页码第2页共12页的内外部表面。
盈丰精密有限公司压铸件通用检验规范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惠州盈丰精密有限公司压铸产品自主检验、进货检验、转序检验工作。
二.目的明确压铸产品检验项目以及缺陷判定方法,强化全过程产品质量控制,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三.工作职责3.1.压铸车间:负责对压铸车间产品进行自主检验,对自主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批量性或严重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3.2.IPQC:负责对压铸车间产品进行巡回检验,填写《巡回检验记录表》并对巡回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批量性或严重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3.3.IQC:负责来料及转序压铸产品的检验,填写《进货检验报告》以及质量异常反馈。
四.自主检验工作内容4.1作业前,作业员对工作区域“5S”进行清理,注意检查模腔内有无异物。
4.2戴上手套,将压铸成品从压铸机内取出,放置于工作台面上。
4.3依据《压铸产品不合格判据表》对压铸成品进行全检,并填写《自检记录表》;4.4注意水口必须用刀削平,各边框、孔位、柱位不能有批锋。
4.5将不良品放入不良品料箱,良品放入良品料箱。
4.6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及时通知车间主管进行处理。
五.转序检验及来料检验内容5.1仓库开《仓库来货检验通知单》提交检验批;5.1IQC检验员依据《产品检验规范SIP》及样板对仓库提交的检验批进行检验;5.3IQC检验完毕,填写《进货检验报告》,在《仓库来货检验通知单》注明检验结果并返还《仓库来货检验通知单》,如检验不合格需通知品质主管进行现场确认。
六.巡回检验内容6.1IPQC依据生产计划准备《产品检验规范SIP》,样板,图纸(模具图、产品图);6.2 IPQC依据《产品检验规范SIP》,样板,图纸(模具图、产品图)对车间提交的产品进行首件检查,并填写《首件确认记录表》;6.3首件确认合格后,IPQC依据《产品检验规范SIP》及抽样方案进行巡回检验,填写《巡回检验记录表》,有异常以《品质异常联络书》进行反馈、跟进;七.抽样方案八.注意事项8.1作业过程必须依据《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
苏州飞拓科技有限公司记录编号:
压铸生产过程检验记录表产品编号:设备型号:
日期:年月日
检验项目铸件成型
是否良好顶杆高度
是否合适
型心有无前进、
后退或断裂
滑块有无
前进或后退
铸件有无拉
伤
铸件有
无变形
关键尺寸
是否异常
铸件有
无裂纹
浇口断口
是否合适
签名
首件三检自检
互检
专检
结论:
巡
检
记
录
抽检时间抽检数量不合格数不合格原因抽检时间抽检数量不合格数不合格原因
填表说明:
●首件三件必须对规定的检验项目按操作者、当班班长、检验员的顺序认真日填写,不的走过场或事后填补。
完成首件三检后,由专门负责的品检
下可否生产的结论,同时填写完成首检三检时间。
对于模具上不存在的检验项目,要加以注明。
●如无特殊原因,现场QC必须必须保证在1至2小时内至少对压铸出来的铸件抽检一次,且每次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模,如发现异常,要加倍抽
查,并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操作者,及时改善!
