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中医要看你的舌头?
- 格式:pdf
- 大小:7.35 MB
- 文档页数:6
舌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而舌诊作为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
舌头就像是身体内部状况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色泽、舌苔等方面的变化,中医可以获取许多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的信息。
首先,舌诊能够反映人体的气血盛衰。
气血充足的人,舌头通常呈现出淡红而润泽的颜色,质地柔软,活动自如。
如果气血不足,舌头可能会显得苍白、瘦薄,甚至活动不灵。
相反,气血瘀滞时,舌头可能会呈现青紫的颜色,或者在舌面上出现瘀斑、瘀点。
比如,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他们的舌头往往会有明显的瘀斑,这提示着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瘀血阻滞。
其次,舌诊对于判断人体的津液盈亏也十分关键。
津液充足时,舌苔湿润适中,不干不燥;而津液亏损时,舌苔则会干燥少津,甚至出现裂纹。
例如,在高热、大汗或者长期患病导致阴液耗伤的情况下,舌头往往会表现出干燥、裂纹等症状。
再者,舌诊能很好地反映人体脏腑的病变。
中医认为,舌头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的脏腑相对应。
舌尖多反映心肺的病变,舌中多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多反映肾的病变,舌边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比如,舌尖红赤往往提示有心火上炎;舌中部舌苔厚腻可能意味着脾胃有湿浊阻滞;舌根舌苔剥落可能反映肾阴不足。
此外,舌苔的变化对于诊断疾病的性质和病邪的深浅也具有重要意义。
舌苔的厚薄可以反映病邪的深浅。
舌苔薄,往往表示病邪在表,病情较轻;舌苔厚,则提示病邪入里,病情较重。
舌苔的颜色也能提供重要线索。
白苔一般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黑苔则多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舌诊还能帮助判断疾病的预后。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舌头的症状逐渐改善,比如舌苔由厚变薄、由燥转润、颜色由深变浅等,通常提示病情在好转;反之,如果舌头的症状加重,则可能意味着病情恶化。
而且,舌诊具有直观、简便、无创等优点。
医生只需要让患者伸出舌头,就能迅速获取大量的诊断信息,不需要借助复杂的仪器设备,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痛苦和创伤。
中医教你如何从舌头看健康在中医看来,舌头是人体健康的一扇窗户,无论外形还是颜色,都透露着身体的疾病征兆,舌诊也成为中医几千年来的经典手法。
那么,舌头的各种症状分别都代表了哪些意思呢?舌头的重要性中医有个说法叫“舌是外露的脏腑”,“舌是脏腑的镜子”。
中医为什么这么重视看舌头呢?舌和心、肺、肝、脾、肾等五脏六腑有着紧密的联系,看舌头就等于看见了人的内脏,这就是“司外揣内”。
正常的舌在中医教材里叫:“淡红舌、薄白苔”。
“淡红舌”也可以叫做“浅红色的舌”。
这里说的舌是指舌体(也叫舌质),舌体是指舌的整块肌肉。
苔是指舌体上均匀分布的白色颗粒状薄垢。
中医看舌主要是看这两部分,即“浅红色舌体,薄白舌苔”,这种舌象提示人体气血充足,正气存内,邪气一般难以侵犯人体。
望舌辨病镜面舌镜面舌是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
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可能有肺心病。
穿心舌穿心舌是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
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
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
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点刺舌点刺舌在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实一样。
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
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中医称为阴虚火旺。
舌面点刺还有痛感,经休息,调整营养结构和大便通畅后,点刺会较快消失。
裂纹舌裂纹舌是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舌质暗红而有裂纹者多属体内热盛,可伴有口臭口苦,咽喉痛;舌质颜色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可伴有口干咽燥,心悸气短。
中医舌诊-(附件版)中医舌诊是一种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中医诊断方法。
舌头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与人体内脏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中医舌诊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是“舌为心之苗,苔为胃之华”。
舌头是人体内脏器官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方面,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进而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舌头的形态和颜色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质红润、舌苔薄白,通常表示身体健康;舌质淡白、舌苔厚腻,则可能表示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舌头的活动度也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状况,如舌头活动自如、有力,通常表示身体健康;舌头活动不灵活、软弱无力,则可能表示身体虚弱或有疾病。
舌苔是由胃气上蒸而成,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寒热、虚实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苔薄白、干燥,通常表示胃气充足、身体健康;舌苔厚腻、湿润,则可能表示胃气不足、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二、中医舌诊的方法中医舌诊的方法主要包括望舌质、望舌苔、问舌感和切舌脉等方面。
