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性质(裘锡圭版)
- 格式:ppt
- 大小:444.50 KB
- 文档页数:34
论汉字的性质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论汉字的性质摘要: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文字的性质是由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而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汉字究竟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将做一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汉字;性质;特点引言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
二十世纪初以来,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外的许多语言文字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很多论文字性质的着作都会提到此问题,汉字性质问题已然成为汉字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正文一、汉字表音与表意关于汉字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字,历来都有几种说法,包括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象形文字说、语符文字说等近十种。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和音义结合说。
(一)汉字的表意“表意文字”是最早最明确地指出汉字性质的学说。
索绪尔提出:“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
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示的观念发生关系。
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索绪尔之后的许多学者也主张汉字是表意文字。
但学者们对“表意”的阐释又不尽相同。
如张世禄的说法:“中国现行的文字——汉字——就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唯一的代表”。
他从文字的构形和社会功能两个角度阐释汉字性质,这和西方学者对表意文字的理解不同。
此外,梁东汉也支持汉字为表意文字的说法。
他说“方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由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即采用表意说。
论汉字的性质论汉字的性质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
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
他在《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1]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
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
“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是周有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2]一文提出来的。
第一是“符号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究竟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
第二是“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这要看文字所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这两者叫长语段)还是语词、音节、音素(这三者叫短语段)。
第三是“表达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
第三种是两方面说。
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3](P14)一书中提出来的。
裘锡圭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
字符包括意符(包括形符、义符)、音符和记号。
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
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裘锡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当于周有光的“语段相”。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文字学目录一、文字形成的过程二、汉字的性质·汉字:合体字,准合体字,独体字·字符(文字所使用的符号):1意符(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又分形符和义符形符:通过自己的形象表达意义义符:不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2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3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三、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一)关于汉字形成的讨论(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1字体简化2字形简化·字形繁化:A纯粹外形上繁化B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增加偏旁、注意符)·汉字结构上的三项变化:① 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② 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③ 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四、形体的演变(上):古文字阶段的汉字(一)商代文字(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1甲骨文(甲骨卜辞)2金文(钟鼎文)(二)西周春秋文字(线条化,平直化)1金文2鸟虫书(楚,宋,蔡,吴,越)3籀文(周宣王时期的文字)4大篆(三)六国文字1金文2玺印文字3货币文字:A布(象铲形) B刀 C圆钱 D蚁鼻钱(象海贝形)4陶文5简帛文字·“古文”(科斗文)·小篆:A字形进一步趋于规整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B一部分字形经过明显简化(四)秦系文字1石刻文字(诅楚文)2金文3印章封泥文字4陶文5漆器6简帛文字(五)隶书的形成:秦和西汉早期的隶书五、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1石刻和墓志文字2简牍文字:A敦煌汉简B居延汉简C罗布泊汉简(楼兰汉简)3帛纸文字4其他:铜器,漆器,陶瓷器,墓砖,墓壁,买地券、锁墓券、衣物券上的文字(二)汉代隶书的发展(字形构造,书体两方面)隶书:佐书史书:汉代人官方文书所用的隶书书体1汉隶(八分、分书、分隶):结体一般都是房方而规整。
