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性质
- 格式:docx
- 大小:90.59 KB
- 文档页数:8
汉字性质的讨论索绪尔将世界文字分为表音和表意两种,并将汉字归入表意文字系统后,这种观点传入我国后,对汉字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汉字的性质,整个20世纪,汉字的性质一直是汉字研究的热门话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纷纷予以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综合起来有表意说、意音说、音意说、表词说、语素文字说、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等等,我们认为汉字就是表意文字。
从当今世界文字学界普遍观点来看,人们一般把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代表。
但也有与此绝然相反的观点。
明确提出汉字是“表音文字”的是姚孝遂先生。
姚先生认为:“就甲骨文字的整个形体来说,就它的发展阶段来说,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的阶段,其根本功能不是通过这些符号的形象本身来表达概念的,把它说成是表意文字是错误的。
”[2]显然,姚先生把文字是否具有固定读音作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区分标准。
姚先生明确将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
“表意文字”包括“文字画”和“绘画文字”,前者“单纯依靠原始的图像来表达概念”,后者“主要依靠其符号的形体来表达概念”,但是它们都没有固定的读音。
“表音文字”包括“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
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到,姚先生的“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与通常所说的并非一回事,仅此的话并不一定构成意见的分歧,我们只需要把他说的“表音文字”折合成“严格意义上的文字即可”,他所说的“表意文字”通常看作图画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字。
不过,姚先生似乎并不是这个意思,他认为:“当前,每在谈论到汉字性质的时候,无论是中国的或是外国的学者,一般都把它说成是表意文字。
有些是自觉地专文加以申论;有些人则是人云亦云,视为理所当然。
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结论是否正确?在作出明确答复之前,有必要对几个基本概念弄清楚。
”显然,姚先生是不同意将汉字归入“表意文字”的。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汉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汉字文化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1. 象形性质汉字文化最初形成于远古时期。
当时人们只懂得画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实物,这就是最初的象形文字。
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发现不能仅仅局限于象形,于是在象形基础上引进了指事、会意符号,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汉字系统。
2. 概括性质汉字具有非常强的概括性质,能够用简单的符号概括表达大量的信息。
例如,一个“人”字就可以代表人类,再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更多的符号。
它不仅有助于认知和记忆,更为汉字文化的魅力增添不少。
3. 声调性质汉字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声调性质。
在中国语言中,一个音节能够有不同的声调,导致一个字的不同发音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学习汉字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它的声调,才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4. 文化内涵汉字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不同时代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典故、典籍、文学艺术、历史知识等等。
在汉字中,很多中文词汇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人文关怀”、“道德观念”、“思辨能力”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5. 功能多样性汉字文化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功能多样性。
除了传递意义外,汉字还可以用于艺术创作、商业设计、装饰等多种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汉字中的书写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书法、绘画、雕刻等各方面艺术的特点,因此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
总之,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是认识中国社会、文化的关键,而且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努力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
论汉字的性质论汉字的性质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
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
他在《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1]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
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
“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是周有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2]一文提出来的。
第一是“符号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究竟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
第二是“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这要看文字所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这两者叫长语段)还是语词、音节、音素(这三者叫短语段)。
第三是“表达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
第三种是两方面说。
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3](P14)一书中提出来的。
裘锡圭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
字符包括意符(包括形符、义符)、音符和记号。
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
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裘锡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当于周有光的“语段相”。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字文化之一。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深厚的历史积淀:汉字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刻画,经过演变、发展,成为现代汉字。
汉字记录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承载了几千年的传统和智慧。
2. 多样的形体结构:汉字的形态美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
汉字的笔画构成简洁明快,结构丰富多变。
具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等特点,使得汉字具有高度的表意性和表现力。
