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性质(一)
- 格式:docx
- 大小:14.58 KB
- 文档页数:3
说到汉字的性质,我们不能不说⼀说⽂字的性质问题。
⽂字是记录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书⾯上代表语⾔的符号,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字,可是从本质上看,从功能上看,其实都是⼀样的,即都是辅助语⾔进⾏交际的⼯具。
⽂字是在有声语⾔的基础上产⽣并发展起来的,因此,语⾔是第⼀性的,⽂字是第⼆性的,先有语⾔,后有⽂字,没有语⾔,就没有⽂字。
语⾔是⽂字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如果没有语⾔,⽂字也就不可能存在。
世界上任何⼀种符号,都是由⼀定的形式和⼀定的意义构成的统⼀体,⽂字作为记录语⾔的符号,也不例外,也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组成的。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今只有语⾔,没有⽂字,但没有任何⼀个民族是只有⽂字没有语⾔的,语⾔并不依赖于⽂字⽽存在。
可见,语⾔的确是第⼀性的,⽂字是第⼆性的,记录语⾔,离不开语⾔。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字体系,虽然记录语⾔的⽅式不同,结构上千差万别,但依附于⼀定的语⾔⽽存在的道理是⼀样的。
因此,从本质上看,⽂字实际上就是⼀种符号系统,只不过这种符号是代表语⾔的,⽽且必须通过语⾔才能发挥作⽤。
语⾔是⼀种符号,由形式和意义构成;⽂字也是⼀种符号,其构成也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
虽然都是形式和意义构成,但它们的内涵是不⼀样的,语⾔的形式是语⾳,⽂字的形式是书写单位(笔画或字母)构成的;语⾔的意义是⼀定的语⾳形式表⽰的内容,如普通话⾳节“shu”表⽰的意义是“成本的著作”,⽂字的意义是所记录的语⾔,具体地说是语⾔中的词或语素,包括语⾳和意义两个⽅⾯,例如汉字“书”这个书写符号所代表的,不单是语⾳“shu”,也不单是“成本的著作”这个意义,⽽是语⾳和意义两个⽅⾯。
语⾔的语⾳形式和意义内容,在任何体系的⽂字中都是统⼀于⼀体的。
世界上所有的⽂字,拼⾳⽂字也好,⾮拼⾳⽂字也好,记录语⾔都是既要记录语⾳,也要记录意义,不存在只记录语⾳或只记录意义的⽂字体系。
语⾔是语⾳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统⼀体,⽂字既然是记录语⾔的符号,当然要两个⽅⾯都记录下来,不可能剥离⼆者,那样⽂字是不可能完成记录语⾔的任务的,也不可能成为书⾯上代表语⾔的符号了。
论汉字的性质论汉字的性质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
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
他在《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1]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
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
“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是周有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2]一文提出来的。
第一是“符号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究竟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
第二是“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这要看文字所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这两者叫长语段)还是语词、音节、音素(这三者叫短语段)。
第三是“表达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
第三种是两方面说。
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3](P14)一书中提出来的。
裘锡圭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
字符包括意符(包括形符、义符)、音符和记号。
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
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裘锡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当于周有光的“语段相”。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字文化之一。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深厚的历史积淀:汉字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刻画,经过演变、发展,成为现代汉字。
汉字记录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承载了几千年的传统和智慧。
2. 多样的形体结构:汉字的形态美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
汉字的笔画构成简洁明快,结构丰富多变。
具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等特点,使得汉字具有高度的表意性和表现力。
3. 丰富的内涵: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
汉字的内涵丰富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
通过汉字,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的历史、文化、哲学和价值观。
4. 具有记忆性强的特点:汉字形状独特,每个字都有明确的形象,容易记忆。
这使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成为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5. 修饰文化传统: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之一,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汉字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标识。
汉字通过表达和传承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民塑造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感。