1.望舌质望舌质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望舌质的主要内容包括:(1)舌头的形态:舌头的形态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头胖大、厚实,通常表示体内有湿气或水肿;舌头瘦小、薄弱,则可能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2)舌头的颜色:舌头的颜色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寒热、虚实、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头鲜红、有光泽,通常表示体内有热邪;舌头淡白、无光泽,则可能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2.望舌苔望舌苔是通过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湿度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望舌苔的主要内容包括:(1)苔的厚薄:苔的厚薄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苔薄白、干燥,通常表示胃气充足、身体健康;苔厚腻、湿润,则可能表示胃气不足、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中医舌诊的作用和诊断依据有哪些中医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色泽、舌苔等方面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势。
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诊断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临床价值。
舌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能够帮助早期发现疾病。
在很多疾病的初期,身体可能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但舌头往往会先有变化。
比如,舌尖发红可能提示心肺有热;舌边有齿痕可能暗示体内湿气较重。
通过舌诊,医生可以提前察觉到疾病的端倪,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其次,舌诊有助于明确疾病的性质。
中医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等不同类型。
舌苔黄厚多为热证,舌苔白薄多为寒证;舌质淡白多为虚证,舌质红绛多为实证。
通过对舌头的细致观察,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再者,舌诊对于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病情较轻时,舌头的变化可能相对较小;病情严重时,舌头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如舌苔剥落、舌质干枯等。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舌头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舌诊还能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有力支持。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等综合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舌头的变化是整体身体状况的一个外在反映,通过舌诊,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更个性化、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那么,中医舌诊的诊断依据又有哪些呢?舌头的形态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正常的舌头应该是大小适中、柔软灵活、活动自如。
如果舌头肿大,可能是体内水湿停滞;舌头瘦小,则可能是气血不足。
舌头僵硬不灵活,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舌头震颤,多与肝风内动有关。
舌头的色泽也能提供关键信息。
淡红色的舌头通常是正常的。
舌质淡白,可能是血虚、阳虚;舌质红,多为热证;舌质绛红,往往提示热入营血;舌质青紫,可能是血瘀。
舌苔的变化更是诊断的重点。
舌苔的薄厚反映了病邪的深浅和胃气的盛衰。
舌头是五脏六腑的镜子中医有个说法叫“舌是脏腑的外侯”,“舌是外露的脏腑”,“舌是脏腑的镜子”。
简短的几句话就把舌诊的原理说出来了。
中医为什么要看舌头呢?因为舌和心、肺、肝、脾、肾等五脏六腑有着紧密的联系,看舌头就等于看见了人的内脏,这就是“司外揣内”。
中医通过舌从外面就可以观察到里面,既巧妙又简便的把诊断问题解决了,我们总不能因为诊断一次疾病就把人的身体打开一次吧。
一、正常人的舌想通过舌头来看病,首先要明白正常的舌是什么样子,正常舌与不正常舌一对比,疾病就暴露无遗了。
正常舌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淡(砖)红舌、薄白苔”。
这里说的舌是指舌体(也叫舌质),舌体是指舌的整块肌肉。
苔是指舌体上均匀分布的白色颗粒状薄垢。
中医看舌主要是看这两部分,即“红色舌体,薄白舌苔”。
1、舌体(1)、舌体的颜色:健康者的舌头是淡(砖)红色的,象粉红的荷花瓣。
如果颜色太过深红,绛红,说明相火旺,中气虚,很可能是上实下虚的体质,血气瘀滞于身体的上部;如果颜色很淡,说明血气不足,有贫血得可能。
(2)、舌体的大小与齿痕:如果舌体肥大,或边缘有齿痕(牙印),说明脾虚。
《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舌头肥大肿满,是因为脾虚。
脾主运水,身体运走废水的能力下降,废水留滞在舌头的结果。
(3)、舌体的干燥湿润程度与有无裂痕:健康状况很好的人,口腔津液充足,舌头看起来有一层润润的水膜,伸出来的时候,好像要往下滴答水似的。
如果舌头看起来比较干,舌苔也干,这表明身体比较缺水(阴液不足)。
这并不是说你喝水少了,而是因为你的身体存不住水,喝下去没多久就排出去了。
也说明身体的能量不足,无法将足够的水液升腾到身体的高出。
肾主水,这两点通常与肾气不足有关。
如果舌面有裂痕,还是说明身体含水量少,就像土地如果缺水就会干裂一样。
2、舌苔即使是清澈的大湖,靠近岸边的地方也通常会有些淡淡的浮沫。
健康的人一般也会有一层很薄且湿润的舌苔,而且可以透过舌苔看见舌底。
如果舌苔厚了,就会看不见舌底。
看舌头,知全身!从小到大生病去医院,医生通常会这么和我们说:“来,舌头伸出来”。
为什么中医喜欢看舌头?因为舌头的变化非常大,所以能及时反映人体状况和疾病发展情况。
舌头表皮细胞每几天就会自动更新,因“时效性”强而受到中医的青睐。