3. 丰富的内涵: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
汉字的内涵丰富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
通过汉字,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的历史、文化、哲学和价值观。
4. 具有记忆性强的特点:汉字形状独特,每个字都有明确的形象,容易记忆。
这使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成为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5. 修饰文化传统: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之一,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汉字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标识。
汉字通过表达和传承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民塑造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感。
6. 具有灵活的使用方式:汉字具有一定的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形成新的词语,进而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这种灵活性使得汉字在表达思想、文化和抽象概念方面非常富有想象力。
7. 传承性和发展性:汉字文化以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传承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种传承性和发展性使得汉字文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汉字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
汉字以其独特的形体结构、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内涵、可记忆性强、修饰文化传统、灵活的使用方式以及传承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象征。
汉字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思想、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的性质和特点对于了解中国汉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1. 厚重悠久中国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文字体系中,汉字是最古老而悠久的一种。
汉字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传统价值观念,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
3. 豪华雄伟中国汉字以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形态规范和繁体字的华丽专业而闻名中外。
无论是楷书、隶书、行草、草书等书法艺术都展示了中国汉字的艺术之美,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丰富多元中国汉字拥有丰富多样的字体和词汇,可表达的意思相当丰富。
汉字中的象形、指事、会意等部首,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字符号。
1. 拼音与象形并存中国汉字具有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双重特点,既可通过字形直观地反映对象,又可通过拼音表达声音,具备方便记忆和传播的特性。
2. 世界无双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留至今,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和独特的表现力。
3. 字义丰富汉字的字义非常丰富多样,一个字往往可以包含多种意思,且不同的字组合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为表达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4. 深刻的文化内涵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故事,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5.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现代社会,中国汉字文化在不断发展的也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汉字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同时也促进了汉字文化的多样化和创新。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体现了中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它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汉字文化,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传承汉字文化,让汉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文字系统,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在中国汉字文化中,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符号。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们将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1. 象形性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最初形态是模仿实物的外形和结构来构成的。
“口”字就是模仿嘴巴的形状,而“人”字则是模仿人的站立姿势。
这种象形性使得汉字能够直观地代表事物,同时也使得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富有美感。
2. 音符性汉字是一种音符文字,它既能代表事物的形态,又能代表语音,是图像和字符的结合体。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一个意符和一个声符组合而成的,这种组合方式使得汉字同时具有意义和语音的双重作用,是一种既形式美观又能表达思想的文字。
3. 独体性汉字是一种独体文字,每个字都是一个整体,由若干个部首和笔画组成。
这种独体性使得汉字具有清晰的辨识度和独特的版式美感,成为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文字形式。
4. 字素性汉字是一种字素文字,它的构造是由一些特定的笔画、部首和结构素材组合而成的。
这些字素构成了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使得汉字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定的结构美学标准。
1. 丰富多彩中国汉字是一种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字系统,它涵盖了数千个字形、成千上万的词汇和无数的成语、俗语。
这些文字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美感享受。
2. 文化内涵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形和词汇是与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和文学等相关联的,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象征意义汉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具体的事物,还具有一定的意义象征。
“福”字是代表着幸福、吉祥的象征,而“龙”字则是代表着权威、神秘的象征。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书面语,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中,了解汉字的性质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汉字的性质特点包括: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含义,能够表达某种意义。