6. 具有灵活的使用方式:汉字具有一定的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形成新的词语,进而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这种灵活性使得汉字在表达思想、文化和抽象概念方面非常富有想象力。
7. 传承性和发展性:汉字文化以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传承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种传承性和发展性使得汉字文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汉字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
汉字以其独特的形体结构、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内涵、可记忆性强、修饰文化传统、灵活的使用方式以及传承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象征。
汉字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思想、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的性质和特点对于了解中国汉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1. 厚重悠久中国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文字体系中,汉字是最古老而悠久的一种。
汉字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传统价值观念,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
3. 豪华雄伟中国汉字以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形态规范和繁体字的华丽专业而闻名中外。
无论是楷书、隶书、行草、草书等书法艺术都展示了中国汉字的艺术之美,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丰富多元中国汉字拥有丰富多样的字体和词汇,可表达的意思相当丰富。
汉字中的象形、指事、会意等部首,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字符号。
1. 拼音与象形并存中国汉字具有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双重特点,既可通过字形直观地反映对象,又可通过拼音表达声音,具备方便记忆和传播的特性。
2. 世界无双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留至今,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和独特的表现力。
3. 字义丰富汉字的字义非常丰富多样,一个字往往可以包含多种意思,且不同的字组合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为表达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4. 深刻的文化内涵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故事,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5.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现代社会,中国汉字文化在不断发展的也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汉字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同时也促进了汉字文化的多样化和创新。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体现了中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它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汉字文化,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传承汉字文化,让汉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文字系统,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在中国汉字文化中,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符号。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们将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1. 象形性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最初形态是模仿实物的外形和结构来构成的。
“口”字就是模仿嘴巴的形状,而“人”字则是模仿人的站立姿势。
这种象形性使得汉字能够直观地代表事物,同时也使得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富有美感。
2. 音符性汉字是一种音符文字,它既能代表事物的形态,又能代表语音,是图像和字符的结合体。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一个意符和一个声符组合而成的,这种组合方式使得汉字同时具有意义和语音的双重作用,是一种既形式美观又能表达思想的文字。
3. 独体性汉字是一种独体文字,每个字都是一个整体,由若干个部首和笔画组成。
这种独体性使得汉字具有清晰的辨识度和独特的版式美感,成为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文字形式。
4. 字素性汉字是一种字素文字,它的构造是由一些特定的笔画、部首和结构素材组合而成的。
这些字素构成了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使得汉字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定的结构美学标准。
1. 丰富多彩中国汉字是一种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字系统,它涵盖了数千个字形、成千上万的词汇和无数的成语、俗语。
这些文字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美感享受。
2. 文化内涵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形和词汇是与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和文学等相关联的,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象征意义汉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具体的事物,还具有一定的意义象征。