千万不能小看三寸舌头,细分开来,无论颜色、形状,还是质地、舌苔稍有异常都能说明不少问题。
舌尖属心、肺,舌两边属肝、胆,舌中部属脾、胃,舌根属肾脏。
中医观察舌苔,一是要看舌苔的厚、薄、干、滑、腻、粘,二是观察苔色的黄、白、黑、灰等不同的变化。
然后根据苔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病邪在表还是在里,疾病属寒还是属热。
正常人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白苔,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细微的一丝一丝象毫毛样的结构,就如一层刚刚出土的嫩草。
舌苔每时每刻都在生长,但因吃东西等,舌苔又会不断地自动脱落。
因此,舌苔总是保持着正常的厚度和结构。
又因为口腔里有适量的唾液,所以舌苔表面是润泽的。
这些都是健康人的舌苔的表现。
如果舌苔生长得多,脱落得少,舌苔变得厚起来,就是病态了。
在日常养生中,通过以下几种舌头现象,就能轻松识别体内,可能患上的各类疾病。
8种舌头现象是疾病信号1、舌苔发黄体内湿热的人,舌苔多黄腻,因肝火旺所致,容易口渴,常常急躁发脾气。
2、舌苔发黑肠胃出现问题,舌苔会从白色,最后演变成黄色或黑色。
尿毒症、恶性肿瘤等病情恶化会出现黑苔。
精神高度紧张、经常熬夜、抽烟过多也会出现黑苔。
3、舌苔过白慢性肾炎、哮喘、支气管炎等体内痰湿堆积过多,舌苔容易出现厚白、白腻苔。
4、镜面舌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轻者营养不良,重则体内津液亏乏。
若老年人出现这种舌头,可能患有肺心病。
5、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
6、点刺舌舌头上有很多红刺,凸出于舌面像草莓一样,出现于舌尖或舌边,多因体内燥热炽盛,失眠、便秘、熬夜也会出现点刺舌。
7、裂纹舌舌面上有裂纹,主因舌粘膜萎缩,多因精血亏损所致。
8、齿痕舌舌体边缘有齿痕,多因脾虚不能化水湿,导致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齿痕。
舌诊的原理和正常舌象
舌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颜色、苔质等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及病理变化。
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舌为脏腑之海:在中医理论中,舌被认为是脏腑气血运行的反射区,具有与脏腑系统相对应的分布区域。
通过观察舌体的变化可以推断各脏腑的功能状态。
2. 反射血气状况:舌体的颜色、纹理和湿润程度等反映了血气运行的状况。
舌头鲜红多为血热、舌体苍白多为气虚,舌质发黄多为黄疸等。
3. 苔质反应身体湿热或寒热情况:舌体表面苔膜的质地和颜色可以反映体内湿热或寒热的状况。
苔厚腻多为湿热,苔薄白多为寒热等。
正常舌象一般表现为:
1. 颜色适中:正常舌体的颜色一般为淡红或淡粉红色。
2. 苔质薄白:正常舌体表面有薄而均匀的白色苔膜,不过厚薄和湿润程度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 纹理清晰:舌体表面的纹理应该清晰可见,表面光滑而不粗糙。
4. 湿润适度:正常舌体应该适度湿润,不过度干燥也不过度湿润。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仅作为中医诊断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够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
如果出现舌体异常,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舌象的变化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食物、药物的刺激等,因此需综合判断和慎重分析。
最全的中医舌诊知识,一看你就知道医生为什么看舌头了导读:以下内容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手诊面诊书籍《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
文章中的图片不是书中原图。
原图太多,所以就用头条自带的东方图为大家展示内容。
舌诊帅锅,帅姐们醒来了。
吃饭了。
搅动你的味蕾,来品尝一下这顿大餐吧!!舌诊历史悠久,在我们身边十分流行。
其操作简单方便。
凡是学医者,都会接触到舌诊。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
舌的形体结构: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
舌的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
舌体前端为舌尖;舌体中部为舌中;舌体后部、人字形界沟之前为舌根;舌两边为舌边。
舌诊的原理脏腑经络与舌象的关系1、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望舌色可了解人体气血情况,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
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又反映心藏神的功能。
2、舌为脾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舌苔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
舌象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功能直接有关。
3、肾藏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肝藏血、主筋,经脉络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4、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舌尖——心肺病变,心火上炎多舌尖红赤;舌中——脾胃病变,脾胃运化失常,湿浊、痰饮、食滞停积中焦,舌根——肾的病变,久病及肾,肾精不足可见舌根苔剥。
两侧——肝胆病变。
肝胆气滞血瘀,(三)气血津液与舌象的关系常见舌两侧舌血脉丰富,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
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
唾为肾液、涎为脾液,与脏腑密切相关。
观察舌体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盈亏及邪热轻重。
舌诊的注意事项诊舌的方法1 先看舌尖【心肺】,再舌中【脾胃】、舌侧【肝胆】,最后看舌根【肾脏】部。
2 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3 若伸舌时间过久,舌体易随血管变形而色泽变化。
4 如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
