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北美资率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就任犬陆军总可令《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1783年美英和约1783年宪法联邦政府的成立①通过讨论“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
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和综舍归纳能力。
②通过评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③通过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或制作“美国独立战争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办和创新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围绕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说明战争的过程、结果和影响。
②充分运用《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并自已动手,按时间先后,自编“美国独立战争大事年表③运用问题讨论法.探讨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并使学生正确认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理解因果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兵纪念碑》、《独立宣言》的签署、《英军在约克镇投降》等图片.感受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艰巨性和进步性。
③通过学习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大陆军排除万难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历任美国第一、二届总统等内容,认识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宽容、坚毅、诚信等优良品格。
教学重点:《独立宣言》教学难点:独立战争的性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当今的美国是世界上的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它确实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走上殖民道路的?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讲授新课一、来克星顿的枪声学生看书思考下列问题①18世纪中期,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②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条件有哪些?③简述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情况。
④英国是如何统治北美人民的?北美人民开展了哪些反英斗争?⑤来克星顿的枪声是怎么回事?在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这几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在充分鼓励与表扬的基础上补充说明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供讨论: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
2024年初中历史《美国独立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图片和地图,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时空观念;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独立战争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正义战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经过;《独立宣言》的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美国国旗,提问学生对美国国旗的了解,然后引入美国独立战争的话题:“美国国旗上的 50 颗星和 13 道条纹代表着什么?这与美国的历史有着怎样的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美国独立战争。
”(二)新课讲授1、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1)北美殖民地的发展通过地图展示北美殖民地的分布和发展情况,讲解北美殖民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特点。
指出北美殖民地的经济逐渐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但却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剥削。
(2)英国的殖民统治讲解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剥削,如征收高额税收、限制贸易等;政治压迫,如不允许北美殖民地拥有自己的议会和独立的司法权;以及文化控制,如强行推行英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3)波士顿倾茶事件讲述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经过和原因,强调这一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2、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1)第一阶段:列克星敦的枪声展示列克星敦的图片,讲解 1775 年 4 月,在列克星敦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2)第二阶段:组建大陆军介绍大陆军的组建过程和领导人华盛顿,强调大陆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美国独立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结果。
•能力目标:能够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历史事件,并能够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独立、自由和民主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结果,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3.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英国在北美殖民地中的地位是什么?2.英国殖民者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如何?3.2 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PPT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并简单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3.3 指导(2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包括以下内容:1.1775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华盛顿被推选为指挥官。
2.1776年,美国凭借《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独立。
3.1777年,美国联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胜利,打击了英国的信心。
4.1781年,美国联军在约克城围城战中打败英国,英国无法再继续战争。
5.1783年,英国与美国签订巴黎和约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历史事件。
3.4 操作(3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撰写相关事件的详细介绍及其影响和意义。
然后,让小组成员进行互相讲解。
3.5 总结(10分钟)通过Q&A或其他反思方式,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化相关历史术语和相关事件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讲授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结果,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历史事件。
教学重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加深学生对民族独立、自由和民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图片、PPT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第11课《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内容标准】1、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2、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史料教学法、归纳问题教学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根据问题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杰出人物对民族、国家、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历史作用。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国旗”作为切入点教师:谁能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象征意义?生:回答(略)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旗,背后都有一段历史背景,大家看看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已有的知识谈看法(十三条红白相间的条纹、五十多个五角星等)教师:这面星条旗是美国的国旗。