●所有记录填写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检验员在完成所有记录填写工作的表格由压铸班长签名后交由生产部保存。
操作者:带班:。
压铸首末件及定时检验规范
(ISO9001:2015)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压铸工序上一班末件、本班首末件检验及定时检验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压铸事业部首末件检验及定时检验的质量控制。
2 术语和定义
压铸首件:指每班开工、异常停机、人员变更、技术文件变更、技术方法变更、技术参数变更、换模、修模(含粑件)、换字头、换状态时,出现上述任一情况下开始生产后压铸工自检合格5~10件产品中抽取的样本。
压铸末件:压铸工每班下班时最后一件带浇口、集渣包、排气槽的尾件。
定时检验:在每小时的整点时刻对产品实施的质量检验的过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4 职责
4.1 压铸生产部负责首末件及定时检验的实施。
4.2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首末件及定时检验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5 管理要求
5.1 压铸工序首末检验及定时检验
5.1.1 首末件检验及定时检验标准:压铸工对照“压铸首件送检通知单”项目、检验作业指导书、修模通知等技术标准中的所有项目采取目测的方式进行自检,压铸班长、巡检对照检验作业指导书、修模通知等技术标准中的所有项目采取目测的方式进行互检、专检。
5.1.2 上一班的末件检验:压铸工对上一班的末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放在指定工作台上,由压铸班长、巡检分别进行互检、专检。
5.1.3 本班首件检验
5.1.3.1 压铸工在开始生产压铸首件时,先去除首件浇冒口、飞皮,并对首件进行检验后,填写“压铸首件送检通知单”随首件交质量专检台,涉及换模、换字头、修模后的首件产品,压铸工应将修模前的样件和修模后的首件一同送质量专检台,并在“压铸首件送检检查记录”上登记。
5.1.3.2 压铸巡检按检验作业指导书、修模通知等要求对本班首件产品的尺寸及外观进行全面检查,涉及盖类字样位置检测的必须进行划线检查,并在“压铸首件送检检查记录”上进行记录。
5.1.3.3 有打磨要求的盖类产品在首件检验合格后,压铸巡检安排将上述产品交表面处理工序进行试打磨验证,表面处理工序应在30分钟内完成试打磨验证,打磨巡检确认效果并在“盖类产品打磨验证记录表”上记录。
5.1.3.4 现场工艺将首件产品交表面处理工序进行抛光验证,并在“压铸毛坯抛光验证登记记录表”上进行记录,打磨巡检确认效果。
5.1.3.5 首件检验合格后,由巡检作好首件标识,压铸工将首件放回压铸工作台上,并将首件作为生产过程中自检的标准,然后进行大批量生产。
5.1.3.6 涉及修模(含粑件)、换字头、换状态、工艺参数更改或质量整改验证的,首件产品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批量生产。
5.1.3.7 接上一班生产无修模、无状态变更等异常情况的连续生产的首件产品,若巡检来不及检验或需要后序进行抛光、打磨等方式进行验证的,压铸工自检合格后可先进行生产,但所生产产品必须在首件检验或抛丸、打磨验证合格后才能流转。
5.1.4 压铸工序定时检验
5.1.4.1 压铸工按每隔1小时进行一次定时检验,并在每小时的整点时刻开始进行。
5.1.4.2 压铸工听到定时检验的警报声时立即停止生产,用1~2分钟时间开展定时检验:首先用铲刀清除分型面粘铝、飞皮等异物,并清理集渣包、排气槽,用抹布擦拭堆积的残留脱模剂,检查模具是否存在异常,检查产品是否存在粘模拉伤、断芯、型芯弯曲等缺陷。
5.1.4.3 压铸工将定时检验产品去掉冒口、渣包后,对照毛坯检验作业指导书中的所有项目进行目测自检,然后将自检合格的产品依次放在压铸工作台,由巡检确认后在下班前放回盛具内。
5.1.4.4 压铸巡检按至少每隔1小时对压铸工作台上的定时检验产品进行一次定时检验,对照毛坯检验作业指导书中所有项目采取目测的方式进行抽检,
发现可能影响尺寸的项目需进行尺寸检测。
5.1.5 本班末件检验:压铸工对本班的末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放在压铸工作台上,由压铸班长、巡检分别进行互检、专检。
5.1.6 上一班的末件、本班首件、定时检验或本班末件检验发现不合格的,由压铸巡检对已生产的产品进行追溯并进行处理,经压铸班长组织分析原因后由巡检确认是否批量生产,若不能批量生产必须整改后重新进行首件生产和检验。
5.1.7 压铸工、压铸班长、压铸巡检进行首末件检验及定时检验后还需在“压铸工序三检记录单”上作好记录,检验记录保存期为一年。
5.1.8 因停机等原因未实施首末件检验或定时检验的,应如实做好异常记录。
5.2 表面处理清理工序首件检验及定时检验
5.2.1 首件检验
5.2.1.1 清理工序修理模具零件、改模产品、试模产品、换季节产品、走样件实施首件检验。
5.2.1.2 操作人员、当班班长、打磨巡检分别对照检验作业指导书、封样件等技术标准中的所有项目采取目测的方式开展自检、互检、专检,当班班长自检合格后将首件交往质量专检台,发现可能影响尺寸的项目必须进行尺寸检测,并在“表面处理工序三检记录单”上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