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3.5(无回风联巷)(有签名)
- 格式:doc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175
2354-2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切眼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巷道布置及用途一、工作面范围、概况2354已回采至一切眼位置,+37溜子道下部还未采,需另行布置2354-2,一切眼及其往南部分暂不进行回采,2354-1采至一切眼附近位置时进行收尾放顶。
2354-2工作面煤层走向为北偏东20度,沿倾向斜长约为50米,为了便于运输,必须保证2354-2运输顺槽布置在高于2354+30运输顺槽2米左右,即+33水平,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因顶板变化,工作面倾向长会发生一些变化;回风顺槽从2354一切眼+33水平开门沿煤层走向布置,长约95米;运输顺槽长约100米。
二、工作面布置:1、先从一切眼+33水平开门做回风顺槽,掘28米,再往正西方向开门做二切眼(平巷)与+30运输顺槽贯穿。
2、继续往正西方向掘二切眼,遇顶板无法继续往西掘进后,沿煤层走向跟顶板掘运输顺槽。
3、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间歇作业。
4、掘至变溥带后,掘边切眼贯穿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
(见图4 2354-2巷道布置平面示意图)第二章地质概况1、煤层情况:2354-2工作面所采煤层为V煤,煤层厚度为0.3~5米,平均厚度2.5米,煤层倾角10°~30°,平均为25°。
受地质构造影响,该区域煤层走向变化较大,大致为南偏东30°方向,在掘进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巷道掘进方向。
V煤为银灰色,沿走向较稳定,沿倾向有小背斜变化,煤层厚度变化大,局部夹矸,煤层容重为1.38t/m3。
2、顶底板岩性:煤层老顶为中细砂岩,厚度15~20米,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度9~16米,伪顶为泥岩,局部存在。
直接底砂质泥岩,厚度为2.0~4.0米,老底为中细砂岩,厚度为4~50米,老顶老底为中细砂岩,致密坚硬,直接顶底为细砂岩,不显层理。
3、水文地质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是V煤顶板砂岩孔隙裂隙水,对掘进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工作面中无地质钻孔通过。
巷道掘进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总则1. 本规程旨在保障巷道掘进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规范作业流程,减少事故发生。
2. 所有参与巷道掘进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的各项要求,切实履行安全责任。
3. 工作单位应当加强巷道掘进作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二、人员管理1. 所有参与巷道掘进作业的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上岗证,并定期接受安全培训。
2. 巷道掘进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和工序进行作业,禁止擅自更改或减少操作步骤。
3. 巷道掘进作业时,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三、前期准备1. 巷道掘进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转。
2. 巷道掘进作业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操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安全要求。
3. 巷道掘进作业前,要进行地质勘探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巷道掘进作业前,必须进行培训,使每个操作人员熟悉作业要点和安全规程。
四、施工作业1. 巷道掘进作业时,必须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严禁随意变更和减少操作步骤。
2. 在巷道掘进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工作面、出口通风良好,并及时清理作业现场的积尘和杂物。
3. 巷道掘进作业时,必须配备合格的照明设备,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视野。
4. 巷道掘进作业中,严禁使用破损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和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5. 巷道掘进作业时,必须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作业人员必须佩戴。
五、应急处理1. 在巷道掘进作业中,如发生火灾、瓦斯泄漏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2. 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按照预定的应急演练程序进行行动,确保快速、有序地疏散作业人员。
3. 巷道掘进作业中,必须设立应急救援队伍,能迅速响应并处理各类事故。
六、安全监督1. 巷道掘进作业过程中,负责安全监督的人员必须全程跟踪作业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
轨道顺槽掘进作业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安全进行轨道顺槽掘进作业,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物质财产安全,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作业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轨道顺槽掘进作业,包括掘进准备、施工工艺、操作要求、安全措施等内容。
第三条: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循本规程的规定进行轨道顺槽掘进作业。
第四条:轨道顺槽掘进作业的相关术语及其定义如下:1. 轨道顺槽:指在轨道上进行掘进的工作区域,用于安装道床板。
2. 掘进准备工作:指工作前进行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设备检查等。