•汉字是一种符号文字:汉字是一种符号文字,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是由不同的笔画组成的,而笔画又是由点、线和弧组成的。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了解汉字的性质特点对于更好地掌握汉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了解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了解汉字是一种符号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的书写,提高书写能力。
另外,了解汉字是一种语言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发音,提高口语能力。
另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汉字的性质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利用汉字的表意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的方式来学习汉字,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利用汉字的符号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利用汉字的语言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发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了解汉字的性质特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于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试论现代汉字的性质现代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由汉字构成的汉字表达了汉语特定的语音和语义。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民传承的文化遗产。
然而,现代汉字的性质并不仅限于此,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现代汉字的性质。
第一,现代汉字是一种复合的图形符号。
它的笔画组合构成了独特的汉字形态,并且汉字形态的变化直接反映着汉字的演变历程。
例如,“马”的字形和“驭”的字形,它们的笔画都是由“马”和“于”组合而成的,但是它们的排列顺序却不同,而这种排列顺序的变化正是汉字演变的过程。
第二,现代汉字是一种形声文字。
汉字的形部和声部相结合,构成了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例如,“明”的字形由“旦”和“月”组成,它的声部是“口”,发音是“míng”,表示亮、明白等含义。
同样,“铭”的字形也由“旦”和“金”组成,但是它的声部是“令”,发音是“míng”,表示刻印、铭刻等含义。
可以看出,同样的形部和不同的声部,会形成不同的发音和含义,这也是汉字的独特之处。
第三,现代汉字是一种空间符号。
汉字的笔画排列方式,决定了它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大小。
例如,“马”的字形,第一笔写“横”,第二笔写“撇”,第三笔写“捺”,这就构成了一个占据了一定空间大小的汉字。
我们看到的每一个汉字,不仅仅是一组笔画的组合,还是一个在空间中有着独特形态和大小的符号。
第四,现代汉字是一种基于意义和词汇系统中的文字体系。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并且与其他汉字组合后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因此,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每一个汉字的笔画和读音,更要深入理解汉字中蕴含的含义和每个汉字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汉字是一种复合的图形符号,是一种形声文字,是一种空间符号,同时也是一种基于意义和词汇系统中的文字体系。
这些性质都为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我们在学习和应用汉字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评议【摘要】本文探讨了汉字性质的问题,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形体特点、结构特点、表意方式以及音形关系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字,具有独特性和灵活性,既可以表达丰富的意义,又能够通过音形关系帮助读者理解字义。
在评价汉字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独特性和灵活性,以及日常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通过研究汉字的性质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进而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推动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汉字, 性质问题, 评议, 起源, 发展, 形体特点, 结构特点, 表意方式, 音形关系, 独特性, 灵活性, 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是汉字性质研究的重要问题。
了解汉字的起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轨迹,从而揭示汉字的演变规律和特点。
汉字的形体特点是汉字性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字的形体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反映了古代文化的传统和风格,同时也体现了文字的功能和特性。
汉字的结构特点是汉字性质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汉字的结构涉及到字的构成方式、字形组成、笔画顺序等方面,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字的表意方式是汉字性质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汉字通过形体和结构来表达含义,具有很强的表意能力,能够生动地描绘事物,传达信息和表达思想。
汉字的音形关系是汉字性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字的音形关系是指字形和读音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汉字的音形关系有助于提高汉字的识读和书写能力。
1.2 研究目的汉字作为中国文字的独特符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汉字性质问题,分析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形体特点,结构特点,表意方式和音形关系等方面,从而全面了解汉字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汉字的性质进行评议,探讨汉字在语言交流、文化传承和认知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汉字的独特性和灵活性。
最终目的在于全面评价汉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探讨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以期对汉字文字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第二章文字一、汉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一)汉字的性质特点1.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1)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看文字是纪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拼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语素。
因此汉字又称语素文字。
(2)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汉字体系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和既不表意又不表音的记号组成。
“鸡”2、汉字结构复杂,是平面型文字拼音文字是线性文字,汉字是平面型文字。
排列形式复杂,字形丰富多样。
