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山六院立项光荣册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影像检验中心简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简称中山六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保健等为一体的大专科强综合医院,拥有两个院区(员村院本部和瘦狗岭北院区),是中山大学八家直属附属医院之一。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影像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又名中山医康健影像检验中心,位于天河区瘦狗岭路17号中山六院北院区内,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专业实力】依托中山大学系统医疗技术力量及科教资源,以资深专家库为核心打造医疗团队,保证高水平医疗质量,为各界人士提供高效优质的体检保健服务。
中心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单位,承担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影像、检验、病理诊断等临床医疗工作,开展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和影像、检验、病理专业的教学、科研与交流合作。
【诊疗设备】医疗检验设备齐全,拥有 PET-CT、128层CT、1.5T MRI、DR、DRF、数字化乳腺钼靶机、骨密度仪,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等国际尖端水平的大型医学仪器设备,是西门子华南地区医疗设备示范基地。
所开展的影像检查和诊断及检验项目可满足各级医院需求,是广东省卫生厅公布的首批三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单位之一。
【服务体系】中心秉承中山大学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并按照“医检分离”的理念进行服务流程设计,设有专门的团体普通体检楼和VIP高端深度体检楼,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健康体检方案或群体健康检查及健康管理服务;以医疗资源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为指导,面向社会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影像、检验、病理诊断和会诊服务;以资深专家库为核心,与中山医系统、协作单位和各三甲医院之间建立会诊转诊绿色通道。
依托中山大学科教资源和医疗技术力量,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影像检验中心及广东省最有特色的一站式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中心。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结直肠癌筛查和化疗新方案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王磊(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吴小剑(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3. 邹鸿志(研究员,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邓艳红(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5. 范新娟(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6. 骆衍新(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7. 陈典克(主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8. 黄美近(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9. 万香波(副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0. 傅新晖(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1. 陈代词(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2. 马腾辉(主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3. 黄斌杰(博士研究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4. 兰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5. 汪建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项目简介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和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经济发达地区已跃居第二位,然而约90%的患者就诊时为中晚期,早诊率低是造成我国肠癌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另外,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盆腔正常脏器和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提高早诊率及避免放疗副作用,已成为我国结直肠癌治疗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临床难题,我们团队从2005年展开系列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发现了多个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分子标记物,通过逐一验证后,研发了粪便基因检测试剂盒,对肠癌和≥1cm腺瘤的敏感性高达81.1%和58.2%,特异性高达93.3%,并已推广应用,据此可建立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新方案。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公布深圳市2011年第一批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正文:----------------------------------------------------------------------------------------------------------------------------------------------------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公布深圳市2011年第一批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各区卫生局、人口计生局,光明、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委直属各单位,各有关单位:根据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1年第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日的通知》(粤继医教〔2011〕1号)文件,我市共有41项获准为2011年第一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见附件1),37项获准为2011年第一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见附件2)。
为保证上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各单位将上述项目信息公布,并组织本单位有关人员积极参加学习。
二、项目主办单位要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一)必须严格遵照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更改项目编号、名称、学时和所授学分,不得任意增删申报表中的项目内容,否则,将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二)我市获批的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仍然实行全程网络管理,项目举办前需网上提交举办申请,具体工作流程及要求请登录“深圳卫生科教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的“最新消息”栏目查询“关于实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程网络管理的通知”。
(三)外省市拟在我市举办的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需在项目举办前2周将办班通知、日程安排、《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拟在我市举办备案表》(一式两份)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市卫生人口计生委人事处612室)备案,经备案后举办项目授予的学分才能予以认可。
中山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再创新高
张讯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44)005
【摘要】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日前公布,中山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数为183项,资助经费超过5600万元,面上资助项目及金额都再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七位。
与中山大学历史最好成绩2004年的资助项目总数136项、资助总金额3070.5万元相比、分别增长34.6%和82.5%。
【总页数】1页(P92)
【作者】张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81
【相关文献】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J], 张微微;姜橙;肖菲喆;李威;李雪佳;林海锋;王卓青;饶从志
2.2008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再创新高 [J], 肖瑜
3.我国科学界首获国家973计划立项资助——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教授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 [J], 蓝卫忠
4.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实现历史性突破
[J],
5.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再创新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1996年中心列为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九五”以来科室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项目3项、自然科学基金6项、博士启动基金2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项、医学科研基金7项;公开发表80余篇论文,其中SCI引用论文6篇,国际杂志发表4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级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中心拥有强大的技术队伍,包括医疗、技术、护理人员共22人。