3. 施工工艺:指轨道顺槽掘进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顺槽掘进、道床板安装等。
4. 操作要求:指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守的操作要求,包括安全防护、机械操作等。
5. 安全措施:指为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制定的相关措施,包括防护设施、应急预案等。
第二章掘进准备工作第五条:在进行轨道顺槽掘进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清理掘进区域内的障碍物,确保作业环境整洁。
2. 检查掘进设备的状态和性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施工工艺第六条:轨道顺槽掘进的工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1. 铺设导轨,确保掘进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设备开机运行,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并按照规定的速度进行掘进。
3. 根据需要进行支护,确保掘进过程中的安全。
4. 定期检查隧道内气体浓度,避免发生有害气体超标。
5. 控制好掘进的速度和方向,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章操作要求第七条:施工人员在进行轨道顺槽掘进作业时,必须遵守以下要求:1. 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 进入掘进区域前,必须提前进行检查,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3. 操作设备时,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按照规定操作。
4. 禁止在掘进区域内吸烟、使用明火等危险行为。
第五章安全措施第八条:为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必须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 在掘进区域设置合适的防护栏杆,防止人员坠落。
巷道掘进安全操作规程(4篇范文)第1篇巷道掘进安全操作规程一、出渣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爆破后,应进行通风,处理浮石,清扫井圈,处理好盲炮后,方可进行作业;2、作业前,应详细检查有关设备和部件。
二、斜井、平巷口施工时,要及时架设支护和砌筑挡墙。
斜井、平巷掘进,爆破后,应有充分的通风时间,烟尘浓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工作面。
在没有机械通风时,必须按具体情况,规定足够通风时间。
出渣前,应首先敲帮问顶,检查处理工作面顶、帮的浮石。
撬浮石的撬棒,应有足够长度,以便人员能站在安全地点工作,并且以便清楚地观察浮石范围。
三、普通法掘进天井、溜井,应遵守下列规定:1、使用的工作台,必须牢固可靠;2、必须设置安全棚,距工作面的高度不大于6m;3、掘进高度超过7m时,应装梯子间、渣子间等设施,如没有梯子间,应设梯子,梯子上部应有护棚,防止崩坏梯子;4、天井、溜井应尽快与上部平巷贯通。
贯通前,不准在其间开凿任何工程;5、距上部中段7m时,必须在贯通地点设置警戒标志;6、采用下掘法的小天井,应用梯子作为人员上下之用,不许用爬绳上下人员,起爆方法应采用在井外起爆(电点火、导爆管、电雷管等)方法;7、溜矿格不得放空,应保留不少于一茬炮爆破下的矿岩量。
四、在不稳定岩层中掘进的井巷(包括采矿巷道),必须支护。
在松软或流砂性岩层中掘进时,应在永久支架至掘进工作面间架设临时支护,或采用超前支护。
五、需要支护的井巷,中途停止掘进时,支护必须跟至工作面。
六、架设木支架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不得使用腐朽、蛀孔、软杂木、劈裂的坑木;2、架设支架后,在连接附近应用木块将梁、柱与顶、帮之间楔紧,顶板与两帮的空隙必须培严填实;3、斜井支架应加下撑和拉杆,坡度大于30度的斜井采用永久支护时,棚间应设顶柱;4、发现棚腿歪斜、压裂、顶梁折断及坑木腐烂等破坏现象时,应及时更换修复。
七、对各种支护的井巷,要进行定期检查。
井下的安全出口、升降人员的井筒,每月至少要检查一次。
目录第一章概况 ...................................... - 1 - 第一节概述.................................... - 1 - 第二节编写依据................................. - 1 -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 2 -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地区开采情况........... - 2 -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 - 2 - 第三节地质构造................................ - 2 - 第四节水文地质................................. - 3 -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4 - 第一节巷道布置................................ - 4 - 第二节矿压观测................................ - 4 - 第三节支护设计................................ - 4 - 第四节支护工艺................................ - 8 - 第四章施工工艺................................... - 10 - 第一节掘进方式............................... - 10 - 第二节装载与运输............................. - 11 - 第三节管线布置............................... - 11 - 第四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 12 - 第五章生产系统................................... - 12 - 第一节通风 ................................... - 12 - 第二节压风系统................................ - 15 - 第三节瓦斯管理................................ - 16 - 第四节综合防尘................................ - 17 - 第五节防灭火.................................. - 18 - 第六节安全监控................................ - 19 - 第七节供电系统................................ - 20 - 第八节排水系统................................ - 20 - 第九节运输系统................................ - 20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 - 21 -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循环作业......................... - 21 - 第一节劳动组织............................... - 21 - 第二节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 - 22 -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23 -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 23 - 第一节一通三防............................... - 23 - 第二节顶板................................... - 25 - 第三节防治水................................. - 25 - 第四节机电.................................. - 26 - 第五节运输.................................. - 26 - 第六节巷道开口处抹角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 27 - 第七节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 27 -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28 - 第一节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 ..................... - 28 - 第二节撤离灾区时应遵守的行动准则............... - 29 - 第三节灾区避难时应遵守的行动准则............... - 29 - 第四节爆炸灾害应急措施 ....................... - 30 - 第五节火灾事故的应急措施和安全撤退原则......... - 30 - 第六节顶板事故预防和处理...................... - 31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工程名称****工作面运输顺槽。
2354-2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切眼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巷道布置及用途一、工作面范围、概况2354已回采至一切眼位置,+37溜子道下部还未采,需另行布置2354-2,一切眼及其往南部分暂不进行回采,2354-1采至一切眼附近位置时进行收尾放顶。
2354-2工作面煤层走向为北偏东20度,沿倾向斜长约为50米,为了便于运输,必须保证2354-2运输顺槽布置在高于2354+30运输顺槽2米左右,即+33水平,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因顶板变化,工作面倾向长会发生一些变化;回风顺槽从2354一切眼+33水平开门沿煤层走向布置,长约95米;运输顺槽长约100米。
二、工作面布置:1、先从一切眼+33水平开门做回风顺槽,掘28米,再往正西方向开门做二切眼(平巷)与+30运输顺槽贯穿。
2、继续往正西方向掘二切眼,遇顶板无法继续往西掘进后,沿煤层走向跟顶板掘运输顺槽。
3、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间歇作业。
4、掘至变溥带后,掘边切眼贯穿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
(见图4 2354-2巷道布置平面示意图)第二章地质概况1、煤层情况:2354-2工作面所采煤层为V煤,煤层厚度为0.3~5米,平均厚度2.5米,煤层倾角10°~30°,平均为25°。
受地质构造影响,该区域煤层走向变化较大,大致为南偏东30°方向,在掘进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巷道掘进方向。
V煤为银灰色,沿走向较稳定,沿倾向有小背斜变化,煤层厚度变化大,局部夹矸,煤层容重为1.38t/m3。
2、顶底板岩性:煤层老顶为中细砂岩,厚度15~20米,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度9~16米,伪顶为泥岩,局部存在。
直接底砂质泥岩,厚度为2.0~4.0米,老底为中细砂岩,厚度为4~50米,老顶老底为中细砂岩,致密坚硬,直接顶底为细砂岩,不显层理。
3、水文地质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是V煤顶板砂岩孔隙裂隙水,对掘进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工作面中无地质钻孔通过。
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编写依据一、《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指南》(2006版)、《辛置煤矿井下岗位责任制》(2019年)、《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2017年版)、《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GB/T35056-2018)、《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山西省煤矿顶板安全管理规定》(晋应急发〔2019〕299号)。
二、经批准的《310水平二采区设计》及相关设计图纸。
三、经批准的《2-213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2132巷“一通三防”安全许可评价》、《2-2132巷防治水安全许可评价报告》、《310水平二采区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2-2132巷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2-2132巷支护设计》、《2-2132巷供电设计》及技术装备选项设计。
四、经批准的辛置煤矿《2019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五、经批准的生产接替计划。
六、参考《煤矿安全规程编写指南》及已施工的二采区轨道巷、二采区皮带巷和二采区回风巷等地质和矿压观测等资料及支护经验编制而成的,原则上没有矿压观测资料的作业规程不得审批。
七、依据集团公司下发的《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及其他上级有关规定进行编写。
第二节工程概况一、巷道名称:巷道名称为:2-2132巷二、巷道用途:为满足2-213工作面回采时的材料运输、通风、行人、管路铺设及轨道安装等要求而设计。
三、巷道工程量:2-2132巷设计总长度为1727m。