3.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4.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二)汉字的作用1.历史作用2.民族交往3.国际地位二、汉字的结构(一)结构单位(构造单位)1.笔画1.1笔画分类(黄178)(1)单笔画:点横竖撇捺提(2)复合笔画: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6类25种)1988语委公布5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永字八法1.2笔画的组合(1)相离:二(2)相接:人(3)相交:十2.偏旁2.1偏旁的含义又叫部件2.2偏旁的分类(1)按现在能否独立成字划分:成字偏旁:岩(山,石)不成字偏旁:(2)按能否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单一偏旁:分复合偏旁:湖(3)按偏旁切分的先后划分一级“湖”;二级“古/月”;三级“十/口”2.3部首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做部首的汉字偏旁具有表意作用。
2.4偏旁与偏旁的组合方式(1)左右结构:新(2)左中右结构:树(3)上下结构:岳(4)上中下结构:赢器(5)全包围结构:国回(6)半包围结构:风凶医送(7)穿插结构:秉爽乘(二)书写顺序(笔顺)(2004已考)1.先横后竖:例如:干王2.先撇后捺:例如:入八3.从上到下:例如:星章4.从左到右:例如:阴玲5.从外到内:例如:周同6.从外到内后封口:例如:田围7.先中间后两边:例如:小水8.先中间后加框(三)构造方式(造字法)1.象形:例字:月雨口牛羊车舟泉瓜虫衣水爪贝(黄教材)日气阜首耳虎角毛皿网斤矢壶斗自眉门禾燕(高更生)《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其中象形字364个,占4%。
论汉字的性质LT号。
记号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号,如古汉字里的“X” (五)、“八”(六)、“十”(七)、“八”(八)等等,记号也可以是硬性规定的,如现代简化字“戏”和“汉”里面的“又”等。
记号在汉字系统中只占极少数,因此就绝大多数字符而言,分为意符和音符两大类就可以了。
意符也就是表意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最初就是画的一个人的侧面图形。
音符也就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用图形来表示,因此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原本是—个意符,后来采用这个字的字音去记录同元音的虚词“其”,“簸箕”的意思就抛开不管了。
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成了只在语音上跟有关的语言单位有联系的音符。
字符又可以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两种。
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就是—个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单纯字符,虽然“人”可以分解为“一撇一捺”,但是“撇、捺、点、横、竖”等只是组成字形的“笔画”,不是字符,因为“字符”必须是跟某个语言单位有固定联系的汉字符号,而“笔画”跟任何语言单位都没联系,所以“笔画”不是“更小的字符”。
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如汉字的“位”是由单纯字符“人”和“立”组合而成的,所以是复合字符,“符”是由单纯字符“竹”和复合字符“付”组合而成的,而“付”又是由单纯字符“人”和单纯字符“寸”组合而成的.(二)汉字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也就是说汉字不是一般的符号,而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
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的意义,也不是汉字。
例如“早”和“舍”这两个生物学中常用的符号也是某种书写符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即“雌性”和“雄性”,但是这样的书写符号不是用来书写语言的,因此只是生物学的符号,而不是汉字。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也表示一定的意义:可以通行,或不可以通行。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一、汉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共性。
它科学地阐明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比如说汉字的性质,指的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
正确地认识一种文字的性质,是正确解决有关这种文字种种问题的基础。
1、比较的原则索绪尔关于世界上文字的分类:文字的共性文字起源于图画。
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
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
文字既表音又表义。
展开: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关系密不可分。
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非单纯的语音或语义。
表意系统的文字:表音系统的文字:(1)音节文字(一个形体符号表示一个音节)(2)音素文字(每个形体符号表示一个音素)2、依据标准的不同,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
汉字的性质,也就是汉字属于哪一种文字类型的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引起人们注意,至今成了我国文字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讨论的人很多,意见分歧很大。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汉字较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字母系文字复杂得多,加深了研究的难度;二是因为研究者的角度各不相同,使用同一个术语,概念的内涵也不一样,没有共同的前提自然得不出相同的结论。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所以要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的性质。
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的原则。
A、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
若全面的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归纳三种类型。
一、来源于象形字、指事字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
二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三、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
]B、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看汉字的性质。
就是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语言是个层级体系:下层是语音层,分为音素和音节两级;上层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层,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词组,第四级是句子。
论汉字的性质20091001112 09涉外(1)班王小燕文字的性质是由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
【1】在汉字里,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合体字。
一般在上古汉字里,有不少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表意字,却是用不一定能独立成字的象形符号组成的。
【2】有些汉字在结构上看不能分析,叫做独体字。
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
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意符、音符、记号。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意义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3】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