其中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6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生11人,硕士6人。
周灿权、教授、研究生、博士导师1978年至1983年就读中山医学院医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同时留校于本院妇产科一直工作至今,期间接受了系统和严格的临床训练。
1985年至1988年在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毕业获生殖生理学硕士学位。
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学习生殖医学技术各一年。
1986年开始从事生殖医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系列的辅助生殖技术以及妇科内分泌的临床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卫生部的专家组成员参加了许多省、市、自治区的辅助生殖中心的技术评审工作,积累了丰富临床和研究经验。
以包括试管婴儿技术等各种辅助生殖技术和妇科内分泌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包括国家973、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CMB等科研项目。
先后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在各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
现任中华医学会全国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计划生育专科学会常委、妇产科分会常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生殖医学》等杂志编委,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学首席专家、学科术带头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女保健院、浙江省妇女医院)是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及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工作的指导中心,是在华东区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
项目名称:寡肽的基础和应用推广研究推荐单位:北京大学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营养学、食品副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1. 主要内容:能同时满足生物活性和食品加工需求的蛋白产品是食品工业、保健食品产业寻求的理想原料。
本项目针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共性难题,以国内现有蛋白资源,特别是副产物蛋白资源为研究对象制备生物活性寡肽。
采用多学科交叉方式,运用生物工程、营养学、毒理学等学科,针对生物活性寡肽的食用安全性、生物活性作用、在食品保健食品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历经20年的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被国际同行认可的寡肽研发体系并实现产业化,使我国寡肽研究和产业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1)本项目以动、植物蛋白为原料,开发系列复合酶制剂,采用酶工程控制降解工艺,多级膜工程分离技术,精制纯化技术生产小分子生物活性肽。
完成工程化设计、生产线调试、实现工业化生产。
工业化水平的生物活性肽平均分子量为1000 Da 以下,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本项目首次制定出生物活性肽产品9项质量企业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国家标准。
开发出低聚肽HPLC标准检测方法应用于各类肽原料标准中,并被国家标准物质检测方法所采纳。
玉米低聚肽成为我国首个食源性低聚肽类新资源食品。
3)本项目明确生物活性寡肽的功能,首次发现:①海洋胶原肽可改善血脂和血糖代谢;②海洋蛋白肽可通过增强Th细胞功能、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③海洋骨源寡肽可减少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丢失,发挥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④海洋胶原肽可通过调节学习记忆相关分子的表达改善衰老和窒息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⑤海洋胶原肽、乳清蛋白肽可促进糖尿病及剖宫产术后皮肤伤口的愈合;⑥海洋胶原肽和玉米低聚肽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起到降血压的作用及明确主要功能性肽段;⑦海洋胶原肽和玉米低聚肽可保护酒精引起的大鼠肝损伤;⑧海洋胶原肽可延缓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损伤。
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医学2009年11月第40卷第11期731SLE肝损害的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SLE自身血管炎病变相关.已有学者报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在SLE肝损害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升高.Na—gai等研究指出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可以上调外周血单核细胞促炎细胞因子TNF-,白介素-6的表达,导致相应靶器官的损害.亦有报道SLE患者体内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沉积于肝脏,从而促发肝细胞凋亡,导致肝功能的损害.我们的研究显示,在SLE肝损害的患者中,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不适,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主要以纳差,乏力和腹胀多见.SLE肝损害患者异常的生化指标中,以肝细胞损伤相关的指标,如A,AST轻至中度升高占多数,而与胆?十淤积相关的指标,异常者相对较少,且程度常较轻微,提示SLE肝损害以轻到中度肝细胞损害多见.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CRP,补体3,IgG,ESR是提示SLE活动程度的指标,本文肝损害组和无肝损害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提示在SLE患者中,出现肝损害时大部分指标未明显改变,因此临床早期发现肝损害有一定困难.本调查发现肝损害组的外周血白细胞值明显低于无肝损害组,提示在SLE肝损害患者中,可能更易出现血液系统的损害,而外周血白细胞数的降低,能否提示其更易发生SLE肝损害,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国内有报道SLE合并重度肝损害,肝硬化的病例驯.本组肝损害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检查结果示大多数病例无特异性改变,少数出现肝肿大,肝萎缩,脂肪肝或肝硬化等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有1例B超提示肝硬化,提示SLE肝损害也可发展为肝硬化.本组10例经过治疗SLE(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后患者肝功能好转,19例患者经过治疗SLE和护肝治疗,仍然有部分患者肝功能改善不明显,提示在SLE肝损害的患者中,也存在少数持续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其远期结局如何,尚待进一步观察.综上所述,肝脏是SLE常见累及的靶器官之一,SLE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轻至中度肝细胞损害多见.[参考文献][1]胡志,蒋小云,魏仁桂,等.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89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03,34(11):681.683.[2]张国材,郑冬,李娟,等.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5例临床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5(3S):150—152.[3]YOUSSEFWI,TAVILLAS.Connectivetissuediseases andtheliver[J].JClinGastroenterol,2002,35(4):345.349.[41LUMC,LIKJ,HSIEHSC,eta1.Lupus?relatedad- vancedliverinvolvementastheinitialpresentation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JMierobiolImmunolIn—feet,2006,39(6):471-475.[5]MILLERMH,UROWITZMB,GLADMANDD,eta1.Theliver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QJMed,1984,53(211):401-409.[6]NAGAIT,ARINUMAY,YANAGIDAT,eta1.Anti—ri—bosomalPproteinantibodyinhuma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up—regulatestheexpressionof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byhumanperipheralbloodmonocytes[J].Ar_thritisRheum,2005,52(3):847—855.[7]李晨,王惠芬.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1):32.[8]OHIRAH,TAKIGUCHIJ,RAIT,eta1.Hiighfrequen—cyofanti—ribosomalPantibodyinpatientswith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associatedhepatitis[J].HepatolRes,2004,28(3):137—139.[9]张红卫,黄英伟.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79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02,33(1):23—24.(收稿日期:2009—08—17)(编辑:杨江瑜)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实现历史性突破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项目负责人为陈规划院长;面上项目12项,项目负责人分别为陈规划,程木华,张炎,吴斌,高志良,高新,黑子清,张勇,赖维,陆正齐,杨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项目负责人分别为李小娟,蔡柳洪,王辉,庞俊,任杰,郑海清,梁华,郑雪平,甘小亮.立项数比去年增加90.9%,经费增长169.5%.这标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首次超过20 项,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