四、巷道服务年限:2-2132巷服务年限为5年。
五、工程施工安排:2-2132巷开口施工位置位于2-2132巷运煤联巷6#点前4m处左手帮,以173°方位角6°下山掘进20m,再平掘58m后再以8°上山掘进17m后再平掘28m与二采区轨道巷贯通;贯通后调头至正前迎头施工2-2132巷,先以353°方位角6°52′下山掘进225m 见煤后沿煤层掘进100m后拐弯以44°方位角掘进1279m至设计位置(巷道开口、施工硐室、水仓、过断层和贯通等根据设计要求编写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当工作面设计发生变化或施工工艺、巷道改变支护形式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写专项措施并及时修改作业规程)。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编写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水文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巷道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巷道支护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矿压观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掘进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支护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一、简况1二、地质情况1三、巷道断面及支护:7四、掘进施工工艺流程7五、局部通风的设计说明9六、运输和排水11七、机电设备和供电系统12八、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12九、技术经济指标13十、避灾撤人路线14十一、安全技术措施15十二、精细化经管细则54一、简况工作面名称2106切眼工作面位置东二扩大区工作面用途回采、通风、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工程量125.914m巷道坡度沿5-2#煤层底板掘进巷道所处层位5-2#煤层施工开口位置2106上顺28#测点前54M的拐点处二、地质情况(一)位置1、地表简况该区域南至牛家塬村庄保安煤柱,东距井田边界外牛家沟村庄保安煤柱150地形表现为“塬与山坡状”。
其总趋势为中间高、四周低,最高标高+943.1M,最低标高+798.3M。
2、井下位置及范围该区域位于东二扩大区西翼之东北部,东部至井田东部边界,西部是扩大区西翼的实煤区,南至牛家塬村庄,北部邻2104综采工作面。
(二)煤层赋存状况1、煤层简况:该区域所采5-2#煤层,位于太原组第Ⅲ旋回下部,煤厚1.75-2.9M,平均2.5M.煤层属复杂结构较稳定煤层,倾角5-15°,一般含0.2-0.4M岩质泥夹矸两层,最多达三层,其硬度F=1.5-2.0,玻璃光泽,具条带状结构,末状或层状构造,阶梯状断口,质优性脆.根据陕西省煤炭工业局提供的设2、设4钻孔的煤质分析报告表,本区段5-2#煤层煤质分析成果如下:Mt:1.47-3.47%;A d:34.18-37.5%;Sd:1.97-2.18%;:4568-5034大卡/Kg;Vdaf:24.69-24.86%;粘结性5号。
5-2#煤层平均埋深:315.7M;地表标高798.3-943.1M,底板标高:+540-570M。
2、5-2#煤层顶、底板岩性(详见所附煤系地层综合柱状)。
(三)地质构造我队需掘进的2106切眼的125.914M,预计无大的地质构造。
(四)施工地段煤岩情况1、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沿5-2#煤层底板掘进,杜绝丢煤事故发生,给回采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工作面上顺槽掘进作业规程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一节概述1第二节编写依据1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2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2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 2第三节地质构造3第四节水文地质3第五节地压4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4第一节巷道布置4第二节支护设计4第三节支护工艺 5第四章施工工艺7第一节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7第二节爆破作业7第三节装载与运输7第四节设备与工具配置8第五章生产系统9第一节通风9第二节压风11第三节压水11第四节安全监控12第五节供电13第六节排水14第七节运输14第八节通信和信号14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 第一节劳动组织15第二节循环作业15第三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6第七章设备油脂及煤质管理17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18第一节入井一般规定18第二节一通三防18第三节顶板21第四节防治水22第五节机电22第六节运输24第七节松帮卸压及煤层注水25第九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27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概述1、巷道名称:1106工作面上顺槽2、工程用途及服务年限1106上顺槽主要用于1106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行人、运料,巷道从掘进开始到回采结束约服务8个月。
3、工程量1106上顺槽设计总工程量约103.6m。
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
4、巷道位置1106上顺槽设计方位角为254°00′00",开口处底板标高-69.601m。
1106上顺槽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第二节编写依据1、批准的设计文件《1106上顺槽平、剖、断面图》,批准日期:2009年12月。
2、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1106上顺槽掘进地质说明书》,批准日期:2009年12月。