我们着重来看它的第一方面。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篆文和篆文以前的字体,特别是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表形。
在古文字中,有许多汉字是像实物之形的,汉字的字义即是指这种实物。
例“山”字像起伏的山峰,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山”;“泉”字像流出泉水的泉穴,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泉”;“象”字像长鼻子的大象,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象”;“目”像人眼,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目”。
第二、表意。
如古文字“宦”中的“臣”就是表意的。
还有金文“裘”字中的“衣”、甲骨文“翌”中的“日”,篆文“鸡”中的“鸟”,也都是表意的。
第三、表音。
主要有两种,一是古文字中的假借字,如语气词“其”(是“箕”的本字),地支字“酉”(酒尊是其本义)。
二是古文字中形声字的声旁都是表音的,如甲骨文“鸡”中的“奚”,金文“裘”字中的“又”等等。
隶书和隶书以后的文字,主要以下几种:第一、表意。
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会意字,如“凭”中的“任”和“几”、“劣”中的“少”和“力”都是表意的。
二是形声字中的形旁,如“洋”中的“水”,“柯”中的“木”都是表意的。
第二、表音。
也主要有两类。
一是假借字,这是指其本义还能让人记起的假借字,如松开的“松”(本义是松树)、花钱的“花”(本义是花朵)。
浅析汉字的性质【摘要】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具有丰富多彩的性质。
汉字的象形性质体现了其起源和构成,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来表达含义。
汉字的表意性质使得每个汉字都具有独特的含义,能够直观地表达概念和情感。
汉字的音义性质是其最具魅力的地方,通过结合音的表达和义的意思来丰富词汇和表达方式。
汉字的结构性质体现了其严谨和规范,每个汉字都有固定的笔画和排列方式。
汉字的书写性质让人们通过不同的笔画和排列顺序来书写,体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传承与发展至今,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汉字,性质,象形性质,表意性质,音义性质,结构性质,书写性质,起源,构成,独特性,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魅力与价值1. 引言1.1 汉字的起源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
据考证,汉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黄河流域地区。
当时的人们用刻画动植物、天象和物体的图画来表示事物,这些图画逐渐演变成了汉字的象形文字。
这些早期的象形文字虽然简单粗犷,但却奠定了汉字的基本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汉字逐渐演变出表意性质。
这种性质使得汉字不仅能够表示具体事物,还能表示抽象概念,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力和适用范围。
汉字的音义性质也是其独特之处。
汉字不仅可以用来表意,还可以通过发音来表音,形成音义结合的系统。
这种结构使得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的载体。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承载着无数炎黄子孙的智慧和传统。
它的独特性质和千余年来的传承,使得汉字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其璀璨的魅力与价值。
1.2 汉字的构成汉字的构成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体现了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
汉字的构成主要包括形体部件和意符部件两个方面。
形体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由笔画组合而成,反映了古代书法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意符部件则是汉字的语义成分,代表了汉字所表达的含义和概念。
论汉字的性质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论汉字的性质摘要: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文字的性质是由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而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汉字究竟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将做一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汉字;性质;特点引言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
二十世纪初以来,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外的许多语言文字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很多论文字性质的着作都会提到此问题,汉字性质问题已然成为汉字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正文一、汉字表音与表意关于汉字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字,历来都有几种说法,包括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象形文字说、语符文字说等近十种。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和音义结合说。
(一)汉字的表意“表意文字”是最早最明确地指出汉字性质的学说。
索绪尔提出:“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
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示的观念发生关系。
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索绪尔之后的许多学者也主张汉字是表意文字。
但学者们对“表意”的阐释又不尽相同。
如张世禄的说法:“中国现行的文字——汉字——就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唯一的代表”。
他从文字的构形和社会功能两个角度阐释汉字性质,这和西方学者对表意文字的理解不同。
此外,梁东汉也支持汉字为表意文字的说法。
他说“方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由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即采用表意说。
(二)汉字的表音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所1979年在《古文字研究》上曾写文章说古代汉字是表音文字。
此后姚孝遂做了进一步阐述。
从汉字功能的角度出发,他提出“就甲骨文的整个体系和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阶段。
”(三)汉字的意音周有光最先提出此学说:“综合运用表意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可以称为‘意音文字’。
汉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
”19世纪20年代,沈兼士在北大讲授《文字形义学》时把世界文字总括为“意字”和“音字”,并认为汉字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
裘锡圭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鉴定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是由义符和声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或后期意音文字。
”二、汉字的结构特点与演变(一)汉字字符的类型“字符”也就是汉字符号,是汉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各种汉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
汉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汉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