向右下方的斜笔几乎都有捺脚,捺脚往往略向上挑。
《文字学概要》复习资料一、文字形成的过程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亖鹿——数字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形声字4、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5、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6、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二、汉字的性质(P10—P20)(一)分析汉字的性质,重点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上。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一、文字形成的过程(一)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二)文字形成的过程1.前文字阶段:A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B记号:硬性规定的符号云南红河哈尼族的契约木刻原始人的图画与文字的区别:用图画代表事物,没有用它们来记录事物的名称——语言里的词.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2.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假借字——形声字(1)表意字、记号字表意字:凡是字形本身跟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有联系的字,我们都称为表意字。
局限:语言里有很多词是很难或完全不可能给它们造表意字的。
记号字:有些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内在的联系,只是作为硬性规定而确定关系的,称为记号字。
局限:记号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内在联系,难记难认,不容易被接受。
不论哪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在形成过程中都极少造记号字。
(2)假借字:借用某个字或者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者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称为假借字。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3)形声字: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起组成的字,称为形声字。
a假借字上加表意字符;翌小官b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凤早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二、原始文字如何发展成为文字体系?在增加新字的同时,需要进行以下改进:1.摒弃文字画式的表意手法2.简化字形并使之趋于固定3.使文字的排列逐渐变得与语序完全一致把蛋抛第二章汉字的性质第一节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从字符看汉字的性质)P10一、区分两个概念:P91.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有音也有义)花: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讀書筆記(一)一.文字形成的過程(P1~P9)1.文字的定義狹義文字:文字是紀錄語言的符號。
(本書采用的立場)廣義文字:具有信息傳遞功能的表示一定意義的圖畫和符號2.漢語“文字”的所指文字個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稱為文字体系以區別于文字)3.文字形成的過程前文字階段文字畫:具有文字性質或功能的圖畫圖畫文字(按照文字的狹義用法來看這個名稱不恰當)文字產生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表示數量的符號与數字的區別獨立創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繪:只能勾勒一個粗線條的輪廓◆文字圖畫混合使用的原始階段(古老文字必經的階段)最大特點是表意手法的殘存──×表意字隨語言環境改變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詞序的關系文字体系的形成過程表意字(記號字)象形字假借字形聲字◆表意字a最先產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義難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產生(數詞、虛詞、形容詞、簡單圖畫無法表現的具体事物)b文字畫階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達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圖畫的本質區別d記號字以及表意字和記號字的局限◆假借字a產生直接原因:克服記號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難~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諧音──諧音在文字產生之前就已經在語言中廣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這兩种造字方法的產生在時間上的關系──几乎是同時發展起來的d文字形成過程正式開始的標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現e假借造字法的优點和劣勢优點:适應性強+提高了文字記錄語言的能力劣勢:假借字擔負的意義過多造成理解困難,影響表達明确性◆形聲字a形聲字產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義混淆b形聲字產生的途徑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聲符(古漢字中區別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聲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組成形聲字(后期)c形聲字的意義:在文字發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發展為完善文字体系二.關于漢字形成問題的討論1. 漢字形成過程的起訖時間現有的相關資料:古漢字資料:甲骨文+金文与原始漢字產生有關的資料:刻畫符號a形体簡單的几何符號(以仰韶文化遺址陶器刻畫為代表)b象具体事物之形的符號(以大汶口遺址陶器刻畫為代表)◆對仰韶文化遺址陶器刻畫性質的探討兩种不同看法:認為是文字認為只能看作符號而不能看作文字作者觀點:不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也不是原始文字論証角度1=民族學立場論証角度2=与古漢字中象具体之形的符號的比較結論=上述几何符號不是文字,少量符號為漢字吸收,大多与漢字形成無關◆對大汶口遺址陶器刻畫性質的探討兩种不同看法:認為是文字認為不能看作文字,而“屬于圖畫記事性質”作者觀點:很有可能是原始文字論証角度=生產水平与對語言的要求結論=漢字形成過程開始的時間不會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2. 漢字脫离原始文字階段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時間◆不會早于夏代◆應是在夏商之際(前十七世紀)論証:‧不可信的文字材料:※商代前期的零散資料※其他几何型符號‧可信的文字材料:商代后期的漢字特點1=距离完整漢字体系的形成已有相當時間特點2=仍有原始跡象(完整漢字体系与原始文字的并存)文字學概要》讀書筆記(二)第七章表意字一表意字的定義按照作者的觀點,三書應歸納為表意、假借和形聲三類。