3、其他法规及技术规范3.1 《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3.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3.3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3.4 《煤矿技术操作规程》,中国煤矿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1106上顺槽剖面图见附图2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井上下对照关系表(附表1)水平-310m 工程名称1106上顺槽地面标高+190m~+187m 井下标高-69.601m~- 67.498m地面的相对位置位于杜寨村东南田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东部为1106工作面外段,东以11采区轨道上山为界,南部为未采实体煤。
目录第一章概况 (3)第一节概述 (3)第二节编写依据 (3)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5)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5)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6)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特征 (7)第四节地层产状和地质构造 (9)第五节水文地质 (10)第六节瓦斯地质 (12)第七节岩浆岩体、陷落柱等对工作面掘进造成的影响 (13)第八节地热、地应力和煤自燃危险程度 (13)第九节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的建议 (13)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16)第一节巷道布置 (16)第二节支护设计 (16)第三节矿压观测 (18)第四节支护工艺 (19)第四章施工工艺 (24)第一节施工方法 (24)第二节掘进方式 (26)第三节爆破作业 (30)第四节装载运输 (31)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32)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35)第五章生产系统 (36)第一节通风 (36)第二节压风系统 (40)第三节瓦斯防治 (41)第四节供水、综合防尘 (42)第五节防灭火 (44)第六节安全监控 (45)第七节供电 (49)第八节排水 (54)第九节运输 (57)第十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59)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0)第一节劳动组织 (60)第二节循环作业 (6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3)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64)第一节一通三防 (64)第二节顶板管理 (80)第三节爆破管理 (88)第四节防治水 (97)第五节机电管理 (98)第六节运输管理 (101)第七节安全生产标准化及文明生产要求 (128)第八节其他管理规定 (131)第九节六大系统 (143)第八章灾害应急救援措施及避灾路线 (148)第一节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48)第二节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50)第三节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51)第四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52)第五节冒顶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53)第六节运输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54)第七节井下应急救援广播系统 (154)第八节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及薄弱环节管控措施 (155)第九节职业卫生 (160)第十节避灾路线 (164)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17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
二、巷道用途17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设计主要用于1702回采工作面行人、进风、运输。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1702下顺槽设计长度:1120m,回风联巷29m,合计1149m,施工坡度-1°— +7°或沿二1煤层底板掘进,回风联巷坡度20°,服务年限:3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2020年1月10日开始施工,预计2020年8月中旬竣工,服务年限同1702工作面服务年限。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工作面设计及批准时间工作面设计名称为《宝雨山煤矿1702工作面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19年10月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名称为《1702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19年10月三、其它技术规范1、《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2、《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4、《煤矿防治水细则》(煤安监调查【2018】14号)5、《煤矿地质工作规定》6、《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3-2010)7、《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8、《焦煤公司作业规程及施工措施管理规定》9、《焦煤公司超前支护管理规定》10、《焦煤公司一通三防管理规定》11、《焦煤公司采掘机电运输规范化、统一化、精细化管理标准》12、《宝雨山煤矿运输管理办法》规定13、1702工作面设计说明书14、焦煤公司办字〔2018〕504号《关于对宝雨山煤矿重新划分采区请示的批复》15、焦煤公司办字〔2018〕653号《关于宝雨山煤矿17采区地质说明书的批复》16、焦煤公司办字〔2019〕168号《关于宝雨山煤矿17采区设计的批复》17、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对宝雨山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批复》(焦煤地字〔2016〕289号)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一、地面位置1、地形、地貌17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对应地表区域内主要为小黑龙山东部及三岔口西部荒山地,地面标高+650~+730m,地面无地表水体,无村庄农田及其他地面建(构)筑设施,无公路、铁路通过。