记号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号,如古汉字里的“X” (五)、“八”(六)、“十”(七)、“八”(八)等等,记号也可以是硬性规定的,如现代简化字“戏”和“汉”里面的“又”等。
记号在汉字系统中只占极少数,因此就绝大多数字符而言,分为意符和音符两大类就可以了。
意符也就是表意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最初就是画的一个人的侧面图形。
音符也就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用图形来表示,因此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原本是—个意符,后来采用这个字的字音去记录同元音的虚词“其”,“簸箕”的意思就抛开不管了。
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成了只在语音上跟有关的语言单位有联系的音符。
字符又可以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两种。
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就是—个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单纯字符,虽然“人”可以分解为“一撇一捺”,但是“撇、捺、点、横、竖”等只是组成字形的“笔画”,不是字符,因为“字符”必须是跟某个语言单位有固定联系的汉字符号,而“笔画”跟任何语言单位都没联系,所以“笔画”不是“更小的字符”。
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如汉字的“位”是由单纯字符“人”和“立”组合而成的,所以是复合字符,“符”是由单纯字符“竹”和复合字符“付”组合而成的,而“付”又是由单纯字符“人”和单纯字符“寸”组合而成的.(二)汉字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也就是说汉字不是一般的符号,而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
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的意义,也不是汉字。
例如“早”和“舍”这两个生物学中常用的符号也是某种书写符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即“雌性”和“雄性”,但是这样的书写符号不是用来书写语言的,因此只是生物学的符号,而不是汉字。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也表示一定的意义:可以通行,或不可以通行。
但是红绿灯不直接跟哪个语言单位挂钩,所以是——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的符号,因而不是汉字。
说汉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说汉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的。
汉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符”以及字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
(三)汉字的字符组合规则汉字的字符组合规则很复杂,在汉字字符中,两个或几个单纯字符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并不固定,左右、上下、内嵌、外包都可以,如“位”是左右结构,“家”是上下结构,“裹”是内嵌结构,“衣”字里嵌入了一个“果”字,“囚”是外包结构,“人”字外面包了一个方框,如此等等,而且同样的组合的顺序有时候还是不固定的,如“够”字是左右结构,可是过去其中的“句”和“多”在左在右都可以,只是到了汉字规范化以后才固定下来,“句”在左,“多”在右,不能随便挪动了。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现代汉字,在字形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字体的演变。
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这么几个不同字体的阶段。
其中甲骨文和金文是同时代的,可能只是使用场合和书写材料不同形成的不同的字体。
小篆是经过规范化了的,但是形体太繁,在简化趋势的冲击下,很快就让位于隶书和楷书。
隶书出现得比小篆还早,可是成为一种通行的字体比小篆晚。
甲骨文和金文象形程度还比较高,还没有完全线条化。
隶书和小篆都已经完全线条化了。
楷书最早在魏晋之际就出现了,但是到南北朝时期才开始使用,到隋唐时代才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化,而不久就出现了印刷术,从此汉字的字体也就基本上稳定下来了,但是字形简化的趋势始终没有停止。
至于行书和草书不是普遍通行的规范字体,可以看作一种别体。
(五)汉字发展三阶段论汉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汉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象形汉字或表意汉字阶级、音节汉字阶段和音位汉字阶段。
从现有汉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就造字的方法而言的确大都是“象形”的,就其跟语言单位的语义和语音的关系而言也的确大都是“表意”的字符,而就表音汉字而言,大致先有音节汉字,后有音位汉字。
从使用字符的多寡和学习的难易而言,的确音位汉字使用的字符是最小的,是最经济、最容易学的,音节汉字次之,意音汉字或词语汉字使用的字符最多,最不经济,因而也最复杂,最难学。
但是,一个符号系统的优劣首先应该就其功能而言。
三、汉字的功能《现代汉语词典》对“功能”的解释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
”罗列一系列汉字功能的方法,可能受此影响。
在系统论中,“功能”是与结构对应的重要范畴,特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
”因此汉字功能描写不是说它能够用来做什么,而应划清汉字与环境的界限;阐明汉字与环境联系和作用的各种能力;理清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汉字与环境的界限——时空性汉字与环境的边界也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划定。
从时间看,大致用于奴隶社会的甲骨文、金文,可叫“远古汉字”,它由字集和正字法构成,是贵族的奢侈品,使用范围较小;小篆、繁体楷书叫“近古汉字”,它多一个新要素——造字系统,是知识分子的利器,使用范围较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形成的“现代汉字”,再增新要素——标点系统,与口头语言关系十分密切,是广大人民的日用品,使用范围最广阔。
汉字的空间边界较复杂。
首先是地域空间,例如从远古汉字到近古汉字,再到现代汉字,就有汉字从发源地殷墟向全国扩散的过程。
其次是密度空间,例如远古汉字的使用者不足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近古汉字的使用者不足百分之十;而现代汉字为绝大多数人所掌握。
在历史上,汉字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依存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呈现阶段性。
除汉字史断代外,汉字历史上许多复杂的变化现象,都需要结合时空条件才能得到合理解释。
(二)汉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开放性汉字与环境的交流有三大特点:一、不断交流。
例如甲骨文一问世就立足于中国社会,它与汉语和中国社会的交流从未间断。
交流是发展的原动力,因为与汉语、与中国社会不断交流,甲骨文才能穿越三千多年漫长时间,不断改良结构、完善功能,进化成现代汉字,创造人类文化的奇迹。
二、多层次、多方面交流。
汉字与环境的交流可以在元素、子系统和系统各层面展开。
例如在封建社会,为了避讳,有些字缺笔少画;从古到今,错别字都是常见的现象,这是字集的元素与环境的交流。
周秦以后,形声已经成为唯一造字法,而武则天却用会意法造了一批新字;这是汉字与环境的整体交流。
三、层次越低,交流越频繁。
像武则天那样启用早已淘汰的造字方法,不可能经常发生,而像错别字、任意简化字这种发生在元素层面的现象,却是古今常见的。
开放性表明,汉字是一个动态稳定系统,内部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保持基本稳定;也预示,一旦出现合适的环境条件,内部某些变化因素可能迅速加强,导致子系统的改变,甚至系统的变革。
(三)汉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秩序——目的性无论产生于数千年前还是几百年前,也无论记录何种语言,当今世界一切发达汉字都由造字系统、字集、标点系统和正字法构成。
系统只有到达目的区域后才能稳定下来,天下汉字趋同显示,四要素结构可能是汉字的最佳稳定状态。
从石器时代的原始记事符号到现代汉字,是汉字从孕育到诞生,再到成熟、直至完善的漫长过程,其目的性十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