关于汉字性质“意音文字”表音成分的论述摘要:裘兮圭先生关于汉字性质的定义是意音文字,通常我们说汉字属于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但是纯粹的说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似乎也不能完全概括其面貌。
所以本文仅从裘兮圭先生观点的角度出发,论述意音文字性质中汉字的表音成分的不同,主要从表音成分其自身的不同和与其它文字体系,像印欧语系之间的不同来分析其特殊性。
正确认识汉字的表音成分,有利于在今后的对外汉语实践中,正确利用表音成分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文字性质表音成分借音符差异印欧语系发展演变每一套独立的文字体系的形成都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在探讨其性质时要注意区分开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和文字本身的符号。
语言是有音有意的,所以这也就决定了文字作为记录其的书写符号必定也是有音有意的,从这个角度说,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属于表音又表意的,只不过音意式人们根据语言的表达而附加上去的,我们探讨文字性质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还是属于表音文字时,是根据文字产生自身的符号而言,因为文字是代表地区语言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和性质。
现在汉语中大量形声字的存在,单一的说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似乎欠妥,形声字通常是一半表音,一半表意,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来探讨其汉字的表音性质。
关于表意性质,这个观点是显而易见的,表意成分也非常明显,大家都赞同。
世界上文字体系一般分为表音体系和表意体系两种,所以汉字的意音文字时一种综合,但是其表音成分,和拼音文字又是不同概念,如果混淆,那么就不能正确理解。
汉字的表音成分也成为汉字的音符。
形声字是由形符和音符组成的。
在汉字当中假借字也是一类专门的表音符号,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所以假借字只是充当了表音的功能,而与借字的本义无关。
汉字的表音成分,音符,其实是借音符。
它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表音体系文字,与世界上两种文字体系中的拼音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拼音文字是专职的,文字只起到表音作用,而汉字的音符不是专职的。
汉字的性质分析2019-10-22汉字的性质。
也就是汉字属于哪⼀种⽂字类型的问题。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内⼀些学者就开始关注⽂字体系的演变和类型问题,⼀直到50年代,汉字的性质引起了⼈们进⼀步的注意。
⾄今这个问题仍是我国⽂字学研究领域的⼀个热点。
对于新闻⼯作者来说,了解汉字的性质也有助于我们进⼀步提⾼⾃⼰的专业能⼒。
因为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的⽂字体系之⼀,复杂性是它最重要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时不选择单⼀的⾓度来分析,⽽是从两个⾓度来进⾏分析以获得更加深刻和⼴泛的认识。
第⼀个⽅⾯,我们先来看看汉字究竟跟什么样的语⾔单位对应。
考察⼀种⽂字的性质。
⾸先要看这种⽂字表达语⾔中的何种要素,据此把⼈类的⽂字分为表词⽂字、词素⽂字、⾳节⽂字、⾳素⽂字等。
在我们谈论汉字性质时,不能把⼀个汉字跟西⽅拼⾳⽂字中的⼀个字等同。
西⽅⽂字(如英⽂)中的⼀个字都是⼀个词的书写形式。
⽐如master是⼀个字。
⽽现代汉语⼀个词的书写形式多数不是⼀个汉字,如“紧张”中的“紧”不是词的书写形式。
跟西⽅⽂字相当的是“蜘蛛”、“共产主义”这类汉字组。
所以我们在考察汉字表达语⾔中何种要素的时候还应着眼于⼀个个汉字,⽽不是字符。
布龙菲尔德认为,汉字是表词⽂字,即汉字基本上都是⽤来表达语⾔中的词的。
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词是以单⾳节为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
因此他这样的观点是适应古代汉语的。
然⽽随着古代汉语的发展,他的定义就已经不再适合了。
现代汉语中的词以复⾳词(特别是双⾳词)为主,⽽现代汉字的⼀个并不记录⼀个复⾳词,⽽只表⽰它的⼀个⾳节。
这样看来,表词⽂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
语素是⼀种语⾔⾥最⼩的⾳义结合体,结合汉字体系古今发展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汉字跟汉语⾥的词及其构成成分关系密切,属于语素⽂字。
⾸先在古代汉语⾥,单⾳节词占多数,复⾳词是少数,尤其是在先秦两汉。
古汉语中的复⾳词有两⼤类。
第⼀类是合成的复⾳词,这种词是由原来是单⾳节词的两个成分组合⽽成,如“恭敬”、“异同”、“好坏”等;这种词有的是由两个同义语素组合⽽成,有的是叠⾳词,有的是偏义复词,总之都是复合式或重叠式的;还有⼀种合成词是附加式的,如“欣然”等:合成词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词缀表⽰某种附加意义),因⽽都是语素。
裘锡圭的三书说
(一)表意字
1、抽象字:一、二、三、亖、上、下、方、圆、回、丩、小、凸、凹、丫;
2、象物字:即象形字。
3、指示字:本、末、刃、亦、面、厷、叉;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又、夨、屰;
5、会意字:
A、图形式会意字:宿、疒、臽、从、北、無(舞)、夾、卽、鄉、藝(埶)、鬥、取、得、
隻、及、秉、兼、采、孚、舀、受、共、戒、弄、盥、興、闢、攴、殳、寇、伐、執、縣、毓、棄、曰、益、析、至、彘。
B、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正、之、韋、出、各、陟、
降、逐、祭、相、朙、間、朝、
莫、杲、杳、竄、突、閑、
原、庫、囷、嬲、尖、滅、泵。
C、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見、望、監、欠、飲、既、聖、企、走、
奔、臭、鳴、吠、瞿、咩;
D、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珏、林、卉、茻、蟲、
毳、磊、森、淼、羴、鱻、猋、麤、轟、棘、棗、炎、矗;
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歪、凭、劣、扁、暹、尟、尠、昶、甦、楞、拿、孬、汆、尘、籴、粜、曓(《说文》:“疾有所趣也。
从日、出、夲廾之。
”)、㬥(《说文》:“晞也。
从日从出从廾从米。
”段注:“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合四字会意。
”);
F、其他:劓、刪、魝(jié,剖鱼)、掃、擤、掰、
邑、啚、占、衔、明、名、斌(彬)、灶、筆。
6、变体字:片、孑、孓、冇、甩、今(曰的倒写)、爿、叵
(二)形声字
(三)假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