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8
简述汉字的性质汉字的性质,是指汉字与其它事物区别的特点,从文字学角度讲,汉字是由字形、字音、字义三部分组成的。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汉字这三个方面作过不少的研究。
我们在写字时,要注意每一笔画都有规定的名称和含义。
首先是,字形的性质。
汉字是表意体系,因为汉字是由表示意义的笔画所组成的。
这些笔画往往由许多粗细不同的线条连接而成,构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方块或小格子,叫做“字块”。
每一个“字块”中,都包含着若干个具有表意功能的部分,如部首、笔画等。
如:“山”字由三个平行并列的横画组成,三个“山”代表三座山,因此“山”是由三个“山”组成的;“三”字由三个“撇”组成,它代表三根线,也就是三个数字;“八”字由三个“撇”和一个“横折弯钩”组成,这就是“八”字的全部。
我们写“三”字的时候,只要把它们一笔一划地写出来就行了。
但要注意,这里的三个笔画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
第二,字音的性质。
字音也是由字形组成的,因为每个字都有固定的读音。
一般说来,汉字都有四个声调,在拼音文字中,是根据发音的清浊升降而变化的。
比如“公”这个字,你看它的形状像两个人面对面坐在一起商量事情,而“ gong”的声母是“ G”,它们共同组成的音节是“ gong”。
读“ gong”时,声音是平的,用的是清声母。
而读“ gong”时,声音是短促的,就是用的浊声母。
其实,一切语言都是如此,可以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由声母和韵母拼合起来的,否则,语言便无法正常发音。
在古代,汉字还没有拼音化之前,汉语读音虽然已经固定下来,但字形却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
比如我们常见的“海”字,上半部的“氵”表示河流,下半部的“每”表示水滨。
还有的字,由于人们的书写习惯不同,结果写成不同的样子。
如“假”字,右边写成了“jia”,左边却写成了“ jia”。
因此,字音也应该象字形那样,有固定的读音,不能随意变动。
这个观点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
他认为汉字既然是表音的,就应该按照它所表示的音来读。
汉字的性质裘锡圭提要本文指出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即构成文字的符号,以下简称“字符”),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
文字体系的性质由字符的性质决定。
字符可分意符、音符和记号三大类。
表意的象形符号是意符的一种。
象形符号由于不再象形而丧失表意作用,是由意符边为记号,而不是由形符变为意符。
汉字在早期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汉字的音符一般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的文字充当,如要跟拼音文字的音符相区别,可称之为“借音符”),后来由于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
如果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来看,汉字是一种语素-语音文字,即有些字符只跟语素这个层次有联系,有些字符则起音节符号的作用。
从比较文字学的角度来看,汉字跟古埃及的圣书字和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同类型的。
近代研究比较文学的学者,起初把这种类型的文字称为表意文字。
这种类型的文字艘包含大量表音的成分,把他们简单地称为表意文字,显然是不妥当的。
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有人提出了“过度文字”(指由表音向表意过度的文字)的说法。
但是,把古汉字、圣书字、楔形文字等有几千年历史的成熟的文字体系称为过度文字,显然也是不妥当的。
进入五十年代后,采用表意文字说和过度文字说的人越来越少了,代之而起的是“词-音节文字”(word-syllabicwriting,或译“表词-音节文字”)“音节-表意文字”等说法。
国内的五十年代也有人提出了汉字不是表意文字,而是“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方法”的“译音文字”的主张。
下面谈谈我们对汉字性质的看法,重点放在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
至于究竟给汉字这种性质的文字体系安上一个什么名称,那知识一个次要的问题。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
例如汉字“花”是汉语里花草之{花}这个词的符号,“艹艹艹”(草字头,原作“艸”,即古“草”字)和“化”则是“花”这个字所使用的符号(“花”是一个形声字,“艹”是形旁,“化”是声旁)。
第一章汉字的性质汉字的性质,就是汉字属于哪一种文字类型的问题。
汉字属于哪种类型的文字?*表意文字 ^音节文字*表音文字 ^语素文字*意音文字 ^音节—语素文字※分类的角度和依据不同(汉字的结构及其功能、语言结构的层次)汉字构形学对汉字性质的看法●讨论文字的性质要依据三个原则1、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2、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考察汉字的性质,应当考察从甲骨文开始,从古至今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是否有变化的趋势。
3、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类字符。
第一个原则索绪尔——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⑴表意体系。
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
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
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⑵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
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
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
”(高名凯: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
伍铁平:“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
”)●索绪尔对世界文字体系的两分法是按照文字构形的依据来确定的。
王宁赞成索绪尔的两分法。
●口头语言有两个要素—音和义,记录语言的文字,只能从中选择一个要素来作为构形的依据。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形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
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与构形的依据不同在记录语言的词的职能上,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并无区别。
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一样,它的符号都是“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只是它们连接词的纽带有的是语音,有的是意义而已。
为了不把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和它构形的依据混淆,更准确的称谓应当说,英文是拼音文字,汉字是构意文字。
第二个原则汉字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1、当意义发生变化或符形笔势化以后,改造自己的符形和对字义的解释,以创造形义统一的新局面。