“福”字是代表着幸福、吉祥的象征,而“龙”字则是代表着权威、神秘的象征。
试论现代汉字的性质现代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由汉字构成的汉字表达了汉语特定的语音和语义。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民传承的文化遗产。
然而,现代汉字的性质并不仅限于此,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现代汉字的性质。
第一,现代汉字是一种复合的图形符号。
它的笔画组合构成了独特的汉字形态,并且汉字形态的变化直接反映着汉字的演变历程。
例如,“马”的字形和“驭”的字形,它们的笔画都是由“马”和“于”组合而成的,但是它们的排列顺序却不同,而这种排列顺序的变化正是汉字演变的过程。
第二,现代汉字是一种形声文字。
汉字的形部和声部相结合,构成了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例如,“明”的字形由“旦”和“月”组成,它的声部是“口”,发音是“míng”,表示亮、明白等含义。
同样,“铭”的字形也由“旦”和“金”组成,但是它的声部是“令”,发音是“míng”,表示刻印、铭刻等含义。
可以看出,同样的形部和不同的声部,会形成不同的发音和含义,这也是汉字的独特之处。
第三,现代汉字是一种空间符号。
汉字的笔画排列方式,决定了它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大小。
例如,“马”的字形,第一笔写“横”,第二笔写“撇”,第三笔写“捺”,这就构成了一个占据了一定空间大小的汉字。
我们看到的每一个汉字,不仅仅是一组笔画的组合,还是一个在空间中有着独特形态和大小的符号。
第四,现代汉字是一种基于意义和词汇系统中的文字体系。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并且与其他汉字组合后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因此,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每一个汉字的笔画和读音,更要深入理解汉字中蕴含的含义和每个汉字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汉字是一种复合的图形符号,是一种形声文字,是一种空间符号,同时也是一种基于意义和词汇系统中的文字体系。
这些性质都为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我们在学习和应用汉字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现代汉语》(1)文字部分辅导本章的自古要内容有文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汉字的音译关系、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结构的方式的分析、现代汉字形声字的状况、现代汉字的规范化等。
学习本章,要求全面掌握汉字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汉字的特点,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水平。
学习本章应该掌握的重要名词和概念:文字、汉字、多音字、同音字、篆书、草书、楷书、行书、部首、偏旁、部件、独体字、合体字、形声字、“四定”等。
一、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属于非拼音文字。
(一)性质:汉字是在书面上代表汉语的符号,是辅助和扩大汉语交际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二)作用:1.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为汉民族服务了几千年,保存了我们民族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2.汉字在维护我们这样一个多方言国家的统一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且仍是现阶段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文字工具,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经过整理的汉字,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汉字的特点1.从汉字所记录的对象来看,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汉字的笔画,不表示什么读音或者意义,不跟任何语音单位相联系。
汉字记录汉语是整个字形跟语音相联系,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2.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汉字记录语言基本上是以最小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为单位的,这与拼音文字记录语言以词为单位不同。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而汉字又是代表音节的,所以从语音形式看,汉字与汉语的语素正好适应。
3.从书写形式来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不是呈线性状态的,组合样式十分丰富。
无论笔画多少,都分布在一个方块里,组合起来构成的形体却很匀整。
4.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中相当一部分字的构造是有道理和根据的。
正因为如此,汉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
三、汉字字体的演变经专家考证,汉字起源于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
当时的汉字还没有形成体系,不够完善。
汉字从创造到今天,经历了好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汉字性质综述(一)摘要:汉字性质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
一直以来,由于研究者分析角度或采用标准不同,对汉字性质的认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针对前人有关汉字性质的学说作一个综述。
关键词:汉字;汉字性质;语言学汉字性质指的是汉字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本质特性。
汉字性质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