2、水系1702工作面地面无河流经过。
3、地面建筑及设施。
1702工作面地面无村庄,大部为荒草地,无公路、铁路通过,亦无地表水体二、井下位置及临区采掘情况17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北侧以1702工作面下顺槽与13采区边界煤柱为技术界,1702工作面南侧以1702工作面上顺槽与1701工作面下顺槽的煤柱为技术边界,1702工作面西侧以1702运输联巷为技术边界,1702工作面东侧为未开采区域为井田边界。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附表。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三、巷道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对地表影响不大。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根据1701工作面实际揭露地质资料及1602地面勘探钻孔资料,1702掘进工作面位于山西组下部二1煤层内,二1煤层整体为北倾单斜构造,走向243°~274°,煤岩层倾向333°~4°,倾角16~29°,平均倾角23°,0.2~7m ,平均厚度3.4m 。
煤层结构简单,煤体结构以原生结构为主,层位稳定,属稳定煤层。
煤质以黑色粉末状贫瘦煤为主,局部存在夹矸。
根据1702底抽巷(一水平东翼运输回风大巷东段)穿层瓦斯抽放水平、采区一水平 17采区 工程名称 17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 地面标高(m )+650~+730 井下标高(m ) +20.8~+40.8 地面的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他 工作面对应地表区域内主要为小黑龙山东部及三岔口西部荒山地,地面标高+650~+770m ,地面无地表水体,无村庄农田及其他地面建(构)筑设施,无公路、铁路通过。
井下相对位置对 掘进巷道的影响17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北侧以1702工作面下顺槽与13采区边界煤柱为技术界,南侧以1702工作面上顺槽与1701工作面下顺槽的煤柱为技术边界,1702工作面西侧以1702运输联巷为技术边界,1702工作面东侧为未开采区域与井田边界。
临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根据精细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及附近巷道揭露情况分析,工作面内及周边存3条断层,通尺(509m-582m )以北(1m-18m )发现JF 10正断层,走向243°-262°,倾向333°-352°,倾角55°,落差1m ;通尺(675m-753m )以南(1m-35m )发现JF 9正断层,走向66°-81°,倾向156°-171°,倾角55°,落差1m ;通尺(892m-1066m )以南(1m-74m )发现JF 3正断层,走向48°-77°,倾向138°-167°,倾角60°,落差0-6m 。
钻孔及超前钻探资料,1702工作面下顺槽(开口位置至切巷)附近共31个实测见煤点,二1煤层厚度0.2~7m,平均煤厚约3.4m。
综上所述,1702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较大,1702下顺槽通尺420m~550m薄煤区域,二1煤层厚度0.2~7m,平均煤厚约3.4m,煤层中偶有泥岩夹矸,且存在煤层分岔现象。
该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大,务必加强煤层厚度异常变化分析处置工作。
煤层特征情况及瓦斯地质特征参数表指标单位参数备注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m 7~0.2/3.4煤层倾角(最大~最小/平均)(°)29°~ 16°/23°煤层硬度 f ﹤0.3煤层层理(发育程度)中等发育煤层节理(发育程度)中等发育煤层瓦斯涌出量m3/h 36煤层埋深m 614~648煤层瓦斯压力MPa 0.15软煤层厚度及硬度m/f 无煤层透气性m2/MPa2·d 0.084-0.097自然发火期 d 不易自燃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1.08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3.28煤尘爆炸指数(%)13.12地温℃不受地温影响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特征根据工作面附近勘探钻孔与井下实际揭露资料分析,该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如下:1、伪顶:灰黑色炭质泥岩,无层理,局部不发育,厚度为0~0.88m2、直接顶:深灰色砂质泥岩,层面含碳质及点状云母片,含黄铁矿结核,泥质胶结,厚度为0.98~3.90m,其抗压强度15.7 MPa,抗拉强度0.7 MPa,属于易冒落软弱岩层。
3、老顶:灰白色砂岩,以长石石英为主,局部夹黑色碳质及砂质泥岩条带,硅质胶结,厚度为 2.41~7.64m,层位稳定,其抗压强度20.1 MPa,抗拉强度3.7 MPa,属于中硬较稳定型。
4、直接底:上部灰黑色泥岩,层面含炭质煤屑及大量植物叶片化石,下部浅灰色,含白云母碎片及大量植物根部化石,厚度为1.60~4.48m,其抗压强度21.8MPa,抗拉强度7.4MPa,属于中硬较稳定型。
5、老底:中细粒砂岩,含白云母较多,分选性差,硅泥质胶结,层面凸凹不平,节理发育,并为方解石充填,含黄铁矿结核及泥质团块,含碳质条带和植物根部化石碎片,厚度为16.82m,其抗压强度23.3MPa,属于中硬较稳定型。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顶底板名称岩石类别平均厚度(m)岩性顶板老顶中粒砂岩,灰白色,以长石石英为主5.03硅质胶结,中硬较稳定型直接顶砂质泥岩及泥岩,深灰色2.44 属于易冒落软弱岩层伪顶碳质泥岩、灰黑色炭质0.44 无层理,局部不发育底板直接底泥岩及砂质泥岩 3.04岩遇水易膨胀发生底鼓,中硬较稳定型老底中细粒砂岩16.82硅泥质胶结,节理发育,中硬较稳定型第四节地层产状和地质构造根据1701工作面实际揭露地质资料和2404、补2404地面勘探钻孔及1702底抽巷抽放钻孔资料,1702掘进工作面位于山西组下部二1煤层内,该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情况及煤层结构简单,煤岩层总体为北倾单斜构造,煤体结构为构造煤、糜棱煤。
煤岩层倾向350~10°,倾角16~29°,平均倾角23°。
工作面内及周边存3条断层,1702下顺槽开口通尺(509m~582m)以北(1m~18m)发现JF10正断层,走向243°~262°,倾向333°~352°,倾角55°,落差1m;通尺(675m~753m)以南(1m~35m)发现JF9正断层,走向66°~81°,倾向156°~171°,倾角55°,落差1m;通尺(892m~1066m)以南(1m~74m)发现JF3正断层,走向48°~77°,倾向138°~167°,倾角60°,落差0~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