关于汉字体系的性质一.综述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使用和流传时间最久的文字,近百年来,对汉字所属体系的研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
首先来说,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复杂的演变阶段。
世界上的文字,就其发展的一般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表意和表音两种类型。
表意文字是用字形直接或间接地表示字义的文字类型;表音文字是用字形(符号)直接表示字音的文字类型。
由于汉字本身发展的复杂性,从不同材料和角度来看,很难把汉字归属于单独的哪一种类型的文字,如果把古今汉字当作一个总体,并且从字形、字构和字用三个角度来全面认识汉字的属性,可以把汉字的性质概括为:汉字是用表意构件兼及示音和记号构件组构单字以记录汉语语素和音节的平面方块型符号系统。
二.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最早提出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这种学说的是周有光先生。
周先生把文字发展中按照表达方法分为三个阶段:表形兼表意阶段,表意兼表音阶段,拼音阶段。
并指出:“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文字的组织原则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字在有记录的三千多年中间始终是意音制度的文字,古今的不同只是在形声字的数量和符号体式的变化上。
”裘锡圭认为“一种文字的性质就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所以他根据构成汉字的字符特点,对汉字的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上可以说是西周以前) ,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严格说应该称为借音符) 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主要是义符) 、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以看作这种演变完成的标志) 。
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简称为意音文字;后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由意符和音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文字或后期意音文字。
汉字的性质文字的分类。
很多人把文字分为三个类型:一、.表形(图形符号);二、表意(字符,笔画结构);三、表音(字母符号);这实际上也是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如果看文字和语言(说话的声音)的关系,文字可以分成两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的说法有时候容易让人误解;因为任何文字都表意,任何文字都有读音。
表意文字有读音,但不是通过读音,而是直接表达意思;表音文字是通过声音表达意思。
两类文字的某些部分有时候不是泾渭分明,例如汉字有形声字,英语有同音字;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这种文字是不是“没有意义的声音符号”,例如字母。
汉字有读音,可以算是声音符号,但是汉字有意义;文字有读音和表音文字不是一回事。
语言(说话)有两个阶段:一、单独的口头语言阶段;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存阶段。
书面语言是文字,文字不一定是书面语言;文言文汉字是文字,不是书面语言;白话文汉字是书面语言。
苏培成的语素文字论,目前很多学者都持这个观点;但是没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是语素。
苏培成说“从记录语言的方式来说,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
”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音是语素的形式,语义是语素的内容。
”“用书写符号从语音方面来表示语素的文字叫表音文字,或拼音文字。
”“用书写符号从语义方面来表示语素的文字叫表意文字。
”我的看法是:一、“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语素构成的”。
这里的“语言”显然是指口头语言——说话;众所周知,口头语言是音素或者音节构成,不是由语素构成。
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有意义的声音,仍然是声音;难道语素就是音节?三、“用书写符号从语音方面来表示语素的文字叫表音文字,或拼音文字。
”没有问题;“用书写符号从语义方面来表示语素的文字叫表意文字。
”有问题。
口头语言只能听见声音,听不到意思;如果能听到意思,就不存在方言和外语了。
口头语言的语义,必须通过声音才能表达,没有声音无法知道语义;记录语言只能记录声音,不能直接记录语义。
浅析汉字的性质【摘要】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具有丰富多彩的性质。
汉字的象形性质体现了其起源和构成,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来表达含义。
汉字的表意性质使得每个汉字都具有独特的含义,能够直观地表达概念和情感。
汉字的音义性质是其最具魅力的地方,通过结合音的表达和义的意思来丰富词汇和表达方式。
汉字的结构性质体现了其严谨和规范,每个汉字都有固定的笔画和排列方式。
汉字的书写性质让人们通过不同的笔画和排列顺序来书写,体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传承与发展至今,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汉字,性质,象形性质,表意性质,音义性质,结构性质,书写性质,起源,构成,独特性,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魅力与价值1. 引言1.1 汉字的起源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
据考证,汉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黄河流域地区。
当时的人们用刻画动植物、天象和物体的图画来表示事物,这些图画逐渐演变成了汉字的象形文字。
这些早期的象形文字虽然简单粗犷,但却奠定了汉字的基本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汉字逐渐演变出表意性质。
这种性质使得汉字不仅能够表示具体事物,还能表示抽象概念,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力和适用范围。
汉字的音义性质也是其独特之处。
汉字不仅可以用来表意,还可以通过发音来表音,形成音义结合的系统。
这种结构使得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的载体。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承载着无数炎黄子孙的智慧和传统。
它的独特性质和千余年来的传承,使得汉字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其璀璨的魅力与价值。
1.2 汉字的构成汉字的构成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体现了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
汉字的构成主要包括形体部件和意符部件两个方面。
形体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由笔画组合而成,反映了古代书法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意符部件则是汉字的语义成分,代表了汉字所表达的含义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