一直以来,由于研究者分析角度或采用标准不同,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
针对汉字性质的研究作一个综述。
汉字“兼属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说19世纪20年代,沈兼士在北大讲授《文字形义学》时把世界文字总括为“意字”和“音字”,并认为汉字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
他说“意字的性质,不以声音为主,而以表示形象为主,用文字来具体的或抽象的形容事物之状态,如前面所说的文字画,楔形文字,中国的象形、指事、会意各字皆是;音字的性质以表示声音为主,大都是由意字转变而来的,如欧美各国通用的拼音文字,中国的形声字皆是。
”沈氏所说的“意字”和“音字”即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在他看来,汉字中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
这种把汉字分属两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他把同体系文字内部的差异当成了不同体系文字类型之间的差别。
2表意文字说“表意文字”是最早最明确地指出汉字性质的学说。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
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示的观念发生关系。
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索绪尔从文字和它所记录语言的关系来确定文字的性质。
索绪尔之后的许多学者也主张汉字是表意文字。
但学者们对“表意”的阐释又不尽相同。
如张世禄在《文字学与文法学》里指出“中国现行的文字——汉字——就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唯一的代表”。
他从文字的构形和社会功能两个角度阐释汉字性质,这和西方学者对表意文字的理解不同。
此外,梁东汉也支持汉字为表意文字的说法。
他在《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中说“方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第二章文字一、汉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一)汉字的性质特点1.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1)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看文字是纪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拼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语素。
因此汉字又称语素文字。
(2)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汉字体系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和既不表意又不表音的记号组成。
“鸡”2、汉字结构复杂,是平面型文字拼音文字是线性文字,汉字是平面型文字。
排列形式复杂,字形丰富多样。
3.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4.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二)汉字的作用1.历史作用2.民族交往3.国际地位二、汉字的结构(一)结构单位(构造单位)1.笔画1.1笔画分类(黄178)(1)单笔画:点横竖撇捺提(2)复合笔画: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6类25种)1988语委公布5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永字八法1.2笔画的组合(1)相离:二(2)相接:人(3)相交:十2.偏旁2.1偏旁的含义又叫部件2.2偏旁的分类(1)按现在能否独立成字划分:成字偏旁:岩(山,石)不成字偏旁:(2)按能否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单一偏旁:分复合偏旁:湖(3)按偏旁切分的先后划分一级“湖”;二级“古/月”;三级“十/口”2.3部首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做部首的汉字偏旁具有表意作用。
2.4偏旁与偏旁的组合方式(1)左右结构:新(2)左中右结构:树(3)上下结构:岳(4)上中下结构:赢器(5)全包围结构:国回(6)半包围结构:风凶医送(7)穿插结构:秉爽乘(二)书写顺序(笔顺)(2004已考)1.先横后竖:例如:干王2.先撇后捺:例如:入八3.从上到下:例如:星章4.从左到右:例如:阴玲5.从外到内:例如:周同6.从外到内后封口:例如:田围7.先中间后两边:例如:小水8.先中间后加框(三)构造方式(造字法)1.象形:例字:月雨口牛羊车舟泉瓜虫衣水爪贝(黄教材)日气阜首耳虎角毛皿网斤矢壶斗自眉门禾燕(高更生)《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其中象形字364个,占4%。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汉字是什么性质的文字篇一:汉字的性质-汉字的性质裘锡圭提要本文指出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即构成文字的符号,以下简称“字符”),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
文字体系的性质由字符的性质决定。
字符可分意符、音符和记号三大类。
表意的象形符号是意符的一种。
象形符号由于不再象形而丧失表意作用,是由意符边为记号,而不是由形符变为意符。
汉字在早期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汉字的音符一般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的文字充当,如要跟拼音文字的音符相区别,可称之为“借音符”),后来由于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
如果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来看,汉字是一种语素-语音文字,即有些字符只跟语素这个层次有联系,有些字符则起音节符号的作用。
从比较文字学的角度来看,汉字跟古埃及的圣书字和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同类型的。
近代研究比较文学的学者,起初把这种类型的文字称为表意文字。
这种类型的文字艘包含大量表音的成分,把他们简单地称为表意文字,显然是不妥当的。
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有人提出了“过度文字”(指由表音向表意过度的文字)的说法。
但是,把古汉字、圣书字、楔形文字等有几千年历史的成熟的文字体系称为过度文字,显然也是不妥当的。