提到美国,我们都知道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可就是这个今天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佬,他的历史只有两百多年。
两百多年前的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
这面旗帜上的十三道条纹所代表的就是当年最先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十三【新课探究】教师解说:当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后,欧洲的殖民者就纷至踏来,并且对当地的土著居民实行大屠杀,在这场屠杀中,当地的印第安人几乎被屠杀殆尽,取而代之的就是从欧洲来寻宝的各国移民,他们在此共同生活,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二、分析归纳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过渡:面对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英国并未放松对其统治,反而是实行高压的统治政策,加强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美国苦吗?连糖都要上税税务局的人毕业证书也要征税吗?苦啊,苦。
英军向街头人群开枪提问:通过四则材料的阅读,你能总结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吗?生:自由回答多媒体展示五:结论: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各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英国的高压统治,抢占土地、禁止货币、繁重的税收等严重破坏了北美经济的发展,最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终于爆发了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美国独立战争》评课稿前言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0课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堂关于美国历史的重要课程。
本评课稿将对这堂课进行全面的评价,从教材内容、课堂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教材内容评价《第20课美国独立战争》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进程和结果。
本课内容基本准确、全面,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启发性。
通过对英国殖民地与英国本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解析,深入分析了美国独立战争对于美国建国的重要影响。
同时,教材还涉及到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过程和美国宪法的制定,这些内容能够引发学生对民主制度和法治的思考和讨论。
二、课堂设计评价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使学生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进程和结果,理解美国独立战争对于美国建国的重要意义,以及掌握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过程和美国宪法的制定。
2.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布置了合理的任务,如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小组合作讨论等。
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教学内容呈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分析和小组合作讨论,深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进程和结果,以及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重要性。
教师还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如PPT、录音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3. 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如黑板、PPT、录音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上,教师通过黑板上的文字和图表,并结合PPT的呈现,将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录音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听取并消化课堂要点。
这些手段和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4. 学生参与度在本次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组展示,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共同解决问题和探讨观点。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听《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点感想
《美国独立战争》这堂课经常被拿来上公开课,因此要上出新意很难,但是马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却非常巧妙。
导入的时候就以一张自由钟的图片设置疑问:“美国人为什么如此珍视这口看起来非常普通的钟呢?”带着疑问进入了新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以自由钟为线索:1765年10月7日大钟被敲响了;1776年7月4日大钟又被敲响了。
最后又以自由钟为结尾,提出讨论:钟声代表着什么?请为大钟命名等。
整堂课主旨非常清楚,就是以自由钟所代表的自由为线索,阐述了美国人民寻找自由、争取自由、保障自由的独立过程。
材料比较丰富,运用比较充分。
可以看出对材料马老师是通过精心选取的,美国独立战争所取得的文明成果不仅对美国,对全世界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材料能让学生明白人类的文明成果是相通的,这一点难能可贵。
另外板书设计也比较清晰和巧妙,有最后的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主要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历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等。
但学生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战役和战略战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美国独立战争的兴趣和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依次呈现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战役和战略战术。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
历史教学案例-美国独立战争
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时,教案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前课《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情况,引出新课,本来想着及联系前面所学,而且逻辑性很强,学生较于理解,结果学生兴趣不高,目光涣散,毫无兴趣!
于是,在第二个班授课时,我调整了教案,提前印发学案,让学生充分预习,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倒入新课。
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幅漫画:
第一幅漫画是一对母子的对话,母亲说:连糖都要上税。
儿子问:苦吗?
第二幅漫画是一个学生问税务局的人:毕业证书也要征税吗?
第三幅漫画是:一只母鸡代表美国正在下蛋,嘴里还说到:苦啊!苦啊!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英国的)正在用篮子接鸡蛋。
这三幅漫画依次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过来。
当第三幅漫画出现后,有的学生就笑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
这时我提出了问题:母鸡为什么会喊苦啊?上面的漫画告诉大家美国的社会状况如何?我们一起探讨问题。
有的学生就叫了起来:不好,要交税、受剥削!
生1:那交税为什么会苦呢?
生2:因为美国什么都要交税啊!
生3:英国人把美国当成了会下蛋的母鸡阿!
师:是啊,英国的做法损坏了北美人民的经济利益,北美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
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顺利导入新课,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大部分学生整节课都神采奕奕!自主参与教学,发问积极性很高,学生之间互问互答,效果明显!
这两节导入新课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我陷入了反思:有时候老师讲的再细致,再有逻辑性,孩子们还是很难理解,不如多媒体展示形象直观,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我解决了很大的难题——学生积极性不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很重视备课,备课主要就是编写教案,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
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
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我的“操作工”而已。
所以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
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