5 其他诊察方法:刮舌验苔法。
刮之不脱或刮而留污质,为里有实邪;刮之易去,舌体明净光滑则多属虚证。
中医舌诊的好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诊断方法独特而丰富,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头来进行诊断,即中医舌诊。
中医舌诊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诊疗中,有着许多独特的好处。
中医舌诊能够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舌头是人体内脏器官的一个镜像,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苔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比如,若舌头上有明显的舌苔,可能表明患者的脾胃功能较弱,消化功能不良;若舌头呈现淡红色或有溃疡,可能暗示患者可能存在心火旺盛或胃热症状。
通过舌诊可以帮助中医师判断患者身体的状况,为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舌诊能够辅助判断病情的轻重。
根据舌头的颜色和苔色,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
比如,舌苔薄白可能表明患者的病情较轻,舌苔黄厚可能表明患者的病情较重。
通过舌诊可以帮助中医师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
中医舌诊还能够指导中医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和颜色,中医师可以判断患者属于阴虚还是阳虚、寒凉还是热燥,从而指导中医师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比如,若舌头呈现淡红色,舌苔白薄,可能表明患者属于阴虚体质,中医师可以选择滋阴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若舌头呈现红色,舌苔黄厚,可能表明患者属于热燥体质,中医师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通过舌诊指导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中医舌诊还能够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
根据舌头的变化,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
比如,若舌苔逐渐变厚,舌头的颜色逐渐变暗,可能表明患者的病情在逐渐加重;若舌苔逐渐消失,舌头变得红润,可能表明患者的病情在逐渐好转。
通过舌诊可以提前预知病情的发展趋势,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中医舌诊具有许多好处,能够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状况,辅助判断病情的轻重,指导治疗的方向和方法,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
中医舌诊不仅为中医师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因此,中医舌诊在中医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来源: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为什么老中医要看你的舌头? 舌头原来是人体健康的“放大镜”!
一、舌象——水湿重
1、身体表现:面部(眼皮)浮肿、油光、易生痤疮、腹泻、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急躁易怒。
2、原因:气虚、运动少、饮冷饮,造成水湿留在体内。
3、解决方案:红豆、薏仁各10克,煮水30分钟,代茶饮,祛署湿,适合夏天。
冬天寒湿则适应用绿色的花椒,煮水泡脚。
二、舌象——瘀血
1、身体表现:善忘、喉咙发干、性情急躁、皮肤干躁、身体疼痛、面色晦暗、口唇发黑、眼圈暗黑、痛经。
2、原因:血液流动不畅、外伤造成、生气(肝郁气滞就容易造成血瘀)、气虚、寒冷造成。
3、解决方案:三七与西洋参各0.5克,打粉用温水冲服。
三、舌象——舌下静脉怒张
1、身体表现:记忆力差、思考力差、睡眠不好、容易失眠、容易疲惫、怕风怕冷、天热手脚温、天冷手脚冰凉。
2、原因:失血、脾胃功能差不能吸收营养、思虑过多消耗心脾之血。
3、解决方案:西洋参30克打粉,龙眼肉300克,搅拌均匀隔水蒸4小时,每天一勺用开水冲服。
四、舌象——血虚
五、舌象——阴虚
1、身体表现:眼干、口躁咽干、手足心发热、大便干躁、眩晕耳鸣、睡眠差、脉搏快、喜冷饮、心烦爱发火、腰膝酸软。
2、原因:津液不足、熬夜、吃辛辣及吃过多热性的食物、生大病。
3、解决方案: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各9克,石斛6克、当归3克、猪龙骨一节,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1、身体表现:怕冷、喜饮热饮、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长。
2、原因:过多吃寒凉的药、喝冷饮、体质弱、过份暴露在寒冷的环境里。
3、解决方案: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煲汤服用。
六、舌象——阳虚
1、身体表现:神情抑郁、口苦口干、眩晕、胃口不佳、忽冷忽热、心烦火大、呕逆、胸闷肋疼、失眠多梦。
2、原因:思虑重、压力大(七情内伤:喜则气散、怒则气上、优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3、解决方案:灯芯草、竹叶各3克,泡水喝,3-5天即可,主要用于突然上火需要疏肝理气。
长期肝气不疏主要需要调整“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
慈悲心是克制七情最有力的法宝,即仁者寿。
七、舌象——肝气不疏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
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
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
"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
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
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
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
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
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