进入五十年代后,采用表意文字说和过度文字说的人越来越少了,代之而起的是“词-音节文字”(word-syllabicwriting,或译“表词-音节文字”)“音节-表意文字”等说法。
国内的五十年代也有人提出了汉字不是表意文字,而是“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方法”的“译音文字”的主张。
下面谈谈我们对汉字性质的看法,重点放在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
至于究竟给汉字这种性质的文字体系安上一个什么名称,那知识一个次要的问题。
论汉字的性质20091001112 09涉外(1)班王小燕文字的性质是由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
【1】在汉字里,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合体字。
一般在上古汉字里,有不少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表意字,却是用不一定能独立成字的象形符号组成的。
【2】有些汉字在结构上看不能分析,叫做独体字。
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
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意符、音符、记号。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意义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3】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
我们着重来看它的第一方面。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篆文和篆文以前的字体,特别是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表形。
在古文字中,有许多汉字是像实物之形的,汉字的字义即是指这种实物。
例“山”字像起伏的山峰,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山”;“泉”字像流出泉水的泉穴,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泉”;“象”字像长鼻子的大象,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象”;“目”像人眼,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目”。
第二、表意。
如古文字“宦”中的“臣”就是表意的。
还有金文“裘”字中的“衣”、甲骨文“翌”中的“日”,篆文“鸡”中的“鸟”,也都是表意的。
第三、表音。
主要有两种,一是古文字中的假借字,如语气词“其”(是“箕”的本字),地支字“酉”(酒尊是其本义)。
二是古文字中形声字的声旁都是表音的,如甲骨文“鸡”中的“奚”,金文“裘”字中的“又”等等。
隶书和隶书以后的文字,主要以下几种:第一、表意。
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会意字,如“凭”中的“任”和“几”、“劣”中的“少”和“力”都是表意的。
二是形声字中的形旁,如“洋”中的“水”,“柯”中的“木”都是表意的。
第二、表音。
也主要有两类。
一是假借字,这是指其本义还能让人记起的假借字,如松开的“松”(本义是松树)、花钱的“花”(本义是花朵)。
论汉字的性质(一)
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
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
他在《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1]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
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
“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是周有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2]一文提出来的。
第一是“符号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究竟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
第二是“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这要看文字所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这两者叫长语段)还是语词、音节、音素(这三者叫短语段)。
第三是“表达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
第三种是两方面说。
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3](P14)一书中提出来的。
裘锡圭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
字符包括意符(包括形符、义符)、音符和记号。
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
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裘锡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当于周有光的“语段相”。
而裘锡圭提出的第一个方面,其实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和“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之和,相当于周有光的“符号相”和“表达相”之和。
下面讨论汉字性质时,基本采用“三方面”说,也就是说,这里要从三个角度来讨论汉字的性质。
第一个角度,讨论汉字中的一个独立符号(字)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是词、语素,还是音节?第二个角度,是讨论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看汉字是表形、表意、表音,还是区别(字符中的记号能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
以上两个角度是着眼于文字的内容方面。
第三个角度是汉字的符号形态,是用图符、字符,还是用字母?这个角度着眼于文字的形式方面。
下面先从第一个角度来看汉字的性质,即汉字到底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
考察一种文字的性质,首先要看这种文字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
据此把人类的文字分为表词文字、词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等等。
在考察文字表达何种要素时,究竟着眼于文字的何种单位呢?是一个字呢?还是字符呢?就这个问题,裘锡圭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他说:“有的人是因为看到汉字里一个字通常代表一个语素,称汉字为语素文字的。
像这样撇开字符的性质,仅仅根据文字书写的基本单位所代表的语言成份的性质来给文字体系定名,也是不妥的。
”3](P15)裘锡圭认为,给拼音文字定性时,是看一个字中的字母表达了语言的什么成分;既然如此,给汉字定性也不能看一个字表示了什么成分,而应看一个字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成分发生关系。
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在谈论汉字性质时,不能把一个汉字跟西方拼音文字中的一个字等同。
西方文字(如英文)中的一个字都是一个词的书写形式,比如kaiser是一个字。
而现代汉语一个词的书写形式多数不是一个汉字,如“矛盾”中的“矛”不是词的书写形式。
跟西方文字一个字相当的,是“人民”、“革命”、“布尔什维克”这类汉字组。
一个个汉字,其实只跟西方文字中的一个个字母相当。
理由如下:
第一、汉字体系中一个书写单位是一个汉字,而西方拼音文字中一个书写单元是一个字母。
第二、一个现代汉字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而现代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也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
第三、铸造铅字所占用的面积来说,一个汉字也等同于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
第四、西方文字以一个字母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联系;汉字体系以一个汉字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关系。
正因如此,以往考察文字性质时,都是把汉字、日本假名、英文字母这类符号放在同一层面上的。
不这样就说不清楚。
如“花”中的只指示语素的意义,“化”只表示语素的声音,两者都不表达语素;表达语素的是“花”字整体。
总之,考察汉字表达语言中何种要素时,还应着眼于一个个汉字,而不是字符。
那么,汉字性质如何呢?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认为,汉字是表词文字。
4](P360)这个概念意味着,汉字基本上都是用来表达语言中的词的。
这个概念,对记录古代汉语的汉字来说是合适的,因为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更是这样。
然而,这一概念不适用于现代汉字。
现代汉语中的词以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为主,而现代汉字的一个字并不记录一个复音词,而只表示它的一个音节。
这样看来,表词文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
美国的I·J·Gelb认为汉字是词——音节文字,5](P48)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6](P16)这两个概念差别并不大。
语素是指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能够独立活动的语素就是词。
汉字是否可称为语素文字下文要谈。
把汉字称为词/语素——音节文字是基于下述事实:古汉语中存在一些联绵词,这是单纯词,其中的单个音节没有意义,两个或几个音节合在一起才表达意思,记录这种词时,一个汉字只表示一个音节;古今汉语中都有一些两个以上音节的音译外来词,这种词的每个音节也讲不出什么意思,而记录这种词时,一个汉字也只表示一个音节。
尽管存在这样的事实,我们还是不能把汉字称为语素/词——音节文字。
理由如下:
第一、音节文字这个概念有特定的含义,这种文字里的一个符号记录语音中的一个特定音节,如日本语中这个符号记录i]这一音节,这个音节也只用这个符号。
汉语中显然没有这种符号。
表词——音节文字也有特定的意义,这种文字既使用表词字(独立使用或用作定义符号),也使用这一类的音节符号。
苏美尔文字就是这样(这种文字的音节符号尚不够完善,有时一个音节有几个不同的符号)。
如果把汉字也称为语素/词——音节文字,那么不但名不副实,而且也无从区别汉字与古苏美尔后期文字。
第二、记录联绵词、外来词中音节的汉字常常被人们赋予意义。
汉语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的书写形式常常是些假借字,这些文字表示的是没有意义的音节,而不是有意义的语素。
这就违背了汉字以形表义的通则。
为了与通则相谐调,人们对这种汉字进行了改变,使之具有意义。
第一种方法是增添提示意义的意符。
如下列联绵词的书写形式:“匍匐”、“缤纷”、“窈窕”、“婵媛”、“蟋蟀”、“褴褛”、“憔悴”、“徘徊”、“逶迤”、“踌躇”;又如下引外来词的书写形式:“玻璃”、“骆驼”、“袈裟”、“唢呐”、“箜篌”、“猛犸”、“氆氇”、“鸸鹋”、“胳肢”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个词才有意义、单个音节没有意义,但是,表意偏旁却加在每个表示音节的汉字上。
这样一来,这种字所表达的语言要素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有意义的了,也就是语素了。
前苏联文字学家伊斯特林说得好:“用汉字表示的汉语多音节词的单个部分不仅仅是表音单位——音节,甚至与其说是表音单位——音节,不如说是表意单位——根词素。
特别是汉字中使用‘偏旁’的实践证实了这点。
在书写由最初单音节词叠合法产生的多音节词时,‘偏旁’常用来确定它每个用相应音词字表示的单音节部分,而不是确定整个多音节词。
”6](P39)
偏旁的加法对于我们确定汉字的性质确实很有启发。
第二种方法是选用接近外来词词义的汉
字书写音译的多音节外来词,如“逻辑”(logic)、“乌托邦”(Utopia)、“基因”(gene)、“绷带”(bandage)、“声纳”(sonar)、“雅痞”(Yuppies)、“维他命”(Vitamin)、“休克”(chock)、“模特儿”(model)、“俱乐部”(club)等。
有时,还选用跟外来词词义有着某一方面联系的汉字书写音译的多音节外来词,如“席梦思”(shermons)、“香波”(shampoo)、“味美思”(vermeuth)、“霓虹(灯)”(neon)、“保龄(球)”(bowling)、“敌敌畏”(DDVP)等。
这样一来,上面这些记录外来词的汉字也被理解为表达语素的了。
第三、给一种文字体系定性往往看这种体系里的绝大多数基本单元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
例如埃及古王国时期一座陵墓上的铭文被看作是表词文字的样品,但是其中也有辅音音值的符号。
阿兹特克文字被看作是图画文字,但其中也使用了意词字和音词字。
汉字体系里虽然有些字表达语言中没有意义的音节,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字所表达的语言要素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